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遺址紀念碑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遺址紀念碑是南京市人民政府等單位和個人為紀念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中的死難者,在當年日軍進行集體屠殺的部分地點和遇難者叢葬地的部分遺址上建立的一系列紀念碑。第一座紀念碑始建於1947年,至2009年共有下關電廠、粵軍墓、挹江門、中山碼頭、煤炭港、魚雷營、草鞋峽、燕子磯、東郊、江東門、普德寺、上新河、漢中門、清涼山、五台山、北極閣、正覺寺、金陵大學、花神廟、仙鶴門、太平門以及湖山村、西崗頭等23座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或叢葬地紀念碑。[1][2][3][4]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遺址紀念碑 | ||||||||||
# | 紀念碑名 | 圖片 | 位置 | 立碑時間 | 立碑單位 | 備註 | ||||
---|---|---|---|---|---|---|---|---|---|---|
1 | 下關電廠死難工人紀念碑[5] | 鼓樓區 下關發電廠 |
1947年4月17日始建 1951年6月15日改建 2000年7月遷建 |
下關發電廠 | 原為「殉難工友紀念碑」,首都電廠1947年4月17日立。1951年另建為現碑,合併紀念電廠在南京大屠殺中遇難的45名工人和在1950年中華民國空軍空襲中遇難的2名工人,後遷回原址。[6] | |||||
2 | 挹江門叢葬地紀念碑[7] | 鼓樓區 挹江門外繡球公園內 |
1985年8月15日 | 南京市人民政府 | 碑文:挹江門附近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中我遇難同胞屍骨叢葬地之一。從一九三七年十二月至一九三八年五月,南京崇善堂紅卍字會等慈善團體先後六批,共收死難者遺骸五千一百多具,埋葬於挹江門東城根及其附近之姜家園石榴園等地,特立此碑,以志其事,兼勵後人牢記歷史,振興中華。 | |||||
3 | 中山碼頭遇難同胞紀念碑[8] | 鼓樓區 中山碼頭江邊路邊,建寧西路路口 |
1985年8月15日 | 南京市人民政府 | 碑文:中山碼頭乃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遺址之一,當時避居國際安全區之青壯難民,在此慘遭殺害者,共達萬人以上。其中,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六日傍晚,日軍從避居於原華僑招待所之難民中,捕獲所謂有「當兵」嫌疑者五千餘人,押解於此,用機槍集體射殺後,棄屍江中。十二月十八日,日軍又從避居於大方巷之難民中,搜捕青年四千餘名押解至此,復用機槍射殺。在此先後,日軍還於毗近之南通路北麥地和九甲圩江邊,槍殺我難民八百餘人。悲夫其時,碼頭頓成鬼域,同胞罹難枉死,其情慘矣!嗚呼,政闇國弱,何可安全?欲免外侮,惟賴自強。今雖時殊勢異,仍當「前事不忘」。爰立此碑,勖勉後人,牢記歷史,振興中華。 | |||||
4 | 煤炭港遇難同胞紀念碑[9] | 鼓樓區 東炮台街 |
1985年8月15日 | 南京市人民政府 | 碑文:煤炭港系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主要遺址之一,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七日,日軍從各處搜捕我已解除武裝之士兵及平民三千餘人,拘禁於煤炭港下游江邊,以機槍射殺;其傷而未死者,悉被押入附近茅屋,縱火活焚致死,內有首都電廠職工四十五人,即死於此難。茲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四十周年,特立此碑,悼念死者,永誡後人,銘念歷史,振興中華。 | |||||
5 | 魚雷營遇難同胞紀念碑 | 鼓樓區 金陵造船廠東北角 |
