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珝
劉珝(1426年—1490年),字叔溫,號古直,山東青州府壽光縣人[1]。憲宗成化年間官至戶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與萬安、劉吉並稱紙糊三閣老。
劉珝 | |
---|---|
大明光祿大夫柱國太子太保戶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 | |
籍貫 | 山東青州府壽光縣 |
字號 | 字叔溫,號古直 |
諡號 | 文和 |
出生 | 宣德元年(1426年)五月二十五日 |
逝世 | 弘治三年(1490年) |
配偶 | 張氏 |
親屬 | 曾祖 劉讓,祖 劉良佐 父 劉昺,母 李氏 |
出身 | |
| |
著作 | |
|
生平
正統十三年(1448年)戊辰科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天順中,歷右中允,侍講東宮,為太子朱見深(即明憲宗)的老師。
憲宗即位,任太常卿,兼侍讀學士。成化十年進吏部左侍郎。當時劉珝講學認真,被當時學士劉定之稱為講官第一。因此憲宗十分器重,稱呼為「東劉先生」。成化十一年詔以本官兼翰林學士,入閣參預機務。後又為吏部尚書,再加太子少保、文淵閣大學士。《文華大訓》成。加太子太保,進謹身殿大學士[2]。
劉珝個性正直。例如:員外郎林俊彈劾太監梁芳、僧人繼曉因而下獄,即為劉珝所解救的。後又有道士李孜省亂政,欲動搖東宮。劉珝也秘密上疏諫言,但是因不夠謀略而無法傳達。劉珝與萬安不合,曾經訓斥萬安為負國無恥之輩。因此與萬安鬥爭多年。成化十八年,萬安上疏罷西廠,但劉珝不願與萬安同名上疏,因此後來被萬安與劉吉合謀陰訐他與汪直相通。最後失權致仕。當時內閣三人,萬安貪婪狡猾,劉吉陰險狡詐。劉珝較二人稍好,但是只顧著批評鬥爭,被認為是狂躁之徒。劉珝被逼倉卒引退後,而又有彭華、尹直狡詐之輩相繼入內閣,萬安、劉吉之黨還是把持朝政。劉珝初遭母憂,廬墓三年。比歸,侍父盡孝。父歿,復廬於墓。弘治三年卒,諡文和。嘉靖初,以言官請,賜祠額曰「昭賢」,仍遣官祭祀[3]。
著作
有《古直先生集》16卷。奉敕合撰《明英宗實錄》、《寰宇通志》、《續資治通鑑綱目》、《文華大訓》等。
參考文獻
注釋
- ^ 《正統十三年戊辰科進士登科錄》:軍籍,治《書經》,年二十三歲中式正統十三年戊辰科第二甲第三十三名進士。五月二十五日生,行三,曾祖劉讓;祖劉良佐;父劉昺;母李氏。具慶下,妻張氏,伯劉甄(四川道監察御史),兄環;珬,弟珽;琬;玥。由國子生中式山東鄉試第二十七名舉人,會試中式第二十五名。
- ^ 《明史》(卷168):劉珝,字叔溫,壽光人。正統十三年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天順中,歷右中允,侍講東宮。憲宗即位,以舊宮僚屢遷太常卿,兼侍讀學士,直經筵日講。成化十年進吏部左侍郎,充講官如故。珝每進講,反覆開導,詞氣侃侃,聞者為悚。學士劉定之稱為講官第一,憲宗亦愛重之。明年詔以本官兼翰林學士,入閣預機務。帝每呼「東劉先生」,賜印章一,文曰「嘉猷贊翊」。尋進吏部尚書,再加太子少保、文淵閣大學士。《文華大訓》成。加太子太保,進謹身殿大學士。珝性疏直。自以宮僚舊臣,遇事無所回護。員外郎林俊以劾梁芳、繼曉下獄,珝於帝前解之。李孜省輩左道亂政,欲動搖東宮。珝密疏諫,謀少阻。素薄萬安,嘗斥安負國無恥。安積忿,日夜思中珝。初,商輅之劾汪直也,珝與萬安、劉吉助之爭,得罷西廠。他日,珝又折王越於朝,越慚而退。已而西廠復設,珝不能有所諍。至十八年,安見直寵衰,揣知西廠當罷,邀珝同奏。珝辭不與,安遂獨奏。疏上,帝頗訝無珝名。安陰使人訐珝與直有連。會珝子鎡邀妓狎飲,裏人趙賓戲為《劉公子曲》,或增飾穢語,雜教坊院本奏之。帝大怒,決意去珝。遣中官覃昌召安、吉赴西角門,出帝手封書一函示之。安等佯驚救。次日,珝具疏乞休。令馳驛,賜月廩、歲隸、白金、楮幣甚厚。其實排珝使去者,安、吉兩人謀也。
- ^ 《明史》(卷168):時內閣三人,安貪狡,吉陰刻。珝稍優,顧喜譚論,人目為狂躁。珝既倉卒引退,而彭華、尹直相繼入內閣,安、吉之黨乃益固。珝初遭母憂,廬墓三年。比歸,侍父盡孝。父歿,復廬於墓。弘治三年卒,謚文和。嘉靖初,以言官請,賜祠額曰「昭賢」,仍遣官祭之。
書目
- 徐溥,光祿大夫柱國太子太保戶部尚書兼謹身殿大學士贈太保諡文和劉公珝神道碑銘,《國朝獻徵錄》14卷,452-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