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市

内蒙古自治区的首府和一个地级市

呼和浩特市蒙古語ᠬᠥᠬᠡᠬᠣᠲᠠ漢語拼音字母Hohhôt鮑培轉寫Kökeqota西里爾字母Хөх хот,意為「青色的城」)[註 1],通稱呼市,舊稱歸綏,別稱青城召城[註 2],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內蒙古自治區首府,位於內蒙古中南部。市境西南接鄂爾多斯市,西北鄰包頭市,東北界烏蘭察布市,東南達山西省忻州市朔州市。地處蒙古高原南緣,陰山山脈南麓,北部為大青山,東南為蠻漢山,西南為土默川平原黃河流經西南邊界,大黑河從東北流向西南穿過城區並注入黃河。全市漢族人口約占87%,蒙古族人口約占10%。市政府駐新城區新華東街1號。呼和浩特主城區是由歸化綏遠兩座城在初合併而成,故舊稱「歸綏」。呼和浩特處於農牧文化交界地帶,自古即處於中原王朝滲透王朝征服王朝的交替控制中,故文化交融性較強,除漢文化外,蒙古族文化新疆西域)的伊斯蘭文化西藏藏傳佛教文化亦對其有較重影響。

ᠬᠥᠬᠡᠬᠣᠲᠠ
呼和浩特市

呼市
地級市
由上而下、左至右依次為:成吉思汗廣場、昭君墓、綏遠城將軍衙署和五塔寺
由上而下、左至右依次為:成吉思汗廣場、昭君墓綏遠城將軍衙署五塔寺
綽號:青城
呼和浩特市在內蒙古自治區的地理位置
呼和浩特市在內蒙古自治區的地理位置
坐標:40°50′32″N 111°45′01″E / 40.8421°N 111.7503°E / 40.8421; 111.7503
國家 中華人民共和國
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
語源蒙古語意為「青色的城」
政府駐地新城區
下級行政區4個市轄區、4個、1個
政府
 • 市委書記包鋼蒙古族
 • 人大常委會主任李炯
 • 市長賀海東
 • 政協主席崔振武
面積
 • 地級市17,186 平方公里(6,636 平方英里)
 • 市區2,065 平方公里(797 平方英里)
面積排名全區第11位(佔全內蒙古自治區1.49%)
最高海拔2,271.6 公尺(7,452.8 英尺)
人口(2022)
 • 常住常住人口355.11萬人
 • 排名全區第3位(佔全內蒙古自治區12.3%)
 • 密度180人/平方公里(500人/平方英里)
 • 市區(2018)218.3萬人
語言
 • 官方語言漢語普通話蒙古語
 • 方言晉語張呼片北京官話朝峰片、中部蒙古語
時區北京時間UTC+8
郵政編碼010000
電話區號471
車輛號牌蒙A
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
年均溫7.5 ℃
年降水393.6毫米
行政區劃代碼150100
舊稱歸綏
國內生產毛額(2022)¥3,329.10億(全區第3位,佔全內蒙古自治區15.03%)
496.2億美元匯率
人均¥101,492(全區第4位
16,295美元(匯率)
HDI(2016)0.810 極高 [1]
網站呼和浩特市政府入口網站
市象徵
丁香
油松
本表面積、人口、經濟數據參考《內蒙古統計年鑑-2016》
呼和浩特市
漢字
蒙古文
漢語名稱
漢語呼和浩特
字面意思(深)藍色的城市(蒙古文)
蒙古語名稱
傳統蒙文 ᠬᠥᠬᠡᠬᠣᠲᠠ
西里爾蒙文 Хөх хот(喀尔喀)
Хүхэ-Хото(布里亚特)
Көк​хотн(土尔扈特)

