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里揚諾夫斯克汽車製造廠

企业

烏里揚諾夫斯克汽車製造廠(俄語:Ульяновский Автомобильный Завод, УАЗ羅馬化:Ulyanovsky Avtomobilny Zavod,簡稱:UAZ)是一家位於俄羅斯烏里揚諾夫斯克的汽車製造商,生產越野車、客車和卡車。自2000年以來,它一直是Sollers汽車集團的一部分。[1]

烏里揚諾夫斯克汽車製造廠 (UAZ)
公司類型私營有限公司
成立1941年,​83年前​(1941
總部俄羅斯烏里揚諾夫斯克州烏里揚諾夫斯克
產業汽車
產品SUV
越野車
巴士
卡車
營業額$601 million(2017)
稅前盈餘-$29.8 million
稅後盈餘$26 million(2017)
資產$746 million(2017)
資產淨值$236 million(2017)
所有權者索勒斯汽車 編輯維基數據
母公司Sollers JSC
網站uaz.global
UAZ headquarters building
UAZ-469 stella at UAZ plant in Ulyanovsk

UAZ最出名的是UAZ-469多功能車,它作為軍用車輛在華約集團和世界各地被廣泛使用。UAZ工廠於1941年開始生產,是蘇德戰爭的產物。截止2016年共生產了51,706輛UAZ汽車。[2]

歷史沿革

戰時和戰後

烏里揚諾夫斯克汽車製造廠成立於1941年,是德國入侵蘇聯的直接結果。為了應對這一威脅,史達林政府下令將具有戰略意義的工業設施疏散到東部。到1941年10月,德國對莫斯科的快速推進,引發了將莫斯科汽車製造商ZIS(莫斯科利哈喬夫工廠)搬遷到伏爾加河附近城鎮烏里揚諾夫斯克的決定。該鎮當時已經是一個新興的工業中心,擁有足夠發達的基礎設施和良好的技術工人供應,將是重建工廠的理想地點。它也是德國軍隊無法觸及的安全地帶。在成立之初,該工廠被認為是ZIS的一個子公司。到1942年,該廠開始生產炮彈和汽車。該廠生產的第一輛車是ZIS-5三噸卡車

1943年,當德國勝利的前景變得更加渺茫時,蘇聯決定將搬遷後的工廠留在烏里揚諾夫斯克,並在行政上與ZIS分開,後者將在莫斯科從頭開始重建。這符合蘇聯戰後關於各種搬遷的工業設施的政策。人們認為讓新建的工廠保持原樣更有效率,而原來的工廠,只要它們在戰爭中倖存下來,就會被重新裝備,經常使用繳獲的德國機器。1944年底,ZIS-5的生產被轉移到位於米阿斯的烏拉爾汽車製造廠,而烏里揚諾夫斯克的工廠在1947年開始生產以福特AA為原型的GAZ-AA卡車[3] UAZ在1948年開發了一輛1.5噸的原型卡車,使用的是ubiquitous的50 hp (37 kW; 51 PS) 2,112 cc (129 cu in)的Pobeda四缸車;由於缺乏生產能力,這款名為UAZ-300的卡車從未投產。 1954年,生產範圍擴大到GAZ-69,第一批是用GAZ的零件組裝的。兩年後,工廠不僅僅是用其他地方交付的零件組裝GAZ-69,而是完整地生產它們。

與GAZ的聯繫使UAZ成為蘇聯頂級的四輪驅動車輛製造商。

黃金期

UAZ在1954年開始從一個單純的裝配商成長起來,成立了自己的設計所。正是這個設計所應紅軍的要求,在1955年在GAZ-69底盤上創建了一個代號為 "Forty "的前向控制(forward control)卡車項目。這就是UAZ-450,蘇聯第一輛平頭卡車(cab over)。原型車在1956年問世,並在高加索山脈和克里米亞進行了測試。 其裝載重量為2.7噸,和所有的UAZ-450系列車輛一樣,由62馬力(46千瓦;63馬力)的低壓縮量2432毫升(148.4立方米)的直列四缸發動機驅動(基於ubiquitous的波貝達發動機,但有一個88毫米(3.5英寸)的缸徑,而不是82毫米(3.2英寸),以及波貝達的三速變速器,而分動箱、驅動橋、鋼板彈簧和鼓式制動器則來自GAZ-69。

1958年,UAZ開始生產UAZ-450系列卡車和麵包車。第一個型號是UAZ-450A救護車;它有容納兩個擔架和四輪驅動的空間,可以說是世界上最適合在偏遠地區使用的車型。 隨後是UAZ-450D落地式皮卡,有效載荷為800公斤(1800磅);UAZ-450貨車,有效載荷為750公斤(1650磅);以及11座的UAZ-450V微型巴士。 所有的UAZ-450系列都能夠斷開前驅動軸,達到56英里/小時(90公里/小時),實現14升/100公里(17mpg-US;20mpg-imp)的燃油經濟性,並且能夠拖動850公斤(1,870磅)拖車。

UAZ-450的兩輪驅動車型於1961年12月12日公布,採用UAZ-450的2,300毫米(91英寸)軸距和發動機,稱為UAZ-451(貨車)、UAZ-451D(側卸皮卡)、UAZ-451A(救護車)和UAZ-451B(小型巴士)。 救護車產生了一個原型車UAZ-452GP,它帶有液氣懸架,使其能夠高速穿越粗糙的地面,這是繼雪鐵龍在DS19上所做的工作。該系統在試驗中被證明非常成功,但它被蘇軍拒絕,因為太複雜,所以從未進入生產。

