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武縣
臨武縣在湖南省的位置 | |
概況 | |
國家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省份 | 湖南省 |
地區 | 郴州市 |
區劃類型 | 縣 |
行政駐地 | 舜峰鎮 |
歷史 | |
名稱來歷 | 縣側武溪東,因曰臨武 |
置縣時間 | 漢高祖五年(前202年) |
行政區劃 | |
鄉鎮區劃(2011) | 6鎮12鄉 |
人文 | |
常住人口(2020七普) -位次 |
32.29萬人 全省67位 |
年末戶籍人口(2011) | 37.74萬人 |
地理 | |
總面積 -位次 |
1375.24 公里2 全省75位 |
毗鄰縣市 | 宜章、廣東連州 藍山、嘉禾 桂陽、北湖區 |
經濟 | |
GDP總量(2011) 位次 |
72.35億元 全省58位(2010) |
人均GDP(2010) 位次 |
18,416元 全省30位(2010) |
其他信息 | |
區劃代碼 | 431025 |
郵政編碼 | 4243xx |
電話區號 | 0735 |
車牌首號 | 湘L- |
官方網站 http://www.lwx.gov.c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臨武縣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南省南部,為郴州市轄縣。縣境處南嶺山脈東段北麓,縣域總面積1375.24平方公里,位居全省各縣市的第75位;全縣常住人口32.29萬人。2012年4月鄉級區劃調整後,全縣下轄18個鄉鎮,政府駐舜峰鎮[1]。
歷史
臨武始置縣於漢高祖五年(前202年),《水經注》記載「縣側武溪東,因曰臨武縣」,史志載「楚南部邑之最古者,莫如臨武。」 莽新始建國元年(9年)改名大武。東漢建武元年(25年)復稱臨武。隋開皇九年(589年),南平(今藍山縣)併入臨武。唐咸亨二年(671年),南平復從臨武析出。武后如意元年(692年)更名隆武。唐中宗神龍元年(705年)復名臨武。五代後晉天福四年(939年)臨武併入桂陽監,南宋紹興十一年(1141年)復置臨武縣。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劃臨武及桂陽各一部分,新設嘉禾縣。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臨武屬郴縣專區。1952年11月,撤郴縣專區,設湘南行政公署,臨武屬湘南行署。1954年7月,湘南行署撤銷,臨武復歸郴縣專區。1959年3月,臨武併入宜章縣;1961年7月,復置臨武縣,隸屬郴州專區(今郴州市)[2]。
人口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臨武縣常住人口322987人。[3]
經濟
2011年,全縣GDP總量72.35億元,財政總收入7.02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91億元。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836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5,984元[4]。
行政區劃
舜峰鎮、金江鎮、武水鎮、南強鎮、汾市鎮、水東鎮、楚江鎮、麥市鎮、香花鎮、花塘鄉、萬水鄉、鎮南鄉和西山瑤族鄉。
臨武縣在2012年4月鄉級區劃調整前,下轄4鎮18鄉共計22個鄉鎮。2012年4月將其中的7個鄉鎮撤併為3個鎮,調整後全縣共有6鎮和12鄉(含1民族鄉)共計18個鄉鎮。
臨武縣2012年4月調整之後的鄉鎮街道區劃[1] | |
鎮 | |
---|---|
鄉 | |
民族鄉 |
政治
現任領導
機構 | 臨武縣人民政府 縣長 |
中國共產黨 臨武縣委員會 書記 |
臨武縣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主任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臨武縣委員會 主席 |
---|---|---|---|---|
姓名 | 尹海蓮 | 劉楊 | 譚曉亮 | 肖柏茂 |
民族 | 漢族 | 漢族 | 漢族 | 漢族 |
出生地 | 湖南省永興縣 | 湖南省永興縣 | 湖南省臨武縣 | |
出生日期 | 1982年3月(42歲) | 1970年4月(54歲) | 1971年7月(53歲) | |
就任日期 | 2021年7月 | 2021年7月 | 2021年10月 | 2021年10月 |
交通
- 234國道過境。
參考文獻
- ^ 1.0 1.1 1.2 2012年臨武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資料來源參見《2012年湖南省行政區劃調整公告(9號)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15-05-12.》(湘民行發〔2012〕13號)
- ^ 臨武新聞網:《臨武歷史沿革》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中國: 湖南省 (地级行政、县级行政区) - 人口统计,图表和地图. www.citypopulation.de. [2023-11-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1-03).
- ^ 2011年臨武縣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指標出自《《臨武縣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2023年临武县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 2023-06-30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