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2乐团

爱尔兰摇滚乐队

U2是一支在1976年成立于都柏林爱尔兰四人制摇滚乐乐团,自1980年代窜起走红之后,一直到了21世纪的今天,仍活跃于全球流行乐坛。音乐风格上,除了传统的流行硬式摇滚之外,U2在1990年代也曾尝试过一阵子较为实验性的电子音乐作品。U2在创作内容方面涉猎非常广泛,尤其不避讳政治性的话题,人权问题就是U2常常着墨的一种主题。由于其广泛知名度与良好形象,U2成为爱尔兰重要的国家象征之一。

U2
U2于麦迪逊花园广场表演 (2005年11月)
组合
国籍 爱尔兰
音乐类型摇滚
后朋克
另类摇滚
流行
出道地点 爱尔兰都柏林
活跃年代1976年至今
唱片公司MCA音乐公司Interscope
网站http://www.u2.com U2.com
现任成员
博诺
The Edge
亚当·克雷顿
小赖利·慕兰

U2目前全球至少卖出超过1亿4500万张的专辑[1][2],并且荣获22项格莱美奖殊荣,是当今的乐团纪录保持人[3]滚石杂志名列U2为“百年百大音乐家”中的第22位[4]。除了在乐坛有所成就外,U2的团员也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关怀人权、社会问题、非洲饥荒、艾滋等议题。2005年获得国际特赦组织良心大使奖

组成团员

目前的U2有四位成员,分别是:

  • 博诺(Bono):在麦特戴蒙的短片里 他是发音巴诺 不是o 是 a
原名保罗·大卫·休森(Paul David Hewson),是U2的主唱节奏吉他手,他的绰号源自于都柏林当地一家助听器卖店“Bono Vox”(在拉丁文中意指“好嗓音”)。除了以U2乐团的团长而知名之外,Bono本身也具有非常高的个人知名度,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并曾多次被诺贝尔和平奖提名。1960年5月10日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
  • The Edge:
原名大卫·荷威·伊万斯(David Howell Evans),是U2的主音吉他手、钢琴手与合音。The Edge的绰号是Bono取的,当初是Bono用来形容他的头部线条所用的辞汇。曾有人说:“走红以后The Edge一直留着光头,似乎也有呼应强调这个绰号的用意。”但是事实情况——就像很多歌迷猜想的一样——Edge确实有脱发的问题,所以为了掩饰稀少的头发,他一直带着一顶帽子。可是在参加Bono父亲葬礼的时候,Edge将帽子脱去以表示对Bono父亲的尊重,此时他稀少的头发清晰可见。Bono曾在演唱会上说:“Edge,他的大脑实在太发达了,所以不得不带一顶帽子。”1961年8月8日出生于英格兰东伦敦
U2的贝斯手兼副吉他手。1960年3月13日出生于英格兰牛津郡(Oxfordshire)。
U2的鼓手,他其实也是当初发起创立这乐团的提议人。1961年10月31日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

U2创立初期(当时团名是“The Hype”),原本有五位团员。当时吉他手The Edge的哥哥狄克·伊万斯(Dik Evans)也在团中担任吉他手,但他在1978年时离开、另组了乐团“处女梅”(Virgin Prunes)。

音乐历程

创团早年(1976-1979)

1976年10月[5],当14岁、就读于都柏林教堂山高中的小赖瑞·慕兰,在学校的告示板张贴了一张成立新乐团、招募团员的告示时,就揭开了U2成军的序幕。在经过了初步团练后,七个青少年合组了乐团“Feedback”(Feedback在音乐上是指吉他等弦乐器与音箱间的共鸣现象):由慕兰担任鼓手、保罗·休森(博诺)担任主唱、大卫·伊万斯(The Edge)与哥哥狄克·伊万斯担任吉他手、伊万斯兄弟的友人亚当·克雷顿担任贝斯手,最初的另两位团员伊万·麦寇米克与彼得·马丁则分别在首次团练、数周后离团[6][7]

