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前鎮

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黄冈市黄梅县下辖镇

停前鎮,原名停前區停前人民公社,又稱亭前鎮[2],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湖北省黃岡市黃梅縣下轄的一個行政建制鎮。位於黃梅縣東北部,大別山北部,是一個集老區、庫區、山區為一體的鄉鎮[3]。停前鎮得名於明朝建立的停前古驛,因「客人在此停留歇息不前」而取名停前。該鎮經濟以農業為主,境內大面積種植藍莓油茶黃茶,另外發展旅遊業林業畜牧業等。是湖北省級插花貧困鄉鎮,鄂交界的邊貿「口子」鎮之一。鎮政府駐境內停前村。2018年底,全鎮共有常住人口29184人。

停前鎮
Tíngqián Zhèn(漢語拼音
舊稱:停前區、停前人民公社、亭前鎮
行政建制鎮
停前鎮鎮門口
停前鎮鎮門口
停前鎮在黃梅縣的位置
停前鎮在黃梅縣的位置
停前鎮的位置
地圖
坐標:30°12′47″N 115°58′45″E / 30.21309°N 115.97922°E / 30.21309; 115.97922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級行政區黃梅縣
建立1987年
語源境內古停前驛,客人在此停留歇息不前
政府駐地停前鎮停前村
村級區劃單位數
政府
 • 黨委書記於小平[1]
 • 鎮長項志芳[1]
面積
 • 總計83.27 平方公里(32.15 平方英里)
人口(2010)
 • 總計33,323人
 • 戶籍人口(2010年)32,652
 • 常住人口(2018年)29,184
時區北京時間UTC+8
行政區劃代碼42 11 27 105 000
郵政編碼435500
電話區號+86 (0)713
網站黃梅縣人民政府網站-停前鎮

歷史

停前鎮歷史悠久,1983年便在境內發現多處古文化遺址,時間可追溯到新石器時期時期[4]:321唐朝時,農民起義軍領袖王仙芝率義軍駐紮於黃梅,在停前圓旆嶺被斬[5]至正十二年(1352年),農民起義軍徐壽輝曾駐於停前並兵敗[4]:322洪武十四年(1381年),停前驛在境內建立,它被稱為「七省通衙」,是湖北與安徽的交通門戶,也是停前鎮的名稱來源[4]:321[6]。而停前驛則是因為「客人在此停留歇息不前」而取名停前[7]太平天國時期,太平軍曾在停前與清軍戰鬥過[8]

初時期,里甲改為鄉鎮,停前鎮一名首次出現,屬鳳源鄉,轄28個村;另有一部分現今停前轄區的境域,屬新城鄉卓壁鎮,轄25個村[9]:35,37,45。民國時期,停前一度為黃梅縣政府的駐地所在[10]:142。1927年至1931年第一次國共內戰期間,中國工農紅軍將黃梅劃分為五個區,其中停前屬東區[註 1],而東區蘇維埃分區辦公室就設在停前街東聖王廟內。抗日戰爭前,原來的4個鄉改為4個區,下轄38個鎮,停前鎮屬3區。[9]:46[4]:322這一時期,國民政府頻繁鎮壓中國共產黨活動。民國23年(1934年),中共派周望生周連生等人在黃梅停前恢復黨組織[10]:138抗日戰爭期間,黃梅縣政府保留區制,改鎮為鄉,將原有38鎮改為23鄉鎮,停前鎮和古角鎮合併為停古鄉[9]:45

1947年8月至11月,由劉伯承鄧小平指揮的晉冀魯豫野戰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後進駐黃梅,建立黃梅縣人民民主政府[9]:47-48[10]:125-150。黃梅上半縣劃分為六個區,三區即為停前[9]:47-48。1949年5月8日,黃岡地區設立,撤銷民國時期的黃梅縣行政區劃,新設土橋等5個區和城關鎮,停前鎮轄區屬土橋區。1952年8月,全縣按自然環境改為12個區,下轄163個鄉。停前區首次設立,為3區,轄13個鄉:望江山、小坪、停前、陳垸、鐵牛、老鋪、塔畈、安仁、古月、柴下、石倉、劉壁、江螃。但1955年下半年的並區中,停前區並回土橋區。1958年4月,土橋區的望江、柳林、鐵牛、水碼五鄉被析出,再次設立停前區。年底全縣實行人民公社化,停前區改為上遊人民公社。1959年2月,改為以地名命名,為停前人民公社。[11]:46-48[12]

