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明仁
呂明仁(1914年12月9日—1947年4月12日),原名呂其惠,遼寧省莊河縣人,193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中共膠東區委宣傳部長、西海地委書記、阜新地委書記、中共遼西省第五地委書記等職。1947年4月,因救人溺水死亡,後被遼吉省委追認為「遼吉功臣」。
呂明仁 | |
---|---|
出生 | 1914年12月9日 奉天省莊河廳王家島東灘村 |
逝世 | 1947年4月12日 遼吉省哲里木盟奈曼旗西遼河 |
職業 | 中共西海地委書記、中共遼西省第五地委書記等 |
生平
1914年12月9日,呂其惠出生於奉天省莊河縣王家島(今屬遼寧省莊河市)的一個漁民家庭,父親名為呂仁昌,還有一個哥哥、一個姐姐和一個弟弟。1922年至1931年,呂其惠在家鄉莊河讀小學及初中。1931年,爆發九一八事變,東北被日軍侵占。1932年,呂其惠與胞兄呂其恩、族兄呂其恕[a]一起到山東煙臺求學,三人進入山東省立第八中學,呂其惠在初中部三年級續讀[2]。在煙臺,呂其惠積極參加了抗日救亡運動,並以學生身份往來於煙臺、北平和天津之間做中共地下交通聯絡工作。[3]1935年8月,呂明仁經溫建平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4]同年[b],經中共黨組織安排,呂其惠到北平弘達中學高中部讀書,並從事中共秘密工作。[1]
在弘達高中,呂明仁遇到了他未來的妻子丁修。丁修原名周扶宣,山東省金鄉縣人,在宏達時與呂明仁同桌,同時也都是中共外圍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隊員。呂明仁在一二·九運動中患上了肺水腫,經濟上也比較困難,丁修就在放學後去做家庭教師掙錢接濟呂明仁。1936年10月,中共與閻錫山在山西省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呂明仁和丁修等100名北平學生隨薄一波去山西太原,兩人被編入軍訓團十二連,該連連長是韓鈞,教導員是薄一波。由於很不適應軍訓團的生活,丁修患上了嚴重的胃病,後來他們得知延安紅軍大學招生,就和呂其恕通過變賣衣物和書籍籌得路費,離開軍訓團搬進了旅社。為方便起見,呂其恕在旅社登記簿上將呂明仁和丁修寫成了夫妻,兩人就這樣結婚了。[1][5]
1937年2月,呂明仁夫妻輾轉到了延安,此時紅軍大學已經改名抗日軍政大學,他們進入抗大十三大隊學習。半年後,結業的呂明仁留校擔任一大隊政治教員,後任二大隊政治主任教員。1939年夏,呂明仁夫妻隨抗大東徵到太行山區,而且為了能夠去前線參加戰鬥,當時已有身孕丁修用從高處往下跳的冒險方法將孩子墮掉了。1940年初,他們到達當時八路軍總司令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所在的太行山區,呂明仁留在太行山區工作,而丁修被分配到山東膠東區工作。1942年,呂明仁也調到膠東工作,任膠東區黨委宣傳部長,併兼任區黨校校長和減租減息工作團團長。呂明仁夫妻重逢後,丁修再次懷孕,但這個孩子出生後就夭折了。同年,膠東區西海地委遭破壞,呂明仁被委任為西海地委書記兼軍分區政委。[4][1]
1945年3月27日,呂明仁與丁修的女兒呂華出生,但女兒還未滿百日,丁修就去沂蒙山區工作了。8月15日日本投降後,呂明仁接到命令,要求他迅速前往東北,雖然妻子還沒有回來,但他還是毫不猶豫地將女兒寄養在老鄉家裡直接啟程去了東北。[1]呂明仁從膠東跨海到東北後,於10月初被中共遼西地委任命為阜新工委書記、阜新衛戍司令部司令兼政委,後改任阜新地委書記、阜新軍分區司令員兼政委。同月,組建冀熱遼軍區三十旅,呂明仁兼任政委。由於國軍進攻阜新,12月30日,呂明仁率阜新地委撤到阜新北部農村。1946年2月下旬,呂明仁奉遼西省委指示帶領阜新地委部分幹部赴通遼接替中共通遼工委工作,從新四軍三師手中接管了通遼、開魯兩縣,組建中共通遼中心縣委,呂明仁任書記。4月下旬,通遼中心縣委改組為中共遼西省第五地委,呂明仁任地委書記,轄通遼、開魯兩縣及科左前、科左中、科左後、庫倫、奈曼等五旗。5月中旬,通魯警備區與東蒙人民自衛軍騎兵第二師組編成蒙漢聯合司令部,呂明仁兼任政委。6月初,哲里木盟政府在通遼建立,呂明仁兼任盟政府副主席。[4]10月下旬,國軍進占通遼,呂明仁組織五地委同部隊轉移。撤出通遼後,呂明仁組建了武工隊「長江騎兵團」,呂明仁任團長和政委。[3]長江騎兵團堅持游擊戰,取得了哈拉吐達戰鬥的勝利。[1][6]