詞源

呼和浩特蒙古語意為「青城」,其中「呼和」(蒙古語ᠬᠥᠬᠡ鮑培轉寫köke西里爾字母Хөх)為藍色[註 3]的意思,「浩特」(蒙古語ᠬᠣᠲᠠ鮑培轉寫qota西里爾字母хот)為聚落城市城郭的意思。因中心城區北依大青山,故得名。呼和浩特這個名稱最早出現在蒙古文的《俺答汗傳》中,書中記載:「大名揚天下的聖主俺答汗,在水公猴年(即公元1572年,隆慶六年),召集舉世無雙的巧工名匠,模仿已失去的大都(今北京),在哈剌兀那[註 4]之陽、哈屯河[註 5]之濱,始建有八座樓和琉璃金銀殿的雄壯美麗的呼和浩特。」《俺答汗傳》中的呼和浩特之稱,是迄今為止所見最早的記載。[註 6]

歷史

 
1950年代的呼和浩特,內蒙古博物館與駝隊

呼和浩特陰山一帶遠古人類活動,有悠久歷史。1973年在呼和浩特東北發現的距今50萬年前的「大窯文化」發生於與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同一時期的舊石器時代初期至晚期。

春秋戰國之前,一些北方游牧民族,如匈奴林胡樓煩在今天的呼和浩特地區游牧生活。戰國時代趙國國君趙武靈王推廣「胡服騎射」,打敗林胡、樓煩這兩個游牧民族之後,在呼和浩特托克托縣雲中城。中原華夏民族開始在呼和浩特定居。「趙長城」經過呼和浩特北面的大青山。

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三十六,呼和浩特附近的雲中郡就是其中一郡。漢武帝時,雲中是防備匈奴的前哨和遠征匈奴的基地之一。今新城區的塔利村就留有西漢時期的土城遺址。北魏早期都城「盛樂」即在今呼和浩特南面40公里的和林格爾縣上土城村北,盛樂經濟園區西。唐朝貞觀年間,唐軍大敗突厥於白道(今呼和浩特市北蜈蚣壩)。708年(景龍二年),唐王朝在河套地區設立了東、中、西3個「受降城」。遼代的「豐州」也在這裡,公元10世紀初,遼國在此設天德軍及豐州。豐州故址在今呼和浩特東南約20公里的白塔村附近。公元12世紀初,女真滅遼建金,仍稱豐州,是當時的軍事重鎮,也是人口密集,商業繁榮的州邑之一。元朝時豐州的經濟文化發展迅速。文人劉秉忠詩曰:「晴空高顯寺中塔,曉日平明城上樓。車馬喧闐塵不到,吟鞭斜裊過豐州」。

元朝明朝推翻之後,蒙古人退居塞外,延續北元政權。明朝在漠南地區先後設置了衛所40多處,分別為十三大塞王轄區,當時呼和浩特屬晉王轄區,為東勝衛所在地。1388年北元分裂為東部韃靼和西部瓦剌。15世紀末,達延汗統一東部蒙古實現「中興」。1572年,漠南蒙古首領阿勒坦汗(達延汗的孫子)率土默特部駐牧呼和浩特,並在今玉泉區境內建「庫庫和屯」城,從此土默特部從草原游牧過渡到定居生活。阿勒坦汗在此前和明朝訂立的藩屬關係,阿勒坦汗被封為「順義王」。明政府於萬曆年間賜庫庫和屯漢名「歸化」,意思是令少數民族歸順、化一,服從明朝廷的統治。此即歸化城(即舊城)。

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至乾隆四年又在歸化城東部新建軍事駐防城,命名為「綏遠城」(即新城),後將「歸化」、「綏遠」兩城合併為歸化縣。

中華民國時期,歸綏市為綏遠省省會
亞新地學社1936年《袖珍中華全圖》的綏遠省地圖

1913年,中華民國將之改名為歸綏縣,1928年,綏遠省成立,以歸綏縣城區設立歸綏市,作為省會抗日戰爭時期,日本蒙疆政權將歸綏市改為「厚和特別市」。日本戰敗後,復稱歸綏市。 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撤縣設歸綏市,1954年,內蒙古、綏遠合併,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由張家口市遷到這裡,並設呼和浩特市,定為內蒙古自治區首府。[4]

