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Fire-and-Ice/沙盒/14

云南知青暴动指云南省知青为回城而发生的暴动,又称云南知青大返城事件

背景

到1978年年底,全国下乡与支边的知青总数达2000万人,尚在农村或边疆接受“再教育”的有1000万。

1978年秋,全国上山下乡工作会议在北京开了40多天,形成决议《知青工作四十条》(以下简称《四十条》),《四十条》不仅肯定“文革”以来上山下乡工作取得了“伟大成就”,而且强调指出今后仍然要“有计划地动员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与工农相结合”。《四十条》明确规定,今后农场(兵团)知青一律按照国营企业职工对待,不再列入国家知青政策的照顾范围。

历史

1974年8月,数千名赴云南支边的知青在返城要求得不到当地政府答复的情况下,开始大批向瑞丽江桥滇缅公路移动。8月28日凌晨,守卫瑞丽江桥的边防检查站接到上级命令,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守住大桥,决不让一个逃亡的知青过桥,唯一的限制条件是不许对人群开枪。7时50分,第一批知青队伍出现。桥头的警报拉响,然而知青的队伍仍然继续前进。士兵对天鸣枪,高音喇叭反复宣讲政策。知青们挽起手臂,唱《国际歌》,继续前进。军人和民兵成功地阻挡了知青们的轮番冲击。后来,人数更多、来势更加凶猛的知青队伍出现,三道民兵防线相继被冲垮。最后一批士兵和民兵撤退到大桥入口处,手挽手组成人墙,高喊“誓与江桥共存亡”的口号。数百名全副武装的解放军和民兵奉命坚守江桥,在不得开枪的情况下,只好将自己身体当作障碍物,堵住知青逃亡者的必经之路。数以千计知青则冒着危险,用身体去撞击和摇撼这道防线。僵局持续到中午。知青从附近农场赶来一群水牛,许多不怕死的男知青骑在牛背上乱踢乱砍。水牛负痛受惊,向瑞江桥狂奔。桥上的防线抵挡不住牛群的强大冲击,一片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中,知青通过瑞江桥,踏上通往中国内地、通往家乡的道路。

云南知青的举动惊动了省会昆明和北京,云南省革委会和昆明军区派出大批部队沿途堵截。省革会和军区同时发动公路沿线数十万农民,许以双倍工分补贴,在千里公路上围捕知青。成千上万的农民手持铜炮枪、猎枪、锄头、扁担,昼夜监视公路上一切可疑的行人。上级规定,捉拿一名知青可奖励工分若干,抓捕遣返知青的工作足足进行了半个多月。各地政府出动数百辆汽车,将捕获的知青陆续送回边疆。云南知青的第一次返城暴动以失败告终。

云南的知青们不甘心失败,在1978年底和1979年初再度举行要求返城的抗议活动。他们发起抬尸游行、万人签名运动,组织罢工、北上请愿,并到各大城市活动,意在唤起广大市民和知青家长的共鸣和支持。知青们集体卧轨,致使由昆明方向开出的数十对客运和货运列车受阻,昆明连接京沪、京广、陇海干线的铁路大动脉中断。知青们还强行扣留领导干部作为人质,扬言如果卧轨的代表受到伤害,他们将以牙还牙。在所有的努力都未能奏效的情况下,绝望的知青们以勐岗农场为中心举行千人大绝食活动。他们的口号是:“不回城,毋宁死!”一位来自北京的知青,当着中央派来的调查团和众多参加绝食知青们的面割腕自杀,一位女知青向中央调查团长跪下求助,一时间3万多名知识青年朝主席台跪了下来。

参考

引用错误:在<references>标签中name属性为“王心文”的参考文献没有在文中使用
  • 邓贤著. 中国知青梦[M]. 2009
  • 周亚平著.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纪实[M]. 2014
  • 杨新旗,《知青上山下乡在云南》,昆明:云南教育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