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華字模廠

中国大陆三大字模厂之一

北京新華字模廠創建於1950年代,與上海字模一廠、湖北文字六〇五廠並稱為中國三大字模[1][2]

歷史

北京新華字模廠的前身是北京新華印刷廠分廠,建於1952年。次年,更名為北京新華印刷二廠。1955年末,又更名為北京新華字模製造所[3]。1956年到1958年間,從日本陸續引進30台本頓字模雕刻機日語ベントン母型彫刻機及配套設備,並請日本技師傳授刻模技術,使鑄字工藝走向機械化[1][4]。1956年公私合營,北京公記銅模鉛字局與其他小型廠合併,命名為北京市印刷材料廠[5]。1960年,上述一廠、一所實行合併,成立北京新華字模廠[2][3]

北京新華字模廠原為文化部出版局直屬,1958年下放北京市領導管理。1963年,文化部呈請中共中央宣傳部要求收回,稱北京新華字模廠擔負的任務是全國性的,仍由北京市領導管理「有一定困難」。同年9月,批准收回,改由文化部直屬管理[6]。1978年,經國務院批准,北京新華字模廠改為國家出版局為主和北京市分工管理的雙重領導[7]

隨著漢字雷射照排系統的興起,鉛字印刷逐漸被淘汰,北京新華字模廠也完成了其歷史使命。1980年代末,新華字模廠註銷了字體設計部門[8]。1992年,新華字模廠併入北京新華印刷器材廠[9]。現今,位於北京東城區美術館東街的新華字模廠舊址已成為了北京三聯書店所在地[10]

字體設計

北京新華字模廠曾設計了許多印刷字體,其中包括:[3][8]

宋體
  • 57-1體:1957年設計,印書、印報合用[1]
  • 61-1體(老書宋):1961年1月設計,主要用於《毛澤東選集》豎排本,共有7300字(1962年增6183繁體字)。
  • 64-1體(報宋):1964年1月設計,共有7300字。初為《人民日報》設計,後長期為中國各家報紙採用,直至2000年代末中國大多數報紙仍使用這套報宋進行排版。
  • 細扁宋:1971年設計,共有6788字,主要用於排印圖書期刊的小標題。
  • 中宋:1974年設計,共有6806簡體字、11450繁體字,主要用於排印報紙、書刊的標題。
  • 粗扁宋:1977年設計,共有4106字,主要用於排印圖書期刊的標題。
仿宋體
  • 仿宋體:1964年設計,共有6806字。
黑體
  • 細扁黑:1963年設計,共有4095字。
  • 長美黑:1966年設計。
  • 黑體:1968年設計,共有7300字。
  • 粗扁黑:1969年設計,共有4097字。
  • 長黑體:1978年至1981年由牟紫東在新華字模廠協助下設計,共有6806字。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北京的印刷装备器材生产. 科印網. [2012-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2. ^ 2.0 2.1 字模之魅. 上海印刷新技術集團有限公司. [2012-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7-12). 
  3. ^ 3.0 3.1 3.2 曹振英. 《实用印刷字体手册》. 印刷工業出版社. 1994. 
  4. ^ 徐學成; 車茂豐.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记上海印刷技术研究所对汉字印刷字体规范化设计与制作的贡献. 印刷雜誌. 2008, (06): 86–90. 
  5. ^ 張樹棟; 龐多益; 鄭如斯 等. 中华印刷通史. [2024-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21). 
  6. ^ 袁亮; 中國出版科學研究所; 中央檔案館. 文化部党组关于收回北京新华印刷厂、京华印书局和北京新华字模厂等三个单位的请示报告 (1963年9月1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史料. 12. 北京: 中國書籍出版社. 2009-03 (中文(中國大陸)). 
  7. ^ 大陆出版业年度大事记(1978年). 中國出版網. [永久失效連結]
  8. ^ 8.0 8.1 徐學成. 京、沪、鄂「三厂·一所」印刷活字设计概况. 上海活字. [2024-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9). 
  9. ^ 源流. 咬定韧与准 报得局面新——北京新华印刷器材厂厂长王勋小记. 中國印刷物資商情: 38-39,41. 
  10. ^ 我愿做个三联人. 中國新聞出版網. 2012-06-21 [2012-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