1975年10月的撤區並社中,停前人民公社被分為兩個公社,一個仍名為停前,一個新設立的為柳林人民公社[11]:52。其中,停前人民公社轄有停前、劉壁、水碼三個管理區,19個生產大隊,273個生產隊,1個自然鎮,284個自然村[4]:322;柳林人民公社則轄有柳林、老鋪,望江三個管理區,14個生產大隊,141個生產隊,142個自然村,1個自然鎮[13]。1984年2月的撤社並區中,人民公社取消,兩公社合併設立停前區,下轄6個鄉、1個名為停前鎮的鄉級鎮、35個村民委員會、330個村民小組,有412個自然村[11]:48[12]。1987年,當地取消所有69個鄉和鄉級鎮,並將12個區、6個區級鎮改為13個鄉、10個鎮,其中停前區析出部分境域重設柳林鄉;其餘境域撤區設鎮,改為停前鎮[9]:101[12]。1987年停前鎮設立時,轄有村民委員會21個,村民小組170個,居民委員會1個。21個村民委員會分別是[9]:101,103

停前村、金寨村、三渠鋪村、海螺山村、周塘岸村、鄧坳村、長沖村、石倉村、胡寨村、蔡橋村、枚龍村、江榜村、蔣沖村、潘河村、劉壁村、鐵牛村、童寨村、界嶺村、柴下村、東沖村、南沖村。

後來部分村民委員會改名,至2019年,停前鎮仍下轄21個村級行政區,均為行政村[14]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停前鎮地處大別山前哨,為歷史上的軍事重地[4]:322。位於黃梅縣東北部[3],東與安徽省宿松縣二郎鎮孚玉鎮毗鄰,南靠杉木鄉,西連五祖寺,北接柳林鄉[15]。鎮政府駐停前村停前新街,距省會武漢170公里,距縣城18公里[16]。因處於湖北與安徽的交界處[17],所以被湖北省人民政府確定為湖北省邊貿「口子」鎮之一[18]。然而,停前不近城、不近郊,存在區位劣勢[7]

自然環境

停前鎮
氣候圖表
 
 
52
 
 
10
0
 
 
160
 
 
13
5
 
 
179
 
 
17
6
 
 
194
 
 
23
13
 
 
310
 
 
27
15
 
 
241
 
 
27
20
 
 
234
 
 
29
25
 
 
175
 
 
29
23
 
 
121
 
 
27
20
 
 
98
 
 
25
15
 
 
120
 
 
16
9
 
 
77
 
 
11
1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攝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公釐(㎜)
資料來源:[19]
英制單位換算
 
 
2
 
 
50
32
 
 
6.3
 
 
55
41
 
 
7
 
 
63
43
 
 
7.6
 
 
73
55
 
 
12
 
 
81
59
 
 
9.5
 
 
81
68
 
 
9.2
 
 
84
77
 
 
6.9
 
 
84
73
 
 
4.8
 
 
81
68
 
 
3.9
 
 
77
59
 
 
4.7
 
 
61
48
 
 
3
 
 
52
34
平均最高及最低溫度以華氏(℉)表記
降雨總量單位為英寸(㏌)

停前鎮行政面積達83.27平方公里[20]。位於大別山北部,系古角山脈與平原地區的過渡地帶[18]。全鎮地勢北高南低[21],西部、北部沿古角水庫兩側多山,在地質構造上屬淮陽地盾[22]:552;東部山丘起伏,縱橫斷續,夾有小塊田畈,地勢平坦;中、南部為丘陵和壟崗平原區[4]:322。境內最高點為雞石尖山(海撥488公尺),也有錢家嶺等較高的山峰[21][4]:321。屬亞熱帶季風氣候,陽光充足,四季分明,氣候濕潤[23][24]。但山區溫度較低,風大、日照短,無霜期比平原地區少30至50天,季節往往延遲15至30天[25]。據2016年統計,該鎮平均氣溫為17℃,7月為最溫暖的月份,氣溫為27℃;1月為最涼爽的月份,為5℃[19]。平均年降雨量為1963毫米,五月為最濕潤的月份,平均降雨量為310毫米;而最乾燥的月份是一月,降雨量為52毫米[26]

