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麥里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育區
卡拉麥里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育區,全稱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卡拉麥里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育區[新 1],可簡稱為卡山自然保育區[新 1]是以保護蒙古野驢、準噶爾野馬等有蹄類野生動物及其生存環境的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育區。卡拉麥里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育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和阿勒泰地區交界處,以卡拉麥里山為核心,主要為低山荒漠區和半荒漠區,當地氣候乾燥且鮮有地表水存在。
卡拉麥里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育區 | |
---|---|
位置 | 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阿勒泰地區 |
座標 | 44°36′N 88°30′E / 44.600°N 88.500°E-46°00′N 90°03′E / 46.000°N 90.050°E |
面積 | 14856.48平方公里 |
建立 | 1982年 |
卡拉麥里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育區成立於1982年,經歷數次調整後,剩餘面積約14850平方公里。216國道將卡拉麥里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育區分為東、西兩個區域,數百餘匹野化放歸的準噶爾野馬、數千頭蒙古野驢的棲息地分布於此。卡山自然保育區曾受到煤炭、石油等資源開發活動的擾動,2015年開始,工業企業開始遷出卡山自然保育區,到2020年代,除畜牧業和道路運營外,卡山自然保育區幾乎不受到人類活動擾動。
地理環境
地理地貌
行政區劃上,卡拉麥里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育區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吉木薩爾縣、奇台縣北部與阿勒泰地區富蘊縣、青河縣、福海縣南部之交界地帶,西側為滴水泉、沙丘河;東側為老鴉泉、北塔山;南側為自流井;北側離烏倫古河30公里。地理坐標系在東經88°30′-90°03′;北緯44°36′-46°00′之間。自然地理上,卡山自然保育區位於歐亞大陸腹地的準噶爾盆地東側。[書 1][刊 1]卡山自然保育區面積14856.48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面積超過5360平方公里;緩衝區面積超過3710平方公里;試驗區面積近5780平方公里。216國道將核心區和緩衝區各分為東、西2個區域。[網 1]
卡山自然保育區以卡拉麥里山為核心,海拔700公尺到1464公尺,以低山荒漠區和半荒漠區為主。卡拉麥里山為東西走向的低山山脈。岩體為中生代形成的黑色殘蝕岩。山間山勢平坦,分布有荒漠草場。保護區南北向呈垂直帶分布。卡拉麥里山以北為相對高差不過幾十米的荒漠丘陵,前山帶分布有戈壁。卡拉麥里山南麓山前帶為黑色礫石為主的將軍戈壁;部分地區有沙丘和沙壟存在,是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延伸。卡山自然保育區西部為古爾班通古特沙漠的一部分。東部是礫石戈壁。[書 2]:1; 16-18卡山自然保育區內以棕鈣土、灰棕漠土為主,也存在風沙土、山地灰漠土、龜裂土等。[書 2]:20-21風沙土、龜裂土主要分布在乾燥的卡山自然保育區南部;棕鈣土分布於降雨較多的北部;灰棕漠土主要分布在西側平坦的將軍戈壁地區。[書 1]
氣候水文
卡拉麥里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育區屬於中溫帶乾旱氣候。因處在內陸,大陸性氣候明顯,冬季寒冷漫長、夏季酷熱短暫。保護區年均氣溫在2.5℃到8℃,冬季平均低溫-20℃,極端低溫低於-39℃;夏季平均高溫20℃-30℃,極端高溫50℃。無霜期117天。年均降水量近160公釐,年均蒸發量超過2090公釐。卡山自然保育區南北部氣候有異,其南部年降水量100公釐到150公釐,較為乾旱。北部因海拔較高,年降水量200公釐到300公釐。卡山自然保育區冬季降雪較多,有時可一次降雪20公分。4月到5月為大風氣候,最高有12級大風。保護區內常見的氣象災害包括乾旱、風害、寒潮、低溫等。[書 2]:18-20[書 1]
卡山自然保育區的水資源相對匱乏。卡山自然保育區內常年沒有地表徑流,不過存在季節性積水窪地。窪地中能夠較好的匯集雨水、融雪水被俗稱為「黃泥灘」,較大的幾處分布於卡拉麥里山西北處。也存在數日左右便乾涸的臨時積水窪地。卡山自然保育區內存在14處裂隙水溢出形成的山泉,這些山泉多為苦水泉,年徑流量2到120立方公尺,礦化度從近4克每升到近13克每升。山泉中卡姆斯特泉年流量超過106噸,為斷層泉。另外,卡山自然保育區南側戈壁灘與沙漠交界處有8口自流井;保護區附近有準東水庫、將軍廟水庫等野生動物可作為水源的設施。[書 2]:18-20
