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非闇

藝術家

于非闇(1889年4月21日—1959年7月3日[1][2]),滿族,初名魁照,後改名仰樞,別署非闇,又非廠老非閒人[3]。祖籍山東蓬萊,生於北京,清末貢生[1],是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工筆花鳥畫家、書法家[3],北京市一、二、三屆人大代表[2]

生平

光緒十五年三月二十二日(1889年4月21日[1]),生於北京西郊,初名魁照,取「魁星高照」之意。祖籍山東蓬萊。家族已定居北京四代。曾祖、祖父均為舉人。父親為內務府正白旗漢軍旗人。母親愛新覺羅氏,屬正黃旗[2]

自幼隨祖父、父親讀書習字。光緒二十二至三十年(1896年至1904年),即7歲至16歲,在家中及私塾讀書。15歲考中秀才,1904年考入公立第二小學高等班[2]。1908年進入滿蒙高等學堂學習。1912年進入北京師範學校學習。1913年任教於北京市第二小學,同時隨一位王姓民間畫師學畫。後來在《北京晨報》藝圃美術周刊當記者。1930年代任古物陳列所國畫研究館導師,並任教於北京師範學校、京華美專、華北大學、北平藝專。1949年起,歷任北京中國畫研究會副會長、中央美術學院民族美術研究所研究員、北京市文聯常務理事、北京中國畫院副院長等職務[3]。1959年7月3日,病逝,享年71歲[2]

于非闇自幼受到家庭和周邊環境影響,喜愛書畫、詩文,種植花草,釣魚養鳥,直到40餘歲時才將精力集中到工筆花鳥畫上。從白描入手,先學的是趙子固陳老蓮的雙勾花卉,隨後上溯宋朝五代,從趙佶瘦金體書法中悟筆致。1936年在中山公園第一次舉辦個人畫展。他為院體畫注入了新活力,通過對花鳥的觀察寫生,對民間繪畫、緙絲刺繡的借鑑,使其藝術不斷獲得新生命。1940年代後,風格更加成熟,有「南陳北于」(陳指陳之佛)之稱。他對當代工筆花鳥畫產生了重要影響[3]

著作

  • 《中國畫顏色的研究》
  • 《都門豢鴿記》
  • 《都門藝菊記》
  • 《我怎樣畫工筆花鳥畫》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劉曦林. 二十世纪杰出工笔画家于非闇的“明丽之心、理想之美”. 北京中國畫研究會網站,摘取自劉曦林《重霑雨露的老花——于非闇及其工筆花鳥畫研究》. [2022-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9) (簡體中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2. ^ 2.0 2.1 2.2 2.3 2.4 何紹侃. 《于非闇的生平与艺术》. 中國書畫 (北京市: 經濟日報社). 2021, (2021年第二期): 71—102 [2022-04-05]. ISSN 1672-23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5-22) (簡體中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3. ^ 3.0 3.1 3.2 3.3 于非闇工笔花鸟. 國際在線. 2005-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