2015年12月13日[10] | 碑文: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五日夜,侵華日軍將被其搜捕之我市平民和已解除武裝之守城官兵九千餘人,押至魚雷營,以機槍集體射殺。同月,日軍又在魚雷營、寶塔橋一帶再次殺害我軍民三萬餘人。死難者之遺骸,直至次年二月,猶曝露於軍營碼頭等地,慘不可睹。後由紅卍字會就地掩埋,僅二月十九日、二十一日、二十二日三天,埋屍即達五千餘具。慘史難忘,憶往志慨,特立此碑,正告方來。 | ||||||
6 | 草鞋峽遇難同胞紀念碑[11] | 鼓樓區 上元門以東200米幕府山下 32°07′07″N 118°45′58″E / 32.1186752319°N 118.766189575°E |
1985年 | 南京市人民政府 | 碑文: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侵華日軍攻占南京後,我逃聚在下關沿江待渡之大批難民和已解除武裝之士兵,共五萬七千餘人,遭日軍捕獲後,悉被集中囚禁於幕府山下之四五所村。因連日慘遭凌虐,凍餓致死一批;繼於十八日夜悉被捆綁,押解至草鞋峽,用機槍集體射殺。少數傷而未死者,復用刺刀戳斃;後又縱火焚屍,殘骸悉棄江中。悲夫其時,屠刀所向,血染山河;死者何辜遭此荼毒?追念及此,豈不痛哉?!爰立此碑,謹志其哀。藉勉奮發圖強,兼資借鑑千古。 | |||||
7 | 燕子磯江灘遇難同胞紀念碑[12] | 棲霞區燕子磯公園石磯山 32°08′58″N 118°48′47″E / 32.1495285034°N 118.81312561°E |
1985年8月 | 南京市人民政府 | 碑文: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侵華日軍陷城之初,南京難民如潮,相繼出逃,內有三萬餘解除武裝之士兵暨兩萬多平民,避聚於燕子磯江灘,求渡北逃。詎料遭日艦封鎖所阻,旋受大隊日軍之包圍,繼之以機槍橫掃,悉被殺害,總數達五萬餘人。悲夫!其時,屍橫荒灘,血染江流,罹難之眾,情狀之慘,乃世所罕見,追念及此,豈不痛哉?!爰立此碑,永誌不忘。庶使昔之死者,藉慰九泉;後之生者,汲鑒既往,奮發圖強,振興中華,維護世界之和平。 | |||||
8 | 江東門遇難同胞紀念碑[13] | 建鄴區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卵石廣場 |
1985年8月15日 | 南京市人民政府 | 碑文: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六日,日軍將已被解除武裝之中國士兵和平民萬餘人,囚禁於原陸軍監獄院內,傍晚押至江東門,藉放火焚燒民房照明,驟以輕重機槍向人群猛烈掃射,受害者眾聲哀號,相繼倒臥於血泊之中。遺屍枕藉,盈衡塞道,直至蔽滿江東河面,且拋露風日之下,久無人收,情至慘烈。迨逾數月,因天暖屍腐,始由南京慈善團體收屍萬餘具,掩埋於就近之兩大土坑內,故稱「萬人坑」。爰立此碑。藉志其哀;悼念死者,兼勉後人,熱愛祖國,奮發圖強,反對侵略戰爭,維護世界和平。 | |||||
9 | 普德寺叢葬地紀念碑[14] | 雨花台區 廣播電視服務中心電視發射塔下 |
1985年8月 | 南京市人民政府 | 碑文: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慘案,震驚寰宇,血沃鍾山,水赤秦淮。我無辜同胞不幸遇難者逾三十萬人。普德寺系我遇難同胞屍骨叢葬地之一,經南京紅卍字會先後埋葬於此者共達九千七百二十一具,故亦稱「萬人坑」。附錄其年月及埋屍記載如下: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二日葬二百八十具 十二月二十八日葬六千四百六十八具 一九三八年一月三十日葬四百八十六具 二月二十三日葬一百零九具 三月二十五日葬七百九十九具 四月十四日葬一千一百七十七具 五月二十六日葬二百一十六具 六月三十日葬二十六具 七月三十一日葬三十五具 八月三十一日葬十八具 九月三十日葬四十八具 十月三十日葬六十二具 茲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四十周年,特此刻石紀念,旨在告慰死者於地下,永勵後生於來茲:不忘慘痛歷史,立志振興中華。 | |||||
10 | 上新河地區遇難同胞紀念碑[15] | 建鄴區 棉花堤附近軍營內 |
