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陈永明 (语文教育家)

218.102.225.39在话题“Untitled”中的最新留言:16年前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评级标准评为小作品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传记专题 (获评小作品级未知重要度
这个条目属于传记专题的一部分,用于整理和撰写维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欢迎任何感兴趣的参与者加入这个专题参与讨论
 小作品级小作品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小作品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Untitled

评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主任陈永明教授谈殷海光人生的意义的意义一文 湘西 黄硕雄 2008年1月25日

笔者因为写了《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山》及《评一九一五年周恩来之伯夷叔齐饿于首阳山论》二文,在网页上看到了殷海光(以下简称殷某)《人生的意义》一文,被选为预科中国语文及文化科的参考篇章;并发现香港 浸会大学前中文系主任陈永明教授(以下简称陈某)讲了一篇《谈殷海光人生的意义的意义》讲稿,由陈智德、黄念欣整理,梁建辉审订。其荒谬则使我不能不作出评述,以正学术界。

陈某引殷某说“就我观察所及,我们正处在一个转型的社会,我们的文化正在蜕变中,…失落在街头,失落在弹子房…种种的失落。他们的心灵是不凝炼,不坚强的……”

笔者看不到这段的真实意义,究竟一个转型、文化蜕变的社会,…心灵是不凝炼,不坚强。是不是社会的秩序、人际的关系无需“旧道德”来维系,而要殷某的新思维作参考…?笔者相信生活在封建社会同样有各种娱乐:踢毽子、骑马、打猎、听书、说唱、舞狮、习武…。基于当时没有洗衣机、电饭煲…,通常会寓工作于娱乐,到山上取柴薪回来起火烧饭,唱唱山歌…。与今天的煤汽炉一挞即著,所费的时间不可同日而语。陈某深一层解释“…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心灵失落,就是由于他们的人生没有意义,不知道自己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然而什么是心灵的失落呢?为什么说他们的心灵失落在街头,失落在波楼(弹子房),失落在会客室,失落在电影院呢?…我认为:心灵的失落就是没有意义…。”照陈某的见解,几千年来古人的生活不但完全没有意义而且全都失落了?止有殷某、陈某一类才没有失落,才活得有意义。

陈某解说“心灵的失落就是在人生中找不到意义。…就是你进行以上种种活动的时候却没有目的。说目的是寻求快乐吧﹗…寻求到的快乐之后,目的是什么呢?是否整个人生就在打桌球、…街头谈天,…看电影?…这些活动可能带来很多喜乐,但是我们却不知道参加这些活动背后的理由。我不是要提供答案,只想指出殷海光先生所说的,见到很多年青人有很多活动,在活动中很高兴,或寻求到很多刺激,但是完了之后,不知道生命的方向…。所以殷海光先生说,要和大家讨论一下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当人生有意义的时候,或者我们的心灵便不会失落,这是他所说的第一点。”

这一段看来相当动人,其实完全不理解现代社会人生百态。一位土生土长的女滑浪手,“寻求到快乐之后,目的是其么呢?人生没有意义。”一位男士已过不惑之年迷上了保龄球,心灵失落了…;但是通过滑浪、保龄…的活动,结果取得世界冠军,名扬天下。孔子说“富贵…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夫妇二人因战乱逃港,育有二子,均属优材,犹精漫画;夫任机场工程师,生活尚可。及后夫患疔疾而亡,妇独力持家,绣花为活,未几以糖尿病入院;长子刚入初中,以血癌而丧;随后幼子亦以癌亡,妇痛不欲生,拒药疗而去。逃过了“赤祸”魔掌,却难避天神宠幸,人生有意义吗?一位老师退休后失落在股票市场,在二、三年间获利千万,屡屡昂首得意地说,好过教书。圣人云,各从其志。

陈某说“人生的意义在于思考…。”而不是失落在各种活动中的高兴。“…因此殷海光先生说︰我现在告诉大家,我是怎样思想的,得出来结果是什么,我把它们放在大家面前,然后大家可以讨论,刺激大家去想,去寻求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不是意见提出来以后,就必须接受或跟从。”笔者见殷某虽然“…没有说各位一定要采取我的人生观和人生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是各人自己的。我只是把我的提供各位参考而已。”但是笔者认为殷某在道德层次上提出三点主导的见解,被选为参考篇章,就引导人们从这方面去“接受或跟从。”