在1966年,UAZ-451s更新了70馬力(52千瓦;71馬力)的2432毫升(148.4立方米)直列四缸發動機(仍然基于波貝達的),四速變速箱,以及一些小的細節變化,加上一個更強大的底盤(因此更高的有效載荷)。這些車型是重新命名的UAZ-451M(貨車,有效載荷800公斤(1,800磅))和UAZ-451DM(皮卡,有效載荷1,000公斤(2,200磅))。[8] 最大速度為每小時59英里(95公里)。

在1966年,四輪驅動車被重新編號為UAZ-452(貨車),UAZ-452D(皮卡),UAZ-452V(小巴),UAZ-452A和UAZ-452G(都是救護車,有不同的病人容量)。[8] 還有UAZ-452S救護車,專門為北極條件設計,有更多的加熱能力,雙層玻璃窗和絕緣;他們證明能夠在-60℃的外部條件下保持30℃的室內溫度。UAZ-452能夠跨越50厘米(20英寸)的積雪,並且能夠裝載800公斤(1800磅)的貨物。UAZ-452s後來成為蘇聯農業和警察的主力軍,皮卡被證明是一種流行的商業車輛。UAZ-452D的出口版本在英國銷售時被稱為Trekmaster,但從未大量銷售;還有一個版本是英國製造的自卸車身,名叫Tipmaster。

UAZ-451S是一種雪地越野車,有前滑板和後履帶;它從未大量生產,UAZ-451S2也是如此,它的前部和後部都有履帶。

在1972年,廣受好評但已經過時的GAZ-69被更現代的UAZ-469所取代。UAZ-469是由1958年的UAZ-471(帶有四輪獨立懸掛,但事實證明太過複雜)[13]和UAZ-460發展而來。[14]UAZ-469是一款堅固但不太舒適的車輛,幾乎能夠克服任何地形,同時也便於維修。UAZ-469直到20世紀80年代末才進入民用市場,在此之前,它是專門為警察和軍隊,以及農業企業(kolhozes和sovkhozes)的負責人而製造。盧茨克汽車製造廠生產了一個商業化的變體。

冷戰後

在20世紀90年代,蘇聯解體後,UAZ成為一家股份公司,並很快獲得了金球獎和金水星獎,以表彰其巨大的銷售量和對俄羅斯經濟的貢獻。

1997年8月5日,新的UAZ-3160投入生產,並在葉卡捷琳堡的國際博覽會上獲得了金獎。該車被用作後來的Simbir和UAZ-3163的基礎。

2003年3月,UAZ在越南開設了一條裝配線。11月20日,該公司生產了最後一輛UAZ-31512和第一輛UAZ Hunter。

2005年8月17日,第一批UAZ愛國者下線。他們有新的懸架、變速器和轉向控制,成為蘇聯解體後UAZ的第一個全新車型。同年,裝配線進行了大規模的現代化改造。公司與外國供應商簽訂了合同,並在其最新的車輛中使用了大量的外國部件。

2006年,UAZ在主裝配線上開設了一個新的控制和測試區,並在莫斯科國際汽車沙龍上展示了4輛新車。

在接下來的幾年裡,UAZ在其車輛中引入了許多額外的選項和改進,如更好的乘客艙加熱和通風,發動機冷卻系統,與盧克石油公司一起為其汽車引入了新的機油系列,提供依維柯柴油發動機,並推出了UAZ Cargo,這是一款基於UAZ Patriot的輕型商業卡車。

2012年,"愛國者 "和 "皮卡 "獲得了新的發動機,即具有歐洲車載診斷功能的ZMZ Euro-4,這成為俄羅斯第一台符合1998年公布的Euro-4標準的柴油發動機。2013年是UAZ的輝煌之年,自2012年以來,出口銷售增長了37%。第二年,"愛國者 "的銷售量增加了10%,總理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訪問了該公司。

在2014年的一次試駕中,一輛UAZ愛國者穿越了薩哈共和國的冬季道路和冰凍苔原,到達了俄羅斯最北端的港口之一的季克西,成為第一輛以自身動力穿越北緯73度線的汽車。

在2015年1月,銷量增加了3%。一輛UAZ愛國者支援車參加了2015年達喀爾拉力賽,穿越了玻利維亞、智利和秘魯的9295公里的路線。公司完成了UAZ獵手特殊系列的生產,這些獵手將被更新的車型所取代;這些獵手是限量版的,上面有紀念二戰勝利70周年的氣繪藝術畫。8月,UAZ愛國者得到了新的升級,包括新的油漆顏色、18英寸輪轂、內飾、無框雨刷片等。同年,UAZ卡車參加了2015年莫斯科越野車展、Interpolitech-2015和ComTrans-2015展覽會。

2015年7月,UAZ從莫斯科交易所退市。

參考文獻

  1. ^ UAZ. Sollers-auto.com. [27 May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 October 2017). 
  2. ^ World Motor Vehicle Production (PDF). OICA. [22 Octo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3 October 2017). 
  3. ^ Thompson, Andy. Cars of the Soviet Union (Haynes Publishing, Somerset, UK, 2008), p.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