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台北市道路列表

Jidanni在话题“XX Ave. 不能用于地址”中的最新留言:30天前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列表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台湾专题 (获评列表级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台湾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湾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列表级列表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列表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公路专题 (获评列表级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公路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公路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列表级列表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列表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市民大道或台北市东西向快速道路?

我想要建立市民大道的条目,但其名称,大家认为用哪一个比较好?(建国高架桥和环河南北路也是一样的问题)-- howard61313 15:45 2006年8月19日 (UTC)

市民大道比较好,台北市东西向快速道路个人以为只是那绿色的部分。

建国高架桥和环河南北路也是一样,除非我们专写高架桥部分,不然应该均包含才是。--方舟(方舟轩) 07:51 2006年8月19日 (UTC)

请问一下︰ 市民大道一段郑州路目前还是两者并用吗? —Cthuang (留言) 2008年1月29日 (二) 00:21 (UTC)回复

北门桥

正式名称应为北门桥非北门高架桥,见西宁南路口的桥边招牌--苍空 翔 有事点我 11:04 2006年9月10日 (UTC) 台北市志和台北市发展史(市府写的)作‘北门高架桥’

有关纪念人物

关于渭水路

长安东西路旁的渭水路,其渭水一名是指以甘肃省和陕西省两省流域为主的黄河支流渭水,即今已被中国更名的渭河,并非蒋渭水的渭水。来源根据请见2006.1.06的台湾日报《马英九又在吃蒋渭水豆腐了。》

  • 为此,我特地找出来来源,并全录原文如下:

或许马市长会因为台北市拥有全台湾唯一的“渭水路”而沾沾自喜,可是别忘了,台北市这条紧邻“长安东路”的“渭水路”是中国黄河支流的那条渭水,跟蒋渭水毫无关系。希望马市府不要天兵到想拿“渭水路”来大作蒋渭水秀,那只会突显马市府仍用高高在上的大中国霸权来施以小惠、笼络台湾人,台湾社会得到的绝对只有屈辱,而非尊重。

在此,我再稍为就个人看法补充详述一下,位于光华桥渭水路开通应该在1996年解严或民进党执政之前,依政治环境,实不可能将其渭水路命名,另外,如果以此命名,也应比照蒋渭水高速公路一般,以全名命之。除此,就中国地理位置配置,应该取“长安”(长安西路)(陕西)旁的渭水流域。请维基人明鉴。