1977年3月,乐团改名为“The Hype”[8]。1983年,博诺、慕兰、大卫、克雷顿倾向组成四人乐团,于是较年长、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的狄克·伊万斯便被“渐渐释出”,狄克在一场告别演唱会结束后正式离团。1978年3月17日,乐团参加了一个于爱尔兰利默里克举办的艺人选秀活动,并且顺利拿到决赛的参加权。当时贝斯手亚当·克雷顿曾拜访爱尔兰著名的庞克摇滚大师史蒂夫·艾佛利尔(Steve Averill)讨论乐团命名的问题,史蒂夫认为“The Hype”这个团名听起来很糟,他们应该换一个响亮一点的团名。根据史蒂夫多年之后接受媒体采访时的回忆,由于1970年代时乐坛流行采用有明显意义的团名,因此他们反其道而行,寻找一个简洁有力、可以牵扯出点道理、实际上又没什么缘由的字词做为团名。当时亚当曾提议过他们想要像是“XTC”之类听起来很有力但无明确意义的称呼。后来,“U2”这团名雀屏中选,乐团也在决赛中获胜赢得500英镑的奖金,从此以后他们便以“U2”为团名闯荡乐坛至今。

由于“U2”这个团名打从一开始就蓄意不想明指某种特定事物、又好像跟很多事物有所牵扯,因此该乐团的名称一直是乐迷们非常爱争论的话题。有的认为,U2这名字应该是源自美国空军在冷战时代所使用的U-2超高空侦察机,或者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德国潜艇代号(德文:U-Boot),两者都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但另一方面,也有人认为U2这团名象征了该乐团的表演哲学,意指他们不单只是在台上表演给台下群众观赏,而是希望能与听众互动的“你也一起来”(You too)哲学。总之,这种种解释可说是同时都对也同时都不对,各方解释不同。

闯荡乐坛:《男孩》、《十月》与《战争》(1980-1983)

1980年3月,Island厂牌正式签下U2,随后在5月发行他们第一首国际单曲《11 O'Clock Tick Tock》[9]。同年10月,发行第一张专辑《男孩》,佳评如潮[10]。虽然从博诺的作词当中看不出特定的焦点,但是隐约透露出身为青年的挫折与梦想[11]。发行专辑后,U2展开生涯首度欧美巡回演唱,在他们早期的演出中,可以看出乐团的潜力,正如乐评所说,博诺是个具有领袖魅力以及热忱的艺人[12]

专辑的第二张专辑《十月》发行于1981年,主题比较偏向精神信仰。录制期间,乐团因为信仰问题而停止了一段时期[13],这段期间团员与一个基督教团体“Shalom Fellowship”交往甚密,也让他们意识到宗教与摇滚信仰之间的冲突[14]。更棘手的是,装载着U2歌曲歌词的公事包被偷走,而这项东西一直到2004年才被归还,已经将近25年的时间[15]。这张专辑评价普通,让U2面临合约压力,必须要在下一张专辑展现他们的潜力[16]

 
1983年时在挪威进行巡回演出的博诺

走过了这段低潮期,U2在1983年发行第三张专辑《战争》,让他们从“和平主义转变为抗争运动”[17]。专辑的代表作歌曲《Sunday Bloody Sunday》,透露乐团对于血腥星期日事件的不满情绪[18],《滚石杂志》称赞这首歌曲证明U2也能写出有深度意涵的歌曲。这张专辑也是U2首次与荷兰摄影师安东·寇班合作的作品,他与乐团长期的合作关系不仅仅是封面拍摄,也同时开拓乐团的视野[19]。《战争》也是U2第一个畅销专辑,在英国地区登上销售榜首,另一首代表作《New Year's Day》是U2第一首红遍全球的单曲[20]

专辑随后搭配的巡回演唱会“战争世界巡回演唱会” (War Tour),在欧美地区巡回,门票皆售光,博诺在演唱《Sunday Bloody Sunday》时挥舞着白色旗帜成为著名的景象[21]。U2在巡回期间录制现场专辑《血红天空下》,拍摄演唱会影片《Red Rocks露天剧场演唱会》,在MTV以及广播上皆获得广泛成功,被视为是杰出的表演团体[22]。1984年,U2与Island唱片商议合约事宜,双方都承诺改进彼此的缺失,最后U2以更好的待遇续约[23]

过渡火焰:《难忘之火》(1984-1985)

U2的第四张专辑《难忘之火》发行于1984年,专辑的气氛不在像《战争》那般肃杀,而是转变的较为抽象与艺术,标榜著乐团大方向的改变[24]。乐团并不希望听众凭《战争》而将他们定位成“只会狂下标语的摇滚乐团”[25]。贝斯手亚当·克雷顿就说:“我们想要追求的是更加严肃也更加艺术的目标。[26]The Edge倾慕名音乐人布赖恩·伊诺丹尼尔·雷诺伊斯,于是他们首次合作制作专辑,他们良好的合作关系仍维持至今。

