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耳古瑞平原
火星撞击坑
阿耳古瑞平原[1](拉丁语:Argyre Planitia)坐落于火星南半球的阿耳古瑞撞击盆地中,约800公里宽。介于南纬42.7度-56.7度、东经306度-327度,中心在49°41′S 316°00′E / 49.68°S 316.0°E。名称来自于1877年乔范尼·斯基亚帕雷利所绘的火星地图,是希腊神话中东方的一座银岛。
阿耳古瑞平原 | |
---|---|
位置 | 水手号峡谷东南方 |
经纬 | 49°41′S 316°00′E / 49.68°S 316.0°E |
直径 | 800公里 |
命名 | 阿耳古瑞岛 |
整个阿耳古瑞撞击构造有约1400公里宽,比周围深约4公里,是火星上仅次于希腊平原的第二大撞击盆地。形成于39亿年前后期重轰炸期一颗小行星撞击。没有一般撞击坑完整的环形山边缘,而是成同心圆状、放射状的破碎山体,如南半边的查瑞腾山脉和北半边的涅瑞伊德山脉。
有三条峡谷(苏里尤斯峡谷、泽盖峡谷和帕拉科帕斯峡谷)从南侧和东侧穿过破碎山体流入盆地,这些可能是在温暖的诺亚代时,南极冰冠底部水受压融化而流出(就像现在的地球南极洲),往北方撞击坑等低处流入,包含阿耳古瑞平原,形成湖泊。现今阿耳古瑞平原底部覆盖着易碎的物质,可能就是湖泊沉积物。之后这些水则自盆地北方流出,经过海耳撞击坑、邦德撞击坑、乌兹博伊峡谷、霍尔登撞击坑、拉冬峡谷群,和一些现今所见的混沌地形,最后经由阿瑞斯谷流入克里斯平原。有另一条较小较新的流出峡谷尼亚峡谷,似乎是形成于亚马逊代,也就是充满水的时代结束之后。
阿耳古瑞平原东侧有一个直径230公里的伽勒撞击坑,位在50°53′S 329°06′E / 50.88°S 329.1°E,非常像一个笑脸。
参考资料
- Hartmann, William K. (2003). The Traveler's Guide to Mars. New York: Workman Publis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