停前鎮境內大多數為農田[27]。境內主要土壤為紅砂泥土(分布於停前的高低丘陵地區)和紅細砂泥土(分布於劉壁、水碼、趙家莊),其次為潮泥沙土,也有少許的石灰岩性泥土和紅烏砂泥土(分布於劉壁、楓樹坳)。水稻土方面,分布有淺紅細砂泥田(分布於劉壁、水碼)、淺紅砂泥田(分布於停前的高低丘陵上)、淺砂泥田(分布干500至800公尺低山上)、紅細砂泥田(分布於劉壁、水碼等地的低丘、沖、壠、灣、畈)、紅烏沙泥田(分布於停前劉壁、水碼的大山斷層地帶)、紅泡黃泥田、砂泥田、山地砂泥田、石灰性泥田、潮土田、冷泉田等。[4]:321-322[22]:98-101。除水碼等局部地區石灰岩發育的土壤呈鹼性外,其餘地區的土壤均屬微酸性或酸性[22]:98-99。礦物資源,有滑石粉礦、陶土礦、雲母礦、石英石礦、石灰石礦、花崗岩、鉀長石[21][22]:103

境內的古角水庫始建於1956年,次年建成,是一座防、灌溉為主,養殖發電等為輔進行綜合利用的重點中型水庫。其總庫容達5634萬立方公尺,承雨面積73平方公里,設計灌溉面積10.8萬畝。[28][4]:321-322古角水庫有兩條幹渠,為東幹渠和西幹渠,貫穿全鎮。停前境內還有7條河流,4座小型水庫。[22][21]

全鎮主要自然資源格局為「六山一水三分田」[29]。該鎮著力打造生態鎮,山林覆蓋率達95%以上,其中生態林占70%以上,並計劃建設多個自然保護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車行十里不斷松」的景象被《人民日報海外版》專門報道[30]

經濟

停前鎮為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重點扶持的200個省級插花貧困鄉鎮之一[31]。2012年,停前鎮社會生產總值達12.6億元,同比增長16.6%。固定資產投資達1.7億元,同比增長106.7%[32]。2015年,全鎮財政收入為470.3萬元[33]

農業

 
停前鎮鄧坳村一角。

停前鎮的農業是當地經濟的主導力量,當地耕地大多分布在北部的高山上,呈零星分布[29]。而有些荒山則長滿雜草,有村民評價說「守著青山,窮得叮噹響」[34]。20世紀80年代時當地主產水稻紅苕小麥洋芋等,特產有茶葉蠶豆黃花菜生薑、水碼紅棗、柴下蜜、茅栗山毛栗等等。[4]:322其中柴下蜜桔因味道甘甜而聞名,茶葉則以葉家凼茶場產的茶葉為代表[11]:58-59。20世紀80年代,停前鎮擁有耕地面積三萬餘畝,其中水田占據大半,有一小部分旱田[11]:58-59。2002年末,該鎮有耕地面積1275公頃,農作物播種面積2925公頃[35]

21世紀初以來,種地已不能滿足當地居民的生活需求。2017年來,停前鎮為帶動村民脫貧,立下「建設油茶重鎮、打造藍莓之鄉」的發展目標,當地政府將全鎮劃分為三個功能區。其中,停前鎮以劉壁村為分界點,在東部發展藍莓產業,在中西部發展油茶產業,打造「生態涵養發展區」。具體來講,該鎮以童寨村為核心,建設萬畝藍莓基地;以劉壁村為中心,建設2萬畝油茶基地;以海山村、蔣沖村為中心,建設8000畝黃茶基地。[3][36][37]此外,一些貧困戶也會利用空閒的土地種植油茶和藍莓,以求脫貧致富[29]。至2012年,停前農民人均收入5558元,比上年增加683元[32]。至2015年12月,全鎮有農業人口3.76萬人[36],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18元[33]

該鎮的油茶種植項目覆蓋劉壁村、界嶺村、鐵牛村、鄧坳村四個村,2013年至2020年開展的一期項目總投資達12.5億元人民幣,規劃用10萬畝占地種植約890萬株油茶,並套種約80萬株薄殼山核桃和景觀樹[38]。2010年5月開始,當地在江蘇金智公司的幫助下,對童寨、劉壁、胡寨、蔡橋、蔣沖、長沖、石倉等10個村進行低丘崗地改造,建設藍莓種植基地,面積達三萬畝[3]。收穫的藍莓銷往中國各城市超市,供不應求[39]。童寨村成為「湖北藍莓之鄉」,被農業部授予「中國南方小漿果示範基地」稱號[23],也是「中國小漿果示範村」[40]。2017年7月9日,該鎮舉辦了黃梅縣首屆藍莓採摘節[41]