保護區建設
建設歷史
卡拉麥里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育區建立之前,卡拉麥里山的環境資源處於無人管理的狀態。1982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卡拉麥里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育區,為自治區級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育區。自然保育區建立後,相關部門開始對卡拉麥里山的資源、保護物種、區域界限探查。1983年,卡山自然保育區的昌吉管理站與阿勒泰管理站相繼建立,兩處管理站受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業廳和昌吉回族自治州、阿勒泰地區雙重領導,級別為公社級(科級)。1991年起,保護區內土地劃為國有林地,由卡山自然保育區兩個管理站使用和經營。[書 2]:111-113[新 1]2006年,卡山自然保育區曾申請升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級自然保育區,甚至已通過相關評審委員會評審。但終因公示階段遭到自治區有關部門和地、州有關部門反對而放棄。[網 2]2009年,阿勒泰、昌吉兩處管理站升格為副縣級。[書 2]:111-113[新 1]
2015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習近平對卡山自然保育區調減面積給礦產業讓路等問題專門批示。[刊 2][網 3][網 4]2015年7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召開第46次(擴大)會議,成立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雪克來提·扎克爾為組長的卡山自然保育區整改工作領導小組,開始對保護區進行整改。2016年2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出台《關於進一步加強卡拉麥里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育區管理工作的決定》。[網 4]2016年底,阿勒泰、昌吉兩處管理站開始整合。2017年,卡拉麥里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育區管理中心正式成立。同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29次會議通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卡拉麥里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育區管理條例》,《條例》於2017年7月1日實施。2018年和2020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會議對《條例》進行過兩次修正。[書 2]:111-113[新 1]2018年1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再次向中國國家林業局報送卡拉麥里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育區晉升國家級自然保育區。[網 5]
2022年4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批覆同意開展卡拉麥里國家公園的建設,卡山自然保育區與新疆奇台矽化木-恐龍國家地質公園等區域共同組成卡拉麥里國家公園。2023年夏,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北京林業大學、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新疆林業科學研究院等相關部門、單位完成國家公園8方面20餘項規定的任務,將卡拉麥里國家公園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設立。[網 6][網 7][新 2]2023年6月,新疆多地檢察機關與卡山自然保育區管理中心簽署《守護卡拉麥里國家公園生態檢察跨區域協作機制》。[新 3]
面積變化
卡拉麥里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育區的面積因當地發展時大時小。保護區建立之初,面積為1.4萬平方公里。1990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將矽化木群等多個資源劃歸卡山自然保育區管理,保護區面積達1.8萬平方公里。因配合當地經濟發展,卡山自然保育區分別在2005年、2007年、2008年、2009年、2011年整合保護區面積,合計調減近5200平方公里。2015年第六次面積調整獲批,但同年撤銷了此次調整。2017年和2018年,因阿勒泰喀木斯特工業園區的撤銷等原因,卡山自然保育區的面積有所增加,增至近14860平方公里。[書 2]:111-113[書 3][網 8]
管理中心