应以全名(姓名)命之?有见过孙中山路和蒋中正路?当时认为只要有名字就可以了。见政府公报资讯网-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公报-电为改正街道名称应一律采用有意义之2个字为之,仰遵照,民35年02月20日。不过后来有了例外,像研究院路就是。--Mihara57 (留言) 2010年11月1日 (一) 14:12 (UTC)回复
插个花,现在的甘肃省好像也没有渭河县?或许渭水县现在的地名还需要考证一下。--汪汪 01:48 2006年12月4日 (UTC)
刚才编辑冲突了,我已经将内容略为修改,而长安东路旁的渭水一名或许跟大直明水很像。--winertai 01:58 2006年12月4日 (UTC)
    • 另外,文中的酉阳街是最短一条街,我也蛮怀疑的,如有可能,也请撰文者列出来源。(常德街也只有一间建筑物)--winertai 01:58 2006年12月4日 (UTC)
酉阳街是最短的一条街的说法,来自《台北市路街史》该条目,本街位于中山堂与市警局间,没有门牌,为1984年文献会田野调查实地测量。而《台北画刊》曾经介绍景美地区的街道时,称“车前路”为本市最短的一条街道,此说法只是当地民众自认,未实地测量,《台北市路街史》的资料也比酉阳街长。但现在坊间的乡土教材,均引用台北画刊,知道台北市路街史这本书的人,比台北画刊少。123.192.22.56 15:40 2007年1月28日 (UTC)
2002年《台北市地名与路街沿革史》序言称,文山区富山路仅有40米,是目前最短的街道;但该书并为说明路头路尾如何计算。123.193.115.68 12:04 2007年2月26日 (UTC)
很有必要考证一下,同样是在解严以前,台北市就有福星国民小学(纪念罗福星)、旧宗街(旧宗路的前身)、朱仑街(当地旧地名朱厝仑),这些都是戒严时代早期就出现的名字,因此戒严时代去纪念蒋渭水没什么不可能的,甚至在塔悠路出现以前,在基隆河截弯取直以前的大直还有一条“下塔悠街”,还有一件,在台北市的地政资料上,房屋所有权状上不是会注明房屋是位于“●●段○小段”吗?本来这些“●●段”在戒严时代都是使用双连、埤头这种旧地名,反而是到了1990年代(好像是陈水扁当市长的时候吧?不扯政治了)改成现在的仁爱段、复兴段这种名字,你有收过房屋税或地价税单吗?上面会写房屋是位于“●●段○小段”
基于中立原则,现在先把渭水路部分清空,因为尚未有讨论结果,也就是说在未有讨论结果前条目中不要列出渭水路
虽不满意阁下“中立”说辞,但是为了免于编辑战,我赞成不列出渭水路。(呵呵,等热度过了再说。)不过,还是想告诉阁下,蒋渭水于解严之前的地位与罗福星不能相比,且你举的国小或地籍代称,其重要性或性质实在与道路名是两阶层之别。另外,陈水扁那些事情,也扯远了,这些尚祈请阁下明鉴。--winertai 18:20 2006年12月4日 (UTC)
一个建议是,举出明确的证据,证明在民国34至38年时,中华民国的行政建制有渭水县或渭水市,渭河县或是河流渭水是算不得准的,台北市的中国地名路名一定是中华民国34至38年时实际存在的省县市名,河流山脉这种自然地形是不会用的,而且还有一点,一定用汉名,比如没有齐齐哈尔街有龙江街、没有哈尔滨街有滨江街,另外长安不是因为西安的古名而是陕西有个长安县。要证明渭水路只能举出明确的证据,比如政府的资料,台湾记者素质差,报纸随口说说不易让人相信。
只要不要把渭水路跟蒋渭水扯在一起的明显错误资讯出现,我并不在乎渭水路有没有列出,(其实用各种搜索引擎查到的“中国,甘肃渭水县资料”,也不是没有,如:天水堂。)倒是阁下“长安县”或“台北道路一定用汉名”上述两说法,颇与我手边书籍所言有所出入,希望能列出可供查证的资料。--winertai 19:09 2006年12月4日 (UTC)
渭水县也是要有可供查证的资料,长安县就是现在的西安市长安区,民国时代叫长安县,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县设区了,另外天水堂说渭水县今伏羌,查了一下伏羌县民国改甘谷县,因此会被使用的是甘谷(还真的有甘谷街),不可能用渭水或伏羌,而且甘肃有清水县、通渭县、渭源县,就是没有渭水县和渭河县,明代天水府只有清水县,清代多出扶羌县,很可能天水堂笔误把清水渭水搞混了,如果没有政府明确资料那么渭水路无法与渭水县相关。
其实我也对台北中国地名街道“一定要省县市地名”这原则也存疑,我想不知道有没有此原则的说法来源?据我手边资料,光华桥为1972年建成,而桥体下的渭水路有可能是因应新桥建成,从当时的巷子升格所成,而当时的街道命名原则,或许没有1948年的那么严谨。--winertai 14:26 2006年12月5日 (UTC)
我在联合知识库中找到关于台北市渭水路最早的报导是【1959年06月06日/联合报/03版/】“北市原松江路 改名杜勒斯路”的报导,内容是关于当时美国前任国务卿杜勒斯逝世后,台北市市长为了纪念这位台湾友人,考虑将松江路改名为“杜勒斯路”。其中有一段“松江路是自渭水路至新生北路一段交叉口之间,全长一千七百八十五米,路面宽度四十米。”。另外,我记得台北市政府曾经出过ㄧ本说明台北市内各道路历史的书籍,我曾在北市图总馆内翻过,有兴趣的人可以去找找看这本书看看有没有相关资料。--汪汪 15:05 2006年12月5日 (UTC)
如果你是指民国75年编的《台北市路街史》的话,那本已经确定没写为什么取名渭水路。(该发言来自:user:210.200.105.214,补正者--winertai 09:12 2006年12月7日 (UTC))
谢谢勒,这个资料蛮珍贵的。如果是1959年以前就命名,蒋渭水上台面的机会更不是很大。--winertai 16:28 2006年12月5日 (UTC)
民国时代没有渭水县和渭水市[1](该发言来自:user:210.200.105.214,补正者--winertai 09:12 2006年12月7日 (UTC))
我想现在把问题弄拧了,其实这问题真正症结是命名相关资料都显示当初取名原则是“中国地名”而并非一定拘限中华民国34至38年时实际存在的省县市名

例如,中华民国统计资讯有篇文章中山北路走七摆内容中就有这样说法:“另若用中国大陆各省都市、名山、大川命名则需以忠孝东西路及中山南北路交点为中心分成东南、东北、西南及西北四区,并参照我国版图相当位置取名,所以在台北市找广州街,就要往南,要到酒泉街朝西北走准没错...”,如果照此官方文章说法,取名河川名称的渭水未何尝不可?何况饶河或许是指鄱江的俗称-中国饶河因此在没有找出台北中国地名街道名称都是以中华民国34至38年时实际存在的省县市名的确切字眼前,以我找到的这两个来源,足够证明渭水路命名没有违反中国地名命名的准则,而渭水路更不是为了纪念蒋渭水所命名。 --winertai 08:54 2006年12月7日 (UTC)