《难忘之火》内的声调显的较为圆润舒适,旋律从以前的侵略性转为流畅[27],歌词带有广泛的涵义,被U2称之为“视觉感受”[24]。博诺在涉猎小说、诗词、哲学后,逐渐了解到他身为一个作词家的责任,他以往不情愿从事的作词工作,也可以是个富含诗意的动作。博诺曾说过他觉得《Bad》、《Pride (In the Name of Love)》是未完成的“素描”,因为录制的行程相当赶[28]。《Pride (In the Name of Love)》是U2献给黑人民权斗士马丁·路德·金恩博士的歌曲,在当时红极一时,被认为是U2的代表作之一。

“难忘之火巡回演唱会”大多数的场次是在室内举办,U2这时的歌迷人数也有显著成长[29]。录音室录制的歌曲举凡《The Unforgettable Fire》、《Bad》等歌,要搬上舞台上表演却有些麻烦,录音室版本也饱受抨击,认为是“未完成的”。唯一的解决方式是使用Sequencer,虽然乐团并不怎么爱用,但是在现场表演上却十分实用[24] 。上述的歌曲的现场版本评价也比录音室版本好[30]

1985年7月,U2参与一项国际盛事“巨星义助非洲慈善演唱会” (Live Aid)[31],是乐团生涯中的大事纪[32]。乐团在这场盛宴中展现了他们的亲和力[33],博诺曾跳下舞台与一女孩共舞(事实上后来这位女孩说是博诺救了她的命,因为她当时被群众挤压险些跌倒,是博诺亲自跳下舞台帮助她脱困。[34])。1985年,《滚石杂志》称赞U2是“80年代最棒的乐团”“在摇滚乐蓬勃发展下,U2可说是最大功臣,而且可能是唯一功臣。[35]

巅峰时期:《约书亚树》与《神采飞扬》(1986-1989)

在U2的好友巴布·狄伦范·莫里森凯斯·理查兹的建议下,乐团开始探索“根源摇滚”的领域,博诺也开始提升他的演唱作词技巧[36]。基本上U2对于第五张专辑的期望是能保有《难忘之火》的特色,但又具备传统歌曲的架构与规则[37]。在乐团录制新专辑的期间,曾经暂停一段时间,他们参与由国际特赦组织举办的“希望阴谋” (A Conspiracy of Hope)巡回演唱会,这场演唱会对他们新专辑录制而言有相当大的助益[38]。在1986年巡回圣萨尔瓦多尼加拉瓜的时候,他们看到当地农民受到美国调停国家内部动乱之苦,这宝贵的经验也影响了他们的新专辑。U2所要用音乐表现的是一幅描绘美国的意象,而他们的概念是根据他们所阅读的美国书籍而来[39]

 
专辑套上的“约书亚树”。广大沙漠上屹立的约书亚树成为这张专辑的精神象征

乐团的第五张专辑《约书亚树》发行于1987年3月,发行后创下英国音乐史上最快售光的纪录,同时在美国地区蝉连销售榜首9周。《约书亚树》另外帮助U2首次获得2项格莱美奖[40],U2成为第四个被《时代杂志》刊载在封面的乐团。专辑发行单曲《With or Without You》、《I Still Haven't Found What I'm Looking For》在发行后都成为销售榜首。新专辑带领U2晋昇超级巨星的境界,《滚石杂志》则称赞这是摇滚史上最棒的专辑之一[41]

U2的第六张专辑《神采飞扬》,包含9首录音室歌曲以及6首现场歌曲;同名电影则是“约书亚树巡回演唱会”的纪录片。U2制作这张专辑的原意是对摇滚传奇致敬[42],不过却受到乐评抨击[43]。基本上这张专辑的新元素在“Lovetown巡回演唱会”时就已经展示,在1980年代的结束下,U2感到自身的音乐处在停滞状态,准备好要“重新出发”[44]

实验转变:《注意点儿!宝贝》与《Zooropa》(1990-1993)

受到《神采飞扬》批评的影响,U2决心在第七张专辑上有大动作的改变。他们在两德统一前夕移师至柏林Hansa录音室进行创作[45],但是创作期间也因为团员缺乏共识延宕许久。博诺与Edge主张将专辑风格导向另类摇滚跳舞音乐等实验性音乐,但克雷顿和慕兰则主张不须有这么大的转变。这段期间一直持续到乐团创作出歌曲《One》才结束,团员们又再一次找回团结心[46]

