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區 (大連市)

辽宁省大连市的市辖区

中山區遼寧省大連市一個市轄區,為大連市的金融商業中心。中山區位於大連市區東南部。區人民政府駐青泥窪橋街道一德街83號。

中山區
市轄區
青泥窪橋街道內建築及勞動公園
中山區
中山區
坐標:38°55′06″N 121°38′24″E / 38.91834°N 121.6401°E / 38.91834; 121.6401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隸屬行政區遼寧省大連市
政府駐地一德街83號
下級行政區6
面積
 • 總計49.33 平方公里(19.05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388,564人
 • 密度7,877人/平方公里(20,401人/平方英里)
 • 城鎮388,564人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116001
電話區號0411
車輛號牌遼B
行政區劃代碼210202
網站中山區政府網

中山區內聚集了國內國外眾多的銀行保險公司、金融公司。大連市最著名的兩條商業街——天津街青泥窪橋也位於中山區。

中山區應紀念孫中山先生精神而得名。中山地域最早見於史載是在東漢。明代,中山區域稱「青泥島」。1945年12月8日,更名為中山區。主要景點有老虎灘海洋公園、海之韻公園。 2017年,中山區地區生產總值732億元,增長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9.05億元,增長18.3%。

歷史沿革

早期歷史

中山地域最早見於史載是在東漢。《三國志·魏書》中《邴原傳·卷十一》記載,東漢時中原著名學者邴原曾避亂遼東,「原欲歸故里,止於三山」。即邴原在遼陽(襄平)居住十餘年後,在返山東時,在「三山」又居留若干年。「三山」得名於大連灣口外的三山島,當年的「三山」泛指三山島對岸的大陸,其中包括今中山區域在內,這是中山區最早的稱謂。

唐朝初年,中山區域稱「三山浦」。唐初征高句麗時,唐軍曾在三山島儲備糧秣軍械,為攻取大黑山卑沙城做準備。至唐貞觀年間,中山區域稱「青泥浦」。

明代,中山區域稱「青泥島」。明天啟年間中山區域又稱「三山海口」。

清同治九年松山寺古剎重建碑(1870年6月)銘文中有「大清國盛京奉天府金州郡西旅安社青泥窪」字樣,可知當時中山區域稱「青泥窪」。考其源,因這裡臨海一帶地勢低洼,海灘有大片淤泥,船家向陸地看呈青烏色,故名。

俄日租借

1898年,俄羅斯租借旅大地區後,把租借地定名「關東州」。「州」是俄國邊疆地區的行政區劃,與省同級。

1899年8月11日,俄羅斯皇帝尼古拉二世下令,在青泥窪一帶建商港和城市。城市取名為「達里尼市」。

1902年5月俄羅斯皇帝敕令,將達里尼市改為特別市,並設立市政廳、市參議會、港務局、警察署等統治機構。市管轄區域當時分市區、郊區兩部分。市內區有歐洲區(今二七廣場至友好廣場之間)、行政區(勝利橋鐵路以北)、中國人區(今北京街一帶);郊區分老虎灘區和沙河口區。老虎灘區包括寺兒溝、大嶺前、轉山屯、棒捶島、傅家莊、老虎灘。市政廳設在行政區之中心部位,即原大連自然博物館舊址。

日俄戰爭結束後,日本取代俄羅斯租借關東州,組建軍政署。日本統治當局在沿用俄國都市計畫的基礎上不斷修訂,城區規劃面積由14.5平方千米擴展到170平方千米。同時不斷擴建港口,修築道路,建設遊樂園,開闢海濱浴場。

1905年2月,日本當局把達里尼市改名為大連市。關東州日治期間,統治機構幾經更迭。

1906年9月,設大連民政署衙門在日本橋(今勝利橋)北。

1915年9月以後,關東都督府對大連城市區實行市制,即設若干町街組成街區,今中山區域大體屬於東大連區。城郊及農村實行會制,為州民政署下的第三級政權機構,中山區域農村大體屬嶺前會、老虎灘會。會下設屯、街,配屯、街長,管理日常事務。