其他產業

 
 
停前鎮
停前鎮在中國的位置

停前鎮的林業也是一大特色。20世紀80年代時,全停前區(含現今柳林鄉)育林面積32823畝[11]:58,多為自然林[7]。而到2015年12月,這一數字增加到了7.3萬畝(不含柳林鄉)[36]。當地山地主產、楠等木材[11]:58,實施「生態林業立鎮」發展舉措,建設黃梅縣林業精深加工基地[32]。當地的人們大力發展經濟林,建設500畝楠竹基地和1000畝觀賞、環保型果特林基地[7]中國地質大學教授、中國登山協會理事董范自2007年實地考察後,把停前鎮南沖村作為學校野外生存生活體驗基地,每學期都分批組織學生到這裡,開展體驗訓練活動[7][32]。停前鎮還依託林業和農業發展旅遊業

養殖業方面,停前投資3000萬元建設現代化胡羊養殖場,還建設了萬羽雞場、波爾山羊養殖場等,作為給原有養殖場的示範[32]。該鎮還大力發展生豬養殖業,擁有古角養殖場等生豬養殖場[42]。古角水庫年產鮮魚10萬公斤,是全縣水產大戶之一[11]:58-59。工業方面,1972年,停前等區開始辦肥廠,採用磷礦石粉碎拌兌硫酸的簡易方法生產磷肥[43]:234。20世紀80年代,停前公社共開設了16家社辦企業,包括石灰廠、農機修配廠、磷肥廠、果園,場等。其中滑石粉廠的產品曾銷往其他多個省份,年產量一度達2000噸。[4]至2017年,全鎮共有企業26家,從業人員639人;工業企業6家,規模以上1家(新增於2012年)[20][32]

人文

人口

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中,停前鎮共有人口33323人。共有家庭7268戶,平均每戶4.58人。14歲以下的少年兒童共5753人,占總人口的17.26%;15-64歲人口共24158人,占總人口72.50%;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共3412人,占總人口的10.24%。男性共計17538人,占總人口52.63%;女性共計15785人,占總人口47.37%。本地居住的人口中,擁有本地戶籍的人口為32652人,占總人口的97.99%。[44]

2015年,全鎮共有戶籍人口40998人[33]。2018年底,全鎮共有常住人口29184人[20]

文物古蹟

 
繪於光緒二年(1876年)的古黃梅縣境全圖,停前鎮在右上角。

境內的停前古驛建於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又稱太子驛,名稱來源自古驛的太子街(明朝一妃子在太子街誕下一子)[15]。現今存有數間清朝末年建築,比較破舊,但仍留有雕梁畫棟、飛沿斗拱的古香古色。古驛旁的停前河上建有清江橋,它始建於清順治元年(1644年),長17餘丈。嘉慶十五年(1810年),大橋過半被沖毀。1954年,大橋全部衝垮。目前的清江橋遺蹟為尚存的數個橋墩。[6]1971年重修,改名為停前橋,全長60公尺,寬6公尺,兩孔,鋼筋水泥結構,承重15噸[45]:171

停前鎮海螺山西麓半山腰處有海螺山遺址,面積達2000平方公尺,文化層厚約0.3公尺,有大量西周時期的遺物。在停前鎮一處小山坡上有蚌殼崖遺址,遺址面積約1500平方公尺。呈不規則長形地,高出地面約3公尺。1981年,鐵沖公社社員挖出一把石鏟,長15公分,寬11.8公分,下寬10.5公分,厚0.6公分,鑽孔直徑3公分。同時發現鼎足、鬲足等陶器碎片,據考為商周村落遺址。有西周時期遺物。停前鎮東面的武當宮有武當宮遺址,位於古驛旁200公尺處,遺址面積約3000平方公尺,被證實為商周遺存的古村落遺址。文化層厚約0.8公尺,採集到有足、足,鬲耳、夾砂的紅陶灰陶等器物,製作粗糙,屬商和西周的遺物。武當宮部分建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被作為學校的校舍教室,現為停前鎮中心學校。三渠的陳河遺址亦有屬新石器時代的遺物[46]:552[4]:321