碑文: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侵華日軍攻占南京後,我大批解除武裝之士兵和群集上新河一帶之難民,共二萬八千七百三十餘人,悉遭日軍殺害於此處。日軍屠殺手段極其殘酷,或縛之以溺水,或積薪而活焚,槍擊、刀劈,無所不用其極,對婦女乃至女童,均先強姦而後殺害,慘絕人寰,世所罕見,至使屍積如山,血流成河。劫後,湖南木商盛世征,昌開運兩先生目睹慘狀,於心不忍,曾由私人捐款收埋一批遺屍,嗣於一九三八年一月至五月,又經南京紅卍字會在上新河一帶收埋死難者遺屍計十四批,共八千四百二十九具,分記錄如下:一月十日葬於黑橋九百九十八具 二月八日葬於太陽宮四百五十七具 二月九日葬於二道梗八百五十具 二月九日葬於江東橋一千八百五十具 二月九日葬於棉花堤一千八百六十具 二月十四日葬於軍人監獄附近近三百二十人 二月十五日葬於觀音庵空場八十一具 二月十六日葬於鳳凰街空場二百四十四具 二月十八日葬於北河口空場三百八十具 二月二十一日葬於五福村二百一十七具 三月十五日葬於甘露寺空場八十三具 三月二十三日葬於甘露寺空場三百五十四具 四月十六日葬於賈家桑園空地七百具 五月二十日葬於黑橋五十七具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爰本此旨,特立此碑,藉慰死者,兼勉後人,愛我中華,強我祖國,反對侵略,維護和平。 | |||||||
11 | 漢中門外遇難同胞紀念碑[16] | 鼓樓區 漢中門大橋 |
1985年8月15日 | 南京市人民政府 鼓樓區人民政府 |
碑文: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五日下午,避難於國際安全區之本市平民和已解除武裝之軍警共二千餘人,遭日軍搜捕後,被押赴漢中門外用機槍掃射殺害,其傷而未死者或亂刀補戳,或縱火活焚,屍骸蔽野,慘絕人寰。至次年二月十一日、十八日兩天始由慈善團體南京紅卍字會收殮得遺骸共一千三百九十五具,掩埋於漢中門外廣東公墓及二道埂子一帶。悲夫!今人孰料於此熙來攘往之地曾是往昔日軍肆虐之場而有眾多同胞罹難於此者乎!爰立此碑以志其事,庶我國人牢記慘史,毋忘國難,居安思危,奮發圖強,同心同德,振興中華。 | |||||
12 | 清涼山遇難同胞紀念碑[17] | 鼓樓區 河海大學清涼山校區禮堂旁 |
1985年8月15日 | 南京市人民政府 華東水利學院 |
碑文:1937年12月,侵華日軍製造了震撼中外的南京大屠殺事件,我數以千計的無辜同胞在本院境內,即清涼山附近之原吳家港、韓家橋等地遇難。為紀念死者,激勵後人,振興中華,維護和平特立此碑。 | |||||
13 | 北極閣附近遇難同胞紀念碑[18] | 玄武區 北極閣南麓北京東路—進香河路北側 32°03′37″N 118°47′09″E / 32.0604°N 118.7857°E |
1985年8月15日 | 南京市人民政府 玄武區人民政府 |
碑文: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侵華日軍屠殺我南京同胞達三十萬眾。僅此北極閣毗近處,慘遭殺害者即達兩千餘人。其時,鼓樓至大石橋,北門橋至唱經樓,太平門,富貴山及藍家莊等地,伏屍殘骸,盈街塞道,塗膏凝血,觸目生哀。翌年一、二月間,罹難同胞之遺骸經南京崇善堂收殮,叢葬於此山之麓及近山之城根等處。爰立此碑,永誌不忘,藉勉後人,奮發圖強,振興中華,國運其昌。 | |||||
14 | 正覺寺遇難同胞紀念碑[19] | 秦淮區 長樂路武定門 |
1987年12月13日 | 南京市人民政府立 | 碑文: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侵華日軍在武定門正覺寺,將該寺僧人慧兆、德才、寬宏、德清、道禪、劉和尚、張五、源諒、黃布堂、曉侶、慧璜、慧光、源悟、能空、倡修、廣祥廣善等十七人集體槍殺;與此同時,日軍還在中華門外將尼姑真行、燈高、燈光等殺害。茲值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事件五十周年,特立此碑,悼念死者,永誡後人,銘念歷史,振興中華。 | |||||
15 | 東郊叢葬地紀念碑[20] | 靈谷寺東 32°02′58″N 118°51′42″E / 32.049373°N 118.861705°E |