1947年1月,因為遼吉一地委和五地委的轄區都已經被國軍占領,遼吉省委將兩個地委合併成為遼吉一地委,呂明仁任書記。[6]2月初,呂明仁率部前去恢復中共對兩個地委原來轄區的控制,順利奪回了康平、法庫、彰武等地。[1]1947年4月9日,呂明仁前往開魯部署工作。4月11日晚上,呂明仁接到遼吉省委通知,要求其馬上返回地委所在地奈曼旗大沁他拉鎮。4月12日早上,呂明仁帶警衛員康殿才和通訊員周澍澄返程前往奈曼,途徑西遼河時,由於渡口船夫不在,三人決定涉水過河。過河時,走在前面的警衛員康殿才連人帶馬落入河溝,水性頗好的呂明仁立即跳下營救,但因為呂明仁背部有嚴重的疽瘡,加之水深流急,最終體力不支,被水流沖走。同樣落水的通訊員周澍澄立即鳴槍報警,趕來的附近居民和船工往下游追了兩里多遠終將呂明仁撈了上來,但呂明仁已經身亡,時年31歲。[4][3]
人們將呂明仁的遺體撈上岸後,將其用大車送回了開魯縣城,得知噩耗的地委領導和丁修趕到開魯,在開魯城為呂明仁舉行了一個小型追悼會,由開魯縣委書記徐鶴京主持。其後,呂明仁的靈柩又被運到白城子,由省委為其開了更隆重的追悼會,省委書記陶鑄親筆寫了「撫棺痛哭難抒沉憾,誓爭勝利以慰英靈」的輓聯,並致了悼詞。[1][7]
紀念
- 1947年5月7日,中共遼吉省委機關報《勝利報》三、四版編發「追悼呂明仁特刊」[4]
- 為紀念呂明仁,在開魯、通遼、奈曼、白城子等地以「明仁」命名了街道、學校、醫院、鄉鎮和工廠等[8]
- 白城市洮北區明仁小學:1946年始建白城子第二完小。1948年為紀念呂明仁烈士而更名為白城子明仁小學。現占地面積1.4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1萬平方米。現有教職工184名,教學班70個,學生3959名。
- 奈曼旗在呂明仁去世的地方建立了「明仁區」,合作化時改稱「明仁公社」,後又因該地為少數民族集聚區改名「明仁蘇木」[9]
- 通遼市科爾沁區明仁街道:1947年設通遼縣明仁街(為當時城鎮的行政建制)。1980年9月通遼市的城市人民公社撤銷,組建明仁街道。
- 為紀念呂明仁,始建於1948年的原通遼市第三小學於1951年被更名為「明仁小學」[10]
- 1948年3月,經遼北省政府批准,將白城市新興街、大同街命名為明仁街。現包括明仁南街和明仁北街兩部分。明仁南街位於市區中部,北起中興東大路和明仁北街交匯處,南到遼北路,長1600米,寬15米,瀝青路面。明仁北街北起中興東大路和明仁南街交匯處,北到紅旗街,長1700米,寬26米,由中興東大路至勞動公園為瀝青路。
- 白城市明仁街道:1960年從城區析置明仁人民公社。1972年改為明仁街道。
- 白城市明仁街道明仁社區
- 中共西滿分局在齊齊哈爾為他修建了「呂明仁烈士陵園」(今齊齊哈爾市革命烈士陵園)[8][1]
- 中共遼吉省委追認他為「遼吉功臣」,並在白城市樹立了呂明仁烈士紀念碑[8]
- 通遼人民公園內的通遼革命烈士紀念碑前有呂明仁等烈士塑像,紀念碑內設有靈室,陳放著呂明仁、施介、徐永清等50位革命烈士的骨灰盒。
- 呂其恩、呂明仁故居:位於莊河市王家島鎮東灘村山東屯。房屋坐北朝南、磚石結構,原是一處四合院落。現房屋僅剩5間瓦房。列入莊河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21年入選由中共大連市委宣傳部、中共大連市委黨史研究室共同推出的「大連百個革命遺址遺蹟」名錄。
- 1993年10月22日,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通遼市科爾沁區明仁小學院內的呂明仁烈士紀念館建成。1996年10月,該館被列為內蒙古自治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3]
- 胡秀勤 著《呂明仁傳》,內蒙古少年兒童出版社1994年出版。
- 2016年遼寧省莊河市舉行呂明仁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
家人