编辑冲突了,我修正一下发言内容。另外,为了让讨论内容更明确,我建议发言者要签名,除此,我擅自将部分未签名者标上IP地址,请见谅。--winertai 09:04 2006年12月7日 (UTC)
在内湖于1968并入台北市以前,慈佑宫那里是台北市东北部,慈佑宫一带的路用江西的鄱江命名?请注意‘命名则需以忠孝东西路及中山南北路交点为中心分成东南、东北、西南及西北四区,并参照我国版图相当位置取名’,还有三水是广三铁路的终点,是交通要地吧?另外,跟黄河长江珠江比起来,哪个才算名山、大川?(该发言来自:user:210.200.105.214,补正者--winertai 09:12 2006年12月7日 (UTC))
饶河与三水只是我随手举的反例。重点是,既然资料来源证明大川可予以命名,不能说,没有长江之名,就不可以有渭水之称号。另外,我还是强调中国地名命名的台北市街道其命名“须是中华民国34至38年时实际存在的省县市名”的说法,并没有可供查证的来源。--winertai 09:26 2006年12月7日 (UTC)
既然写都市、名山、大川那么黄河长江珠江黑龙江华山泰山衡山这些名称出现以前先命名渭水,不会觉得颠倒奇怪吗?
呵呵,在戒严时期,没有罗福星路、余清芳路、逢甲路或者连横路,而来个蒋渭水路,不是更奇怪。--winertai 09:45 2006年12月7日 (UTC)
再补充与更正一下,中国东北部的饶河如果是河川是指饶力河(请见饶河县),而三水更可能是指因西江、北江和绥江的合称。(请见三水)--winertai 09:32 2006年12月7日 (UTC)
其实就是蒋渭水的故乡宜兰的渭水路,都是近几年才改名的,之前叫中山路,所以若说台北的渭水路是为了纪念蒋渭水,我认为不太可能。但否定是以中国地理命名的理由也很有根据,这确是值得考究的一件事。未命名 09:30 2006年12月7日 (UTC)
咦?不是本来叫渭水路,近几年才改名中山路,这事在自由时报的读者讨论区还闹很大。资料来源
名称改来又改去。另外,上两个礼拜,我到大直忠烈祠想找蒋渭水的牌位也找不到。1950年代末,参加左派政治团体的赖和被请出彰化忠烈祠,不知道蒋渭水有没有被请出大直忠烈祠。这样讲好了,在戒严时期,蒋渭水并没有那么高的政治地位。讲难听一点,教科书当中,寥寥无几的台湾史当中,只见罗福星丘逢甲,政府没篇幅也没意愿去提蒋渭水。在此氛围下,当时使用一个没有代表性台湾政治人物的名称充作首善之都街道名称,是违反一些常理。--winertai 09:42 2006年12月7日 (UTC)
总之现在没有人能证明自己绝对是正确的,因此建议继续列出渭水路。直到找到1947年的文件为止。
咦?尴尬了,好像我记反了。不过那则报导指出宜兰的渭水路是在日治就有的,并不是国府命名的,而且该新闻也适足表现出蒋渭水的不被重视。未命名 09:56 2006年12月7日 (UTC)
1946年1月1日,见各县市街道名称改订-台北市街道新旧名称对照表呈送案第031100350021编号最左边,或见政府公报资讯网-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公报-台北市政府改正街道名称一览表第四页,为配合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于11月公布的街名改订,提交的这份文件当中就有“渭水街”了。此路名是当时的市长黄朝琴(曾为台湾民众党成员),可能还包含了部分群众的意见(参考《民报》),为了纪念蒋渭水而命名。据〈渭水路更名蒋家后代遗憾〉《联合报》(2003年10月2日,B2版,宜兰县新闻):“渭水路的除名并不是台湾史上第一次,蒋朝根表示,台湾民众党本部所在,1946年也曾被命名为渭水街,后被陈仪更名天水路,尔后政府采取补救措施,新辟道路时在宜兰另设渭水路纪念蒋渭水。”另据《台北市路街史》:“光复后,以甘肃省命名为‘天水街’,路宽十四点六米,六十年代拓宽为十六米,改称‘天水路’。”若将两者一起比较,“渭水街”与“天水街”只差一字,可说是一字之改。以当初的政治环境并非不可能,首先是官方人士为蒋渭水写墓志铭(1949年?忘了,在《蒋渭水传》附录),其次是1951年蒋渭水逝世二十周年,蒋中正为表彰蒋渭水赠“民族正气”匾额(其实应该要表彰的是民主精神),以安抚二二八事件的受难者,做这些是为了捥救失去的民心。至于‘渭水街’是什么因素从建成区(后来并为大同区)移至中山区?推测版本一,以陈仪为主的官方不敢随意废除渭水街这个街名,所以移至与中国大陆的渭水流域相对位置的中山区,并淡化与台湾民众党本部之间的连系(要先确定改街名是二二八之前或之后)。版本二,1951年之后,各在宜兰市与台北市找一条路,命名“渭水路(街)”,中山区那条光复后是十米,依照当时的标准可能还叫渭水街,《联合报》也能印证。但不管是哪个版本,除了宜兰在当时还有点新闻内容(《联合报》最早记载是1952年),在台北中山区的渭水路(《联合报》最早记载是1958年)几乎让人淡忘它与蒋渭水的关联,搞得后来的人不清楚是来自人名或河川名(台北市仅见的中国河川?)。蒋中正当时做了这么多补救措施,可能是听从旁人建议顺应民心,后来时过境迁,人们渐渐淡忘,就不需要再特意再去表彰蒋渭水了。结论:灵感最初可能来自蒋渭水,相对位置可能有经过考量(1947年后)也可能是巧合(1951年后),至于纪念大半是为虚应当时的民众。--Mihara57 (留言) 2010年10月30日 (六) 06:03 (UTC)回复