  • 1960年,原屬烏蘭察布盟的土默特旗劃歸呼和浩特市。
  • 1963年,將土默特旗劃歸烏蘭察布盟。
  • 1970年,烏蘭察布盟所屬土默特左旗、托克托縣劃歸呼和浩特市。
  • 1995年11月21日,烏蘭察布盟的和林格爾縣、清水河縣劃歸呼和浩特市。
  • 1996年5月18日,烏蘭察布盟的武川縣劃歸呼和浩特市。

地理

呼和浩特位於內蒙古中南部,北面是陰山山脈大青山,西與包頭市、鄂爾多斯市接壤,東鄰烏蘭察布市,南面是河套地區,全市總面積17224平方公里,地勢由東北向西南逐漸傾斜,平均海拔1000公尺左右。河流有大黑河、小黑河等,1958年興建紅領巾水庫,庫容1650萬立米,灌溉面積11萬畝。呼和浩特屬於中溫帶半乾旱氣候,四季分明,季風影響顯著。冬季嚴寒乾燥,多大風。夏季溫暖,相對濕潤,降水量超過全年的65%。全年日照充足,年日照時數超過286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為335.2~534.6毫米,且主要集中在7~8月。西南年均降水量僅350毫米,平原區在400毫米左右,大青山區在430~500毫米。1月平均氣溫-11.6℃,極端最低氣溫-32.8℃(1951年2月6日)。7月平均氣溫22.6℃,極端最高氣溫38.9℃(2010年7月30日)。年平均氣溫6.7℃。[5]

呼和浩特市氣象數據(1981年至2010年)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歷史最高溫 °C(°F) 8.0
(46.4)
17.0
(62.6)
19.4
(66.9)
33.4
(92.1)
35.0
(95.0)
35.7
(96.3)
38.5
(101.3)
36.8
(98.2)
32.4
(90.3)
26.5
(79.7)
20.4
(68.7)
11.6
(52.9)
38.9
(102.0)
平均高溫 °C(°F) −4.9
(23.2)
0.4
(32.7)
7.5
(45.5)
16.7
(62.1)
23.4
(74.1)
27.7
(81.9)
29.1
(84.4)
26.7
(80.1)
21.9
(71.4)
14.5
(58.1)
4.5
(40.1)
−3.2
(26.2)
13.7
(56.7)
日均氣溫 °C(°F) −11.0
(12.2)
−6.1
(21.0)
0.9
(33.6)
9.6
(49.3)
16.6
(61.9)
21.3
(70.3)
23.3
(73.9)
21.0
(69.8)
15.4
(59.7)
7.6
(45.7)
−1.7
(28.9)
−9.0
(15.8)
7.3
(45.2)
平均低溫 °C(°F) −15.8
(3.6)
−11.4
(11.5)
−4.9
(23.2)
2.5
(36.5)
9.2
(48.6)
14.5
(58.1)
17.3
(63.1)
15.4
(59.7)
9.3
(48.7)
1.8
(35.2)
−6.4
(20.5)
−13.4
(7.9)
1.5
(34.7)
歷史最低溫 °C(°F) −30.5
(−22.9)
−29.4
(−20.9)
−19.4
(−2.9)
−11.5
(11.3)
−3.5
(25.7)
2.3
(36.1)
8.3
(46.9)
4.6
(40.3)
−2.0
(28.4)
−10.1
(13.8)
−20.2
(−4.4)
−26.4
(−15.5)
−32.8
(−27.0)
平均降水量 mm(英寸) 2.1
(0.08)
4.3
(0.17)
10.6
(0.42)
14.4
(0.57)
32.4
(1.28)
48.9
(1.93)
101.6
(4.00)
101.8
(4.01)
52.0
(2.05)
20.6
(0.81)
4.4
(0.17)
3.3
(0.13)
396.4
(15.62)
平均降水天數(≥ 0.1 mm) 2.5 2.8 3.4 3.7 6.0 8.9 12.9 12.7 8.3 4.5 2.4 1.8 69.9
平均相對濕度(%) 58 50 43 36 38 46 57 62 59 56 55 58 52
月均日照時數 180.7 198.3 245.5 268.6 294.5 291.3 264.9 255.2 252.1 244.8 195.3 171.0 2,862.2
可照百分比 61 66 67 68 66 65 58 60 68 71 66 60 65
資料來源1:中國氣象局(1971–2000年間的降水天數和日照數據)[6][7]
資料來源2:中國天氣網[8]

