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 18寸Mk I后装舰炮

BL 18寸Mk I后装舰炮(英语:Ordnance BL 18 inch gun Mk I[note 1]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推出、由英国皇家海军所使用的舰载后膛装填英语Breechloader线膛式主炮。它是英国有史以来最庞大、最沉重的火炮。[1]只有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日本所用45倍口径九四式40厘米炮更大,为18.1寸(460毫米),但英式炮弹更重。该舰炮是BL 15寸Mk I舰炮的放大版本,专为搭载于激情号“大型轻巡洋舰”(战列巡洋舰的一种形态)而设计。其炮管长度仅为60尺,只有40倍径,略微限制了其炮口的速度。

BL 18寸Mk I后装舰炮
Ordnance BL 18 inch gun Mk I
类型
原产地 英国
服役记录
服役期间1918年—
使用方英国皇家海军
参与战争/冲突第一次世界大战
生产历史
研发者埃尔斯威克军械公司英语Elswick Ordnance Company
研发日期1915年—1916年
生产日期1916年—1920年
制造数量3门
基本规格
重量炮管与后膛:151,390.99千克(149英吨,166.88短吨
长度62呎(18,897.60毫米)
枪管长度60呎(18,288.00毫米)(39倍径

炮弹18寸后装式炮弹
炮弹重量1,505.93千克(3,320磅)
口径457.2毫米(18寸)
枪管1根,筒紧身管英语Built-up gun,使用寿命:发线状无烟火药以及发无焰装药的有效全装药弹英语Glossary_of_British_ordnance_terms#Effective_full_charge炮击
后膛间断螺纹式炮闩英语Welin breech block
后坐力液压气动
射击仰角
回旋角度10°
枪口初速737.62米/秒(2,420呎/秒
有效射程32度仰角时:28,712.16(31,400,94,200,17.84
最大射程37,033.2米(40,500码,121,500呎,23.01哩)
填充量243英磅(110千克)

BL 18寸Mk I后装舰炮只生产了三门,但在将它们从激情号移除并且转装给克莱夫勋爵级英语Lord Clive-class monitor浅水重炮舰沃尔夫将军号英语HMS General Wolfe (1915)克莱夫勋爵号英语Lord Clive-class monitor以执行海岸炮轰任务之前,并无对象见证该舰炮在激情号以上的战斗。直到战争结束以前,在战斗行动中只发射了85发炮弹。三门都在1920年退役,并且充当了进行堇青石测试的验证炮。1933年有两门被废弃,最后一门幸存下来直到1947年才被废弃。

设计和研发

BL 18寸舰炮有着来自费舍尔皇家海军元帅第一海军大臣的渊源,他坚持要在尽可能最快的舰只以上搭载尽可能最大的舰炮。他构想了所谓的“大型轻巡洋舰”,它搭载了四门15寸(381.00毫米)舰炮,而做就的产物是勇敢级英语Courageous-class battlecruiser战列巡洋舰;但他还希望她们的半姊妹舰激情号搭载更庞大的舰炮。[2]埃尔斯威克军械公司英语Elswick Ordnance Company是当时唯一一间能够制造如此的庞大的舰炮的公司,并于1915年开始了其设计工作。为了掩饰其实际尺寸,以及误判为已经在服役的15寸Mk I的设计的衍生型,它被命名为“15寸B型”。[3]

该舰炮及其后膛机构的总重量为149长吨(151.39公吨),几乎比15寸舰炮的100长吨(101.60公吨)要加重了一半。它安装在衍生自双联15寸Mark I/N型炮塔的单装炮塔(也被命名为15寸B型)以内。激情号的炮座可以容纳任何一款炮塔,以防止因18寸主炮的研发出现问题而导致全舰陷于无用武之地。该舰炮可俯压至最低-3°和仰抬至最大30°。为该舰炮而研发的弹药自然是针对激情号的反舰炮弹,它以2,270呎每秒(691.90米每秒)的炮口初速向距离达到28,900码(26,426.16米)的目标发射一枚重达3,320英磅(1,505.93千克),4厘升被帽穿甲弹(APC)。它的射速为1发炮弹/分钟。该炮塔的旋转质量为826长吨(839.25公吨),仅比其前型的810长吨(823.00公吨)略多2%。[4]

