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眼星系

黑眼星系(也称为睡美人星系梅西耶64M64NGC 4826)由英国天文学家爱德华·皮戈特(Edward Pigott)于1779年3月发现,亦在同年4月被德国天文学家约翰·艾勒特·博帝(Johann Elert Bode)独立发现,此外,查尔斯·梅西耶也在1780年发现它。M64有一条引人入胜的壮观黑暗尘带,横亘在明亮的星系核心之前,因而被称为"黑眼星系"或"魔眼星系"。M64是位于后发座螺旋星系,因为在小望远镜下的景观使他在业余天文学界中非常出名。

黑眼星系(Black Eye Galaxy
黑眼星系(M64)
观测资料(J2000 历元
星座后发座[1]
赤经12h 56m 43.7s[2]
赤纬+21° 40′ 58″[2]
红移408 ± 4 公里/秒[2]
距离24 ± 2 Mly (7.4 ± 0.6 Mpc)[3]
视星等 (V)9.4[2]
特征
类型(R)SA(rs)ab[2]
角直径 (V)10′.0 × 5′.4[2]
其他名称
M64[2] NGC 4826,[2] UGC
8062,[2] PGC 44182,[2]魔眼星系[4]
参见:星系星系列表

总览

第一眼看见M64,它似乎是一个相当正常的螺旋星系。和多数的星系一样,M64所有的恒星都以相同的方向运转,如同在哈伯望远镜的影像中看见的方向是顺时针的。

然而,最近更详细的研究有着直得注意的发现,显示星际气体和恒星在M64的外缘地区和内部地区的运转方向是相反的。内部区域的半径约为3,000光年,而外缘的范围可以达到40,000光年。这样的运转模式应该会在交界处触发许多新恒星的诞生。

两个星系碰撞合并成一个星系时,会出现异常的外观和内部运动。天文学家相信反向转动气体的出现,是M64吸收了与他碰撞的卫星星系,而这个碰撞可能发生在十亿年之前。因为反向运动的气体互相碰撞、压缩或合并,使得相切的区域成为活跃的恒星诞生区。

特别引人注意的是图像中炙热呈蓝色且刚诞生的年轻恒星,伴随着被恒星的紫外线照射而发出萤光、粉红色富含氢的云气。

在冲击之下被毁坏的是曾经是邻居的小星系,它所拥有的恒星被并入星系之中或是被驱散入太空内,但是在M64外缘反向运行的气体明显的呈现了碰撞的痕迹。

参考资料

  1. ^ R. W. Sinnott, editor. The Complete New General Catalogue and Index Catalogue of Nebulae and Star Clusters by J. L. E. Dreyer. Sky Publishing Corporation an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8. ISBN 0-933346-51-4.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NASA/IPAC Extragalactic Database. Results for NGC 4826. [2006-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5-14). 
  3. ^ J. L. Tonry, A. Dressler, J. P. Blakeslee, E. A. Ajhar, A. B. Fletcher, G. A. Luppino, M. R. Metzger, C. B. Moore. The SBF Survey of Galaxy Distances. IV. SBF Magnitudes, Colors, and Distances. Astrophysical Journal. 2001, 546 (2): 681–693 [2008-03-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14). 
  4. ^ SIMBAD Astronomical Database. Results for NGC 4826. [2006-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1).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