政治

現任領導

呼和浩特市四大機構現任領導人
機構  
中國共產黨
呼和浩特市委員會
 
呼和浩特市人民代表大會
常務委員會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呼和浩特市委員會
職務 書記 主任 市長 主席
姓名 包鋼[9] 李炯[10] 賀海東[11] 崔振武[12]
民族 蒙古族 漢族 漢族 漢族
籍貫 遼寧省阜新市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內蒙古自治區化德縣 河北省雞澤縣
出生日期 1969年5月(55歲) 1966年2月(58歲) 1966年2月(58歲) 1970年5月(54歲)
就任日期 2021年9月 2024年1月 2021年2月 2024年1月

行政區劃

呼和浩特市現轄4個市轄區、4個、1個

呼和浩特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13] 區劃名稱
傳統蒙古文
漢語拼音
拉丁字母轉寫[14]
面積[註 7][15]
(平方公里)
常住人口[註 8][16]
(2020年普查)
政府駐地 郵政編碼 鄉級行政區劃[17]
街道
辦事處
150100 呼和浩特市
ᠬᠥᠬᠡᠬᠣᠲᠠ
Hūhéhàotè Shì
Kökeqota
17,186.12 3,446,100 新城區 010000 31 29 16
150102 新城區
ᠰᠢᠨ᠎ᠡ
ᠬᠣᠲᠠ
ᠲᠣᠭᠣᠷᠢᠭ
Xīnchéng Qū
Sin-e qota toγoriγ
660.56 699,672 成吉思汗大街街道 010000 8 1
150103 回民區
ᠬᠣᠲᠣᠩ
ᠠᠷᠠᠳ ᠤᠨ
ᠲᠣᠭᠣᠷᠢᠭ
Huímín Qū
Qotong arad-un toγoriγ
194.40 436,042 鋼鐵路街道 010000 7 1
150104 玉泉區
ᠢᠤᠢ
ᠴᠢᠤᠸᠠᠨ
ᠲᠣᠭᠣᠷᠢᠭ
Yùquán Qū
Iui čiuvan toγoriγ
207.17 524,573 昭君路街道 010000 8 1
150105 賽罕區
ᠰᠠᠶᠢᠬᠠᠨ
ᠲᠣᠭᠣᠷᠢᠭ
Sàihǎn Qū
Sayiqan toγoriγ
1,002.90 902,384 昭烏達路街道 010000 8 3
150121 土默特左旗
ᠲᠦᠮᠡᠳ
ᠵᠡᠭᠦᠨ
ᠬᠣᠰᠢᠭᠤ
Tǔmòtè Zuǒ Qí
Tümed ǰegün qosiγu
2,765.16 382,218 察素齊鎮 010100 7 2
150122 托克托縣
ᠲᠣᠭᠲᠠᠬᠤ
ᠰᠢᠶᠠᠨ
Tuōkètuō Xiàn
Toγtaqu siyan
1,407.76 166,192 雙河鎮 010200 5
150123 和林格爾縣
ᠬᠣᠷᠢᠨᠭᠡᠷ
ᠰᠢᠶᠠᠨ
Hélíngé'ěr Xiàn
Qoringer siyan
3,447.78 162,476 城關鎮 011500 4 4
150124 清水河縣
ᠴᠢᠩ
ᠱᠦᠢ
ᠾᠧ
ᠰᠢᠶᠠᠨ
Qīngshuǐhé Xiàn
Čing šüi hë siyan
2,818.14 76,674 城關鎮 011600 4 4
150125 武川縣
ᠦᠴᠤᠸᠠᠨ
ᠰᠢᠶᠠᠨ
Wǔchuān Xiàn
Üčuvan siyan
4,682.31 95,869 可可以力更鎮 011700 3 6

人口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2866615人[18],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428717人,增長17.59%。年平均增長率為1.63%。其中,男性人口為1462277人,占51.01%;女性人口為1404338人,占48.99%。常住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4.13。0-14歲人口為398716人,占13.91%;15-64歲人口為2248977人,占78.45%;65歲及以上人口為218922人,占7.64%。