卡拉麥里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育區管理中心隸屬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為正縣級公益一類事業單位。卡拉麥里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育區管理中心下設組織人事科、辦公室、動保科、公益林管理科、卡山保護區野生動植物研究所、恰庫爾圖管理站、五彩灣管理站、喀木斯特管理站。[書 2]:111-113[網 9]
生物多樣性
生態系
卡拉麥里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育區處於生物地理系統的古北陸界蒙古-滿洲乾草原生物地理省。共有6個生境類型,分別是草原、灌叢、草地、濕地、裸岩區、荒漠。主要生態系類型包括荒漠生態系和草原生態系。[刊 1]
植物
卡拉麥里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育區內植被分布稀疏、組成簡單、類型單調。植物以超旱生灌木、旱生灌木、小半灌木、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植物為主。至少有46科196屬393種維管植物在卡山自然保育區內被發現,其中有1科1屬5種裸子植物;8科31屬53種單子葉植物;27科164屬335種雙子葉植物。卡山自然保育區各科植物中以藜科為第一大科,有27屬67種;第二大科為菊科,29屬58科;其次為十字花科,22屬37種,禾本科20屬27種。豆科、莎草科、檉柳科、麻黃科等也是種數較多的植物種類。[書 2]:2; 26-30; 115
卡山自然保育區的植物區系主要為溫帶屬性,具有優勢的分布區類型的是地中海區、西亞至中亞分布。植被類型以荒漠植被為主;灌木荒漠、小半喬木荒漠、半灌木荒漠、小半灌木荒漠、多汁木本鹽柴類荒漠、荒漠草原6個植被型;梭梭群系、白梭梭群系、沙拐棗群系、琵琶柴群系、駝絨藜群系、鹽穗木群系、沙生針茅群系等32個植物群系。其中梭梭群系、白梭梭群系、梭梭+白梭梭群系幾乎占據整個卡山自然保育區,是卡山自然保育區中分布廣、面積達的植物群系。[書 2]:2; 26-30; 115
動物
卡拉麥里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育區內的動物族群結構複雜、物種繁多。[書 2]:2卡山自然保育區的鳥類生物地理分布區屬於古北陸界-中亞亞界-蒙新區-準噶爾亞區-準噶爾盆地省。[書 2]:54-55卡山自然保育區內觀測到34科124種鳥類,以雀形目種最多,13科超過50種;隼形目、鴴形目、鶴形目、雁形目、鴿形目等鳥類也生活於此。卡山自然保育區內鳥類優勢種包括毛腿沙雞、蒙古沙雀等。觀測到的鳥類以古北陸界為主,共82種,廣布種42種。[刊 3][刊 4]鳥類中為《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物種的有玉帶海鵰等[網 10],易危物種白肩鵰、麥昆氏波斑鴇等[網 11][網 12]。位列《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的有31種,其中包括金鵰、白肩鵰、玉帶海鵰、鬍兀鷲、小鴇、大鴇、麥昆氏波斑鴇7種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包括蒼鷹、大鵟、獵隼、灰鶴等25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卡山自然保育區內的鳥類主要為夏候鳥(60種)和留鳥(29種),另也有2旅鳥和冬候鳥。[刊 3][刊 4][書 2]:54-55
卡山自然保育區觀測到的哺乳動物有7目14科38種,有真盲缺目1科1種;翼手目1科2種;食肉目3科7種;奇蹄目1科2種;偶蹄目1科2種;兔形目2科2種;齧齒目5科22種。優勢種包括蒙古野驢、鵝喉羚、草兔3種;常見種包括準噶爾野馬、檉柳沙鼠、子午沙鼠等8種。觀測到的哺乳動物中有33種屬古北陸界。[書 2]:49-52; 157-158卡山自然保育區內的哺乳動物為《世界自然保育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瀕危物種的有蒙古野驢等[網 13],易危物種鵝喉羚等[網 14]。有2種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分別是準噶爾野馬和蒙古野驢;7種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包括兔猻、猞猁、盤羊、鵝喉羚、狼、沙狐、赤狐等。蒙古野驢等哺乳動物會在卡山自然保育區內遷徙,在卡山自然保育區南部度過冬季,夏初遷徙至卡拉麥里山北部繁殖育幼。[書 2]:49-52; 157-158
卡山自然保育區內僅觀測到1種兩棲動物,即塔里木蟾蜍。觀測到1目6科11屬23種爬行動物,其中鬣蜥科2屬5種;壁虎科2屬2種;蜥蜴科1屬6種;蚺科1屬2種;游蛇科3屬5種;蝰科2屬3種。觀測到的爬行動物中4種為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分別是紅沙蟒、東方沙蟒、極北蝰、東方蝰。[書 2]:56; 168-169
有蹄類野生動物