1991年11月第七张专辑《注意点儿!宝贝》发行,风格以大量另类摇滚工业音乐电子音乐为主,博诺曾戏谑是“四个人在砍倒约书亚树”[47]。专辑在发行后获得广泛好评,被认为是U2生涯的经典作品之一[41]

专辑搭配演唱会“动物园电视巡回演唱会”(Zoo TV Tour)在1992年展开,为时近两年,使用数百个电视萤幕、输送塔、卫星电视连结等,被视为是90年代的多媒体指标。此外博诺还使用了多个舞台身份-“The Fly”、“MacPhisto”、“Mirror-Ball Man”。在巡回演出期间,乐团曾利用空档录制下一张专辑《Zooropa》,风格继续延续上一张专辑的实验性音乐[48],里面的多首歌曲也在巡回演唱后期演唱过。

实验延续:《流行超市》(1994-1999)

1995年,U2与制作人布赖恩·伊诺合作以“Passengers”之名发行专辑《Original Soundtrack 1》,事实上因为与过去U2专辑有很大的不同所以以化名来区分。专辑本身评价不是很好,但是收录单曲-与帕华洛帝演唱的《Miss Sarajevo》却很畅销,也是博诺最喜欢的U2歌曲之一[49]

1997年,U2的第九张专辑《流行超市》问世。这张专辑同样也是延续著U2实验性音乐的风格,在发行之初即在34个国家销售排行榜登顶,但是评价与总销售量都逊于U2过往的专辑作品[50],主因是因为音乐的品质不佳,由于当时U2是在匆忙的情况下录制这张专辑[51],导致以后有相当多的专辑内曲目重新录制。

“流行超市巡回演唱会”(PopMart Tour)在专辑发行后展开,舞台设备包括一个类似于麦克唐纳标志的30米高的金黄色拱门、46米宽的萤幕以及12米高的巨型柠檬。但是这次巡回演唱的把戏看来成效不彰,许多歌迷似乎都被舞台设计困惑了[52]。不过这场巡回演出最著名的是萨拉热窝的场次,这是波斯尼亚战争以来有重量级团体在此地演出[53]。鼓手慕兰曾说到:“这是我永生难忘的回忆,如果要我花20年的时间只为了这场演唱会的话,我想这很值得的。[54]

重返荣耀:《无法遗忘》与《如何拆除原子弹》(2000-2006)

受到《流行超市》低评价的影响,U2决心要再次证明他们是“世界上最棒的乐团”[55]。第十张专辑《无法遗忘》发行于2000年10月,专辑风格则从1990年代的实验性音乐转回传统摇滚[56],让许多不欣赏U2实验音乐的乐迷改变他们的态度[57]。《滚石杂志》称赞这是U2继《约书亚树》、《注意点儿!宝贝》的第三张杰作[58]。专辑发行之初在22个国家登顶销售榜首[59],单曲《Beautiful Day》赢得3项格莱美奖,其他单曲《Elevation》、《Walk On》、《Stuck in a Moment You Can't Get Out Of》同样也获得格莱美奖。

2001年,专辑随后的“Elevation巡回演唱会”展开,U2使用心型舞台以亲近观众,场地也在小型的体育馆举行。同年10月,U2在纽约麦迪逊花园广场进行一连串的演出,门票皆售空,博诺和Edge说到这是他们最印象深刻的表演经验之一[60]。2002年早年,U2在第36届超级杯半场演出[61],悼念911恐怖攻击的受害者,SI.com称赞是超级杯史上最棒的半场表演[62]

 
震撼国度巡回演唱会布鲁塞尔现场。U2演唱歌曲《The Fly》。

U2的下一张专辑《如何拆除原子弹》发行于2004年11月,博诺形容是他们的“第一张摇滚专辑”,主题涉猎广泛[63]。专辑的开头曲《Vertigo》在美国地区以iPod广告形式强烈放送,热烈程度导致iTunes发行了U2电子套装专辑。这张录音室专辑发行之初在美国地区成为销售榜首,首周的销售量是《无法遗忘》的两倍[53]。有人认为这张专辑也可算是U2前三大经典专辑之一,博诺则说:“这张专辑的曲目都不差,不过作为一张专辑,整体的效果并不够强”[63]。专辑的搭配演唱会“晕眩国度巡回演唱会”(Vertigo Tour)采用与“Elevation巡回演唱”类似的舞台设计,而且两者票房都很成功[64]。另外,这张专辑与收录的单曲在格莱美奖获得的8项提名通通获奖。2005年,U2得以在摇滚名人堂留名[65]。2008年,纪录晕眩国度巡回演唱于拉丁美洲的场次的3D电影U2震撼国度3D立体演唱会》上映。