1981年4月,停前公社胡寨大隊(現水碼村)鳳凰地挖出元末農民起義軍徐壽輝的大圓印一顆,重1172.5克,大小為11.7公分見方,厚1公分,側扁形覆斗紐。正面刻有「統軍萬戶之印」六個篆體大字,背面刻有「中書禮部造」、「太平三年[註 2]□月□日」兩排繁體楷書[4]:322[46]:554境內有一處三渠窯廠墓,位於舊三渠窯廠,有銅鏡、瓷罐、墓志銘,發掘於1983年[46]:556

旅遊

停前著力發展旅遊業。當地計劃以古角水庫為中心,對接五祖寺等文化旅遊資源,以建設居民戶外休閒區,打造鄂東文化旅遊區「後花園」;再以鎮區為核心建設北部山區宜居區[3][32]。當地利用停前古驛和古角水庫的旅遊資源,開發建設停前花仙谷等旅遊景區景點,並打造停前驛前新區,建設集鎮[47]。利用藍莓基地的優勢,發展休閒旅遊,在藍莓開花季時遊客可以登山賞花,藍莓結果時遊客亦可採摘品嘗[48]。南沖戶外攀岩訓練基地、柴下農家樂、潘河溫泉、童寨藍莓生態旅遊走廊等旅遊項目也在停前鎮境內[32][23]。龍鬚河風景區項目投資5億元,計劃於2020年9月開工[49]。停前鎮還於2018年建設「停前杉木十里觀光長廊」這一田園綜合體[47]。各種旅遊資源和景區景點,串成山區特色旅遊路線[7]

基礎設施

 
停前鎮停前中心幼兒園。

早期停前的集鎮建設是隨著鄉鎮企業的發展而建設的[43]:232。21世紀以來,隨著當地經濟(尤其是旅遊業)的發展,當地的基礎設施也大為改觀[32][7]。該鎮交通,歷史上因山區原因而多為崎嶇小道,山區群眾出入,據記載有「聲聲喘,點點滴,一步一挪上雲梯」之苦[50]:168-169。黃梅開展扶貧工作後著手進行道路建設,黃塔公路斜穿境北,黃梅-停前公路(黃停公路)連通境南[4]:323[11]:59。黃塔公路始建於1956年,是在修建古角水庫時所建的,由黃梅鎮至古角水庫大壩。1966年續建,並延伸到柳林鄉塔畈村,全長32.25公里。1975年還修建了下停公路,由下河橋至停前鎮,全長16.8公里。[45]:321此外,城柳公路縱橫東西,過境10公里;大別山腹地公路(又稱煙樟公路)貫穿南北,過境17.5公里;黃松公路(黃牯嶺至宿松二郎河公路)過境6公里;硬化鄉村道路長度達168公里[15][21]。教育方面,至2012年,停前鎮有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停前鎮九年一貫制學校),中學1所(停前鎮中學[51]),停前鎮中心學校等完全小學5所,初級小學及教學點4所。當地推進教育改革,優化布局和資源配置,走均衡發展的道路。[52]

行政區劃

至2019年,停前鎮共下轄21個村級行政區,均為行政村[14]。停前村為鎮政府駐地,也是停前鎮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心[16][53]

名稱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統計用區劃代碼
停前村 421127105200 金寨村 421127105201
三渠村 421127105202 海螺山村 421127105203
周塘村 421127105204 鄧坳村 421127105205
柴下村 421127105206 東沖村 421127105207
南沖村 421127105208 劉壁村 421127105209
童寨村 421127105210 界嶺村 421127105211
鐵牛村 421127105212 長沖村 421127105213
石倉村 421127105214 蔡橋村 421127105215
胡寨村 421127105216 梅壟村 421127105217
蔣沖村 421127105218 潘河村 421127105219
江塝村 421127105220 的為鎮政府駐地。

注釋

  1. ^ 《黃梅縣民政志》記載的五個區,名稱類似於「東區區」、「西區區」,而《黃梅縣地名志》則記載為「東區」、「西區」
  2. ^ 《黃梅縣地名志》記載為「三年」,《黃梅縣誌下卷》記載為「二年」