查询档案管理局-机关档案目录查询网有“台湾高等法院- 台北市各区里邻街道名称卷(38年专案已移转档案局)”档案产生期间:民国36年02月21日。档案内容开放申请与否:不开放。再查询档案管理局-国家档案资讯网有“台北市各区里邻街道名称卷”档案产生日期:民国36年02月21日,档案内容开放申请与否:限制开放。以上。似乎在二二八事件之前已展开第二次改街道名称的动作?档案需要申请,国家档案似乎不收费,想了解内容的话可以去国家档案及阅览中心询问(台北市中山区伊通街59巷10号)。--Mihara57 (留言) 2010年10月30日 (六) 10:18 (UTC)回复
民国34年11月17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公布的“台湾省各县市街道名称改正办法”(原稿为手写的行政长官公署档案,1945年11月23日的《民报》第1版亦有刊登)与民国63年7月31日台湾省警务处公布的“台湾省道路命名及门牌编钉办法”。将两者比较后可以发现都市、名山、大川可以说是后来才补充上去的,仅管最早有提到地理却是强调适合当地地理,此时以中国大陆各省行政区来命名的想法都尚未出现。转变的关键在于郑定邦这个上海建筑师,详见龙应台的部落格。再看行政长官公署档案查得“民政处技正郑定邦派任案”时间“起:1946-06-06/迄:1946-07-07”,以及政府公报资讯网-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公报-派郑定邦职务出版日期为民35年07月16日。我一时疏忽还有该人物,以致于前面以官僚思想来解释中间的决策,现在应该修正。郑定邦对渭水街的情况可能是知情的?或有经过协商取得共识?总结起来当时台北市所有路名里,最有纪念意义的只有“渭水街”,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会移至中山区,以配合他整个台北市街道名称的布局。由于只使用不到一年的街名,预料民众不会有太强烈的反对,可能要看过存放在国家档案局的“台北市各区里邻街道名称卷”才有进展。--Mihara57 (留言) 2010年10月30日 (六) 11:29 (UTC)回复
另补充一份档案管理局的文件是“都市计划案”,内容摘要:“本案有关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民政处营建局于民国卅六年二月间,致函公署以市区街道地名已奉令重行制定,并分别派员标立路牌门牌,为便利市民辨认索引拟发行市区地形详图并检送十份;公署批示准予备查并将该地图检送至各科。”主题:“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 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民政处营建局,二二八事件 更改街道名称 地图绘制”档案产生日期:“民国36年02月21日~民国36年02月25日”。--Mihara57 (留言) 2010年10月31日 (日) 00:48 (UTC)回复
《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公报》在民国36年01月15日16日17日,分三次公布“台北市新旧路名对照表”,当中仅提及大同区的渭水街改天水街的部分,但未提及中山区渭水路(街)的部分。与后来保存于档案局的文件日期太过于接近,不知内容是否有所增益。郑定邦当下对渭水街的处理方式,并没有我所认为的采取折衷的方式。后续是何时在大同区补上“渭水路(街)”,以及所抱持的态度是为纪念或为符合山川,或两者兼而有之,还有待查证。--Mihara57 (留言) 2010年11月1日 (一) 15:29 (UTC)回复
翻阅《台北市政概况》(民国37年版)内夹一张〈台北市都市计划图〉(民国37年1月,由台北市政府公务局制),已见“渭水路”三字。可见“渭水路”的命名早在民国36年已决定,之前查《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公报》的“台北市新旧路名对照表”三期皆未完整列出,或是在不久后才补上?总之,除了机关局的重要文件外,再看看是否有其他民国36年的文件记载此事。--Mihara57 (留言) 2010年11月3日 (三) 10:17 (UTC)回复

