金台书院

39°53′28″N 116°24′40″E / 39.8910869°N 116.4109744°E / 39.8910869; 116.4109744

金台书院
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地址东城区崇文门东晓市街203号
分类古建筑
时代
编号3-97
认定时间1984年5月24日

金台书院,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崇文门东晓市街203号,是清朝创建的一座书院。[1]

简介

金台书院的前身是清朝康熙年间的“首善义学”。清朝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顺天府钱晋锡大兴县宛平县两县的义学,称为“首善义学”。首善义学设在北京南城的金鱼池一带的“洪庄”,是降清的明朝将领洪承畴的赐园。学生均为两县的贫困学童。首善义学成为北京历史上第一个义学,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朝。[1]康熙帝特赐御书“广育群才”匾额。[2]

清朝乾隆十五年(1750年),首善义学经大规模修缮扩建,更名为“金台书院”,直属顺天府管理,生源主要为京师及各省准备参加会试殿试举人贡生顺天府童生也可入学。清朝设立书院,最初是在各省省会,后来各府、州、县也设立书院。清朝书院多以考课为主,为科举的预备场所,金台书院设在京师,遂名闻全国。[1]

金台书院设学长一人,学副二人,上舍六人,内课十六人,外课二十人,附课无定额。[1]康熙年间的举人王源、雍正年间的进士陈兆仑都曾担任金台书院的学长。[3]金台书院设有官课与师课,教学内容是经书义理、八股文章、临摹法帖等等。每逢朔望日考试,成绩优良者可以受到资助。[1]陆润庠曾在金台书院备考,后来在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中状元,为此曾经为金台书院题匾额,匾文为“状元”二字(此匾在文化大革命时丢失),当地居民遂俗称金台书院为“状元府”。[1][4]

清朝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金台书院重修,光绪五年(1875年)再次重修。经过重修,书院的面貌大为改观。门前形成了扇面形的挂瓦影壁作为屏障,门口设有石雕卧狮。官厅正中有垂花门楼,全部采用木料雕装镶嵌,油饰彩画。东西文场宽敞明亮,且带有回廊,场内添加桌椅。[2]

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9年),“金台书院”因为朝廷废科举而停办,改办“公立顺直中学堂”。民国四年(1915年),京师公立第十六初高级小学校迁入金台书院址,此后该小学历经变迁,多次更名。1934年更名为北平市立东晓市小学校。1945年更名为北平市立第十二区中心国民小学校。1949年更名为北京市第九区中心小学校。1954年更名为北京市崇文区第一中心小学校。1973年更名为北京市崇文区东晓市小学校。2000年更名为北京市崇文区金台小学。[3]2011年,又更名为北京市东城区金台书院小学[5]

金台书院有房屋64间,其中包括聚会、讲学、备考的讲堂30间。1984年,金台书院被列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1983年和1986年,占用金台书院的小学先后两次对校舍进行修缮、改建、扩建。[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