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蘇互不侵犯條約

1937年的一个条约

中蘇互不侵犯條約是指中華民國蘇聯於1937年8月20日在南京簽訂的條約,規定:「倘締約國之一方受一個或數個第三國侵略時,彼締約國約定,在衝突全部時間內,對該第三國不得直接或間接予以任何援助……」,通過該條約蘇聯政府向中國提供物資援助,1937年11月派遣空軍志願隊來華作戰。

覆蓋有青天白日旗幟的玻利卡爾波夫I-16戰機,這些飛機被蘇聯援華的空軍志願隊使用

條約內容

條約內容如下: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政府為欲對於一般和平之維持有所貢獻,並將兩國現有之友好關係鞏固於堅定而永久的基礎之上,又欲將一九二八年八月二十七日在巴黎簽訂之非戰公約中雙方擔任之責任重行切實證明起見,因是決定簽訂本條約。雙方各派全權代表如左: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主席特派外交部長王寵惠
蘇維埃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特派駐中華民國大使鮑格莫洛夫;
兩全權代表業經相互校閱全權證書,認為妥善,約定條款如左:
第一條
兩締約國重行鄭重聲明,兩方斥責以戰爭為解決國際糾紛之方法,並否認在兩國相互關係間以戰爭為實行國傢政策之工具,並依照此項諾言,兩方約定不單獨或聯合其它一國或多數國對彼此為任何侵略。
第二條
倘兩締約國之一方受一個或數個第三國侵略時,彼締約國約定在衝突全部期間內對於該第三國不得直接或間接給予任何協助,並不得為任何行動,或簽訂任何協定,緻該侵略國得用以施行不利於受侵略之締約國。
第三條
本條約之條款,不得解釋為對於在本條月生效以前兩締約國已經簽訂之任何雙面或多邊條約對於兩締約國所發生之權利與義務有何影響或變更。
第四條
本條約用英文繕成兩份,本條約於上列全權代表簽字之日發生效力,其有效期間為五年,兩締約國之一方在期滿前六個月得嚮彼方通知廢止本條約之意思,倘兩方均未如期通知,本條約認為在第一次期滿後自動延長二年,如於二年期間屆滿前六個月雙方並不嚮對方通知廢止本條約之意,本條約應再延長二年,以後按此進行。
兩全權代表將本條約簽字、蓋印,以昭信守。
一九三七年八月二十一日訂於南京,王寵惠,鮑格莫洛夫。」[1]:75-76

影響

起初,該協議改善了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政府與蘇聯之間的關係。協議簽署後,蘇聯開始在澤特行動中向中國國民政府派遣飛機,並提供經濟援助,以幫助抵禦日本的入侵。蔣介石希望這是蘇聯干預戰爭的前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很快意識到,蘇聯在提供援助方面受到了限制,以避免破壞與英國、法國以及後來的美國的默契聯盟,這些國家在戰爭中都支持中國,但也會支持日本對抗蘇聯,以削弱蘇聯和日本。

該條約還使蘇聯能夠將注意力更多地集中在西方,納粹德國正在那裡為與蘇聯的戰爭做準備,尤其是在簽署《蘇日中立條約》之後。這導致了中德關係的惡化,德國在中國的軍事援助已經結束。

蘇聯違約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1937年,當該協議簽署時,蘇聯在簽署前後公然違反了該協議,在8月至10月發動了新疆戰爭(1937年)。

蘇聯軍隊當時正在新疆協助傀儡省長盛世才。國民黨穆斯林將領馬虎山率領國民革命軍第三十六師抵抗蘇聯侵略。

在入侵之前,馬虎山曾與蔣介石溝通,並向彼得·弗萊明提到,蔣介石將蘇聯作戰。然而,抗日戰爭的爆發導致馬雲獨自面對蘇聯的入侵。儘管抵抗並殺害了蘇聯士兵,馬雲的部隊最終還是屈服於蘇聯的芥子氣轟炸,他逃到了印度,在那裡他乘坐輪船返回了中國。

