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米耶·聖桑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此條目在對應語言版為高品質條目。 (2021年12月24日) |
夏爾·卡米耶·聖桑[註 1](法語:Charles Camille Saint-Saëns,法語發音:[ʃaʁl kamij sɛ̃ sɑ̃(s)];1835年10月9日—1921年12月16日),法國作曲家,鍵盤樂器演奏家。他的作品對法國樂壇及後世帶來深遠的影響,重要的作品有《動物狂歡節》、《骷髏之舞》、《參孫與大利拉》等。
卡米耶·聖桑 Charles Camille Saint-Saëns | |
---|---|
出生 | 法國巴黎 | 1835年10月9日
逝世 | 1921年12月16日 法屬阿爾及利亞阿爾及爾 | (86歲)
國籍 | 法國 |
知名作品 | 歌劇《參孫與大利拉》,第三交響曲「管風琴」,五部鋼琴協奏曲,交響詩《骷髏之舞》,兩架鋼琴與樂隊《動物狂歡節》,小提琴與樂隊《引子與迴旋隨想曲》 |
所屬時期/樂派 | 浪漫主義 |
擅長類型 | 管弦樂,歌劇,室內樂,協奏曲 |
師從 | |
學生/受影響人物 |
生平
早期
1835年,聖桑於法國巴黎出生,其父於他出生後數月辭世。聖桑的母親及姨母均為音樂愛好者,在他們的薰陶下,聖桑從嬰孩開始便認識到音樂的奇妙,對周圍所有聲音均甚感與趣。聖桑兩歲時隨他的姨母習琴,且不久便懂得作曲,他的第一份鋼琴作品至今仍保存於法國國家圖書館中。
聖桑的才華並不侷限於音樂上,他對一切事物都感興趣,積極自行研習,而且擁有超凡的記憶力,只要聽過、讀過的,他都能毫無錯漏的放在腦袋裡。他於三歲便懂書寫,七歲時學懂拉丁文,更自行研讀唐·喬凡尼的總譜。1842年,聖桑開始跟隨卡米爾·瑪麗·斯坦蒂習琴。
1848年,聖桑進入巴黎音樂學院,並進修管風琴及師隨阿萊維學習作曲。聖桑曾贏得多個獎項,但卻無緣於1852年及1864年贏取知名的羅馬大獎。聖桑的天分及名氣令他與名鋼琴家李斯特結緣,並且成為要好的朋友。聖桑十六歲時完成了他的第一交響曲;他的第二交響樂則以降E大調第一交響樂之名面世,並且於1853年公演,令到不少作曲家及評論家驚訝。音樂家白遼士曾這樣稱許聖桑:「他懂得所有事物,只是缺少經驗而已。」白遼士後來更成為聖桑的好友之一。
中期
聖桑於巴黎各教堂中以演奏管風琴為生。1857年,他更取代了Lefébure-Wely這位傑出風琴師的地位,於Église de la Madeleine當了二十年風琴師。他每週的即興演奏更震攝了巴黎大眾,1866年,李斯特更稱譽聖桑為世上最偉大的風琴家。
1861年至1865年,聖桑於École Niedermeyer任職鋼琴教授,並把當代的音樂,如李斯特、古諾、舒曼、白遼士、華格納等,納入於學校以巴哈和莫札特為要的保守課程中。他最成功的門生有梅薩熱及佛瑞。佛瑞是聖桑得意門徒,不久更成為好友。
1870年,聖桑參與了法國防衛軍,並參加了普法戰爭。短短半年的戰爭,令聖桑心中留了下了一道永不磨滅的疤痕。1871年,聖桑與Romain Bussine成立國家音樂社團組織,藉此推廣新的法國音樂。巴黎公社瓦解後,聖桑以社團組織主席身分,公開首演社團成員的作品,包括佛瑞、塞扎爾·弗蘭克、拉羅及他本人的作品,令他成為塑造法國音樂將來的重要人物。
1875年,聖桑與Marie-Laure Truffot結婚並育有兩名孩子,但不幸於1878年先後逝世。三年後聖桑離開了妻子,然二人並無正式離婚。據說聖桑後來牽涉入同性戀的關係中,由於他曾於公開場合被受指責,他以自己為效法古希臘少年愛作反駁。(法語:"Je ne suis pas homosexuel, je suis pédéraste!";中譯:我不是同性戀,我是孌童癖!)[1]現代研究者認為這些傳聞並無實據[2][3][4]。
後期
聖桑於1886年完成著名的《動物狂歡節》(又譯《動物嘉年華》)及《第三交響曲》,並以此獻給當年逝世的好友李斯特。同年,聖桑被解除音樂社團的會籍。兩年後他的母親逝世,為免睹物思人,聖桑易名為Sannois及離開法國往加那利群島。接著的數年他遊歷各國,遊遍歐洲、北非、東南亞及南美等地。聖桑更以Sannois為筆名,把他的旅遊經歷筆錄成多本受歡迎的書籍。