1988年5月重立 | 南京市人民政府 | 碑文: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侵華日軍瘋狂實施南京大屠殺。我東郊一帶,慘遭殺害之無辜同胞,屍蔽丘隴,骨暴荒原,因久無人收,而至腐爛腥臭。迨至翌年四月,始由崇善堂等慈善團體從事收殮。計於中山門外至馬群鎮一帶收屍三萬三千餘具,就地掩埋於荒丘或田野。越數月,察及於丘壑叢莽間尚遺其餘,故時或惡氣四溢。一九三八年十二月,復經偽市政督辦責成其衛生局,又於馬群、茆山、馬鞍、靈谷寺等處,收集死難者遺骨和殘骸三千餘具,叢葬於靈谷寺之東。嗣於一九三九年一月,立「無主孤魂墓碑」為志,考其碑文拓片猶在,惜乎原碑已湮沒無存。爰特重立此碑,以示悼念,且告方來。 | |||||
16 | 五台山叢葬地紀念碑[21] | 鼓樓區 南京五台山體育場西南角 |
1988年7月 | 南京市人民政府 鼓樓區人民政府 |
碑文: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血腥事件中,五台山一帶是我受害同胞屍骨叢葬地之一。據崇善堂、紅卍字會等慈善團體埋屍記錄記載,於一九三七年十二月至一九三八年二月,曾在此先後四批埋葬。我被害同胞屍骨二百五十四具。特立此碑,以志悼念。 碑頭題字「紀念碑」三字由當年被害的倖存者王如貴書。 | |||||
17 | 金陵大學難民收容所及遇難同胞紀念碑[22] | 鼓樓區 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天文系 |
1996年5月 | 南京市人民政府 南京大學 |
碑文: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日軍侵占南京時,留在南京的外僑代表,為了收容我未及撤離的大批難民,以原金陵大學等處為中心,在城內設立了「國際安全區」占地約三點八六平方公里,內設二十五個難民收容所,收容難民約二十五萬人,其中原金陵大學校園本身就是較大的難民收容所之一,收容難民多達三萬餘人。 原金陵大學附近,也是侵華日軍對我遇難同胞實施集體屠殺的場所之一。一九三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日軍以辦理難民「登記」為由,將避難於原金陵大學圖書館內之兩千餘名難民,迫令集中在網球場上(現該地已建為地質實驗樓),從中搜捕了三百餘名青壯年,驅至五台山及漢中門外悉加殺害。 原金陵大學校園範圍內,也是我遇難同胞屍骨叢葬地之一。據當時慈善團體紅卍字會埋屍資料記載:一九三八年一、二月間,該會曾先後在城北各處收殮,於金銀街原金陵大學農場及陰陽營南秀村埋葬遇難者屍體達七百七十四具。五十年代,南京大學在南秀村建設天文台時,還曾掘出過這批屍骨。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今立此碑,永誌哀痛,藉慰死者,兼勉後人:自強不息,振興中華。 南京大學承建 一九九六年五月 | |||||
18 | 花神廟地區叢葬地紀念碑[23] | 雨花台區 雨花功德園入口附近 31°59′21″N 118°46′05″E / 31.98906°N 118.768151°E |
2001年12月重立 | 南京市人民政府 雨花台區人民政府 |
碑文:1937年12月13日南京淪陷後,侵華日軍即進行血腥大屠殺,屍橫遍地,慘不忍睹。南京紅卍字會和崇善堂兩慈善團體自1937年12月22日至1938年4月18日止,在中華門外雨花台、望江磯、花神廟一帶共掩埋遇難同胞屍體27239具。南京市民芮芳緣、張鴻儒、楊廣才等組織難民30餘人,於1938年1至2月的40餘日內,在花神廟一帶掩埋中國軍民屍體7000餘具,其中難民屍體5000餘具,軍人屍體2000餘具。特立此碑,悼念遇難同胞,永誌不忘歷史,振興中華。 | |||||
19 | 湯山湖山村「以史為鑑」碑[24] | 江寧區湯山街道湖山行政村 村公墓 |
2005年8月15日 | 湖山村村民 | 碑文:民國二十六年冬月初四(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六日),日軍侵入湖山,村民流離失所,生靈塗炭,家破人亡,痛不欲生。 據不完全統計,先後有六十四人遇難,(大多死於南京淪陷前後),十五家絕戶,二百多間房屋被焚。 中國軍隊曾在棒槌山,峴山等地抗擊入侵,許多官兵陣亡,淪陷後,新四軍在此依靠人民,堅持敵後抗戰,直到勝利。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為紀念遇難和陣亡的同胞,壇強愛國情懷,立志振興中華,呼籲制止侵略戰爭,保衛世界和平特立此碑。 | |||||
20 | 西崗頭紀念碑 | 江寧區湯山街道西梅行政村 西崗頭自然村墓地 |