然而事实证明,这门舰炮对于激情号的轻型船体而言实在过强了,并且在试验当中表明,该舰只无法承受击发膛压以后,在1917年将它们在转移至其他用途。多佛巡逻队英语Dover Patrol司令雷金纳德·培根英语Reginald Bacon爵士海军上将构想了一项计划,将两门舰炮架设在威斯田德英语Westende皇宫酒店的外壳以内,使得他们可以从那里炮轰泽布吕赫布鲁日的海军设施,但前提是该酒店需要在即将到来的帕森达勒战役当中得以占领。他计划将舰炮绑在重炮舰的防雷鼓包以上,以实现经英吉利海峡的运输。他还认为,它们可以装在重炮舰的甲板以上使用,因此为该舰炮设计了一款高平两用炮架,使得它既可以在海上使用,也可以在岸上使用。任何一边的用途都只需要进行少量的回旋,但是必须将仰角抬高至45°才能将射程最大化。该概念于1917年9月23日获得批准,埃尔斯威克被要求设计新型的“ B CD”炮架,并且在五个月以内交付。[5]

最初的陆上使用概念涉及一座特殊的升降滑轨,该滑轨可以向两侧转动6°。弹药的搬运、抬高和夯击都需要通过液压泵来完成,但是后膛却是栓式完成。该舰炮会架设在由草皮所覆盖的混凝土圆顶当中,并附有用于炮管的炮门。然后尽可能将该舰炮及其炮架设计为在德国火炮范围以外进行组装,然后乘坐特殊设计的车轮沿着一条特殊的宽轨到达战场。可运输部分的重量为210长吨(213.37公吨)。[6]

 
英国皇家海军所属的克莱夫勋爵号英语Lord Clive-class monitor舰尾的视图,显示她所装在固定炮架以上的18寸舰炮,摄于1918年11月。

在英军未能占领威斯田德以后,他们对炮架进行了优化,以可用于重炮舰。它非常简单,由两根大梁所组成,每根大梁的两端连接在一起,而舰炮和其炮架就在它们之间。该炮架只能在其固定的12寸(12.7毫米)炮盾英语Gun shield以内横动10°,并且对准重炮舰的右舷。它以10°的固定角度装填炮弹,但只能在仰角22°至45°之间开火,以平衡炮架和舰只的应力。它装配了液压式起重机、装弹托盘、夯锤和后膛机构,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舰员的工作量,但弹药各方面却不得不使用的肌力达成。炮弹被存放在甲板下方,必须通过高架导轨移送到舰炮后甲板以上的舱口,以将其抬起并且装填舰炮。线状无烟火药收纳在烟囱英语Funnel (ship)后方前甲板的18座蒸汽加热式存储罐当中,然后通过安装在导轨以上的转向架移送动舰炮,每次加上两次六分之一装药,这导致大约每3—4分钟需要将射速降低至大约一发。重炮舰必须进行大规模修改才能使用该舰炮。在舰炮以下必须新增许多额外的支撑结构,以支撑其384长吨(390.16公吨)的重量;两侧必须追加甲板,以容纳更多的船员;并且为18寸的炮弹和装填布局而重新布置舰只内部。[7]

服役史

 
英国皇家海军所属的激情号,在舰艏与舰艉各配备一门18寸单装炮时,摄于1917年。

阿姆斯特朗-惠特沃斯公司总共建造了三门该舰炮,其中两门搭载于激情号,余下一门则用作备用。1917年3月,当时的激情号被下令转换为水上飞机母舰以后,其舰艏炮(炮塔A)在完工以前从她以上移除掉。而在1917年后期,当她要被彻底改装成为航空母舰时,其舰艉炮(炮塔Y)亦被移除掉。[3]由于新型的“B CD”炮架被推迟,直到1918年6月20日才交付给克莱夫勋爵级英语Lord Clive-class monitor浅水重炮舰沃尔夫将军号英语HMS General Wolfe (1915)使用。7月9日,炮塔A从激情号以上取下来;但是直到8月7日,沃尔夫将军号才开始准备炮击试验。因为庞大的炮架结构占据了舰只的轮廓,她被冠以“象堡”的绰号[8]

