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位育中學
31°7.346′N 121°26.249′E / 31.122433°N 121.437483°E
上海市位育中學 | |
---|---|
地址 | 中國上海市徐匯區華涇鎮位育路1號 |
其它名稱 | Shanghai Weiyu High School |
類型 | 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 |
創辦日期 | 1943年 |
創始人 | 李楚材 |
學區 | 中國上海市徐匯區 |
校長 | 王亦群 |
教師人數 | 170人 |
年級 | 3 |
學生人數 | 2000人 |
校訓 | 團結、嚴謹、求實、進取 |
面積 | 186畝 |
建築面積 | 5.2萬平方米 |
學校網址 | http://www.weiyu.sh.cn/ |
上海市位育中學是上海市的一所現代化寄宿制高級中學,也是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之一。學校創辦於1943年,1998年起與位育初級中學分離辦學,現校址位於徐匯區華涇地區。
歷史沿革
前身
位育中學的前身是於1932年在上海創立的位育小學(現為向陽小學)。一·二八事變過後,上海部分實業界與教育界知名人士痛感國家積弱,試圖從教育入手振興國家,主張開辦一所試驗性的小學校。於是取《中庸》中「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的「位育」二字為校名,並成立了以穆藕初為董事長,穆藕初、蕢延芳、黃炎培、江問漁、楊衛玉等為董事的位育小學校董會。首任校長為李公朴的夫人張曼筠,不久由楊衛玉繼任校長。學校最初曾先後借呂班路(現重慶南路)與辣斐德路(現復興中路)上的洋房為校舍,後在拉都路(現襄陽南路)自建校舍。[1][2]
創辦之初
抗日戰爭爆發後,被日軍占領的上海教育事業受到重創,一些著名中學或停辦或因陋就簡而質量下降,故應學生家長之請,學校在滬校董決定在小學的基礎上擴建中學,以蕢延芳為董事長,並推陶行知的弟子李楚材為校長。中學創辦之初不分初高中,施行五年一貫制。抗戰結束後,於1949改為教育部規定的六、三、三制,即初、高中各三年的學制。[1][3]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位育中學開始進入大發展階段。1953年學校在復興中路新建校舍,並於次年全部搬入。1956年,政府對私立學校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學校因此便為公立,並更名為上海市第五十一中學。1956年與1958年,淮海中學高中部與上海市第六十八中學先後併入位育中學。1960年,學校被評為上海市和全國教育先進單位,並定為市重點中學。文化大革命期間,學校的教育秩序不可避免地遭受了嚴重破壞,領導機構由校革命委員會取代。[1][3]
改革開放後
文革結束後,學校教學秩序開始恢復,成為上海市標誌性中學之一。1978年,被確定為區級重點中學。1987年,學校恢復位育中學之名。1998年6月,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為學校題寫了校名。同年8月,初高中脫鉤,學校(高中)南遷華涇地區,成為上海現代化寄宿制高級中學之一,初中則留在原址繼續辦學。自1999年起,學校進入「創建實驗性、示範性高中」的歷史階段,於2005年2月成為上海市首批28所實驗性、示範性高中之一。[4][5]
辦學規模
位育中學位於華涇地區的新校區占地12.4萬平方米(186畝),總建築面積5.2萬平方米,於1998年落成啟用。校園分為教學行政、生活、運動和堂館等功能區。教學行政區是學校的主體功能區,分布在校門入口綠地廣場兩側,長達百米:左側為薈育樓,作教學樓及教師辦公樓使用。右側為理育樓,作為理科實驗室及行政樓使用。教學區中軸線上是學校的標誌性建築——博育樓,底層為圖書館及閱覽室,二層為會場,可容納600人,三層為計算機教室、電子閱覽室等設施,頂樓為天文台。此外,學校的生命科學實驗室、趣味物理實驗室、環保實驗室、天文台天像廳、攝影實驗室等理化短實驗室也各具特色。生活區有食堂(黍育樓)、學生宿舍(和育樓)、教師宿舍共五幢。生活廣場將教學區與生活區相連,供學生課餘休閒活動之用。學校擁有完善的體育設施,建有400米跑道以及包括2000座看台標準足球場、籃球場、網球場在內的10個不同類型球場和現代化體育館。[6][7]
學校共有三個年級約2000名學生。同時學校擁有優質的師資力量,目前擁有高級教師59人(其中特級教師10人)、一級教師60人、二級29人。[8]
國際部
位育中學國際部於2002年成立,現有專職教師20名,有來自包括台灣、香港、澳門及韓國、日本、德國、法國、美國、俄羅斯等世界各地的學生。國際部學制為三年,對無漢語基礎的學生另有半年至一年的漢語言學習班。[9][10]2011年5月,學校成為國際文憑組織授權學校,並開始推出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BDP),成為上海首家招收中國學生就讀IBDP的實驗性、示範性寄宿制高中。[11][12]
文化
校園文化活動
學校獨特的教育理念與辦學歷史孕育了豐富的校園文化活動,除天文、生物、計算機、攝影等協會組織外,文學社、詩社、藝術、跆拳道等社團也吸引了廣大學生。此外還有校刊、校報、校電視台、廣播台等,為學生各方面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平台。[13]
校名
學校校名「位育」是1932年小學創建之時一位宿儒取《中庸》中「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中「位育」二字而得,後由李楚材校長將其詮釋為「生長、創造」之意,並提出了以此為基礎的教育理念。[14]
校歌
位育小學創立之初的校歌為著名小學教育專家吳研因所作。位育中學成立後,1948年起啟用了由校董江問漁作詞、音樂教師吳逸亭譜曲的新校歌並沿用至今。[15]
- 黃浦江,水泱泱,大小朋友聚一堂。
- 用我手,用我腦,大家工作一起忙。
- 莫怕工作忙,身心俱康強。
- 國旗兮飛揚,庭樹兮芬芳,琴韻兮悠揚。
- 愛我國,愛我校,
- 愛我先生,愛我同窗。
- 人生目的不可忘,將來國事誰擔當?