陈某指“为什么我说生物文化层很难说明呢?因为生物文化层本身已暗示了在生物层后面,其实还有更深层的意义:什么是美呢?…什么是道德呢?…因此美丑之外,还有对错价值,这就是第四个层面。第四个层面很抽象,但在生物文化层里面已暗示了出来,也就是对抽象的对错、道德、真善美的判断标准。…人和物质、生物之间最重要的分别是最后的两个层面︰‘生物文化层’,和最上层的‘真、善、美、理想、道德。’…进食不单要求饱肚,还要求更美味;衣服不单要求保暖,还要求更美观──这些都接触到美的层面。而分辨对错,就接触到道德的层面。…因此讨论人生的意义的时候,我们不能不着墨于第四个层面。…谈第四层面不是要唱高调,而是要将人和其他生物分开。换言之,除非不讨论人生的意义,否则第四层面必然是集中讨论之处。这是殷海光先生在文章后段要向我们表达的讯息。”

笔者认为真假,善恶,美丑,好坏,对错,冷暖,饱饿,香臭,…是一件事的二个对立面;人类普遍接受真、善、美、好…正面的事物;并正确分辨香臭、冷暖、饱饿…的感受。在社会生活中共同形成这种认识,并对社会成员起约束和团结作用的准则,这种“是非”价值判断就是“道德”。

陈某认为殷某的“三个原则”极具勇气。而且是“文中最精彩部分,也是引起最多疑问的部分。…当道德的选择与我们生命有冲突的时候,要舍义取生还是舍生取义?我觉得殷海光先生对这个问题回答得很大胆。…”

笔者认为荒谬。照此考量,疫症流行及警匪枪战…,医务人员和警务人员…道德的选择与我们生命有冲突的时候,要舍义取生还是舍生取义?日寇侵凌,应该当汉奸而不应舍生取义?做临时汉奸等待时机收复道德的失地…。勿唱高调!如果说一个女子被强奸,生命受威胁;以现在社会的道德价值观,无疑应该牺牲道德原则。但笔者认为这是个别情况,以至一个人的品行,私生活…,都应该估量,这就有个别对待。相反,疫症、动乱、饥荒…牵涉到整个社会问题而怀疑“生命在受到威胁时可以牺牲道德原则。”究竟这是什么道德《逻辑》!“二次大战时或文化大革命…我们会如何处理?”圣人说:“天下有道以道徇身,天下无道以身徇道…。”犹太人乞求希魔能够避免毒气的杀害吗?“文革”放弃道德原则,可以构陷别人,作家巴金不是深深有悔吗?作为一个教授对得起壮烈成仁的阵亡将士和公务员吗?能够教子教孙吗?何况,不能够“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止能够算是植物人…,没有“是非”判断,谈不到道德。“知而不行,止是未知。”有“是非”判断却“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禽兽,不具备“人”的层次。

陈某推崇殷某极具勇气的三点见解,变相作出不同意这个见解就不具备勇气,生命就不够精彩,以至引起不必要的疑问。试分析其谬:

1.我们万不可在自己的生命并未受到威胁时为了换取现实利益而牺牲道德原则。

相反地说“在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为了换取现实利益可以牺牲道德原则。”也就是说一个医生因为欠债,生命可能受到威胁;由于廉政公署查找不足,于是为了换取现实利益可以牺牲道德原则,想办法对病人进行敲诈勒索。一个吸毒者毒瘾上身,贫困交加,生命受到威胁,为了换取现实利益,可以牺牲道德原则,为所欲为。以至“贫下中农…无产阶级”可以斗狠杀富…,分田分地真忙。

2.在我们的生活勉强可过时万不可因要得到较佳报酬而牺牲他人。

笔者认为过去的旧社会不可能,今天功利社会更不可能;亦不是“物竞天择”的自然法则。在竞争剧烈的社会,对手各种条件都没有自己的强,就不能说是因要得到较佳报酬而牺牲他人。道德不是教条,每一个环境、情况…都有不同的变数;殷某正是巧言误导…。