现今的U2:《消失的地平线》(2007-)

 
U2 360度巡回演唱巴塞罗那开幕首夜现场。图片中间即为“巨爪”,歌迷从360全方位围绕舞台。

2006年,U2开始着手制作第十二张专辑《消失的地平线》,他们最初是与瑞克·鲁宾合作,不过这项计划暂停了,乐团最后仍然是与老搭档布赖恩·伊诺丹尼尔·雷诺伊斯合作。2007年6月他们开始录制专辑,其华乐团曾到摩洛哥非斯取经,这让他们的专辑多了些北非音乐的特色,实验性比起前几张专辑来的多。16个月后,新专辑终于完成,并且于2009年2月27日首先发行[66]。专辑甫发行后获得广泛好评,但是乐评认为实验性质不如预期的多。专辑搭配的演唱会“U2 360度巡回演唱会”(U2 360° Tour)在2009年6月30日于西班牙巴塞罗那展开,将持续到2010年[67],于欧美地区巡回演出。此次演唱会采用“外星巨爪”(The Claw)360度全方位舞台设计,让歌迷更贴近舞台中心[68]

U2也透露了下一张专辑的讯息,暂时命名为《Songs of Ascent》,音乐元素来自于《消失的地平线》录制期间的材料,博诺形容这张专辑将是“一趟关于反思的旅程”[69][70]

作品

U2从创团起,在西方流行音乐界屹立了数十年,期间创作持续并无明显间断,是总作品量非常惊人的团体。

  • 专辑作品
名称 发行日期 搭配演唱会
淬炼之歌
Songs of Experience
2017年12月1日 (2017-12-01) Experience + Innocence 巡回演唱会
Experience + Innocence Tour
天真之歌
Songs of Innocence
2014年9月9日 (2014-09-09) (数位)
2014年10月13日 (2014-10-13) (正规)
iNNOCENCE + eXPERIENCE巡回演唱会
iNNONCENCE + eXPERIENCE Tour
消失的地平线
No Line on the Horizon
2009年2月27日 (2009-02-27) 360度巡回演唱会
U2 360° Tour
如何拆除原子弹
How To Dismantle An Atomic Bomb
2004年11月19日 (2004-11-19) 晕眩国度巡回演唱会
Vertigo Tour
无法遗忘
All That You Can't Leave Behind
2000年10月30日 (2000-10-30) 一飞冲天巡回演唱会
Elevation Tour
流行超市
Pop
1997年3月4日 (1997-03-04) 流行超市巡回演唱会
PopMart Tour
Zooropa
Zooropa
1993年7月6日 (1993-07-06) 动物园电视巡回演唱会
Zoo TV Tour
注意点儿!宝贝
Achtung Baby
1991年11月19日 (1991-11-19) 动物园电视巡回演唱会
Zoo TV Tour
神采飞扬
Rattle and Hum
1988年10月10日 (1988-10-10) 爱城巡回演唱会
Lovetown Tour
约书亚树
The Joshua Tree
1987年3月9日 (1987-03-09) 约书亚树巡回演唱会
The Joshua Tree Tour
难忘之火
The Unforgettable Fire
1984年10月1日 (1984-10-01) 难忘之火巡回演唱会
The Unforgettable Fire Tour
战争
War
1983年2月28日 (1983-02-28) 战争巡回演唱会
War Tour
十月
October
1981年10月12日 (1981-10-12) 十月巡回演唱会
October Tour
男孩
Boy
1980年10月20日 (1980-10-20) 男孩巡回演唱会
Boy Tour

奖项

U2一共获得22项格莱美奖,与史蒂维·旺德共同保持这项纪录[3]。其中包括“最佳摇滚团体”、“最佳歌曲”、“最佳专辑”、“最佳摇滚专辑”等奖项。另外还获得了7项全英音乐奖、14项爱尔兰流星音乐奖、1项全美音乐奖、10项Q杂志大奖、4项MTV音乐录影带大奖、2项朱诺奖、3项新音乐快递音乐奖以及1项金球奖。2005年入选摇滚名人堂、国际特赦组织 Ambassador of Conscience Award[65];2006年,因为作曲《I Still Haven't Found What I'm Looking For》和《Vertigo》而获得美国作曲家、作家和发行商协会[71]

