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內閣秘書處
印度內閣秘書處(印地語:केन्द्रीय सचिवालय;Mantrimanḍala Sacivālaya;英語:Cabinet Secretariat)為負責印度政府行政工作的印度政府部門。印度內閣秘書處位於新德里內閣秘書處大樓中,該處也是印度內閣大部分成員的辦公場所。該建築位於印度新德里的瑞辛納山,並由兩座隔著國王大道的大樓組成。此外該建築也是許多印度重要部門的所在地[3]。
印度共和國政府機構 | |
---|---|
內閣秘書處 | |
秘書處概要 | |
前身機構 | 總督行政會議秘書處(Secretariat of the Executive Council of the Governor-General) |
機構類型 | 政府機構 |
機構駐地 | 新德里瑞辛納山 28°36′54″N 77°12′21″E / 28.61500°N 77.20583°E |
僱員數目 | 921人[1] (2016年估計值) |
年度預算額 | 5億盧比 (776.34萬美元)[2](2017–18年估計值)[註 1] |
隸屬部長 | 印度總理:納倫德拉·莫迪 |
下設機構 | 國家安全會議 國家化學武器公約管理局 |
網站 | https://cabsec.gov.in/ |
影像資料 | |
印度內閣秘書處大樓的南大樓 |
概觀
印度內閣秘書處負責執行《1961年印度政府業務辦理規則》(Government of India (Transaction of Business) Rules 1961)和《1961年印度政府業務分配規則》(Government of India (Allocation of Business) Rules 1961),以確保政府部門遵守這些規定,促進政府業務辦理的順暢度。印度內閣秘書處還能夠協調和消除政府部門間的歧見、透過特設秘書委員會來達成共識,以協助政府做出決策。除此之外,新的政策也能透過這個機制進行推廣[4]。
組織構造
印度內閣秘書處下轄三個處室:民生、軍事和情報。內閣秘書下還多名秘書領導各種部門,像是協調秘書就掌管內閣事務,並兼任國家化學武器公約管理局局長、安全秘書掌管特別衛隊、研究秘書則為官守議員,負責管理印度研究分析室,同時也是航空研究中心和特別邊防部隊的安全總幹事。公共申訴總署(Directorate of Public Grievances)同樣由內閣秘書處管理[5][6]。
內閣秘書
內閣秘書為官守議員,為公務委員會(Civil Services Board)、內閣秘書處、行政服務局的首長,主管印度政府所有公務[4][6]。
總的來說,內閣秘書是行政服務局最高層級的官員。在總統繼任順序中,內閣秘書順位為第11位[7][8][9][10]。內閣秘書對總理負責,無固定任期限制。
在印度的行政系統成形前,所有的政府業務都由總督會同行政會議(Governor-General-in-Council,內閣秘書處前身)處理,行政會議以聯席協商委員會形式存在。隨著政府業務日趨複雜,許多政府部門的業務會交由會議中的成員處理,除了一些要事會由總督或會議全體成員處理[11]。
第一代坎寧伯爵查爾斯·坎寧掌權期間,規範行政程序的《1861年行政會議法案》通過,建立了行政系統和總督行政會議(Executive Council of the Governor-General)。行政會議秘書處則由內閣秘書掌管[11]。
1946年9月,臨時政府的憲法將行政會議秘書處更名為內閣秘書處,職權並沒有什麼更動。最主要的職權變更,就是將秘書處從一個傳遞文件給各部會或部長的地方,變成在各部會中進行協調的機構[11]。
總理
印度內閣秘書處,直接向總理負責。任何內閣秘書處做出的政策決定,都必須受到總理和內閣秘書的簽字同意。印度總理為印度聯邦政府的首長,而印度總統則為國家元首。印度採用西敏制民主體制,因此由總理負責印度聯邦政府的日常運作[4]。
部長聯盟理事會會協助總理完成他的工作,其中包括內閣秘書、非獨立或獨立的國務秘書,以及副總理[4]。
專案監督小組
2013年6月,內閣秘書處內設立了一個名為專案監督小組(Project Monitoring Group)的單位,以追蹤公共和私營部門停滯不前的投資項目,並迅速消除這些項目的實施瓶頸。此外還開設了一個網站以提供大眾追蹤總值100億盧比(1.55億美元)的投資項目。[12]
重要官員
姓名 | 職務名稱 |
---|---|
拉吉夫·高巴 | 內閣秘書 |
S·K·辛哈(S·K Sinha) | 安全秘書 |
薩曼特·戈爾 | 印度研究分析室秘書 |
阿倫·戈雅爾(Arun Goyal) | 協調額外秘書 |
拉傑什·布山(Rajesh Bhushan) | 額外秘書 |
A·吉瑞達(A. Giridhar) | 額外秘書 |
內閣秘書處大樓
內閣秘書處大樓由英國著名建築師赫伯特·貝克所設計,大樓採用了拉傑普坦風格,比如說賈麗(一種窗戶的裝飾,能夠阻擋熱帶的毒辣陽光和雨季的雨水)。另一個特點是其被稱為查特里的印度特有圓頂結構,在古代這樣的構造能夠提供過客躲避豔陽的庇蔭[3]。
內閣秘書處大樓中有以下數個印度政府部門[3]:
相關條目
註腳
- ^ 印度研究分析室、特別衛隊、印度聯席情報委員會,以及國家化學武器公約管理局等部門的經費不包含在內。
資料來源