3.当我们因生活困难而被迫不得不放弃若干作人的原则时,我们必须尽可能作道德的抗战,把道德的领土放弃的愈少愈好;而且要存心待机收复道德的失地。

笔者认为这是一段废话。道德乃“是非”判断,什么事应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任何人都有自己做人处事的原则。妓女有妓女的原则,骗徒有骗徒的原则,黑道有黑道的原则…,各从其志。但无论如何一个学生生活如何困难,都不可能说被迫不得不放弃若干作人的原则,干上违反判别‘是非’的勾当。做了亏心事,歉恨不安,直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都没有可能收复。

据说殷海光是受国民党政权迫害的,笔者表示同情。但在共产革命斗争的年代,数以百万计的人民亡命香港,台湾…,都寄望中华民国 台湾 国民党政权。殷某在不适当的时候触动国民党“反共”的统治,对推动“民主开放思想”并未有作深一层考虑以包容全中国人民,止求脱离全中国人民独立自救,眼光狭隘,这种牺牲道德的原则并不适当。以殷某这篇《人生的意义》作为道德思考的反面教材无可厚非;说成“比自己所订立三个原则标准还要高。”“希望为年青人提供参考的价值观”,举为学术界的圭臬,笔者表示遗憾!并对殷某的《逻辑》专长表示怀疑。

最后,笔者希望陈永明教授能够向历史上“舍生取义”的志士仁人和子孙后世致以深切歉意。

--203.218.6.170 (留言) 2008年3月3日 (一) 02:51 (UTC)--203.218.6.170 (留言) 2008年3月3日 (一) 02:51 (UTC)回复


从陈永明教授的道德理念说基督徒

湘西 黄硕雄 2008年2月13日

香港 浸会大学前中文系主任陈永明教授(以下简称陈某)指殷海光(以下简称殷某)《人生的意义》一文“极具勇气的三个原则”有如下说,“我觉得殷海光先生文中最精彩部分,也是引起最多疑问的部分,就是文章末提及的“三个原则”。殷海光先生指出,我们其实很易沦为唱高调。假如最高层面与较低层面有冲突的话,我们该如何取舍?用他的说法,当道德的选择与我们生命有冲突的时候,要舍义取生还是舍生取义?我觉得殷海光先生对这个问题回答得很大胆。对大学生演说,很多人会避免提及舍生取义或舍义取生的问题,问了也不会答,因为问题确实很复杂。殷海光先生勇于面对这问题,因为他知道站在台上演讲是很容易的,但在实际生命中面临抉择时却极不简单。例如我们听闻二次大战时或文化大革命时的恐怖故事,人们互相批斗,我们会如何处理?电影“舒特拉的名单”中隶属纳粹德国的舒特拉拯救犹太人,我们观看时自然很感动,但要实行,却很困难,因为生死攸关。如果我生于当时,我也不知自己如何处理。问题的确复杂,不是简单地说舍生取义就可解决。道德和生命的冲突有时的确存在,我们不能轻易地说自己一定会很高尚,也不能轻易说自己不过是禽兽一类。两种答复都是不负责任、不肯思考的答复。”

孟子说“…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照陈某的见解“道德和生命的冲突有时的确存在,我们不能轻易地说自己一定会很高尚,也不能轻易说自己不过是禽兽一类。两种答复都是不负责任、不肯思考的答复。”也就是说圣人的“答复都是不负责任、不肯思考的答复。”其实“舍生取义”是作为“人”的基本条件,并不表示能够“舍生取义”才算是高尚的道德;能够称为“人”就应该豪不犹豫“舍生取义”,止有禽兽才不具备这个要求。听说陈某是基督徒,在耶教(指基督教和天主教)中,真神是独一无二的,若谓“撒旦”才是真神,信撒旦无需痛苦地背负十字架替世人赎罪,在天国里可以拥有数十个妻妾,金银财富享之不尽…。“道德和生命的(欲望)冲突有时的确存在”,陈某的答复既负责任,又肯思考又“极具勇气”!能不“舍生取义”?如果说,“道德和生命的冲突有时的确存在”,在面对抉择上,止是提供一个思考或者参考…。那么,这一类人,就止能是殷某所说的介乎“生物文化层”和“道德层”之间的人,就不具备更高层次的“人”,亦可以说是衣冠禽兽,以至禽兽不如。同理,不能背负十字架为世人赎罪,肯定亦不具备是真正的基督徒,或者是次一层次的基督徒,亦有可能怀有其他“目的”的基督徒,亦不足以作为“教授”以教授生徒。存心欺骗你的主—上帝,这就比较非基督徒更恶劣。