参考文献

  1. ^ Bono, U2 - Board of Directors. Debt, AIDS, Trade in Africa. [11 September 20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7-03). ; Kilgore, Kym. U2 signs on with Live Nation. LiveDaily. 2008-03-31 [2008-09-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2-14). 
  2. ^ 大卫·莱特曼于《晚间秀》所介绍,2009-3-2 ~ 3-9
  3. ^ 3.0 3.1 Grammy Winners Lis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rammy.com. 2006-10-15参阅
  4. ^ The Immortals: The First Fift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滚石杂志》 (2004-3-24). 2008-2-8参阅
  5. ^ McCormick (2006),27页
  6. ^ 30页
  7. ^ Chatterton (2001),130页
  8. ^ de la Parra (2003),6页
  9. ^ Stokes (1996),142页
  10. ^ Boy Review. Hot Press. 1980年10月 [2007-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 Boy New Music Express review. NME. 1980-10-25 [2007-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 Boy Billboard review. 告示牌. 1980-09-30 [2007-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30). ; Boy The Washington Post review. 华盛顿邮报. 1980-09-30 [2007-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9-27). 
  11. ^ Henke, James. U2: Here Comes the "Next Big Thing". 滚石杂志. 1981-02-19 [2007-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1-04). 
  12. ^ Voice of Influential U2 Frontman. BBC. 2006-12-23 [2007-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5-13). 
  13. ^ McCormick, Neil. October (Remastered deluxe edition CD booklet) (音像媒体说明). Island厂牌. 2008. 
  14. ^ Flanagan (1995),46–48页
  15. ^ U2 lyrics returned after 23 years. BBC News. 2004-10-22 [2009-0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27). 
  16. ^ McCormick (2006),120页
  17. ^ Reynolds, Simon. Rip It Up and Start Again: Postpunk 1978–1984. Penguin, 2005. p. 367. ISBN 978-0-14-303672-2
  18. ^ McCormick (2006),135页
  19. ^ McCormick (2006),127页
  20. ^ 《New Year's Day》在英国单曲榜获得第10名,在美国广播放送下红极一时。 (McCormick (2006),139页); Songfacts: New Year's Day by U2. Songfacts.com. [2007-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8-16). 
  21. ^ Block, Adam. Bono Bites Back. MotherJones.com. 1989-05-01 [2007-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1). 
  22. ^ Net Music Countdown: U2. netmusiccountdown.com. [2007-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8-20). 
  23. ^ Connelly, Christopher. Keeping the Faith. 滚石杂志. 1984-03-14. 
  24. ^ 24.0 24.1 24.2 Parra, Pimm Jal de la U2 Live: A Concert Documentary, 52–55页, 1996,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ISBN 978-0-7322-6036-1
  25. ^ Pond, Steve. The Joshua Tree Album Review. 滚石杂志. 1987-04-09 [2008-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02-23). 
  26. ^ McCormick (2006),147页
  27. ^ Stokes, Niall. Into The Heart: The Story Behind Every U2 Song. Australia: HarperCollinsPublishers. 1996: 50–51. ISBN 0-7322-6036-1. 
  28. ^ McCormick (2006),151页
  29. ^ de la Parra (1994),62–63页
  30. ^ Henke, James. ''Wide Awake in America'' Album Review. 滚石杂志. 1985-07-18. 
  31. ^ Kaufman, Gil (2005-6-29). Live Aid: A Look Back At A Concert That Actually Changed The World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TV.com.,2006-10-31参阅
  32. ^ McCormick (2006),164页
  33. ^ de la Parra (2003),72–73页
  34. ^ How Bono Saved Me | U2 news article from @U2. [2009-06-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12-19). 
  35. ^ Peake, Steve. U2, the Only Band that Mattered in the '80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about.com,2007-1-31参阅
  36. ^ McCormick (2006),179页
  37. ^ DeCurtis, Anthony. U2 Releases The Joshua Tree. Rolling Stone. 1987-03-27.  cited in Gardner, Elysa (ed). U2: The Rolling Stone Files. London: Sidgwick & Jackson. 1994. ISBN 0-283-06239-8. 
  38. ^ McCormick (2006),174页
  39. ^ Graham (2004),27–30页
  40. ^ 最佳专辑以及最佳摇滚团体 Grammy Winners Lis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rammy.com. 2006-12-4参阅。
  41. ^ 41.0 41.1 The RS 500 Greatest Albums of All-Tim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滚石杂志》,2006-10-15参阅。