2018年末,全市有常住人口312.6萬人,其中城鎮人口218.3萬人,城鎮化率69.8%。全市戶籍人口245.8萬人。[19]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3,446,100人[20]。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866,615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579,485人,增長20.21%,年平均增長率為1.86%。其中,男性人口為1,740,118人,占總人口的50.5%;女性人口為1,705,982人,占總人口的49.5%。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2。0-14歲的人口為479,255人,占總人口的13.91%;15-59歲的人口為2,345,550人,占總人口的68.06%;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621,295人,占總人口的18.03%,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412,099人,占總人口的11.96%。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2,727,517人,占總人口的79.15%;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718,583人,占總人口的20.85%。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355.11萬人[21],比上年末增加5.55萬人。 其中,城鎮人口283.39萬人,鄉村人口71.72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79.80%,比上年提高0.12個百分點。 男性人口179.20萬人,女性人口175.91萬人。

民族

全市居住著漢、蒙、回、滿、朝鮮、達斡爾、鄂溫克、鄂倫春等36個民族。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2,943,814人,占85.42%;蒙古族人口為398,688人,占11.57%;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103,598人,占3.01%。與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445,167人,增長17.82%,占總人口比例下降1.74個百分點;各少數民族人口增加134,318人,增長36.5%,占總人口比例增加1.74個百分點。其中,蒙古族人口增加112,719人,增長39.42%,占總人口比例增加1.59個百分點;回族人口增加3,217人,增長7.77%,占總人口比例下降0.15個百分點;滿族人口增加11,246人,增長36.71%,占總人口比例增加0.15個百分點。

呼和浩特市民族構成(2020年11月)[22]
民族名稱 漢族 蒙古族 回族 滿族 達斡爾族 朝鮮族 苗族 土家族 彝族 鄂溫克族 其他民族
人口數 2,943,814 398,688 44,620 41,883 4,114 1,580 1,519 1,236 1,163 907 6,576
占總人口比例(%) 85.42 11.57 1.29 1.22 0.12 0.05 0.04 0.04 0.03 0.03 0.19
占少數民族人口比例(%) 79.37 8.88 8.34 0.82 0.31 0.30 0.25 0.23 0.18 1.31

交通

 
呼和浩特火車站

呼和浩特交通發展較快,已形成較為完善的交通體系。

航空

空運交通方面,呼和浩特白塔國際機場內蒙古第一大航空樞紐,位於市區東南15公里處,航線基本覆蓋全國各大省會城市及中小城市。2018年新機場選址報備工作已經就緒,新址搬遷準備工作結束,已於2019年進場施工。新機場名為「呼和浩特盛樂國際機場[23],新機場按照4F級標準設計,可以起降絕大多數客貨運機型。新機場建設完成後預計於2030年達到年客運量2500萬人次和年貨運量35萬噸目標。

鐵路

鐵路交通方面,有呼和浩特站呼和浩特東站兩大客運站,有始發開往北京西上海成都蘭州西寧西安杭州昆明等的列車,還有途徑列車通往天津哈爾濱瀋陽杭州深圳廣州烏魯木齊等的列車,區內有始發開往烏海西二連東勝西通遼烏蘭浩特錫林浩特額濟納的列車,以及開往包頭集寧南的城際動車組列車,範圍覆蓋全區所有盟市。呼和浩特站每周三、四有發往烏蘭巴托的國際列車。2019年底,隨著呼張高鐵京張高鐵全線通車,草原動車最快2小時9分可抵京。京呼高鐵是中國「八縱八橫」高速鐵路網北京至蘭州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高鐵的全線開通,將極大便利沿線人民群眾出行,暢通呼包鄂地區與京津冀地區的聯繫,對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和區域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4]2021年,內蒙古自治區印發呼包鄂烏「十四五」一體化發展規劃,並提出共建軌道上的呼包鄂烏,統籌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市域(郊)鐵路、城市軌道交通四網融合發展,構建高品質快速軌道交通網,12月8日,據包頭站消息,呼包鄂烏城際管內動車組列車開行鐵路e卡通服務。[25][26][27]