2006年4月5日 | 西崗頭村村民 | 碑文:一九三八年二月八日(農曆正月初九),本村被日軍集體槍殺的二十二人中,僅有陳萬有一人死裡逃生。死亡二十一人:李小三、李永華、李克儉、金懷生、趙小三、周正根、陳廣林、陳廣泉、陳萬松、陳萬夏、陳萬寬、陳朝良、莫慶文、莫慶武、裔建昌、裔景華、裔景富、曹友恆、董(?)老大、外地二人。另外,還有被日軍槍殺及迫害致死的十六人:李克本、李連才、劉賢春、吳寶才、陳治富、陳廣壽、劉方氏、裔景妹、陳朱氏及女兒。 當時全村僅有四十二戶,遇難者除外地二人外,本村共計三十五人,被燒房屋九十一間又二十六間廂房,損失糧食、衣、被、禽、畜等不計其數,損失慘重。為了教育子孫後代、勿忘國恥、牢記悲慘的歷史教訓、弘揚愛國主義、團結奮鬥、振興中華,值此抗日戰爭勝利六十周年之際,本村全體村民,自發捐款,建立此碑,以慰亡靈。 | |||||
21 | 仙鶴門遇難同胞紀念碑 | 棲霞區 仙鶴門二號路蘇果生活超市北 32°05′34″N 118°53′40″E / 32.09267°N 118.89445°E |
2007年 | 南京市人民政府 | 碑文:1937年12月13日,侵華日軍攻占南京東郊馬群,仙鶴門一帶,俘獲我抗戰官兵及民眾15000餘人。同年12月18日,日軍分散多處將4000多名手無寸鐵的平民和俘獲集體屠殺。翌年春,仙鶴村附近尚有大批屍體橫躺在村外麥地里。據當地居民譚慶瑞、和允興、仇興中、和允州、盛文金等共同回憶,1938年春,村民們曾自發將遇難同胞的屍骨,分別就近掩埋於一座「大墳」內。此座「大墳」內掩埋屍體約七百具。特立此碑,以志紀念。 | |||||
22 | 太平門遇難同胞紀念碑[25] | 玄武區 龍蟠路、太平門路路口附近,玄武湖邊 32°03′40″N 118°48′29″E / 32.06101°N 118.807933°E |
2007年12月13日 | 南京市人民政府、旅日華僑中日友好促進會、部分日本人 | 碑文:1937年12月13日,第十六師團三十三聯隊六中隊等侵華日軍部隊在南京太平門附近,將約1300名放下武器的中國官兵及無辜的市民集中起來,周圍用鐵絲網圍住,用事先埋好的地雷炸、機槍掃射,再澆上汽油焚燒,次日,日軍復對屍體檢查,對瀕死者用刺刀補戳致死,太平門集體屠殺中無一中國人倖存。 值此南京大屠殺事件發生70周年之際,為悼念在太平門附近無辜的中國遇難者,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旅日華僑中日友好交流促進會、日本紀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70周年全國聯絡會、日本「銘心會南京」訪華團聯合在此建碑,祭祀遇難者魂靈,銘記歷史教訓,並告知中日兩國青少年,絕不讓歷史悲劇重演。[26] | |||||
23 | 抗日粵軍烈士墓碑[27] | 中央門外張王廟40號 | 1941年10月遷建 2000年12月重建 |
廣東山莊 | 碑題:先傷後亡,驚怒吾邦。無以厚葬,是為國殤。 碑文:一九三七年,爆發震憾(撼)中外「八一三」淞滬抗戰之役。我粵健兒浴血奮戰,傷亡甚為慘烈。傷者多留醫南京城內八府塘後方醫院。是年十二月十三日,日寇攻陷南京,留醫傷者均遭屠殺,其後由廣東同鄉會率人草草掩埋於山莊內。公元二〇〇〇年七月,為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振奮後人,經廣東山莊理事會研究,籌資重建烈士陵園以慰先驅。 抗日粵軍無名烈士永垂不朽。 公元二〇〇〇年十二月重建 |
參考文獻
- ^ 魚雷營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碑被遺忘了26年學者呼籲儘快補上[N]. 現代快報, 2011-12-16.
- ^ 段月萍.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遺址紀念碑[J]. 抗日戰爭研究, 1994(04).
- ^ 「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碑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OL]. 南京大學小百合站, 2009-12-14.
- ^ 尋訪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碑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南京大屠殺70周年祭龍虎網專題, 2007.