陈某说‘殷海光先生则勇敢地把答案放在我们面前,他提出三个原则,我念给大家听: 我们现在进一步提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面临一个两难式,即是:如果我们要满足衣食等生物逻辑,那么势必牺牲道德或理想;如果我们要维持道德和理想,那末誓必因难以满足衣食等生物逻辑的要求而难以生存。处此困境之下,我们怎样作决定?照现在的趋势,一般人在有意无意之间,碰到求生与顾及道德不能两全的情形,就为了求生而牺牲道德原则。有些人更因满足自己的利益而牺牲道德,陷害别人。所以,道德就“江河日下”了。人吃粗一点尚可活下去。人群没有道德来维系,势必难免成为“率兽食人”的世界。如何得了!在这样的情形之下,我们怎样处理?我以为孟夫子所倡导的“义”是救药。他要人舍生而取义。这当然是一个极限原则。我们并不是说人必须动不动就牺牲生命来保全道德原则和崇高理想。…’

殷某这一段解说全是谬论。一面肯定“…孟夫子所倡导的‘义’是救药。他要人舍生而取义。”另一面又指“我们并不是说人必须动不动就牺牲生命来保全道德原则和崇高理想。”表面看多么完美,其实是自我矛盾。“义”既然是救乐,没有“时穷”又岂能显出“节乃现”?殷某正是凭空说“义”。在耶教有这样的故事,‘…他们拿住耶稣,把他押进大司祭的住所。伯多禄远远跟着。有人在庭院中升着火,四周坐着人,伯多禄也坐在他们中间。有个女仆瞧见他对着火光坐着,就定睛注视他,说:“这人也是和他在一起的。”但他连忙否认说:“女人!我不认识他。”不久,另一个人看见他说:“你也是他们中的一个吗?”伯多禄又说:“朋友,我不是。”大约一个时辰后,又有个人肯定地说:“这人是加里利人,肯定和他是一块的!”伯多禄又否认说:“朋友!我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他话还没完,鸡就叫了。主回过头来,看着伯多禄,伯多禄想起主曾对他说过的话:“今天鸡叫之前,你要三次不认我。”他就走出去,悲伤地痛哭起来。’“道德和生命的冲突有时的确存在。”耶稣被拘禁的时候,伯多禄的生命受到威胁,陈某亦一如伯多禄三次不认主,这是真正的基督徒?

道德不是唱高调问题,乃是一个人对“是非”价值判断,能不能实践,应不应实践问题。一个达不到“人”的层次的人情有可原,感情丰吝时时不同,各有不同,人固非“圣贤”…岂能个个“义不食周粟”。然而,一个博士、硕士、教授…楚楚衣冠,雄文万卷,侃侃论其道德价值取舍,鼓动人而禽化,毫无羞耻,流于少正卯之徒,令人不胜唏嘘!

--203.218.6.170 (留言) 2008年3月3日 (一) 02:51 (UTC)--203.218.6.170 (留言) 2008年3月3日 (一) 02:51 (UTC)回复


说香港浸会大学前中文系主任陈永明教授的对错一词 湘西 黄硕雄 2008年6月11日

“对错1”这个词在英文或其他国家的语文中,有没有一如在中国语文上另有“是非(right or wrong)”一词的相同意义,又各有其独特处,笔者并不知晓。读书时很少用“对错”这样的词;在广府话的方言中“对错”说成“啱,唔啱”,即书面语的“对,不对”。山珍“海错”是指海味;“错综复杂”亦没有“对错”的涵意;“不错”另一意义则作“还好”解。“对错”通常会整句表达,如我计“错”这题数,做“对”了这题数;没有计“是”这题数,做“非”了这题数。再如“今是昨非”;不会“今对昨错”。有“大是大非”没有“大对大错”…。由于浸会大学前中文系主任陈永明教授(以下称陈教授)在《谈殷海光人生的意义的意义》的讲稿中,讨论殷海光的道德哲学层次上,着重“对错”一词而忽略“是非”一词。在《辞源》和各辞书中的“是非”解释指“正确和错误”与陈教授的“对错”意义似有相同。但笔者认为在中国语文的“是非”和“对错”各有其内在的哲理因素,故有解释的必要。

