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秃鹳

秃鹳学名Leptoptilos crumenifer),又称非洲秃鹳,为鹳科秃鹳属鸟类,是最大型的之一,分布于大部分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通常栖息在稀树草原或潮湿的内陆环境,有时也包含人类密集活动的区域。

秃鹳
成鸟,摄于博茨瓦纳乔贝国家公园
科学分类 编辑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鸟纲 Aves
目: 鹳形目 Ciconiiformes
科: 鹳科 Ciconiidae
属: 秃鹳属 Leptoptilos
种:
秃鹳 L. crumenifer
二名法
Leptoptilos crumenifer
(Lesson, 1831)
异名
  • Ciconia crumenifera
    Lesson, 1831
  • Leptoptilos crumeniferus
    (Lesson, 1831)

特征

 
秃鹳头部特写

秃鹳是大型的鸟类,最大的标本高达1.5米,重超过9公斤,翼展阔3.2米。一般而言,它们长1.1-1.4米,翼展阔2.25-2.87米,重4.5-8公斤。它们飞行时的颈部会缩起,仿佛鹭科

秃鹳的头部颈部没有毛,背部黑色,腹部白色。它们的喙也很大,喉咙附近有粉红色的囊。双脚及翼都是黑色的。雄鸟及雌鸟很像,但雏鸟较为褐色,喙较细小。雏鸟要达4岁才达至完全成熟。

行为

 
捕食一条蛇的秃鹳,摄于博茨瓦纳乔贝国家公园

秃鹳是群居及有地盘的。在旱季,它们会在树上筑巢,每胎产2-3只蛋。

秃鹳很少出声,示爱时其喙会发出咔嗒咔嗒声。喉咙上的囊亦可以发出不同的声音

秃鹳是食腐动物。它们的头部颈部没有羽毛,就是一种适应性,因为若有羽毛的话,羽毛会黏上尸体的及其他物质,很难保持清洁。

它们也会吃其他细小的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包括白蚁鱼类蝗虫草蜢毛虫青蛙啮齿目鳄鱼蛋及幼鳄、红嘴奎利亚雀雏鸟、火烈鸟鸬鹚雏鸟及鹈鹕雏鸟。在繁殖季节,成年秃鹳会减少腐肉的消耗,并捕食大部分活的小猎物,因为雏鸟需要这种食物才能生存。

当以腐肉为食时,秃鹳会经常跟随兀鹰,因为秃鹳的喙不适合撕肉,所以选择等待秃鹰将其扔掉,或直接从秃鹰中偷一块肉。

用途

秃鹳绒羽经常用来装饰衣服及帽子,还有拟饵[2]

图片

参考

  1. ^ BirdLife International. Leptoptilos crumenifer.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1 October 2016].  数据库资料包含说明此物种被编入无危级别的原因
  2. ^ The Oxford Pocket Dictionary of Current English 2008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