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室設計

淨室設計(英語:Clean room design),也稱中國牆技術Chinese wall technique),是一種以逆向工程然後重新創作以複製某項設計,但不會侵犯與原始設計相關的任何著作權方法。淨室設計有助於防止侵犯著作權,因為它立足於獨立的發明創造。但是,因為獨立的發明創造不是對抗專利的有效辯護,淨室設計通常不能用於規避專利限制。

該術語意指設計團隊在未使用競爭對手任何專有技術知識的「乾淨」或明顯不受污染的環境中工作。

通常來說,淨室設計會先讓某人檢查系統如何重新實現,並撰寫一份規範。然後律師審查這份規範,確保其不包含受到著作權保護的資料。最後由與原檢查員無關的團隊實現該規範。

例子

鳳凰科技公司英語Phoenix Technologies將他們淨室實現的IBM相容BIOS出售給各PC製造商。[1][2]

數個PC銷售商,包括Corona Data Systems英語Corona Data SystemsEagle Computer英語Eagle Computer和Handwell公司,都於1984年被IBM成功起訴侵犯著作權,並被迫以不侵犯IBM著作權的方式重新實現其BIOS。[3][4]上述三例情況發生在同年7月前,因為鳳凰科技公司在同年7月宣布,他們提供自己BIOS的授權,其中明確強調了淨室過程,鳳凰科技的BIOS代碼由一位從未接觸英特爾微處理器的程式設計師編寫,他早前是一名TMS9900英語Texas Instruments TMS9900程式設計師。[5]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IBM就從向其他PC製造商(例如Matsushita/松下(1987)[6]京瓷 (1993-1994))解決BIOS著作權的侵權訴訟中贏獲了數百萬美元,不過後一項訴訟是就1985年至1990年之間的侵權行為。[7][8]

另一個淨室設計的例子是VTechApple II ROMLaser 128英語Laser 128上的成功仿製,這是Apple II所引發的幾十個相容仿製及蘋果公司訴訟中唯一倖存的電腦型號。[來源請求]

ReactOS是一個逆向工程Windows而淨室實現的開源作業系統。

微軟適用於Linux的Windows子系統的核心採用淨室實現對 GPL 的隔離。[9]

法律案例

雖然法律並未嚴格要求,淨室設計通常被作為最佳做法。在1990年的英特爾公司訴NEC公司案件英語NEC Corp. v Intel Corp.中,NEC要求宣判否決英語Declaratory judgment英特爾公司的指控,理據是NEC工程師只是將8086處理器的微程式在其NEC V20仿製中使用。一名美國法官裁定,雖然NEC微碼的早期內部版本確有侵犯著作權,但這在後來的NEC產品中確已不存在;儘管它源自前者,但兩者有很大不同,可以認為沒有侵犯著作權。雖然NEC本身並未遵循嚴格的淨室方法來開發其仿製的微碼,但在試用期間,他們聘請了一個只能獲得規範的獨立承包商,最終編寫了與NEC和英特爾代碼有一定相似之處的代碼。從這個證據中法官得出結論,某些常式中的相似性是相容性要求而導致的功能受限問題,因此可能不存在創造性元素。[10]儘管淨室方法早已鑑於以前的案例(例如鳳凰科技BIOS案)作為預防訴訟的措施,NEC訴英特爾案是美國法庭審判中第一例接受淨室預防措施作為辯由的案例。在這方面值得一提的是,NEC確實擁有英特爾8086處理器專利的一份許可。[11]

1999年的索尼公司訴Connectix公司案英語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v. Connectix Corporation為逆向工程建立了重要的判決先例[12][13]索尼尋求就Connectix英語ConnectixVirtual Game Station英語Virtual Game Station模擬器侵犯著作權的損害賠償,聲稱其專有的BIOS代碼在未經許可情況下被複製到Connectix的產品。索尼在第一次判決中獲勝,但這在上訴裁決中被推翻。索尼最終購買了Virtual Game Station的權利,以防止其進一步銷售和開發。這為解決商業逆向工程工作的法律問題構成了一項先例。

在製作過程中,Connectix未能成功嘗試以中國牆方式來逆向工程該BIOS,因此其工程師直接反組譯了其目的碼。Connectix的成功申訴被認為,直接拆解和觀察專有代碼是有必要的,因為沒有其他方法可以來確定其行為。摘自裁決:

一些作品比其他作品更接近預期著作權保護的核心。索尼的BIOS的位置距離核心有一段距離,因為它包含不受保護的方面,無法不經複製就進行檢查。因此,上訴法院將其判定為保護級別低於傳統的文學作品。

參見

參考資料

  1. ^ Schwartz, Mathew. Reverse-Engineering. computerworld.com. 2001-11-12 [2013-06-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24). To protect against charges of having simply (and illegally) copied IBM's BIOS, Phoenix reverse-engineered it using what's called a "clean room," or "Chinese wall," approach. First, a team of engineers studied the IBM BIOS—about 8KB of code—and described everything it did as completely as possible without using or referencing any actual code. Then Phoenix brought in a second team of programmers who had no prior knowledge of the IBM BIOS and had never seen its code. Working only from the first team's functional specifications, the second team wrote a new BIOS that operated as specified. 
  2. ^ Bernard A. Galler. Software and Intellectual Property Protection: Copyright and Patent Issues for Computer and Legal Professionals.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1995: 130 [2017-05-26]. ISBN 978-0-89930-974-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28). 
  3. ^ Caruso, Denise, IBM Wins Disputes Over PC Copyrights, InfoWorld, February 27, 1984: 15 [February 28,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28) 
  4. ^ EAGLE'S BATTLE FOR SURVIVAL. [2017-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12). 
  5. ^ Phoenix Says Its BIOS May Foil IBM's Lawsuits. Ziff Davis, Inc. 10 July 1984: 56 [2017-05-26]. ISSN 0888-8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28). 
  6. ^ Matsushita, IBM settle BIOS copyright infringement dispute. Computerworld. 2 March 1987: 67 [2017-05-26]. ISSN 0010-484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6-28). 
  7. ^ Japanese Company Is Sued By I.B.M. Over Copyrights. [2017-05-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8-26). 
  8. ^ Joseph W. S. Davis; Hiroshi Oda; Yoshikazu Takaishi. Dispute resolution in Japan. Kluwer Law International. 1996: 248–254. ISBN 978-90-411-0974-3. 
  9. ^ WSL architectural overview. [2021-07-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09). 
  10. ^ Jorge Contreras, Laura Handley, and Terrence Yang, "NEC v.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1. ^ David S. Elkins, 「NEC v.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2. ^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v. Connectix Corporation, 203 F.3d 596 (9th Cir. 2000).
  13. ^ Sony Computer Entertainment, Inc. v.

拓展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