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八軍
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八軍,簡稱紅二十八軍,是中國工農紅軍的地方部隊。先後有兩支紅軍部隊以紅二十八軍為番號。
皖西第一支紅二十八軍
其一是於1933年1月成立於鄂豫皖蘇區的紅二十八軍,由紅四方面軍撤離後留下的地方武裝組成,與紅二十五軍在當地堅持游擊戰,軍長廖榮坤、政治委員王平章。1933年春,紅二十八軍在湖北黃安七里坪撤銷番號,人員編入紅二十五軍第七十三師。
皖西第二支紅二十八軍
同年9月,徐海東率紅二十五軍第七十四師在潢麻公路一戰後被迫進入安徽,與當地的紅八十二師合編為新紅二十八軍,軍長徐海東、政治委員郭述申,1934年4月,再次與紅二十五軍會師,編入紅二十五軍。
皖西第三支紅二十八軍
1934年11月,紅二十五軍開始長征後,當地地方武裝於1935年2月又一次編成紅二十八軍,高敬亭任軍長兼政治委員。1938年,該部改編為國民革命軍新四軍第四支隊,投入抗日戰爭戰場。後歷經數次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六十一師,最終於2017年全師被拆分,師部撤銷。
陝北紅二十八軍
在陝北瓦窯堡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並通過了《中央關於軍事戰略問題的決議》。決議指出:黨的戰略方針是,"把國內戰爭同民族戰爭結合起來","準備直接對日作戰的力量","猛烈擴大紅軍"。並要求紅一方面軍猛烈擴大到五萬人。12月30日,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決定,在瓦窯堡地區組建紅一方面軍第二十八、二十九軍。紅二十八軍以北線綏德、米脂、清澗等地地方武裝和游擊隊為基礎組建,共3個團11個連,1200多人,步槍670支,輕機槍5挺。
- 軍長劉志丹/宋任窮(1936年4月23日-)/宋時輪(1936年5月中旬-)
- 政治委員宋任窮/蔡樹藩
- 副軍長兼參謀長楊森/後參謀長唐延傑(1936年5月中旬-)
- 無線電台隊長兼政委 鍾夫翔
- 政治部主任伍晉南/黃春圃
- 西北政治保衛局紅軍第二十八軍特派員裴周玉
- 民運科長劉國梁
- 一團(二五0團)由綏德、吳堡戰鬥團改編。黃光明團長(後為賀吉祥),王再興政委
- 二團(二五一團)由米(脂)西遊擊師改編,團長於占彪,政委柴成俊/王學清
- 三團(二五二團)由清澗紅四團改編,團長楊琪(1936年3月9日楊琪在指揮紅三團攻占綏德岱王廟的戰鬥後,正打掃戰場,突然一聲冷槍頭部中彈犧牲,陳仿仁接任團長),政委陳仿仁(後為宋遠清/王季龍)
1935年,是葭縣革命鬥爭極為艱苦的一年。紅五團南下後,井岳秀所部第八十六師、山西閻錫山部在葭米地區部署近兩萬兵力,採取「修築碉堡,分兵合擊,建立保甲制度,並村上寨」等辦法,對葭米蘇區駐剿,葭縣一百多名黨政幹部和兩千多名群眾被殺害,蘇區淪陷,黨政機關和游擊隊無法立足。中央軍委指示劉志丹、宋任窮率紅二十八軍北上東征,重新開闢葭米蘇區,打通葭、吳、綏、米蘇區到神府蘇區的通道。1936年2月,紅二十八軍從綏德進入葭縣境內,紅十五支隊從吳堡出發,配合紅二十八軍由南向北攻擊前進。在圪綹咀殲敵兩個連,拔了賀家溝、牛溝、玉家溝寨子,在閻家峁山上殲敵7個連,一路勢如破竹。這時,紅二十八軍已有傷員100餘名。劉志丹在高起家坬召開的軍事會議上,命令十五支隊率領葭縣擔架隊將傷員立即送到神府蘇區。紅二十八軍攻打了楊家園子(今屬神木)、代皇廟寨子(今屬神木)、萬戶峪寨子守敵(今屬神木),連戰皆捷。完成重新開闢了葭縣蘇區,使葭、吳、綏、米蘇區與神府蘇區聯成了一片。
1937年2月,紅28軍編入援西軍,挺進三邊,攻打鹽池縣城。駐守定邊和鹽池兩個縣城。全軍共856人,大部分團、連幹部是中央紅軍抽調的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的老幹部。1937年2月中旬,中共中央得知西路軍告急,即於2月27日由中央軍委主席團發出《關於組織援西軍問題給彭德懷、任弼時的指示》,決定由紅軍第四軍、第三十一軍、第二十八軍、第三十二軍、騎兵第一團組成援西軍,以劉伯承任司令員、張浩任政治委員、左權任參謀長(後李達接任)、劉曉任政治部主任(後宋任窮接任),即日開赴鎮原待命。1937年8月,整編為八路軍第120師第358旅第716團(團長宋時輪)第二營。「宋時輪支隊」 挺進晉察冀,1938年5月在宛平縣西部與鄧華支隊合編為八路軍第四縱隊,宋支隊編為四縱隊十二支隊,下轄三十四大隊、三十六大隊和騎兵大隊。1939年11月再次整編,三十四、三十六大隊、騎兵大隊、平西遊擊隊合編為冀察熱挺進軍第九團。1940年,九團派出兩支部隊開闢平北地區,主力是收編整頓游擊隊後組建的第三營,分編為第四十團、第八團,後來合併為四十團。1944年1月,晉察冀軍區第一團、第五團、第九團、第三十四團、獨立團和騎兵團等部,合編組成晉察冀軍區機動旅,黃永勝任旅長,鄧華任政治委員,陶漢章任參謀長,袁昇平任政治部主任。1944年3月,機動旅奉命開赴延安。同年秋,該旅改稱陝甘寧晉綏聯防軍教導第2旅。仍由黃永勝任旅長,鄧華任政治委員,陶漢章任參謀長,袁昇平任政治部主任。下屬各團番號不變。1945年10月,教導一旅、二旅留在陝北部隊合編為教導旅,原九團改編為第二團第一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