“对错”一词出自陈教授的原文如下,‘为什么我说“生物文化层”很难说明呢?因为生物文化层本身已暗示了在生物层后面,其实还有更深层的意义:什么是美呢?为什么那原始人在木头刻颗星星觉得美?为什么不随便找两块烂泥涂上去,却要找些他认为美的图案?至于另一层面,什么是道德呢?人当然需要道德,连黑社会也有道德。黑社会人士的“对错”观念其实很强,违反规律者要受重罚。“对错”观念是一定需要的,至于“对错”如何釐定,可以慢慢讨论。因此美丑之外,还有“对错”价值,这就是第四个层面。第四个层面很抽象,但在生物文化层里面已暗示了出来,也就是对抽象的“对错”、道德、真善美的判断标准。…而分辨“对错”,就接触到道德的层面…。’于此可见陈教授认为“对错”一词是道德层面,并没有论及“是非”一词。

哲学博士的陈教授学贯中西,应该读过孟子的“义利之争,是非之辩…;”没有理由连司马迁“孔子述春秋,寓褒贬,明是非…,”完全忽略,却代之“对错”为道德层面。笔者认为陈教授如果并非不了解“是非”一词,就可能以“对错”等同前人的“是非”,以标榜在词汇演变中,更能贴近现代人的生活气息,认为“对错”更符合中国古圣先贤的“是非”…。这就说明了陈教授在道德哲学层次上的演绎仍有不足!不加指正,遗害学术界。

人类生命源自生物体而有别于各种生物体,这是无需争议的。即使是《神的创世说》,亦止能说明人类有别于其他的动物,并不能说明人类绝非生物的演化…。倘若宇宙万物既为“天神”所创造,则人类同样是由其他动物所进化并无不可2。亦因为有《神的创世说》使人类赤条条属于“神”的本质,由于不适当地放弃道德3原则,掩饰错误行为,是为“罪”。中国古圣先贤却有别于这种见解,他们并未强调《神的创世说》,同时亦未认识到人类是由其他生物进化而成;但却体验到人类个体生命在本质上有相类于“禽兽”的一面,所以在外表上要以衣蔽体,在行为上应施之礼教,在“理性4”的认知上与禽兽有别,故而在道德上就有“是非之心人皆有之5”的论说;指出一个能够判别“是非”的人就是“性善”的基楚;明白“是非”而不实践,以至不能实践,止是还有所未知,并不表示人的天性是“恶”。亦就是说“神”赐给人的本质不是“恶”。

听说欧洲在中古时代,贵族对少女“占有初夜权”的法律,在现代人来说这是不可思议的事!但当时在法律上贵族“占有初夜权”却是“对”而正确的;相反,贵族失去或没有“占有初夜权”却是“错”的,甚而是可耻的。现在香港亦有相当多这种“对错”见识的故事,地产商投资发展新市镇,政府与地产商共同签订协议,其中把大厦十年或更长的管理权交给地产发展商;根据我的经验,有一次泳池的地台上损耗了一块约二平方吋的磁砖,申报的修理费竟然是五千多元,大约是当时普通工人一个多月的薪金。在所谓维持合理的利润下,完全符合“合约”精神是“对”的。而每月收取的管理费除了日常开支应该有盈余,却年年都是亏损数以百万元计。实在说,发展商不进行这种不合理的谋取,就是“错”的。因此,我认为这种“占有”和“谋取”的“对错”观念,并不是人类“是非”判断的道德精神。

别人丢失了钱包,自己可以据为己有吗?相当多的人表面上不同意“据为己有”,但面对事实考验时往往是急不及待地“据为己有”。从前学生第一个答案肯定“不应该据为己有”;及后毛共提出马克思的“斗争”思想,鼓动抢夺有钱人的财产…;而“拾到钱包”不是抢钱包…理所当然据为己有。别人丢失了钱包,即使自己不据为己有,都会让别人检去;以其让别人据有,不如自己据有,这是“欺心”的“对错”认识…。金行的黄金钻戒可以随意予取予携吗?在乱世的毛共教人平均分配,主张“共产”…;今天我们都认识到不可以,因为会受法律制裁。如果能够以己心比人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理解到“自己的财产又可以给别人据有吗?”就不是受法律制裁的问题…,乃“是非”判断的道德问题。

政府大力宣传“吸烟危害健康”,反观年青人吸烟相对地增加。而烟草公司的员工赖此为生…;吸烟则是个人自由,都无所谓“对错”。但我们却可以肯定的说,这不是“是非”的道德判断。

八十二岁的科学家爱上二十八岁的少妇学生,“吹皱一池春水干卿底事!”何来是“对”是“错”,难道却有道德上的“是非”判断!