- ^ Thakur, Pradeep. Central govt to hire 2.8 lakh more staff, police, I-T & customs to get lion's share. 印度時報. 新德里. 2017-05-02 [2018-01-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3).
- ^ Ministry of Home Affairs – Cabinet Secretariat (PDF). 印度財政部. [2018-01-1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8-01-19).
- ^ 3.0 3.1 3.2 3.3 North and South Block. [2019-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21).
- ^ 4.0 4.1 4.2 4.3 Funtions. 印度內閣秘書處. [2019-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9).
- ^ WORK DISTRIBUTION IN CABINET SECRETARIAT (as on 01.11.2019) (PDF). 印度內閣秘書處. [2019-11-1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11-12).
- ^ 6.0 6.1 organisation chart (PDF). [2019-11-12].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11-12).
- ^ Order of Precedence (PDF). 印度聯邦院. 印度總統秘書處. 26 July 1979 [2017-09-2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4-07-04).
- ^ Table of Precedence (PDF). 印度內政部. 印度總統秘書處. 1979-07-26 [2017-09-24].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4-05-27).
- ^ Table of Precedence. 印度內政部. 印度總統秘書處. [2017-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4-28).
- ^ Maheshwari, S.R. Indian Administration (6th Edition). 新德里: Orient Blackswan Private Ltd. 2000. ISBN 9788125019886.
- ^ 11.0 11.1 11.2 Origin. 印度內閣秘書處. [2019-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19).
- ^ Prime Minister sets up a Project Monitoring Group to Track Large Investment Projects. 新聞情報局. 2013-06-13 [2018-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3-02).
- ^ Makkar, Sahil. Monitoring group under PMO to push 225 pending big-ticket projects worth Rs 13 lakh cr. 商業標準報. 新德里. 2014-12-28 [2018-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1-10).
- ^ Nair, Rupam Jain; Das, Krishna N. Chalmers, John; Birsel, Robert , 編. India's Modi moves in to speed up $300 billion stuck projects. 路透社. 新德里. 2014-12-18 [2018-01-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1).
- ^ List of Under Secretary and above rank Officers (PDF). 印度政府內閣秘書處. 2018-10-10 [2018-10-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8-10-14).
- ^ 16.0 16.1 MoD Who's who. 印度國防部. [2019-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01).
- ^ 17.0 17.1 17.2 Affairs South Block. 印度外交部. [2019-11-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