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學院 (路德維希港)

学校

東亞學院(德語:Ostasieninstitut der Hochschule Ludwigshafen am Rhein)是隸屬於路德維希港應用技術大學的一個外部機構,他的學科重點是:日本韓國經濟中國經濟。這所學院早期被命名為:東亞市場行銷,是由漢學家希格弗里德·恩蘭特教授於1989年建立的。之後於1992年,由美國人,日本歷史學家彼得·維茲樂教授將學科重點向日本方向延伸。

東亞學院

名稱

 
英語:East Asia Institute
法語:Institut pour l'Asie de l'est
德語:Ostasieninstitut
日語:東アジアセンタ—

學業

 
東亞學院的學生在盛岡

大學課程和一門以往通常情況下必須通過雙學位課程才能學習的學科聯繫在一起,即:企業經濟管理與中文或者日語相結合的形式。大約180名學生在他們畢業之後既不是漢學家,也不是日本語言文學研究者,而是一名擁有附加知識技能:中文,或者日語,及對這兩個國家本身文化有一定了解的企業經濟學家。因此,一個在中國,或日本,為期至少1年的國外學期是必要的。通過小班學習(平均每班大約40名學生),使師生之間的關係更加密切,融洽,交流更順暢!

「當一般情況下,綜合大學的學生和講師正在與擠得滿滿的教室,壞了的印表機,布置不完善的圖書館或者陳舊的電腦作鬥爭的時候,與曼海姆大學隔江相對,空間距離僅僅相隔500米的這一邊的情況卻截然相反。這所坐落在路德維希港,萊茵河畔的東亞學院所具備的條件與一所美國私立學院不相上下。他擁有18名講師,大約250名學生(其中1/3的外國學生比率),共享一所圖書館。圖書館的質量僅憑館內不計其數的日,中新聞日報就不言而喻了。」

取自「Meier-Uni extra」,2002夏季學期

友好學校

以下分別是東亞學院在中國和日本的友好學校:

友好學校-中國

  • 北京師範大學
  1. 南寧廣西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
  2. 桂林 電子技術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
  3. 貴陽 貴州大學貴州
  4. 張家口 河北北方學院河北
  5. 福州大學

其次,東亞學院正在與位於萊茵蘭-普法茨州友好省市福建的福州大學就新的友好學校關係進行交涉。

友好學校-日本

  1. 青山學院大學
  2. 京都産業大學
  3. 福島大學
  4. 下関市立大學
  5. 上智大學
  6. 山梨學院大學
  7. 高崎經濟大學,群馬
  8. 枚方市 關西外國語大學 大阪
  9. 秋田國際教養大學,秋田
  10. 名古屋市立大學,愛知

友好學校-南韓

  1. 高麗大學校
  2. 建國大學校
  3. 京畿大學校
  4. 釜慶大學校
  5. 서울科學技術大學校

學生們允許在以上這些友好大學中免費上學(除名古屋城市大學之外)。其次,學院還為學生在默克集團和戴姆勒克萊斯勒之類的公司提供實習機會。

大事年表

1988年:東亞學院原身「東亞市場行銷」(MO)作為萊茵蘭-普法爾茨州-路德維希港大學試點課程建立
1991年:第一批學生去中國完成他們的國外學期
1992年:學科重點向日本方向擴展
1994年:第一批畢業生,作為:Diplom-Betriebswirt (FH)順利完成學業
1997年:新校園在萊茵河畔建成
1997年:聯邦總統Roman Herzog來訪
2000年:聯邦總統約翰內斯·勞Johannes Rau來訪
2002年:第一期「秀才」問世(http://xiucai.oai.de/)[永久失效連結]
2004年:大學課程轉型 從Diplom轉向 Bachelor

校徽

東亞學院的校徽由5朵風格簡易的牡丹組成。牡象徵著,不僅在中國,同時也是在日本,這兩個大學課程重點都能夠順利發展,蒸蒸日上。

黑爾弗里希收藏室/品

東亞學院收藏著諾伊施塔特-東南亞商人埃米爾·黑爾弗里希所有關於亞洲著作的收藏品。埃米爾·黑爾弗里希於1899年至1927年間在印度尼西亞經商。1927年至1972年期間在漢堡任HAPAG監視會主席,兼東亞協會(OAVV)主席,以及國務委員。 黑爾弗里希在其92歲高齡之時遷回了他的故鄉法爾茨,並在葡萄酒之路上的諾伊施塔特度過了餘生。由於他沒有孩子,他把財產都贈送給了他的故鄉。其中,他的收藏品於1997年以長期租借的形式轉到東亞學院。

九龍

 
九龍

在東亞學院的圖書館內懸掛著一件很有中國特色的,直徑120厘米,鍍金雕刻品。這件藝術品上雕有九條形態各異的龍。

中國歷史學家,詩人聞一多先生提出了這一論點:龍是中國遠古時代不同圖騰結合的產物。一個民族可能曾經以蛇作為圖騰。在他戰勝了另一個以四腳獸作為圖騰的民族之後,為了不使這個民族(之前的敵人)受到凌辱,可能會在原始的蛇形圖騰上添上四個腳,形成新的聯合圖騰。就順著這樣的趨勢不斷發展,最終形成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龍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