準噶爾野馬、蒙古野驢、鵝喉羚、盤羊等有蹄類動物及其生存環境是卡拉麥里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育區的主要保護對象。[書 1]卡拉麥里山的準噶爾野馬尚處於野化放歸項目之中。[書 2]:9220世紀80年代,中國科學院、新疆大學等單位前往卡拉麥里山等地尋找準噶爾野馬的行跡,但都無功而返。1986年,在卡山自然保育區南部建立了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開始引進、飼養準噶爾野馬。2001年8月,首批準噶爾野馬放歸至自然保育區北部,並於2003年野外駒並成活。截止2021年,共17批118匹準噶爾野馬被放歸至卡山自然保育區內。截至2020年底,新疆野馬繁殖研究中心放歸、繁衍的準噶爾野馬野外族群數量共274匹。[新 4][新 5]
20世紀80年代,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林業研究所、阿勒泰動物保護站等單位對卡拉麥里山生活的蒙古野驢數量進行過觀測。[刊 5][刊 6]進入21世紀後,阿勒泰林業局、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等單位多次調查過蒙古野驢的族群數量和族群密度。[刊 6][刊 7]2016年5-6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產業發展規劃院在綜合科學考察中,估計卡山自然保育區蒙古野驢族群密度0.165±0.043頭每平方公里;卡山自然保育區內蒙古野驢族群數量2144±562頭。[書 2]:78-812018年的夏季到2019年的夏季,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及卡山自然保育區管理中心利採用樣線法調查了卡山自然保育區的蒙古野驢的族群密度和族群數量,發現蒙古野驢718群,4782頭,估計卡山自然保育區夏季蒙古野驢族群密度0.5±0.1頭每平方公里;卡山自然保育區內蒙古野驢族群數量3246±575頭。[刊 8]夏季,蒙古野驢主要在卡山自然保育區的北部和中部分布。秋季,蒙古野驢向南遷徙,抵達保護區南部。[書 2]:78-81
2006年9月到2007年12月,新疆阿勒泰地區林業局、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等單位採用樣線法調查了卡山自然保育區內鵝喉羚不同季節的族群密度和族群數量,春季族群密度1.14±0.18頭每平方公里,族群數量為14286頭;夏季族群密度0.95±0.12頭每平方公里,族群數量為6628頭;秋季族群密度1.08±0.18頭每平方公里,族群數量為8337頭;冬季族群密度1.54±0.31頭每平方公里,族群數量為19677頭。[刊 7]2016年5-6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產業發展規劃院在綜合科學考察中,共觀測到16個族群,每個族群有4到26隻鵝喉羚。卡山自然保育區內鵝喉羚分布分散、分布區域和趨勢與卡山自然保育區內的蒙古野驢分布近似。[書 2]:81-83
人類活動影響
資源開發
卡拉麥里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育區受到人類活動的擾動,以煤炭、石油等資源開發活動尤盛。[書 2]:129-133準噶爾盆地東部地區的東西長220公里的範圍內,分布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大的整裝煤田,2012年探明儲量超過2130億噸,該煤田核心部分與卡山自然保育區區域有重疊。自2005年起,卡山自然保育區數次調讓出南部土地,2008年,這裡建設起新疆煤電、煤化工產業基地——國家級新疆準東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國大陸超過40家企業、集團進駐這裡開發當地煤炭資源。[刊 9][網 2]隨著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建設,原保護區內的野生動物棲息地逐漸縮減、被隔離,甚至逐漸消失;植被隨著工業園區、道路等配套設施的建設被破壞;飲水點被人為阻斷;有蹄類動物難尋蹤跡。[書 2]:129-133[網 15]同時,大量工業廢料被排入卡山自然保育區內。[網 16][網 17]富蘊縣十三五期間,建立喀木斯特煤電煤化工產業園,成為阿勒泰地區的能源基地。[網 18]該工產業園使卡山自然保育區進一步碎片化。[網 15]在調整方案因面積調整導致保護區完整性被破壞而備受質疑之時,習近平對卡山自然保育區調減面積批示,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隨即開始整改,撤銷卡山自然保育區內的開發建設活動,恢復開發區域生態面貌。[刊 2][網 19][網 4][書 2]:111-1132017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撤銷了原定與卡山自然保育區有大面積重疊的阿勒泰喀木斯特工業園區的建設工程,並於次年將阿勒泰喀木斯特工業園區的區域重新劃歸卡山自然保育區。[書 2]:111-113
20世紀50年代,在卡拉麥里(克拉美麗)山已有油田生產活動。[網 20]20世紀80年代末,在卡山自然保育區西南部開始開採石油。[書 3]2008年,在卡拉麥里(克拉美麗)山發現有克拉美麗氣田,探明煤型氣超過1115×108立方公尺,隨即於同年10月,新疆油田公司開始開發該天然氣田。然而油田作業區與卡山自然保育區有重疊區域。[網 20][刊 10][新 6]2018年年末,油田生產開始退出保護區範圍:拆除包括沙北油田等3個井區、280餘口油井;修復地表面積35餘萬平方公尺。此次退出工作被評為「2018年中國自然保育地十件大事」。[網 20]
交通建設