- 創造,創造,生長,生長,
- 位育意義深且長。
歷任校長
位育小學
- 張曼筠(1932年-1933年)
- 楊衛玉(1933年-?)
位育中學
- 李楚材(1943年-1964年)
- 魯夫(1964年-1968年)
- 張華(革委會主任,1968年-1976年)
- 張啟昆(1977年-1984年)
- 趙家鎬(1984年-2000年)
- 任博生(2000年-2008年)
- 劉曉舟(2008年-2020年)
- 王亦群(2020年-至今)
名譽校長
- 李楚材(1984年-1998年)
- 趙家鎬(2005年至今)
知名校友
位育中學歷史上培養了出了數以萬計的畢業生,包括大批各行各業的棟梁之材。學校還被譽為培養大學校長的搖藍,原北京大學校長陳佳洱、加州伯克利大學校長田長霖、復旦大學校長王生洪、同濟大學校長吳啟迪、華東理工大學校長陳敏恆等20餘位著名大學校長皆為學校校友。[2]學校歷史上的知名校友還包括[16]:
- 田長霖(1948屆):原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校長
- 胡兆量(1949屆):經濟地理學家,北京大學教授
- 陳敏恆(1949屆):原華東理工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後被除名)
- 陳佳洱(1950屆):原北京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 錢紹鈞(1950屆):核物理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 李三立(1951屆):計算機科學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 陳秉衡(1952屆):原上海醫科大學副校長
- 錢景仁(1952屆):電子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 李伯虎(1955屆):計算機仿真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 戎嘉余(1958屆):地層古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陳念念(1958屆):核材料與核燃料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 王生洪(1959屆):原復旦大學校長
- 曾繁仁(1959屆):美學家、原山東大學校長
- 蔣維國(1960屆):戲劇演員、導演
- 陳祖德(1961屆):圍棋九段棋手、原中國棋院院長
- 余瑾(1962屆):原廣西大學黨委書記
- 席裕庚(1963屆):自動化專家,原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學院院長
- 吳啟迪(1965屆):原同濟大學校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副部長
- 朱邦芬(1965屆):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俞新天(1965屆):上海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
- 湯沐海(1965屆):指揮家、校友湯沐黎之弟
- 潘光(1965屆):學者、猶太研究專家
- 周家倫(1966屆):原同濟大學黨委書記
- 湯沐黎(1966屆):旅加畫家、校友湯沐海之兄
- 趙國屏(1967屆):分子微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王戰(1967屆):經濟學家、復旦大學客座教授
- 賀壽昌(1967屆):上海戲劇學院黨委書記
- 舒元(1967屆):原嶺南大學校長
- 周漢民(1974屆):上海世博會申博大使
- 閔安琪(1974屆):旅美華裔女作家
- 張偉平(1982屆):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 沈潔(1990屆):電影演員。電影<<城南舊事>>主演。
- 吳謙(1991屆):國防部發言人
- 虞晶怡(1996屆):上海科技大學副教務長、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執行院長,IEEE Fellow,計算機視覺專家
參見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 (編). 位育中小学的创建与发展(李楚材). 《上海文史资料选辑第59辑:解放前上海的学校》.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8.
- ^ 2.0 2.1 唐國良 (編). 从位育小学到位育中学. 《穆藕初: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的先驱》. 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2006.
- ^ 3.0 3.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 (編). 三十六年来的上海位育中学(李楚材). 《文史资料选辑1979年第6辑(总第28辑)》.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9.
- ^ 位育初级中学学校简史(1943~至今). 上海市位育初級中學. [2013-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上海市位育中学简介. 上海市位育中學. [2013-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30).
- ^ 顧鐘聲. 上海市位育高级中学建筑创作随笔. 時代建築. 1999, (1).
- ^ 位育中学. 徐匯教育信息網. 2004-04-20 [2013-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0).
- ^ 师资概况. 上海市位育中學. 2012-10-30 [2013-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4).
- ^ 上海位育中学国际部. 上海外教網. 2011-10-26 [2013-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30).
- ^ 国际部简介. 位育中學國際部. [2013-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2-27).
- ^ Shanghai Weiyu High School.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Organization. [2013-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24).
- ^ 教育信息:位育中学首推IBDP课程. 新浪教育. 2012-04-16 [2013-1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办学思想综述. 上海市位育中學. 2012-10-22 [2013-11-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4).
- ^ 吳漢民 (編). “生长、创造”的位育中学(李楚材). 《20世纪上海文史资料文库 第8辑 敎育科技》. 上海書店出版社. 1999.
-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上海市徐匯區委員會文史資料工作委員會 (編). 位育小学的两首校歌(吴美真). 《徐汇文史资料选辑 第3辑 普通教育专辑》. 1989.
- ^ 位育校友. 上海市位育中學. [2013-11-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