原先是123.192.22.56,换isp了,目前仍然不太打算使用账号,你可能不会理会,不过还是提一些可注意之处:

  1. 在1946年(郑定邦到台北之“前”)那一版的台北市路名表中有四个非常值得注意的路名→清芳街(指余清芳),永福街(指刘永福),渭水街(指蒋渭水),福星街(指罗福星)。这四条除了清芳街在现代台北市找不到影子外,另外三条在1947年(郑定邦到台北之“后”)那一版的台北市路名表都找得到,渭水街换到光华商场那边变渭水路,福星街被福星国小替代(福星国小就在福星街旁边,这两者都在中央市场近邻,中央市场就是西宁电子商场),永福街换到老松公园那边。
  2. 在1946年(郑定邦到台北之“前”)那一版的台北市路名表就已经有延平路,中山路,中华路,中正路,大同路,光复路,东园街,西园街,新生路,三民路,民族路,民权路,民生路。郑定邦到台北之“后”,延平路改成延平北路,中山路改成中山北路,中华路换位子,中正路改成中正东路(1954年改回中正路,1970年再改成忠孝东路一段及八德路),大同路改成大同街(1990年再改成昌吉街跟民族西路的巷子),光复路换位子,东园街不动(万大计划时后半段并入万大路,前半段保持东园街),西园街改成西园路二段,新生路改成新生北路,三民路取消(民生社区开发时找别的位子再度起用),民族路换位子,民权路换位子,民生路换位子(1970年郑定邦命名的民生路拓宽后改成民生西路,同时旧的、1946年命名的民生路辟建,从道路预定地变成真正有路,叫民生东路)
  3. 在1946年(郑定邦到台北之“前”)那一版的台北市路名表有开罗街(指开罗会议),罗斯福路(指小罗斯福),郑定邦到台北之“后”,罗斯福路换位子,旧的罗斯福路改南昌路,郑定邦拿罗斯福路这个名子命名南昌路西侧尚未辟建的道路预定地,这个制度被台北市政府沿袭,旧的信义路四段改名文昌街,旧的基隆路改名嘉兴街及舟山路皆沿袭自此
  4. 在1946年(郑定邦到台北之“前”)那一版的台北市路名表有双连街及民生路,郑定邦到台北之“后”,双连街改名民生路,民生路因为尚未辟建所以没取名,但是台北市政府出版的文宣刊物《绝版与复刻》中收有一份1948年的改名对照表写说双连街改名民生西路,民生路改名民生东路,1970年已经改名为民生路的双连街在拓宽后果然再改名民生西路,没取名的民生路道路预定地在辟建后果然命名民生东路,1980年代民生西路旁边的一条小巷命名双连街
  5. 在1946年(郑定邦到台北之“前”)那一版的台北市路名表有中华路,郑定邦到台北之“后”,中华路改名建国南北路,然后把台北城西城墙命名中华路,台北城南城墙命名爱国西路,这表明郑定邦的命名方式是沿袭上海的命名方式,上海县城拆掉被命名为中华路和民国路,郑定邦只是将‘民国’换成更具有教条训示意味的‘爱国’
  6. 在1946年(郑定邦到台北之“前”)那一版的台北市路名表有复兴街、仁爱街、和平街,郑定邦到台北之“后”,复兴街、仁爱街、和平街都换位置变成大路,再加上建国南北路、信义路、忠孝路(1970年改成忠孝东路二及三段),把复兴街扩张成复兴南北路加上建国南北路是从上海带来的命名方式,上海有复兴东西路加上建国东西路,甚至北平(“北京”)的复兴门内外大街加上建国内外大街也是1946年国民政府命的名,仁爱路、和平东西路加上信义路、忠孝路是郑定邦自己的主意
  7. 除了东园街、西园路二段外,看不到郑定邦用台北市旧地名道路(大直已经湮没的下塔悠街可能勉强算第三条)。

