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林宅血案

最新留言:Wildcursive在9年前发布在话题Youtube影片连结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台湾专题 (获评丙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台湾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湾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犯罪专题 (获评丙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犯罪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犯罪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未知  根据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重点重整

  1. 本案超过法定追诉期。(日后即使警方追出凶手身份或凶手出面自首,都已不必负担法律责任。)
  2. 凶嫌犯案的动机不明确,当时的事件关系人,林义雄先生已在狱中?
  3. 血案前一日,林义雄母亲在会见林义雄之后批评国民党有关单位刑求?
  4. 现今的执政党民进党质疑当时的执政党国民党,当时曾派员全天候情治单位监控林宅,所以认为可能对于血案知情或涉案。
  5. 现今的两位总统候选人,都要求续查“林宅血案”等悬案……。
  6. 林宅血案发生当时,老蒋已往生超过5年,而如果蒋经国有指使或暗示而涉案的话,总统府与相关情治单位应留下蛛丝马迹。但阿扁已执政7年多,至今却什么也没查出来。

P1ayer 2007年10月15日 (一) 07:17 (UTC)回复

  • 补充参考资料:
  1. 【自由时报】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已超过对凶手的追诉权时效,日后即使警方追出凶手身份或凶手出面自首,都已不必负担法律责任。
  2. 【中央社】续查林宅血案?绿营吁成立冤案调查委员会
    • 题外话,关于陈启礼暗杀江南,是谁放出来的?是谁要抓他?
  3. 其他的,请自行上Google查询。
  • 这是一件具有争议性议题的刑事案件,如果您有意见的话,请提出可以查证的资料出处。希望不会再看到编辑战。

P1ayer 2007年10月15日 (一) 08:43 (UTC)回复

打给金琴餐厅的电话

林宅血案疑凶电话纪录 一年后才曝光这篇报导一开始提到重启调查,接着"一项机密资料显示,前警备总部在命案发生时,曾截听到应是凶手的一名男子,由林宅拨出一通电话至台北市“金琴餐厅”,但此案最重要的线索竟在案发一年后,国家安全局才告知专案小组"。这几段话有几点问题:

  1. 依照前后文可以解读为一年后才告知这件事情是写在重启调查报告里面的,但这篇是2009年6月的报导,重启调查到7月底才结束。
  2. 既然这项消息不是来自重启调查报告,就只能是报导所称"机密资料"而来,等于来源不明。
  3. 报导中有一段"检方权威消息人士说,案发后查案陷胶着,但一年后,即民国七十年四月的一次林宅血案专案会议中却出现一项纪录",此纪录内容即为有人打电话给金琴餐厅。这段报导放在这里又意义不明:
    • 似乎是想表示所谓的机密资料其实就是这专案会议的纪录
    • 此记录只说了有人打电话给金琴餐厅,而不是说专案小组在这时间点才得知有人给金琴餐厅打电话
  4. 报导末段叙述"从林宅打电话到金琴餐厅这条线索,警方当年确已深入追查,但无法突破,最后才放弃"。所以警方并不是过了一年才去追这个线索,末段和首段讲的事情居然完全相反。
  5. 重启调查报告内载明专案小组于案发隔日即被告知

—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1.171.223.221对话)于2014年7月1日 (二) 03:11‎加入。

Youtube影片连结

  • 维基百科:版权资讯#连结到有版权的材料的方针写明:“一般来说,你连结一个有版权的材料没有任何问题,如果有些材料不允许这么做,那么就不要进行连结。否则,相关法律纠纷将破坏本协作计划。”我没看到任何不允许。
  • 譬如成立目的即在打破统媒垄断而掩盖资讯真相的TWIMI 独立媒体 http://www.twimi.net 所摄录上传的立法委员管碧玲公听会,该媒体已注明“TWIMI | 独立媒体 http://www.twimi.net (转贴请保留此连结)
  • 民视新闻频道也是“标准 YouTube 授权”,并不存在不得连结之理由。
  • 连结到这类新闻影片网址只是引注以供查证或了解主题, 并非如某些条目全文抄录歌词, 不涉侵害版权。
  • 著作权法
第 52 条:为报导、评论、教学、研究或其他正当目的之必要,在合理范围内,得引用已公开发表之著作。
第 64 条:依第五十二条规定利用他人著作者,应明示其出处。前项明示出处,就著作人之姓名或名称,应以合理之方式为之。
第 65 条:著作之合理使用,不构成著作财产权之侵害。著作之利用是否合于第四十四条至第六十三条所定之合理范围或其他合理使用之情形,应审酌一切情状,尤应注意下列事项,以为判断之基准:
一、利用之目的及性质,包括系为商业目的或非营利教育目的。
二、著作之性质。
三、所利用之质量及其在整个著作所占之比例。
四、利用结果对著作潜在市场与现在价值之影响。
  • 我学法律、有实务经验、也了解过智财相关法律,我查过台湾全国从无因此类教育性使用连结而违反著作权法之判决,我不认为这里已注明来源的连结引注有什么问题或法律疑义。
-- WildCursive留言2015年1月19日 (一) 07:42 (UTC)回复
返回到“林宅血案”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