聖桑還是第一位寫作電影音樂的著名作曲家,1908年他為電影《暗殺吉斯大公》配樂。
聖桑仍繼續他音樂、科學、歷史方面的著作,並經常到處遊歷。他晚年居於阿爾及利亞的阿爾及爾。
聖桑多才多藝且貢獻良多,法國政府後來以榮譽軍團勳章來表彰聖桑的成就。1921年12月16日,聖桑於阿爾及爾因肺炎病逝,遺體被運返法國,於馬德萊娜教堂舉行了隆重的國葬,後葬於今巴黎的蒙帕納斯公墓。
著名作品
其他
聖桑多才多藝,早年曾涉獵地質學、考古學、植物學及昆蟲學,他亦是一位數學專家。
後來,除了作曲、演奏及撰寫音樂評論外,他還與歐洲知名的科學家進行討論,以及撰寫關於聲學、巫術科學、羅馬劇院裝修及古老樂器的學術文章。
他曾編寫一份哲學著作,名為Problèmes et Mystères,講述科學及藝術會取代宗教;聖桑悲觀及無神的理念,預示了存在主義的出現。
他的其他學術成就還包括一冊名為Rimes familières的詩集,及一份十分成功的滑稽劇本,名為La Crampe des écrivains。
他亦是法國天文學會的成員;他舉辦關於海市蜃樓的講座,又懂得按自己的要求製作望遠鏡,以及按如日食般的天文現象來計劃演奏會。
注釋
- ^ 「Camille」常譯作「卡米爾」
參考資料
- ^ Morris, Mitchell. Saint-Saëns in (Semi-)Private.
- ^ Jann Pasler. Camille Saint-Saëns and His World. Princeton. 2012.
- ^ Stephen Studd. Saint-Saens. Fairleigh Dickinson University Press. 1999. ISBN 0838638422.
- ^ Kenneth Ring. 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On Camille Saint Saëns. Edwin Mellen Press. 2002. ISBN 0773471081.
外部連結
- 《大英百科全書》中的條目:卡米耶·聖桑(英文)
- 卡米耶·聖桑在網際網路電影資料庫(IMDb)上的資料(英文)
- Camille Saint-Saëns在Allmusic上的頁面
- Camille Saint-Saëns的作品 - 古騰堡計劃
- 網際網路檔案館中卡米耶·聖桑的作品或與之相關的作品
- Search "Camille Saint-Saëns" on OBP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來自卡米耶·聖桑的LibriVox公共領域有聲讀物
- YouTube上的Saint-Saëns on film playing his Valse Mignonne (video plus audio)
- YouTube上的Saint-Saëns playing his own Piano Concerto No. 2 (opening)
- YouTube上的Saint-Saëns playing Rhapsodie d'Auvergne Op. 73
- Saint-Saëns的免費樂譜,由國際樂譜典藏計劃提供
- 公有領域聲樂檔案館上卡米耶·聖桑的作品
- 卡米耶·聖桑的樂譜,來自烏托邦計劃
- Camille Saint-Saëns' "Organ-Symphony": Symphony No. 3 in c minor, Op. 7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Spanish Radio and Television Symphony Orchestra (together with works of Debussy and Faur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