盛世才隨後邀請蘇聯軍隊駐紮在甘肅省旁邊的吐魯番。

中華民國政府充分意識到蘇聯入侵新疆,蘇聯軍隊在新疆和甘肅周圍活動,但它被迫將這些演習偽裝成「日本宣傳」,以避免發生國際事件,並要求蘇聯繼續提供軍事物資。[2]

作為回應,中國政府採取了自己的軍事行動。穆斯林將軍馬步青隨後幾乎控制了甘肅走廊。[3] 他早些時候曾與日本人作戰,但由於蘇聯的威脅很大,蔣介石對馬英九的立場做出了一些安排。1942年7月,蔣介石指示馬將3萬軍隊轉移到青海柴達木盆地的蔡達姆沼澤。蔣介石任命馬墾務專員,以威脅盛世才在新疆的南部側翼,該側翼與蔡達姆接壤。[4][5]

馬撤離甘肅陣地後,來自中國中部的國民黨軍隊湧入該地區,滲透到蘇聯占領的新疆,逐漸收復該地區,並迫使盛世才與蘇聯決裂。

1944年11月,國民黨穆斯林軍官劉賓迪在與突厥維吾爾人起義軍作戰時被殺,伊犁起義在新疆爆發。蘇聯支持突厥叛軍對抗國民黨,國民黨軍隊進行了反擊。

國民黨政府多次命令馬步芳率部進軍新疆,恐嚇蘇聯傀儡盛世才。這有助於為在新疆定居的中國人提供保護。[6]1945年,在伊犁之亂期間,國民黨派馬步芳隨穆斯林騎兵隊前往烏魯木齊,以保護其免受來伊犁的維吾爾族軍隊的襲擊。[7][8][9][10]

參考文獻

  1. ^ 李怡. 《抗戰畫史》. 台北: 力行書局. 1969. 
  2. ^ Lin, Hsiao-ting. Modern China's Ethnic Frontiers: A Journey to the West. Taylor & Francis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rsLQdBUgyMUC&q=soviet+border+japanese+propaganda. 2010-08-04. ISBN 978-0-203-84497-7 (英語).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3. ^ Asia: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siatic Association. Asia Publishing Company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y3oeAAAAMAAJ&q=Ma+pu-fang. 1940 (英語).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4. ^ Lin, Hsiao-Ting. War, Leadership and Ethnopolitics: Chiang Kai-shek and China's frontiers, 1941–1945.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2009-03, 18 (59) [2023-05-22]. ISSN 1067-0564. doi:10.1080/1067056080257596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2) (英語). 
  5. ^ 存档副本 (PDF). docs.google.com. [2023-05-2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3-05-22). 
  6. ^ inc, Human Relations Area Files;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Far Eastern and Russian. A Regional Handbook on Northwest China. Human Relations Area Files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JvPUAAAAMAAJ&q=kazakhs+ma+pu-fang. 1956 (英語).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7. ^ British Documents on Foreign Affairs--reports and Papers from the Foreign Office Confidential Print: Far Eastern affairs, July-December 1946. 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a4yQAAAAMAAJ&q=In+September+1945+he+and+his+Moslem+cavalry+moved+into+Sinkiang+to+defend+Urumchi+against+the+advance+of+the+Moslem+rebels+from+Hi.+He+has+considerable+influence+with+the+Chinese+Moslems+and+his+appointment+was+designed+to+check+any. 1999 [2023-05-22]. ISBN 978-1-55655-768-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4) (英語).  缺少或|title=為空 (幫助)
  8. ^ cavalry moved into Sinkiang to defend Urumchi against the advance of the - Google 搜索. www.google.com. [2023-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2). 
  9. ^ In September 1945 he and his Moslem cavalry moved into Sinkiang to defend - Google 搜索. www.google.com. [2023-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2). 
  10. ^ In September 1945 he and his Moslem cavalry moved into Sinkiang to defend - Google 搜索. www.google.com. [2023-05-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