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守御千户所城

金门守御千户所城位于明代福建同安县浯洲屿(即今中华民国福建省金门县)西南,又称金门城,是明朝卫所制下隶属永宁卫[注 1]的金门守御千户所(简称金门所)之城池,由江夏侯周德兴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四月到二十一年(1388年)二月间所筑成[2][3],但《沧海纪遗》(1568年,洪受)载说:“金门千户所城……洪武二十五年,江夏侯周得兴来筑……”,而《明史》〈卷九十一〉“兵三”亦记载这些卫所设置于洪武二十一年[4],而许志仁于《明代海禁政策下的金门及其海域》中认为金门城可能是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才落成[1]。而因为浯洲屿上建了此城,岛名遂改为金门[5]

金门酒厂所重建之南门——亦为金门酒厂的大门。
北门外明遗老街

金门守御千户所原额操海屯种等旗军,共一千五百三十五名[6][7][8]

金门城,在浯洲之南,离县城八十里,水程一百里,一溯可至。北阻山东,西南阻海[9]。城址位居岛之西南高地,海拔在六十米以上,居高临下,极目东南。城之南有南磐山,背城面海,气象万千,为备海要地,明都督俞大猷守金时,题其石曰“虚江啸卧”[10]

满清与郑成功郑经交战时,金门为郑家的势力范围,两方交战期间金门城受到破坏,1680年原本在三藩之乱期间为郑经所控制的金门再次被清军攻占后,总兵陈龙一度修筑城垣,但后来总镇署迁到后浦,金门城因而没落[2]

1949年后中华民国政府迁台金门马祖成为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峙的前线,金门守御千户所城残存城垣的花冈岩被中华民国国军拆除改筑其他工事,金门城因而只剩下夯土层与部分地基[2]。民国八十六年(1997年)起,借由金门酒厂的回馈金,开始重建四方城门,但其形制与原貌有别[2],其中重建的南门现为金门酒厂的大门。而民国九十六年(2007年)时金门国家公园又在文台宝塔附近重建了一段古城垣。

命名

而金门之得名,始于置守御千户所,江夏侯周德兴称此城的形势为“固若金汤,雄镇海门”,而得此名[11]

历史

明清金门城遗迹
位置  中华民国金门县金城镇
官方名称明清金门城遗迹
类型登录等级:史迹
评定时间2022年2月14日
详细登录资料

明朝建立初期,为了防卫倭寇而命江夏侯周德兴在东南沿海一带大量兴筑卫所城,金门守御千户所城即是在这时期所建的城池之一[注 2],隶属永宁卫,但福建都司亦有管辖权[注 1]

根据《明太祖实录》卷一八一“洪武二十年四月戊子条”所载:“命江夏侯周德兴往福建,以福、兴、漳、泉四府民户三丁取一为缘海卫所戍兵以防倭寇,其原置军卫非要害之所即移置之 。德兴至福建,按籍抽兵,相视要害可为城守之处,具图以进,凡选丁壮万五千余人,筑城一十六,增置巡检司四十有五,分隶诸卫以为防御”,金门守御千户所城为其中一座千户所[12]

金门城的兴建始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四月,约在二十一年(1388年)二月落成[2][3],但《明代海禁政策下的金门及其海域》(2009,许志仁)一文据《沧海纪遗》与《泉州市建筑志》(1995年)关于崇武城的记载而认为金门城可能是到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才落成[1]。初建的金门城周长630丈(约2016米),城垣高1丈7尺(约5.4米)、宽1丈(约3.2米),开有四门[1]

后来在永乐十五年(1417年)时,都指挥谷祥强化城池防务,除城墙增高3尺外,并在西、北、南三面加筑月城[1][3]。正统八年(1443年)时,都指挥刘亮与千户陈旺又建四门敌楼[1][3]。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时,所署毁于火[1][3]

明末永历年间,金门一带曾为郑成功的练兵之地,而在1663年金门被清军攻陷后,金门开始迁界[1]三藩之乱期间,金门一度回到郑家的势力范围,但在1680年又被攻陷[1]。清军两度入金造成金门“遂堕其城,焚其屋,弃其地,迁沿海,遗众于界内而还”[6]。而在此后,总兵陈龙一度打算重建金门城,但1682年决定将总镇署迁到后浦,金门城地区因而没落[2]

此后自1949年起,因为金门成为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峙的前线,金门城剩余的城垣残迹被中华民国国军拆除以用在其他工事上,使得金门城只剩下夯土层与部分地基[2]。民国八十六年(1997年)起,借由金门酒厂的回馈金,开始重建四方城门,但其形制与原貌有别[2],其中重建的南门现为金门酒厂的大门。而在民国九十六年(2007年)时,金门国家公园在文台宝塔附近重建了一段古城垣[13]

2022年2月,金门县文化局将金门城东段、鲁王疑冢及周边史迹文台宝塔、金门城南门外“行人赞”碑碣明邵朴庵墓道碑合并登录为中华民国文化资产史迹类-“明清金门城遗迹”。[14]

指挥管辖

金门守御千户所,下辖设有五个巡检司,清康熙二年(1663年)金门被清军攻陷后实施海禁迁界时五个巡检司城大多遭到毁坏[1]

“每司原编弓兵一百名,工食名皆七两二钱。嘉靖三十九年,以兵兴裁减三十名,扣银改布政司充饷,嗣又裁减五十名,四十二年各司只留十二名,以备探哨盘诘。万历九年,陈坑、田浦并司裁革,峰上仅存三十八名,官澳存三十二名,烈屿存十九名[15][7]