參考資料

  1. ^ 1.0 1.1 停前鎮人民政府. 停前镇召开2019年三级干部大会. 黃梅縣人民政府網站. 2019-02-15 [2020-03-23]. [失效連結]
  2. ^ 史為樂主編. 亭前镇. 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下 8畫以上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5-03: 1951. ISBN 7-5004-4929-1. 
  3. ^ 3.0 3.1 3.2 3.3 3.4 王帆 王政 朱勛平. 山区唱响致富歌——黄梅县停前镇产业扶贫掠影. 鄂東晚報. 2017-12-08 [2020-03-25]. [失效連結]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黃梅縣地名領導小組辦公室編. 停前公社. 湖北省黃梅縣地名志. 1985: 321–347. 
  5. ^ 黃梅縣人民政府. 第五篇 军事志 二、重大兵事记述. 《黃梅縣誌》上卷 (武漢: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5-12: 152. 
  6. ^ 6.0 6.1 停前鎮人民政府. 停前古驿历史沿革. 黃梅縣人民政府網站. 2010-06-23 [2020-03-23]. [失效連結]
  7. ^ 7.0 7.1 7.2 7.3 7.4 7.5 7.6 绿水青山带笑颜——黄梅停前镇推进科学发展纪实. 黃岡日報. 2011-07-12. 
  8. ^ 《中國政區大典》編委會編著; 李寶庫主編. 停前镇. 中國政區大典·三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9: 475. ISBN 7-213-01789-6. 
  9. ^ 9.0 9.1 9.2 9.3 9.4 9.5 9.6 黃梅縣民政局. 第四章 行政区划. 黃梅縣民政志. 1994: 34–113. 
  10. ^ 10.0 10.1 10.2 黃梅縣人民政府. 第四篇 政治志 六、民主革命斗争纪略 (二)共产党领导下的黄梅革命斗争. 《黃梅縣誌》上卷 (武漢: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5-12: 125–150. 
  11. ^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黃梅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 一 建置区划 (四)行政区划. 黃梅縣誌下卷 (北京: 中華書局). 1999-12: 46–59. ISBN 7-101-02462-9. 
  12. ^ 12.0 12.1 12.2 戴均良,劉保全,鄒逸麟等主編. 停前镇. 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下 (上海: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10-08. ISBN 978-7-5326-1743-2. 
  13. ^ 黃梅縣地名領導小組辦公室編. 柳林公社. 湖北省黃梅縣地名志. 1985: 348. 
  14. ^ 14.0 14.1 2019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停前镇.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網站. 2019 [2020-03-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3). 
  15. ^ 15.0 15.1 15.2 停前鎮人民政府. 停前镇旅游资源、文化和特色产业. 黃梅縣人民政府網站. [2020-03-26]. [失效連結]
  16. ^ 16.0 16.1 停前鎮人民政府. 停前简介. 黃梅縣人民政府網站. 2015-07-22 [2020-03-23]. [失效連結]
  17. ^ 陳聖煒. 鄂皖边界两个同名村的战疫见闻. 新華網 (新華社). 2020-03-13 [2020-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3). 
  18. ^ 18.0 18.1 黃金海. 停前镇. 黃梅縣人民政府網站. 2007-12-10 [2020-03-23]. [失效連結]
  19. ^ 19.0 19.1 NASA Earth Observations Data Set Index. NASA. [2016-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07). 
  20. ^ 20.0 20.1 20.2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 黄梅县停前镇. 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 (北京: 中國統計出版社). 2019-05: 339. ISBN 978-7-5037-8809-3. 
  21. ^ 21.0 21.1 21.2 21.3 21.4 停前简介. 黃梅縣人民政府網站. 2015-07-22 [2020-03-26]. [失效連結]
  22. ^ 22.0 22.1 22.2 22.3 22.4 黃梅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 二 自然环境. 黃梅縣誌下卷 (北京: 中華書局). 1999-12: 69–105. ISBN 7-101-02462-9. 
  23. ^ 23.0 23.1 23.2 吳句兵 吳慕楓. “种”出的脱贫希望——湖北紫玉蓝莓科技有限公司扶贫纪实. 黃岡日報. 2018-09-06 [2020-03-25]. [失效連結]
  24. ^ Peel, M C; Finlayson, B L. Updated world map of the Köppen-Geiger climate classification. Hydrology and Earth System Sciences: 1633–1644. [2016-01-30]. doi:10.5194/hess-11-1633-2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2-10). 
  25. ^ 黃梅縣人民政府. 第二篇 地理志 五、气候. 《黃梅縣誌》上卷 (武漢: 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5-12: 30. 