- ^ 孫宅巍. 南京電廠死難工人紀念碑的變遷[J]. 檔案與建設, 2008(12).
- ^ 下關發電廠死難工人紀念碑[永久失效連結]. 中國網江蘇頻道.
- ^ 挹江門叢葬地紀念碑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龍虎網專題, 2007.
- ^ 中山碼頭遇難同胞紀念碑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龍虎網專題, 2007.
- ^ 煤炭港遇難同胞紀念碑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龍虎網專題, 2007.
- ^ 南京鱼雷营遇难同胞纪念碑建立 呈"花圈"样式. 人民網. 2015-12-10 [2015-1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2-22).
- ^ 草鞋峽遇難同胞紀念碑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龍虎網專題, 2007.
- ^ 燕子磯江灘遇難同胞紀念碑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龍虎網專題, 2007.
- ^ 江東門遇難同胞紀念碑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龍虎網專題, 2007.
- ^ 普德寺叢葬地紀念碑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龍虎網專題, 2007.
- ^ 上新河地區遇難同胞紀念碑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龍虎網專題, 2007.
- ^ 漢中門外遇難同胞紀念碑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龍虎網專題, 2007.
- ^ 清涼山遇難同胞紀念碑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龍虎網專題, 2007.
- ^ 北極閣附近遇難同胞紀念碑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龍虎網專題, 2007.
- ^ 正覺寺遇難同胞紀念碑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龍虎網專題, 2007.
- ^ 東郊叢葬地紀念碑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龍虎網專題, 2007.
- ^ 五台山叢葬地紀念碑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龍虎網專題, 2007.
- ^ 金陵大學難民收容所及遇難同胞紀念碑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龍虎網專題, 2007.
- ^ 花神廟地區叢葬地紀念碑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龍虎網專題, 2007.
- ^ 湯山湖山村"以史為鑑碑"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龍虎網專題, 2007.
- ^ 太平門遇難同胞紀念碑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龍虎網專題, 2007.
- ^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太平门遇难同胞纪念碑落成. 新華網. 2007-12-12 [2013-08-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13).
- ^ 孫宅巍. 首座南京大屠殺遇難軍人紀念碑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檔案與建設, 20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