 
搭载在克莱夫勋爵号以上;1918年11月,她所装设的BL 18寸舰炮处于全抬高角度时。

在设计全新的炮架的同时,在弹药方面亦投入了更多的努力,以尽可能延长其射程。使用增压装药,六枚增压装药之一会将重量增至165英磅(74.84千克),使得装药总量达到690英磅(312.98千克),并使得沿用4厘升炮弹、仰角抬至+45°时,射程可延长至约36,900码(33,741.36米)。皇家海军亦订购了一批新型的8厘升高爆弹战斗部装有更长、更薄的风帽,但在战争结束前只交付了两枚。当时激情号配有的500枚被帽穿甲弹和500枚常规尖头被帽(英语:Common, Pointed, Capped缩写:CPC)炮弹库存当中的一部分获修改为新型的被帽,亦有可能是战争期间唯一使用过的炮弹。[9]

1918年8月15日,沃尔夫将军号被派遣至多佛巡逻队;但直到9月28日,当时为了骚扰德国的通讯线路而聚集了大批重炮舰以后,才向任何目标开火。她被舰艏与舰艉所定,目标宽阔,难以应付潮汐流动。她向奥斯坦德以南(4哩(6.44千米)、斯纳斯凯克(Snaeskerke)的一座铁路桥发炮,射程达到36,000码(32,918.40米),并且缔造出海军历史上、迄今为止行动中借由最大的舰炮、向最远的距离发射最重的炮弹的纪录。[10]那天她发射了共52枚炮弹,期间发现18寸舰炮的后座力导致她的浅薄的舰身侧移,还导致她翻滚,进而降低了其射速。直到战争结束以前,她共发射了81发炮弹。[11]

 
一门舰炮及其炮弹正准备在帝国战争博物馆及大胜利展览当中展出,摄于1920年伦敦的水晶宫

第二门舰炮原为激情号的备用炮,以后搭载在克莱夫勋爵号英语Lord Clive-class monitor以上;但直到1918年10月13日,她才准备战斗。第二天(10月14日),她开了三炮,但其后不得不停火以避免击中友军。当下令停火时,还有一发已经上膛,因此她以减少装药分量将那发炮弹射向水雷区。[12]两门火炮总共发射了85发18寸炮弹。[4]在发射了161发有效全装药弹英语Glossary_of_British_ordnance_terms#Effective_full_charge炮击——当中包括105发检证弹和训练弹,其中57次为增压炮击——以后,测得沃尔夫将军号所装的舰炮的磨损约为0.37寸。这表明该舰炮本台可承受超过300发有效全装药弹而且表现良好,可与大多数使用线状无烟火药MD(修改型)的英国军械媲美。[13]

第三门、来自激情号的炮塔Y(舰艉炮)的舰炮,是为英国皇家海军所属的尤金亲王号英语HMS Prince Eugene所准备,而该重炮舰经过了改装以后可以在当年稍早的时候搭载;尽管该重炮舰受命驶往朴茨茅斯并计划在10月19日搭载它,但就在搭载以前、战争就结束了。1920年12月,该舰炮又从该重炮舰以上移除掉。激情号炮塔Y的1号炮被缩膛为16寸(406.40毫米)内膛,以用作BL 16寸Mk I舰炮的线状无烟火药检证测试,旨在用于已取消建造的G3级战列巡洋舰英语G3 battlecruiser,以及纳尔逊级战列舰。它一直使用到1942年,并于1947年才报废。另外两门舰炮则分别在泰晤士河口舒伯里内斯英语Shoeburyness和扬特利特炮兵营用于类似的功用;然后他们早在1933年就被废弃。[14]

其中一座炮座幸存下来,并且被用以搭载英王佐治五世号英语HMS King George V (41)战列舰的备用14寸Mk VII后装海军炮英语BL 14吋Mk VII艦炮。1940年,它设在多佛尔的附近,并参考小熊维尼的名字而将整组炮台命名为“维尼英语Dover_Strait_coastal_guns#British_guns”(Pooh)。[15]