  26. ^ NASA Earth Observations: Rainfall (1 month - TRMM). NASA/Tropical Rainfall Monitoring Mission. 2016-01-30 [2020-03-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09). 
  27. ^ NASA Earth Observations: Land Cover Classification. NASA/MODIS. [2016-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28). 
  28. ^ 陶燕. 女人眼中的古角水库. 黃岡日報. 2016-12-10 [2020-03-25]. [失效連結]
  29. ^ 29.0 29.1 29.2 黃梅縣廣播電視台. 停前镇:“三位一体”促扶贫. 黃梅縣人民政府網站. 2016-09-21 [2020-03-25]. [失效連結]
  30. ^ 瞿雄鵬 陳孫斌. 山上松涛和鸣 山下雀鹭伴舞——黄梅停前镇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03-1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26). 
  31. ^ 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确定新阶段省重点扶持309个老区乡镇和200个插花贫困乡镇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網站. 2011-09-08 [2020-03-23]. [失效連結]
  32. ^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商中勝. “活力”停前——黄梅县停前镇经济发展走笔. 黃岡日報. 2013-11-05. 
  33. ^ 33.0 33.1 33.2 黃岡年鑑編纂委員會; 余友斌主編. 黄冈年鉴2016. 武漢: 長江出版社. 2016-10: 352. ISBN 978-7-5492-4646-5. 
  34. ^ 袁橋 楊輝 瞿慧一. 千军万马战犹酣——全市“五位一体”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纪实. 黃岡日報. 2016-10-12 [2020-03-25]. [失效連結]
  35. ^ 首页>政务公开>机构职能>乡镇政府>停前镇人民政府. 黃梅縣人民政府. [2020-03-25]. [失效連結]
  36. ^ 36.0 36.1 36.2 停前镇基地开发情况简介. 黃梅縣人民政府網站. 2015-12-17 [2020-03-23]. [失效連結]
  37. ^ 十大产业发力 百万群众脱贫——黄冈产业脱贫路径走笔. 湖北日報. 2019-12-27. [失效連結]
  38. ^ 黃梅縣水利局; 戴兵. 黄梅县水土保持站深入基层提供技术服务. 湖北省水利廳網站. 2014-11-13 [2020-03-25]. [失效連結]
  39. ^ 劉鐵軍 吳濤. 黄梅打造“中国蓝莓之乡”. 鄂東晚報. 2019-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8). 
  40. ^ 蔡桂茂 陳志. 打造“中国蓝莓第一村”. 黃岡日報. 2015-04-21 [2020-03-25]. [失效連結]
  41. ^ 黄梅县首届蓝莓采摘节在停前镇隆重举行. 黃梅縣人民政府網站. 2017-07-10 [2020-03-25]. [失效連結]
  42. ^ 吳志雄. 停前镇生猪养殖鼓起农民“钱袋子”. 黃岡日報. 2012-09-03. 
  43. ^ 43.0 43.1 黃梅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 九 乡镇企业. 黃梅縣誌下卷 (北京: 中華書局). 1999-12: 231–239. ISBN 7-101-02462-9. 
  44. ^ 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 國家統計局人口就業統計司等. 表17 湖北省乡、镇、街道人口 表17续表23. 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分鄉、鎮、街道資料. 2010. 
  45. ^ 45.0 45.1 黃梅縣地名領導小組辦公室編. 黄梅县人工建筑物. 湖北省黃梅縣地名志. 1985: 321–347. 
  46. ^ 46.0 46.1 46.2 黃梅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編纂. 二十六 文化艺术 (四) 文博事业. 黃梅縣誌下卷 (北京: 中華書局). 1999-12: 549–556. ISBN 7-101-02462-9. 
  47. ^ 47.0 47.1 劉欲曉. 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2月22日在黄梅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黃梅縣人民政府網站. 2019-02-22 [2020-03-24]. [失效連結]
  48. ^ 王謹. 行天下:锄歌唱晚黄梅花. 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9-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11). 
  49. ^ 黃岡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黄冈市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实施方案(2020-2022年). 黃岡市人民政府網站. 2019-11-01 [2020-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7). 
  50. ^ 黃梅縣民政局. 第十一章 扶贫工作. 黃梅縣民政志. 1994: 148–174. 
  51. ^ 陳華兵. 停前镇中学校园文化又添新景点. 鄂東晚報. [2020-03-26]. [失效連結]
  52. ^ 创山区教育特色 走均衡发展之路——黄梅县停前镇教育发展掠影. 湖北教育. 2012, (6): F0002. 
  53. ^ 停前村. 黃梅縣人民政府網站. 2010-06-23 [2020-03-25]. [失效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