112.105.176.42 (留言) 2011年1月29日 (六) 10:35 (UTC)回复

谢谢阁下提供的一些资料与想法,看了以上这些例子,可约略看出郑定邦对这些旧路名的处理态度。部分路名最后被决定搬移而幸运保留下来,应该是有经过再三权衡考量的,例如记念人物就是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渭水”已不是单一个案了。希望将来有学者或作家可以针对这部分再进行确实的研究、分析,而不要光搬出郑定邦“沿袭上海的命名方式”、政府公布“街道名称改正办法”的传统说法来一语盖之,而忽视其他例外情形或经过一字之改的路名。另阁下提供的一些路名的后续转变,敝人也颇感兴趣,待有时间再慢慢研究了。--Mihara57 (留言) 2011年2月20日 (日) 21:02 (UTC)回复
补充说明一些事
  1. 这是民国35年06月28日的《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公报》台北市政府改正街道名称一览表(郑定邦到台北之“前”的那一版),有趣的是‘公洽路’不见了,因为被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民政处打枪说‘路街应采用有意义名称’,为什么会被打枪?不要以为公洽是古文训示,公洽是陈仪的字,台北市政府被打枪后把‘公洽路’改名博爱路,郑定邦到台北之“后”,博爱路换位子,以北门邮局前面那条为新的博爱路,‘公洽路’改名重庆南路一段。
  2. 《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公报》在民国36年01月15日公布的“台北市新旧路名对照表”还真的有民生东路及民生西路,不过实际上在民生社区开发前,现在的民生西路一直叫民生路。再来此表把新生路改成林森路,不过实际上这条是改成新生北路,林森北路是隔壁另一条路。然后光华商场到圆山交流道的道路命名新生北路,不过实际上这条是命名松江路。
  3. 再来是台北市旧地名,或者说是清代民间俗称街道名的问题,郑定邦到台北之“后”,就不使用了,可以说的很明白,郑定邦‘放弃’,原因很简单,日本殖民时代多次市区改正后这些路都湮没掉了,再怎么命名也无法将名字放到原来的道路上,原来的道路已经湮没变房屋了,只能把名字放到附近依城市规划新开的道路上,所以‘放弃’,但是这些清代民间俗称街道名在民国36年台北市建立里邻的时候全转化成里名,比如说千秋街、建昌街变成千秋里、建昌里,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大龙峒旧地名依仁里在郑定邦到台北之“前”变成仁里街,郑定邦到台北之“后”再变成里邻上的依仁里,里邻名刚好和旧地名完全符合。112.105.172.128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22:20 (UTC)回复
很精采的论述;看到这条目吸引这么多人来参与,让条目创建者的我感到十分光荣。大家都是先进,不敢提太多意见,只是在此以个人经验提供大家另方向思考。
大家在考证时似乎忽略了一个重大因素“拆除建筑物”“旧有河沟”“拆除违建”后的微调。郑定邦大略命名后,这种微调持续发生,例如上面所提的天水街,渭水街,博爱路,重庆南路,新生南北路,中山北路,松江路都与此相关。--Winertai (留言) 2011年2月23日 (三) 01:07 (UTC)回复
至于渭水路命名,我还是认为是属于“中国大川”原型命名。--Winertai (留言) 2011年2月23日 (三) 01:21 (UTC)回复
只可惜这些内容颇具深度,却大半只能在讨论页里,放在条目页也不适合,敝人建议112.105.176.42、112.105.172.128可筛选出您有确实掌握的部分,然后以笔名投稿至报纸副刊(再有权威的就是期刊、书籍,但等待时间长且难度较高)。纯粹建议,不勉强。--Mihara57 (留言) 2011年2月23日 (三) 03:32 (UTC)回复
关于公洽路(街、巷),查了一下谷歌,在中国大陆几个地方曾用过,花莲县也曾用过,如果更早就已命名,那么可能以前那附近是与“洽公”有关的。至于是不是因为陈仪的字而避嫌,也许是因素之一吧?当时临行进驻的国民政府不尊重旧路名,各县市把路名表交上去了,他们又塘塞一堆理由说有的不适合(明明就有照着改正办法),明显不相信本地人,公洽路也是其中一个,最后请来郑定邦弄了半年多才搞定。关于“放弃”旧路名,敝人觉得重要街道的命名有他上司盯着,给予一定程度的压力,郑定邦才会下手这么彻底,这才是真正主因,否则台北市政府最初提交的街道路名表也不会有近九成在后来公布的一览表里不见了。至于里名、一些小街,没有干涉太多,这种降一层级,不与重要街道争光,且没有明显日本色彩的旧地名会保留下来。重要街道就像台面上,象征着国家的意识与政策;里名、小街就像台面下,仍是小老百姓熟悉的地名或街道名。--Mihara57 (留言) 2011年2月23日 (三) 03:32 (UTC)回复
话不能这么讲,当时的省辖(及县辖)市只有台北市被郑定邦重新来过,其他城市像是高雄有名的一心二圣三多…也是在1946命名的就没被重新来过,被说不适合的就只有一次而已,至于里名,我是不知道为什么实施地方自治后为什么里长邻长会被市民看做是很不重要,在民国3~40年代,连区长都是民选,还是很有地位的,郑定邦把旧地名保留在里名中(而且在艋舺大稻埕大龙峒大量使用)而不是保留在街道路名中(需注意清代旧路在市区改正后大多消失湮没),一样是有经过再三权衡考量的,而且应该有跟台北本地人开会讨论过。112.105.172.128 (留言) 2011年2月23日 (三) 04:28 (UTC)回复
还有一个麻烦在,像是迪化街一段,在清代这不到一公里的路就有南街、中街、中北街、普愿街、杜厝街这么多路名,真的这么用,门牌怎么编?贵德街也是,不到一公里分成千秋街、建昌街两段,还有衡阳路,郑定邦到台北之“前”1945年取名文武街,这是错的,清代文武街是重庆南路一段,出这种错上司敢放手让他们做吗?而且衡阳路在清代也西门街、石坊街两段,一样有门牌怎么办的问题。可以看看这个连结就知道勉强作下去只会徒增困扰112.105.172.128 (留言) 2011年2月23日 (三) 04:52 (UTC)回复
创建者的意见很好,我认为若自身是台北人或久居台北,有一定岁月资历,可亲身观察这几十年台北的变化,有这样条件会比较好些,不然像我是台南人就感觉有些糢糊了。也可配合看一些各时期的地图(多收录在《台北市志》)、旧照片(特别是鸟瞰镜头)、甚至询问当地耆老、文史工作者。最后就是研读期刊论文、介绍台北市的书籍跟早期的报纸了。一些重要的“拆除”、“填埋”、“铺路”等“城市规划”会记录在一些市政报告书并出版,早期报纸也会依重要性而报导。要弄清楚这么多的“沿革”是很不容易的,我是很佩服112.105.176.42、112.105.172.128的。--Mihara57 (留言) 2011年2月23日 (三) 03:32 (UTC)回复

回到渭水路,当地人(我的亲戚)说,渭水路(八德路旁那条)原名亦称渭水街,是因建国啤酒厂缩减土地使其拓宽之,才改称渭水路,希望这个资讯有帮助。218.166.102.220 (留言) 2011年8月24日 (三) 00:16 (UTC)回复