鐵路、公路等交通網的建設使得卡拉麥里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然保育區形成隔離帶,不僅使動物遠離棲息地,蒙古野驢、鵝喉羚等動物的遷徙亦會受到影響。[書 2]:129-130同時,卡山自然保育區的野生動物也面臨車禍的風險,2007年,多隻準噶爾野馬在216國道被撞身亡。[網 21]1991年,216國道建設完成。國道沿卡山自然保育區正中南北向將卡山自然保育區一分為二。超過170公里的公路位於卡山自然保育區內,該公路平均寬度超過11公尺。[刊 9]2019年,阿富準鐵路富蘊至準東段開通運營,該鐵路橫穿卡山自然保育區。[網 22]為減少交通道路對沿途野生動物的影響,公路、鐵路部門開始建設動物遷徙通道。修建國道216線高速公路時,在卡山自然保育區內58處動物遷徙橋梁,形式包括上跨式動物遷徙通道、敞開式動物通道、下穿式動物通道等,其中上跨式動物遷徙通道為新疆修建的首座動物遷徙天橋;鋪設阿富準鐵路時,在卡山自然保育區內設置了34處動物遷徙通道。[網 22][網 23]
此外,卡山自然保育區還受到畜牧業發展而導致的生境質量下降等風險。[書 2]:129-133不過2020年代以後,除了畜牧業和公路、鐵路運營外,卡山自然保育區鮮有人類活動擾動。[刊 9]
參見
參考文獻
- 期刊
- ^ 1.0 1.1 徐曉亮; 馬偉; 馬文靜; 徐文軒.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建立国家公园可行性分析. 綠色科技. 2022, 24 (4): 144–147. doi:10.16663/j.cnki.lskj.2022.04.068. CNKI LVKJ202204036.
- ^ 2.0 2.1 紀亞光; 吳尹浩. 习近平文明观探析.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 2016, 2 (6): 86–94. doi:10.16513/j.shzyhxjzgyj.2016.06.011. CNKI YJJZ201606012.
- ^ 3.0 3.1 邵長亮; 葛炎; 坤加爾克·阿依達爾汗.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鸟类多样性调查初报. 新疆林業. 2020, (3): 35–37. CNKI XJLY202003015.
- ^ 4.0 4.1 邵長亮; 葛炎; 梁新凱; 坤加爾克·阿依達爾汗.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的鸟类多样性调查. 綠色科技. 2020, (18): 43–45. doi:10.16663/j.cnki.lskj.2020.18.015. CNKI LVKJ202018015.
- ^ 楚國忠; 梁崇歧; 阮雲秋; 王偉; 侯韻秋.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保护区野驴的夏季栖息地及种群数量. 動物學報. 1985, (2): 178–186. CNKI BEAR198502012.
- ^ 6.0 6.1 葛炎; 劉楚光; 初紅軍; 陶永善. 新疆卡拉麦里山自然保护区蒙古野驴的资源现状. 乾旱區研究. 2003, (1): 32–34,66. doi:10.13866/j.azr.2003.01.008. CNKI GHQJ200301007.
- ^ 7.0 7.1 初紅軍; 蔣志剛; 葛炎; 蔣峰; 陶永善; 王臣.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自然保护区蒙古野驴和鹅喉羚种群密度和数量. 生物多樣性. 2009, 17 (4): 414–422. CNKI SWDY200904012.
- ^ 張曉晨; 邵長亮; 葛炎; 陳晨; 徐文軒; 楊維康.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夏季蒙古野驴适宜生境与种群数量评估. 應用生態學報. 2020, 31 (9): 2993–3004. doi:10.13287/j.1001-9332.202009.032. CNKI YYSB202009017.
- ^ 9.0 9.1 9.2 陳晨; 邵長亮; 葛炎; 汪沐陽; 張曉晨; 徐文軒; 楊維康. 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蒙古野驴生境格局动态及其成因分析. 生態學報. 2021, 41 (5): 2056–2066. CNKI STXB202105034.
- ^ 胡素雲; 王小軍; 曹正林; 李建忠; 龔德瑜; 徐洋. 准噶尔盆地大中型气田(藏)形成条件与勘探方向. 石油勘探與開發. 2020, 47 (2): 247–259. CNKI SKYK202002005.
- 書籍
- ^ 1.0 1.1 1.2 1.3 袁磊; 沙拉·哈那皮亞; 高麗君; 袁國映. 新疆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 烏魯木齊: 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 2016: 108–115. ISBN 978-7-5469-5980-1.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孫麗,許昌編.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 北京: 中國林業出版社. 2021. ISBN 978-7-5219-1341-5.