青春期天天想着心仪少女,晚上梦遗,继而手淫。据医生说这是个体生命正值新陈代谢旺盛时期的一种正常现象,“手淫”是“对”的;反过来说“不手淫”是“错”的。年纪轻轻不可能找个异性结婚,那怎办呢?所谓“性行业”者发明了一些塑胶男女生殖器官用品,以满足此等男女的需要。由是鼓励“嫖妓”是“对”的,不嫖妓就是“错”的,人不风流枉少年…!于是“有需要就有供应6”,当妓女就很正常,是一种“性工作”行业嘛!同理,“男妓”何尝不是性工作者7!反对这种见解的人就成为了食古不化的卫道者。这种似“是”而实“非”的“对错”观念完全扭曲了“道德”。

每一个发育时期的年青男女生理上都会起变化;健康教育科的老师可以把“手淫”问题给学生解释,却不能教学生使用道具,以至“有需要就有供应”鼓励嫖妓,任遂其意…。今天不是乱世社会,即使每个人并未有基本上的社会福利保障,但各行各业十分畅旺,未必需要作“娼妓”以维持生计;何况“逼良为娼”今天绝对禁止。现在男士们不都是想包二奶吗?无耻的豪门不都是拥有三、四位妾侍吗?据笔者所知富贵人家的“多妾者”确有戴“绿帽”!“有需要就有供应”正是教人包二奶,偷汉子…?这种“对错”论说就等于放弃“是非”判断的道德观,不能写入教科书!

人类在“性”的功能上,普遍都是“异性相吸”的;但有极少数是异性相斥而“同性相吸”的;甚而还有“性饥渴的饥渴者。8”笔者曾教过一个女学生后来从事“妓女”的工作;她既没有吸毒嗜好,家庭背景尚可,以香港的经济发展,没有必要当“妓女”。笔者从另一个角度去估量,一只雌狮、雌虎我们不易了解牠发情期的“性”需要;“猫儿叫春”亦未必可以一睹。过去狗儿当街“行大礼”毫不避嫌则时时目睹。非洲的公羚羊和公羚牛…,则拥有更多的雌性以繁衍后代。笔者认为“男女大欲存焉!”少部分人在“性”的功能上“香的臭的”都能够适应,以至那个排大粪的“肛部”都有兴趣,胃口既大,性欲奇佳,“性工作者”既能满足“性”的需要,复有可观的金钱作为酬劳;这正是“对”而“不错”。一位女子说要和数百名男子发生“性行为”以破世界纪录,招来了好此道者蠢蠢欲试…。有报载某男儿汉,勾搭一名男性“的士”司机造成了非礼罪,可见“性”的需要因人而异…。现在有所谓“一夜情”以至“援交”,或多或少都有兽类“纵情纵欲”的成分,对于当事人来说都是各有各的“需要”,何曾是“错”而“不对”呢?孔子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戒”就是知所节制,能够节制表示能够判别“是非”而具有道德,这就是“人”和“兽”的分别。其实任何年龄9,对任何事物又岂能不戒!就是说任何年齢的人岂能没有“是非”判断,丧失道德。

殷海光的所谓“我们万不可在自己的生命并未受到威胁时,为了换取现实利益而牺牲道德原则。”是教人们“生命在受到威胁时,为了换取现实利益,可以牺牲道德原则。”正如“肚子饿”实行去抢夺是“为了换取现实利益而牺牲道德原则”乃合理的“对”;而“肚子饿”宁愿饿死不去抢夺却是“错”的,但抢去别人的食物,别人因而饿死,这又是“对”吗?这就是所谓“阶级斗争”嘛!“对错”有着“肚子饿”的外在诱因;这无异是相类于“野狼”群为生存而抢夺食物的“对错”认识;但人类社会不是野兽社会,除了想方设法排除各种不良诱因外,还存在道德深层的“是非”判断。不是自己的东西不可以据为己有,宁愿饿死不能抢夺,朋友妻不可亏,性欲亢奋要“戒”…。这种“自我牺牲”的精神乃绝对“唯心”的见解,未必人人都可以做得到,但这正是人类独具的“是非”价值观,非其他物类可比拟,中国古圣先贤认为这才是真道德,人类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亦在此。