改进型

一种改进型武器,BL 18寸Mk II(Mark II)专为复仇级的次型:N3级战列舰英语N3-class battleship而设计。N3级是历经一战以后,皇家海军在意识到其主力舰的优势已日渐遭到削弱后,着手发展更多新型设计之一。

埃尔斯威克、维克斯和皇家火炮厂都收到要求,针对18寸(457毫米)45倍径舰炮,提出基于三种新的建造方法的议案。首先是使用全新的锥度缠绕工艺的全长丝紧结构英语Glossary_of_British_ordnance_terms#Wire-wound火炮,第二种是用于局部长度的丝紧结构火炮,第三个是使用相对地较长的炮管的“无丝紧”式火炮。这些公司总共向军械委员会提交了30多个设计方案,该委员会从皇家火炮厂当中选出了三份建议书,而每种建造方法都一份,以供进一步开发。1920年12月22日,已下达这些设计的订单的局部丝紧火炮(称为5号)被送往维克斯,而“无丝紧”式火炮(称为6号)则送往埃尔斯维克。1921年1月20日,位于伍利奇的皇家火炮厂厂收到了全长锥度缠绕工艺火炮的订单(称为4号;序列号1、2和3的火炮已分配给旧型的18寸(457毫米)40倍径Mk I舰炮)。这时有提议增添一门根据克虏伯的制造技术生产的火炮,其中包括使用短管和精确的收缩过程,但该火炮版本并没有获订购。出于保密目的,所有这些火炮都被称为“16寸(406毫米)50倍径”武器。

4号火炮的结构与18寸(457毫米)40倍径Mk I舰炮相似,但采用的是锥形丝紧。5号火炮的内部A、A和B管将无丝紧处理,并且火炮以上其余部分的也不会被锥形丝紧处理。6号火炮的内部A、A和B管都将作该处理,从后部接着B管的是C管,并且以护套包覆。全数三门火炮都将配备埃尔斯威克短臂式后膛机构。[16]

这种18寸舰炮可发射重达2,916英磅(1,322.68千克)的炮弹;一旦完成,将会是英国军舰以上有史以来最强大的武器。然而,由于新型战列舰的造价不斐为国力受创甚深的英国所难以承担、研制中的BL 16寸Mk I舰炮遇到了可靠性、爆炸性、炮弹过轻、枪管磨损等实际问题,加上随后的《华盛顿裁军条约》而被一并中止。

流行文化

BL 18寸Mk I后装舰炮的改型:18寸Mk II后装舰炮在2015年战游网大型多人在线角色扮演射击游戏战列舰世界》当中的多次更新以后,以双联装炮塔之姿将四座搭载于其加值系架空战列舰雷神号以上,还有以三连装炮塔之姿将三座搭载于其修改自I3战列巡洋舰计划的银币系舰船圣•文森特号以上。

参见

注释

  1. ^ Mk I = Mark 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一直使用罗马数字来表示军械的标号(型号)。Mark I表示这是BL 18寸火炮的第1个型号。

资料来源

  1. ^ Hodges, p. 83
  2. ^ Burt, p. 308
  3. ^ 3.0 3.1 Buxton, p. 225
  4. ^ 4.0 4.1 Britain 18"/40 (45.7 cm) Mark I. www.navweaps.com. [4 June 20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8-12). 
  5. ^ Buxton, pp. 225–26
  6. ^ Hodges, pp. 81–82
  7. ^ Buxton, pp. 73–74, 226–27
  8. ^ Buxton, p. 73
  9. ^ Buxton, p. 227
  10. ^ Buxton, pp. 66–67
  11. ^ Buxton, p. 66-68
  12. ^ Buxton, pp. 67–68, 227
  13. ^ Buxton, p. 227-228
  14. ^ Buxton, pp. 68, 74, 227–28
  15. ^ Buxton, p. 228
  16. ^ United Kingdom / Britain 18"/45 (45.7 cm) Mark II and other Proposed Guns 1920-1922 - NavWeaps. [2020-09-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1). 

参考文献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