杏林路

杏林路真的是纪念作家杏林子吗?是否有来源可供查考。直觉上感觉好像只是指医学界,像是杏林春暖一般的用法。 ☆疾风。肯尼★_ (留言) 2011年1月7日 (五) 19:10 (UTC)回复

题外话

北宁路原名辽北街,辽北街和舒兰街会改名其实是因为发音不雅,有发现吗?提示,用闽南语想

华西街

  • 华西街不是原条目所写的河南华西,根据台北市政府新闻处出版的台北画刊所言,只是说明“艋舺地区以中国西方省份(华西)”命名的取名规则[2]。另外,此条目中的“雨声街”、“长安东西路”等等均有争议。个人认为,除了显而易见的常规外,稍有争议的街道名称,都要考量到“可供查证”方针,尽量不要列出。这样讲好了,总不能把全台湾的成功路取名,都是标明为了纪念郑成功。--winertai 07:42 2006年12月11日 (UTC)

南港区昆阳街

昆阳不是在云南省?当初命名怎么会跑到“台北东区”!

中国叫做昆阳的地名可能不只一个,根据昆阳之战条目,河南省也有一个,不过已经是旧名了。--汪汪 18:00 2007年1月20日 (UTC)
昆阳街由59.104.116.55增加,但不知该名是如何确认是源自云南?又与郑和有何关系?另外合欢山区也有“昆阳”,这当中有何关连性?-yiken (留言) 2010年2月20日 (六) 11:05 (UTC)回复

台北市街道以中国地名命名的时候还是省辖市时代,还不包括南港区的范围,昆阳就算真的与云南有关也不适合列在此列表当中。--Cthuang (留言) 2010年7月26日 (一) 00:50 (UTC)回复

关于德行东西路

“德行”一名,那本台北市路街史称:‘德行:今士林区德行里,位于福华路与石角溪间,双溪以北的区域。与南雅同时开辟。因地昔有大竹围,故初名竹行,嗣以不雅,乃改称“ 德行 ”。’

德行一名,是竹行的雅化,但不是在1945年以后才雅化,这算是当地地名?(如同港仔嘴与江子翠)

关于编订法规与条目问题

关于“大道”的路宽规定,目前仍未修法通过。现行规定是台北市道路名牌暨门牌编钉办法,原本希望修订为台北市道路命名及门牌编钉自治条例,但是因为市议会届期不连续,因此被退回。有兴趣网友,可连结参考该草案与目前规定,改写本条目。

另外本条目本来创设目的,仅列出列出“台北市主要的联外桥梁与街道”,结果目前内文却整体介绍台北市道路命名的规则与列表,有部分道路还细部列出其所在区域(如中山北路、罗斯福路),已使整体编排混乱,是否有网友重新修改,以使条目与内文一致。 123.192.22.56 15:29 2007年1月28日 (UTC)

路名简称

‘中山南路与中山北路应合称“中山路”而非“中山南北路”’。如此,就与北投区的中山路重名!同样地,将和平东路与和平西路合称和平路,这也十分不妥。因为在阳明山华岗地区,的确就有一条路叫“和平路”,如此简称,只会让页面更为混乱。台北人也很少称长安路、重庆路,这样好像置身于大陆的某些大城市中。同样地,通河东西街若是简称为通河街,不也跟另外一条街道同名。

又或者是将新湖一~三路合并为新湖路,在台北市的街道称谓上,亦不太适合。台湾其他县市,可以将凯旋一~三路合称为凯旋路,那是因为凯旋一路、二路、三路可以连成一线,但是台北市除致远一路与二路是同一路线外,其他某某几路,均是指不同的道路。(致远三路也没有根致远二路相连) 123.192.22.56 06:14 2007年2月1日 (UTC)

详细称呼请参照《台北市路街史》。凯旋一至三路之类的,在台湾大多数地区都是指称三条不同的道路,唯有高雄市例外。台北市路街史并未将此类道路合称。(致远一二路相连是巧合)。之所以中山路重名不改,是因为地址上面只会有南北路择一出现。125.225.174.231 2007年6月22日 (五) 05:37 (UTC)回复

以当地里名为街道名称来源

资料来源:台北市政府民政局门牌检索系统台北市邻里社区联网

街道名称 街道命名年代 里名出现年代
樟新街 1993年 1990年
港华街 1994年 1990年自港墘里划出
湖山路 2003年 1946年成立
福志路 1991年 1990年原福寿里及志成里合并而成
通安街 1983年 1958年
中原街 1987年 1967年从中庄里析出
葫东街 1982年 1973年由葫芦里划出
开明街 1969年 1967年由大屯里划分为开明里
中心街 1971年 1945年
成福路 1977年 1968年
伦等街/永平街 1982年 1974年,伦等里与永平里于1990合并为永伦里
中南街 1946年 1946年
社中街 1982年 1974年
社正路 1982年 1974年
大道路 1978年 1974年
和兴路 1972年 1968年
东明街 1991年 1974年
瑞光路 1998年 1974年
东山路 1992年 1990年
清江路 1965年 1946年
兴德路 1960年 1950年,原名为兴德里,后改兴得里。