- ^ 3.0 3.1 袁國映,袁磊編著. 新疆自然保护区. 烏魯木齊: 新疆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6: 40––45. ISBN 7-80727-294-5.
- 報紙
- ^ 1.0 1.1 1.2 1.3 1.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新疆日報 (A03版·要聞). 2020-10-08 [2024-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09).
- ^ 田新元. 建设国家公园 保护绿水青山 (PDF). 中國改革報 (第03版·首個全國生態日特別報道). 2023-08-16 [2024-04-0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4-09).
- ^ 何海燕; 施璐. 新疆七地检察机关建立跨区域协作机制 共护卡拉麦里国家公园生态环境. 檢察日報 (第01版:要聞). 2023-06-18 [2024-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10).
- ^ 李佳. 卡拉麦里的普氏野马. 中國綠色時報 (第04版:自然教育). 2023-08-03 [2024-04-12].
- ^ 曹華. 普氏野马放归自然取得探索性成功 ——访新疆野马繁殖研究中心主任杨建明. 新疆日報 (A03版·要聞). 2021-10-06 [2024-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12).
- ^ 喬文匯. 准噶尔盆地深处的坚守 ——探访新疆油田生产一线. 經濟日報 (第02版:要聞). 2021-02-01 [2024-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09).
- 網站
- ^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面积和范围.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 [2024-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12).
- ^ 2.0 2.1 趙春暉; 宿傳義. 新疆准东煤电煤化工基地见闻. 央視網. 2012-02-13 [2024-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09).
- ^ 石毅. 新疆暂停“观兽天堂”卡山保护区第六次调减,曾因开矿缩面积. 澎湃新聞. 2015-07-10 [2024-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09).
- ^ 4.0 4.1 4.2 督察整改看成效(31)-重现西部荒漠 “观兽天堂”景象——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修复典型案例. 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2021-02-10 [2024-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3).
- ^ 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关于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整改任务销号接受社会监督的公告.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 2021-01-11 [2024-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10).
- ^ 卡拉麦里国家公园简介. 天山網. 2023-06-15 [2024-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08).
- ^ 曹華. 卡拉麦里国家公园各项创建任务已完成 新疆首个国家公园“呼之欲出”. 中國昌吉網. 2023-08-20 [2024-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08).
- ^ 《新疆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报告、调整论证报告、总体规划》.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公園管理局). 2021-06-08 [2024-04-08].
-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規劃財務處.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卡拉麦里山有蹄类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2022年单位预算公开.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林業和草原局. 2022-02-18 [2024-0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08).
- ^ IUCN. Pallas's Fish-eagle.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Version 2023-1. 2024 [2024-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2-20).
- ^ IUCN. Eastern Imperial Eagle.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Version 2023-1. 2024 [2024-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1).
- ^ IUCN. Asian Houbara.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Version 2023-1. 2024 [2024-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7).
- ^ IUCN. Przewalski's Horse.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Version 2023-1. 2024 [2024-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6).
- ^ IUCN. Goitered Gazelle.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Version 2023-1. 2024 [2024-04-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9-16).
- ^ 15.0 15.1 石毅. 新疆卡山自然保护区因开矿6次瘦身,曾被喻为“观兽天堂”. 澎湃新聞. 2015-06-09 [2024-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10).
- ^ 陳杰; 李春鵬. 新疆卡拉麦里保护区:工业废渣侵蚀 草木尽毁. 新浪財經. 2014-11-22 [2024-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12).
- ^ 近年多起恶性环境污染事件被曝光. 人民網. 2014-12-12 [2024-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09).
- ^ 自治區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院. 富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富蘊縣人民政府. [2024-04-09].
- ^ 石毅. 新疆暂停“观兽天堂”卡山保护区第六次调减,曾因开矿缩面积. 澎湃新聞. 2015-07-10 [2024-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09).
- ^ 20.0 20.1 20.2 郭香玉. 2018年中国自然保护地十件大事发布. 新華網. 2019-01-30 [2024-04-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09).
- ^ 王成. 珍稀动物普氏野马相继被撞死在216国道. 新浪新聞中心. 2007-11-12 [2024-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0-06).
- ^ 22.0 22.1 新疆阿富准铁路全线开通,新疆北部首条环形铁路正式形成 环线贯通,新疆人民笑开颜.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 2020-12-21 [2024-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12).
- ^ 周曄; 符曉波. 新疆建首座动物迁徙天桥.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2019-06-22 [2024-04-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