  42. ^ Stokes (1996),78页; Graham (2004),36–38页
  43. ^ Gardner, Elysa. U2: The Rolling Stone Files. 滚石杂志 (纽约). 1994. xxiii. ISBN 0-283-06239-8. 
  44. ^ McCormick (2006),213页
  45. ^ Flanagan (1995),7页
  46. ^ Flanagan (1995),6–11页
  47. ^ Paulsen, John. Deep Cuts: U2: Part I. bullz-eye.com. 2005-09-20 [2008-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3). 
  48. ^ Graham (2004),51页
  49. ^ McCormick (2006),261–62页
  50. ^ Mueller, Andrew. U2's Pop reconsidered. andrewmueller.net. [2008-01-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8-10). ; Dentler, Matt. U2 makes album world is waiting for. The Daily Texan online. 30 October 2000 [2008-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30). ; Breimeier, Russ. The Best of 1990–2000 - U2. Christianity Today. [2008-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9-07). 
  51. ^ U2 Set to Re-Record Pop. contactmusic.com. [2006-10-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3-15). 
  52. ^ Carter, Geoff. U2 live: Play-by-play of the concert. The Las Vegas Sun. 1997-04-27. ; Anderson, Kyle (2006-10-4). U2, Brut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spin.com.,2006-12-29参阅; U2:Pop : Music Review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滚石杂志》,1997-12-18,2006-12-29参阅
  53. ^ 53.0 53.1 Rock On The Net: U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rockonthenet.com.,2006-10-31参阅
  54. ^ U asked U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sn.com.,2007-1-15参阅;另外,博诺曾说这是他人生中最棘手但也是最甜蜜的一晚。 (Bono in Conversation.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The Independent (1997-9-26),2007-1-15参阅)
  55. ^ Tyrangiel, Josh. Bono's Mission. 时代杂志. 2002-02-23 [2007-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17). 
  56. ^ McCormick (2006),289, 296页
  57. ^ Time to Get the Leathers Out.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Guardian.co.uk (2000-10-27),2006-10-31参阅
  58. ^ Hunter, James. Review: All That You Can't Leave Behind. 滚石杂志. 2000-10-26, (RS 853) [2008-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2-17). 
  59. ^ The Rock Radio: U2 biography.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therockradio.com.,2006-10-31参阅
  60. ^ VH1: All Access: U2 (Television documentary). 2005. ; McCormick (2006),309页
  61. ^ de la Parra (2003),268页
  62. ^ Top 10 Super Bowl Halftime shows. Sports Illustrated. [2009-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8-05). 
  63. ^ 63.0 63.1 Wenner, Jann S. Bono On The Records. Rolling Stone. 2006年2月, (648): 7475. 
  64. ^ Waddell, Ray (13 December 2005). U2's Vertigo Leads Year's Top Tour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告示牌》,2006-10-31参阅
  65. ^ 65.0 65.1 U2 stars enter rock Hall of Fam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bbc.co.uk (2005-3-15),2007-1-17参阅; Transcript: Bruce Springsteen Inducts U2 into the Rock and Roll Hall of Fam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u2station.com,2007-1-17参阅
  66. ^ U2 set to release new album in March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msn.com
  67. ^ Waddell, Ray. U2 to 'Kiss the Future' on Global Stadium Tour. 告示牌. 2009-03-06 [2009-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23). 
  68. ^ Paul McGuiness on U2's World Tour. Hot Press. 2009-03-04 [2009-03-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7). 
  69. ^ O'Hagan, Sean. The Wanderers. 卫报. 2009-02-15 [2009-02-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23). 
  70. ^ Hiatt, Brian. U2 Talk "Horizon" Follow Up, Spider-Man Musical in Rolling Stone Cover Story. 滚石杂志. 2009-03-04 [2009-03-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0-23). 
  71. ^ Hewson, Clayton, Evans, Mullen, U2 Band members. Song of the Year 2006. Blue Mountain Music Ltd. 2006, 2008 [2009-01-3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6-10-22). 

延伸阅读

外部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