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頭新聞時代

在學術界的定義中,口頭新聞傳播時代主要包括原始社會奴隸社會早期,從大約10萬年前人類語言的產生[1]直到文字的出現。換言之,口語新聞時代是從人類學會說話直到學會寫字的漫長時期,這段時間大約占了人類新聞傳播史的5/6長度。[2]口語新聞時代是人類的新聞傳播歷史上的第一個發展階段。這個時代以口語為新聞傳播主要媒介,以聲帶、嘴巴等發音器官為新聞傳播主要工具。

當然,在這個時代也有除了口語以外的其他非語言新聞傳播手段作為輔助。

口頭新聞的優勢

口頭新聞傳播優勢源於其傳播媒介——語言的特性。語言的起源是人類將聲音與實際事物聯繫起來所使用的符號,在使用過程中漸漸發展成熟成為一種能夠表達複雜含義的聲音符號系統。[3] 口頭新聞的優勢在於其基礎性、實用性和靈活性。

人類傳播手段的發展是疊加而非取代的歷史。在文字傳播時代、印刷傳播時代等之後的時代,口頭傳播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從另一個意義上講,口頭新聞時代從人類語言的產生延續至今。

即便在今天,口頭新聞仍然作為其他新聞方式的基礎(基礎性)、在人際交往中廣泛使用(實用性和靈活性)展現其特有優勢。

口頭新聞的劣勢

口頭新聞傳播的劣勢是其傳播工具——嘴巴造成的。口語作為一種聲音符號,在空間和時間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在空間上,口語作為一種聲音來自於人類身體自身的發音器官——聲帶,其功率有限導致口頭新聞的傳播距離很短。在時間上,聲音符號在傳播的第三個時代(電子傳播時代)以前,無法被保存。口語新聞的保存只能夠依賴人腦的記憶。因此,口頭新聞由於其自身的劣勢只能夠在小規模、近距離內傳播。口頭新聞時代的新聞傳播的範圍一般限制在一個部落內。

口頭新聞傳播實例

公元前490年的希波戰爭中,希臘人在馬拉松平原擊敗波斯軍隊。希臘戰士費里皮德斯奉命從馬拉松戰場跑回雅典,向聚集在中央廣場的人群宣布:「我們勝利了,雅典得救了」這條新聞。

口頭新聞時代的非語言傳播手段

在口頭新聞時代,口語並非唯一的新聞傳播手段,有一些非語言的、體外化的媒介作為補充。包括:用實物交換信息、結繩、圖形符號、擂鼓、燃放煙火等等。

這些傳播方式作為口語新聞傳播的方式的輔助,使新聞傳播突破了某些空間和時間的局限。如狼煙可以更好地傳遞「敵人」這個新聞信息。[4]

參考資料

  • 《傳播學教程》,郭慶光 著
  • 《全球新聞傳播史》,李彬 著
  • 《世界新聞傳播史》,陳力丹 著
  • 《傳播學引論》,李彬 著

資料來源

  1. ^ 陳力丹:《世界新聞傳播史》,2007年第二版,第2頁,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 ^ 李彬:《全球新聞傳播史》,2005年第一版,第45頁,清華大學出版社
  3. ^ 郭慶光:《傳播學教程》,1999年第一版,第27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4. ^ 李彬:《全球新聞傳播史》,2005年第一版,第47頁,清華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