“是非”判断应不应实践,能不能实践,存在乎每一个人的生命不同机理…,不可能默守成规。圣人交给人们自己去取舍,没有立下“教条”,强迫人们必需实践,圣人说“汝安则为之”;《圣经》亦有“神给人自由选择”的相同见解…。千百年来周、孔以“礼乐揖让”陶养每一个人的“理性”以判别“是非”,充分发扬人性向“善”的行为…。笔者认为“是非”判断才是人类高层次的道德观;陈教授的“对错”观念是属于低层次的生命个体机械性要求。

常言道“宗教是导人向善的”。在耶教10、佛教、回教…拜天后、拜关公11,以至百家争鸣…,我们不难看到各种宗派思想说来说去都是属于“正面文化”;唯有马克思的共产党公然提出“阶级斗争”抢夺合理化,这就完全是属于“反面文化”。一个政治家、学者、博士、教授…如果不明白“善与人同”存在人类社会一种道德上的“共通”性;而提出种种“哗众取宠”的谬论,意为突破了前人的观点,以满足人类仅为生物繁衍,依然存有“兽类”机能上的“反祖”现象。造就自己的思想绝不稳妥地建筑在流沙上;或者今日鼓动“人而兽化”获得认同,并成功谋得权势、地位、财富…,甚而拥有相当多的支持者,被尊称为“伟人”,但却不能换回“后世骂名”。对于“千秋功罪任评说”的一类不负责任者,就连禽兽12都不如。

注: 1.事物合宜者曰“对”,否则曰“不对”。“错”谓抵牾不合也。见《辞海》。 2.人类以其微小聪颖探索“神”的大能。 3.人类普遍接受真、善、美、好…正面的事物;并正确分辨香臭、冷暖、饱饿…的感受。在社会生活中共同形成这种认识,并对社会成员起约束和团结作用的准则,这种“是非”价值判断就是“道德”。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放弃道德原则”。对人讲假话都是“放弃道德原则”;但放弃道德原则有善、恶二面性。例如:自己根本不吸烟,劝年青人“戒烟”,可以说自己以前都是吸烟,后来“怕死”才戒了。有志气,说不吸就不再吸,一点困难都没有;这种辩说是“善”的一面放弃道德原则。教顽劣学生经常会说成自己小时候更顽劣,编出一套“周处除三害”一类改过的说法,让学生都能以自己改过为榜样,都是在讲真话上放弃道德原则。 4.参考:桂林大师《中国文化要义》(胡应汉老师修订本)。《中国文化要义研究》胡应汉老师讲述。梁老之后,胡师是第二位“大儒”。 5.以孔子时代向上推算至原始社会,估计“是非”的哲理认识,超过一万年。 6.海丰县城庄姓者以地主身份来港,育有一子三女,夫妇恩爱难喻。庄某拥戴毛共祖国,参加左派公会…;停止共产世界革命,改革开放,庄某回乡,以越甲子之龄包上了二奶…。再如在战争之后,使大量女性多于男性,造成“男人多老婆”。这都是“充份的供应造成有需要”而不是“有需要才有供应”。 7.我们对从事“娼妓”的男女极表同情和关注,却无意禁止;但少数“娼妓”和“性学家”的性意志作为社会普遍对“性”的“对错”认识,我们却不能不表示担忧…。淋病、麻疯…、艾滋病,莫不是随着人类的性道德进化而进化…。 8.一医生说夫人极好色,“佢顶唔顺”,一个都“嫌多”。 9.二十来岁时认识一位著名老西医,年近七十,有四任续弦;某日谓一生清白未尝“召妓”,久欲见识见识;岂知临门乏力,当场出丑…。伟哉圣人“及其老矣!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10.指天主教、基督教和东正教…,并无不敬之意。 11.见很多厂户都拜关公,取其“忠义”。 12.鹤禽是一夫一妻制的。狗常有“义犬”之称。 写于屯门,时年六十三。--218.102.225.39 (留言) 2008年8月3日 (日) 16:48 (UTC)--218.102.225.39 (留言) 2008年8月3日 (日) 16:48 (UTC)回复

返回到“陳永明 (語文教育家)”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