备注:北投区振华街命名年代1973年,而振华里1974年才从福兴里分出,所以这就证明振华街源于振兴街。 123.193.115.68 16:04 2007年2月22日 (UTC)

关于路标牌照片

目前的路标牌分为两大系统:分别是由交通局交通工程管制处设置在号志杆上(原来由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队掌理);及由工务局新建工程处设立于无号志路口两种(原来由工务局养护工程处掌理);。目前在本条目内的照片,两张属于前者;而“台北市早期路标牌”这个则是由原养工处所设立,希望有网友能搜寻一下自己的老照片,看看可不可以将两个系统路标牌样式的沿革也拼凑出来。 123.193.115.68 14:26 2007年2月24日 (UTC)

中国地名命名规则

想到几个例子︰

  • 郑州是隋代以来的称呼,明代划归开封府,民国时代称郑县,1953年才改为郑州市。
  • “汀州城”一直以来都属于长汀县,而历史上只有福建省汀州府,没有汀州县。
  • 此外,也没有江西省牯岭县。

从这几个例子可推论当时命名并非一定是民国时期有设治的省县市官方名称。

因此,长安东西路不取名西安(现在有西安市长安区)是合理的事情。又,北投区的西安街则是跟东华街对应,应该和市区的中国地名命名规则无关。

Cthuang (留言) 2008年1月29日 (二) 00:29 (UTC)回复

550CC以上重型机车准许行驶路段。

建议补充 550CC 以上重型机车准许行驶路段。

有关许多重要道路或快速道路被重定向此页面

我可以理解不是每一条路都有必要在自己的页面上做介绍,但是像堤顶大道环东大道等等应该都有许多故事可以分享的。,可以一起试着做像'市民大道'页面的创建,以中山北路罗斯福路等页面成果为目标,朝这方向努力。 ☆疾风。肯尼★_ (留言) 2011年1月7日 (五) 19:10 (UTC)回复

重名之加注

台北市将部分重名之道路改名、并入其他道路,撤销路段会显示他们。但,有时会误导查询之民众,例:“港墘路:本路改为木新路三段。”,是指位于文山区之港墘路,而内湖区有一条现存之港墘路。所以,撤销路段若有重名应加注区名,例:港墘路(文山区):本路改为......方便民众阅览。 218.166.105.196 (留言) 2011年8月23日 (二) 06:28 (UTC)回复


信安街

这是条目内编辑的注解

  • 信安街原为塯公圳支流, 1993年大排水沟加盖,以连接信义区和大安区得名信安街。虽然信安是衢州古名。但浙江省没有信安县,信安街命名典故仍待考证。
  • 信安街(信义区-大安区)信安街在信义区成立之前就有了,而且信安街根本没经过信义区;另外,衢州市柯城区有信安街道,但不知是否就是这个信安 (就是这个信安没错,事实上信安是衢州古地名,请原作者放心删除发言)

就我个人观点:信安街地下原是塯公圳第一干线,1984年整修成大排水沟,加盖是在1993年,信义区成立的时间是在民国1990年。信安街的命名时间是在1993年之后,是因为连接信义区和大安区得名。或是先后出现过两条信安街? Kenttai|小海 ^^留言2012年11月28日 (三) 17:24 (UTC)回复

  • 信安街(义区-大区)

信安街在信义区成立之前就有了这句话很有问题,吴兴街156巷、 嘉兴街127巷、嘉兴街181巷、嘉兴街221巷5弄、崇德街99巷、和平东路三段263巷等街道于1995年5月1日整编为信安街,以信义区-大安区为名。Necbest留言2013年7月10日 (三) 03:24 (UTC)回复

康宁路

我想描述康宁路的分段情形,但不知康宁路二段至今是否存在?118.168.120.29留言2013年8月16日 (五) 07:34 (UTC)回复

Google Maps上是还存在一小段(该路段还有街景服务),不过并没有写二段的路标,台北市的门牌查询系统上已经没有房子挂二段的门牌了。 另外现在二段的尾和三段的头没有接在一起。--猫砂_来喝茶 2013年8月16日 (五) 23:00 (UTC)回复

但大舆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台北市、新北市地图集第34、35页并无标示出。118.168.125.243留言2013年8月17日 (六) 04:09 (UTC)回复

已找到街景服务,但不知路名是否被市政府废止?118.168.125.243留言2013年8月17日 (六) 04:14 (UTC)回复

康宁路二段在民国85年整编成金湖路326巷117.56.41.76留言2022年12月15日 (四) 03:16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台北市道路列表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8年6月13日 (三) 17:31 (UTC)回复

XX Ave. 不能用于地址

如新生北路又是 8th Ave. 又 9th Ave. 可见不能用于门牌地址。--Jidanni留言2024年10月23日 (三) 19:05 (UTC)回复

返回到“臺北市道路列表”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