洪武年间兵力部署、待遇

兵力部署

置有正千户一员、副千户一员,百户一员,试百户一员,镇抚一员,差操屯种旗军(旧额)一千五百三十五名。…教场在所城北门外。营房八十六间,在所城内。军器一千七百四十三件…。军储仓大使一员,攒典一员,管收支米斗级额编三名…[16]

官兵待遇方面

“除本县(昔日金门隶属同安县)原派折色米银一千三百二十七两九钱六分四厘零,内解府给军银八百二十七两九钱六分四厘零,又解司备饷剩银四百七十两,协济昌平州马价银三十两外,该本色米二千四百五十石,每石改折银五钱五分,其五钱解府给军银一千二百二十五两,其五分解司,备银饷一百二十二两五钱[17]。浯洲盐场课折米银七百四十八两八钱四分零,解府支给本所官兵奉饷。…嗣又奏准以晋、同二县盐场将米折银分充金门等仓军储,本所自征屯田本色米三百七十八石[18]

城墙

初建的金门城周长630丈(约2016米),城垣高1丈7尺(约5.4米)、宽1丈(约3.2米),开有四门[19]

永乐十五年(1417年)时,都指挥谷祥强化城池防务,除城墙增高3尺外,并在西、北、南三面加筑月城。正统八年(1443年)时,都指挥刘亮与千户陈旺又建四门敌楼。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时,所署毁于火。

金门城周长630丈(约2016米),城垣高1丈7尺(约5.4米)、宽1丈(约3.2米),开有四门,后来城墙加高3尺,又增建月城与敌楼[1]。此外金门城还设有36个窝铺、数座烽火台,城内有864间营房[1],城濠深丈余(约3.2米多)。

《泉州府志》〈卷四〉提及:“金门千户所,在同安浯洲屿,北倚山,东西南阻海。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筑外环以壕,深广丈余,周围六百三十丈,基广一丈,高一丈七尺,窝铺三十六64,门四。永乐十五年,都指挥谷祥,增高三尺,筑西北南三月城,各建楼。正统八年,都指挥刘亮、千户陈旺,增四门敌台[20]

《马巷厅志》及民国十年的《金门县志》则是这样记载的:“金门镇城... 明洪武二十年,江夏侯周德兴造,周六百三十丈,高二丈五尺,窝铺三十六,为门四,各建楼其上,西、南、北月城三,城外环以濠,置千户所于此。永乐十五年,都指挥谷祥,增高城垣三尺,并砌西、北二月城。正统八年,千户陈旺,增筑四门敌台,万历二十七年毁。清康熙间重修,设总兵驻札(马巷厅志)。后因堕城毁舍,人烟稀少, 乃移镇后浦,城逐渐废[21]

城内建筑

城内有一个主要的十字街,交会之处有一座跨街而建的𬙋带庙[注 3],北面祀真武大帝,南面祀关圣帝君,而千户所署、城隍庙等公共建筑即设于附近[1]

相关条目

注释

  1. ^ 1.0 1.1 《明代海禁政策下的金门及其海域》(65、66页)一文根据后述福建都指挥使参与金门城增筑事宜,认为金门千户所除隶属永宁卫外,也有可能直属于福建都司,或是两方都有管辖权。[1]
  2. ^ 福建沿海与金门同时设置的千户所尚有大金所、定海所、梅花所、万安所、莆禧所、崇武所、福全所、高浦所、中左所、六鳌所、铜山所、玄锺所、南诏所[1]
  3. ^ 民国五十五年(1966年)拆毁,迁至金门城南边的宝月庵旁,为关帝古庙[1]

参考文献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许志仁. 《明代海禁政策下的金門及其海域》. 国立金门技术学院. 2009年9月: 52-62、80、81、203页. 
  2. ^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张志远. 台灣的古城. 台北县新店市: 远足文化. 2007年9月: 160-165页. ISBN 978-986-6731-00-6. 
  3. ^ 3.0 3.1 3.2 3.3 3.4 杨天厚. 《金門城隍信仰研究》. 国立中山大学. 2003年6月: 74-80页. 
  4. ^ 《明史》〈卷九一.兵制三〉
  5. ^ 金門縣政府——認識金門. [2012-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30). 
  6. ^ 6.0 6.1 金門城「金門守禦千戶所城」 (PDF). [2019-01-19].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1-20). 
  7. ^ 7.0 7.1 驻屯人数为建置初期的人力
  8. ^ 《泉州府志》〈卷十.武卫志上.卫所旗军、弓兵〉
  9. ^ 清《金门志》〈卷三‧规制志〉,1960,页 49
  10. ^ 清《金门志》〈卷一‧分域略〉,1960,页 9-10
  11. ^ [《金门县志》〈卷二‧方域〉,1968,页 106]
  12. ^ [李国祥等编,《明实录类纂‧福建台湾卷》,武汉:武汉出版社,1993年,465页]
  13. ^ 復建古城牆 重現明代金門城. 自由电子报. 2007-11-24 [2012-03-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17). 
  14. ^ 明清金门城遗迹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国家文化资产网,2022-11-4
  15. ^ 《沧海记遗》及万历间重修的《泉州府志》之〈兵事志〉的记载
  16. ^ [明《闽书》〈兵事志〉;明《沧海记遗》,;清《泉州府志》〈兵事志〉]
  17. ^ [清《金门志》〈卷四‧兵防志〉,1960,页 77]
  18. ^ 清《金门志》〈卷四‧兵防志〉,1960,页 78
  19. ^ 《明代海禁政策下的金门及其海域》(2009,许志仁)一文据《沧海纪遗》与《泉州市建筑志》(1995年)
  20. ^ 《泉州府志》〈卷之四.卫所城〉
  21. ^ 民国十年修纂的《金门县志》乃因袭《马巷厅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