戰後至今

1945年8月22日,蘇聯紅軍攻佔旅大,實行軍事管制。11月8日,大連市政府成立。12月8日,改黑咀子區為中山區,以紀念孫中山

1946年2月7日,大連市區政會議決定大連市內設中山、西崗、沙河口、寺兒溝、嶺前5個區,原中央區和南山區併入中山區,並於2月21日成立中山區政府。

1950年12月,中山區政府改稱中山區人民政府;在城市區公所改為區人民政府的同時,將寺兒溝的7個坊併入,共有25個坊,即:王家屯、北斗、春海、春和、春德、興和、桂林、武昌、昆明、武漢、華昌、友好廣場、解放、楓林、青泥窪橋、永和、勝利橋、友好、菜市、天津、民生、民主廣場、安樂、明澤、北海公園坊。

1953年6月,撤銷坊改建為街道居委會。

1955年4月,中山區人民政府改稱中山區人民委員會。

1954年初,將25個街道居委會,調整為18個街道,即:明澤、興和、民主、民生、永和、天津、民樂、青泥窪橋、友好廣場、解放、楓林、華樂、春德、春海、春和、昆明、華昌、桂林街道辦事處。

1959年8月,嶺前區併入中山區。

1959年9月,將原有25個街道(含嶺前區撤銷後併入的7個街道)合併為八一路、虎灘、桃源、葵英、青泥窪橋、天津、解放、民樂、春海、桂林等10個街道。

1960年4月,成立中山區公社,將10個街道調整成立青泥窪橋、桃源、葵英、天津、春海、楓林6個分社。

1962年9月,撤銷城市公社,恢復街道辦事處。將6個分社改為青泥窪橋、桃源、葵英、天津、春海、楓林、八一路、虎灘、明澤、桂林、春和、民樂、民主、昆明等14個街道。

1969年9月,街道相繼成立革命委員會,同時調整部分區劃:將八一路和民樂2個街道革委會劃歸西崗區管轄,將虎灘公社併入桃源公社、桂林公社併入楓林公社後,共轄青泥窪橋、天津、民主、明澤、春和、春海、楓林、昆明、葵英、桃源10個公社,下屬71個街道。

1978年,撤銷城市公社,恢復街道辦事處,名稱不變。其後,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和市區的擴大,增設了虎灘、桂林、轉山3個街道。

1991年末,中山區轄13個街道:楓林、桂林、春和、民主、天津街、明澤、青泥窪橋、昆明、春海、桃源、葵英、虎灘、轉山。

1998年12月末,中山區轄13個街道(春海、春和、桂林、虎灘、葵英、昆明、民主、明澤、青泥窪橋、天津、轉山、楓林、桃園),共有社區285個。

2003年底,春海街道、春和街道合併為海軍廣場街道,民主街道、明澤街道合併為人民路街道,桂林街道、楓林街道合併為桂林街道,青泥街道、天津街街道合併為青泥街道,虎灘街道、轉山街道合併為虎灘街道。葵英街道、昆明街道、桃源街道不變。

2004年1月,調整街道規模和行政區,13個街道辦事處合併為8個街道辦事處,下設5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至今。

2013年,增設東港街道。 此時,中山區下轄海軍廣場、桂林、人民路、青泥窪橋、昆明、葵英、桃源、老虎灘、東港9個街道。

2019年12月,大連市政府對中山區部分行政區劃作出調整,將東港街道、桂林街道、昆明街道撤銷,分別併入人民路街道、青泥窪橋街道、葵英街道。

行政區劃

中山區下轄6個街道辦事處[2]

海軍廣場街道、​人民路街道、​青泥窪橋街道、​葵英街道、​桃源街道老虎灘街道

人口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中山區常住人口388564人。[3]

參考文獻

  1. ^ 國務院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2023年中山区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 
  3. ^ 中國: 辽宁省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08-14].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