- 夫人丁修(1915年11月24日-2006年10月):山東省金鄉縣王丕村人,原名周扶宜,1934年山東省曲阜師範學校畢業,去北平宏達中學補習外語與呂明仁相識。1936年10月中共北方局派呂明仁和丁修等100多名北平抗日學生隨薄一波到山西做公開工作,1937年2月以夫妻身份和堂弟呂其恕(即呂賽,曾任旅大市委組織部長)奔赴延安入抗大二期十三隊學習。結業後分配到陝甘寧邊區高等法院工作,由檢察長許世奎和看守所長徐炳文介紹入黨。1939年夏隨抗大東徵到太行後,丁修被分配到膠東區南海地委做婦女工作。1946年調遼吉省一地委民運部副部長,在阜新、彰武搞敵後武工隊。[11]1946年4月任遼吉五地委候補委員。1948年11月任瀋陽市瀋河區工委副書記兼區長。1949年隨遼北省南下幹部團組建南昌地委(書記白棟材)任委員,1949年6月15日成立南昌縣委為第一任縣委書記。建國後任國家科委地方局黨組書記、 副局長。1987年9月鐵嶺解放40周年之際,與曾志等28名遼吉一地委老領導到鐵嶺市參加鐵嶺市委、市政府、軍分區聯合召開的「解放戰爭時期遼吉一地委老幹部座談會」,討論審查遼吉一地委活動史料,會後到四十年前戰鬥過的法庫、康平等地看望革命老區群眾。
- 女兒呂華(1945年3月27日-2012年):夫妻二人唯一倖存的孩子。呂明仁犧牲後,時任安東省政府副主席的哥哥呂其恩派人到膠東區西海分區找到侄女接到在遼東的家中撫養。
- 外孫女趙克嬰:1971年生。珠海市香洲區教師發展中心教育發展與科研管理室的初中語文教研員、正高級職稱。1992年開始執教。獲得珠海市教育系統優秀教師、珠海市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珠海市名教師等榮譽稱號。[12]
注釋
參考
- ^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史海钩沉】通辽伉俪——记革命伴侣吕明仁与丁修. 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2015-03-05 [2016-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4).
- ^ 崔克儉,于慧芝.呂其恩傳奇人生.大連出版社.2011年02月1日.ISBN:9787550500495
- ^ 3.0 3.1 3.2 3.3 吕明仁烈士纪念馆(内蒙古篇). 中國共產黨歷史網. 2013-11-28 [2016-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4).
- ^ 4.0 4.1 4.2 4.3 4.4 4.5 呂明仁小傳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開魯革命烈士英名錄/開魯縣民政局編印,2005.10
- ^ 铁岭党史人物 辽吉功臣——吕明仁. 鐵嶺黨史網. 2012-06-27 [2016-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1).
- ^ 6.0 6.1 英烈永垂 吕明仁与徐永清. 內蒙古晨報. 2014-05-22 [2016-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1).
- ^ 難忘的悲痛,沉重的責任——悼明仁同志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節選自曾志回憶實錄《一個革命的倖存者》第十一章.廣東人民出版社
- ^ 8.0 8.1 8.2 草原人民的心中不朽的丰碑——记吕明仁烈士. 通遼文明網. 2015-07-07 [2016-01-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2-05).
- ^ 奈曼旗村名趣闻. 內蒙古日報. 2015-07-30 [2016-01-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11).
- ^ 內蒙古通遼市科爾沁區明仁小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基礎教育參考》 2006年01期
- ^ 「通遼伉儷 ——記革命伴侶呂明仁與丁修」,來源:通遼史志網,2018/7/19[失效連結]
- ^ 张宇曦:“吕明仁烈士的外孙女来通辽祭奠外公”,《通辽日报》,2017-04-06. [2023-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