公路

公路交通方面,最早建成的高速公路有  呼包高速公路(現納入  京藏高速公路  京新高速公路)。  京藏高速將北京到呼和浩特的駕車時間縮短到5個小時。  110國道  209國道過境。有開往蒙古俄羅斯邊境省區通車的6條客運班車路線。省級大通道貫穿內蒙古全境。市內已建成成網狀的高架快速路,大大緩解了呼和浩特城區車輛擁堵問題。

市內交通

市內有4000餘輛計程車,晝夜服務,收費為:起步價¥8,2公里,之後每公里¥1.3,停車等候或時速低於12km/h收費每5分鐘¥1.3,21:00-06:00,每車1公里加收的夜間行駛費¥0.1,行駛10公里後每公里¥1.5,每程收燃油附加費¥1。

呼和浩特地鐵共規劃有5條線路,目前1號線一期工程和2號線一期工程均已開通,1號線一期工程東起壩堰(機場)站,西至伊利健康谷站,全線長21.72公里,共設車站20座,2019年12月29日開通試運營。[28]2號線一期工程東北起塔利東路站,南至阿爾山路站,全線長27.3公里,共設車站24座,於2020年10月1日開通初期運營。[29]

經濟

 
「乳都」的標誌雕塑

2018年,呼和浩特市實現生產總值2903.5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3.9%。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7%,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27.6%,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68.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長2.1%,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2.4%,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4.6%。

2018年呼和浩特市主要產業占工業總產值比重[30]

  電力能源(29%)
  石油化工(18.9%)
  食品加工(16.2%)
  生物醫藥(9.3%)
  光伏材料(7.2%)
  冶金建材(5.3%)
  印刷包裝(4.9%)
  菸草加工(4.6%)
  電子信息製造(1.4%)
  裝備製造(1.3%)
  羊絨紡織(0.6%)
  其他(1.3%)

食品加工、電力能源、石油化工、生物醫藥、光伏材料、電子信息被稱為呼和浩特的六大優勢支柱產業。[31]2018年,六大產業產值總計1157.8億元人民幣,較上年增長6.3%,占呼和浩特工業總產值的82.6%。[30]

呼和浩特是中國著名的奶業基地,總部位於呼和浩特金川經濟園區的伊利集團和位於呼和浩特盛樂經濟園區的蒙牛集團,是當今中國奶業界的兩大企業,其產品行銷中國各地以及周邊國家。

2005年,中國政府正式授予呼和浩特市「中國乳都」的稱號。

近年來,呼和浩特市的服務業發展迅速,已經逐漸成為該市的經濟支柱,其中金融服務業水平在內蒙古地區列首位。

 
大召廣場牌坊

教育、文化、旅遊

 
五塔寺
 
成吉思汗騎馬像
 
萬部華嚴經塔賽罕區巴彥街道白塔村,1942年攝
 
呼和浩特清真大寺禮拜大殿,1942年攝

大學

旅遊

著名旅遊景點:舊石器時代的大窯文化遺址、和林格爾漢墓壁畫、昭君墓,遼代的白塔,明代的綏遠城牆大召烏素圖召喇嘛洞召席力圖召,清代的五塔寺和碩恪靖公主府綏遠將軍衙署天主教綏遠教區主教座堂清真大寺,烏蘭夫故居。以及素有「塞外西湖」之稱的哈素海國家公園、哈達門高原牧場、大青山野生動物園等值得遊覽。新建的如意和(俗稱如意河)遊覽區呈現現代城市風貌。參見呼和浩特八景

文化

當地文化是一種典型的游牧文化農耕文化的結合體,再加上現代文明的影響,文化歷史遺蹟無一不體現北方民族特有的樸實、豪放、大氣的特徵。有專門的蒙古語學校、歌舞藝術表演的烏蘭牧騎,還有比較有特色的民族服裝表演等等,非常有特色。蒙古族典型的樂器馬頭琴奏出的悠揚樂曲,伴隨蒙古族歌手高亢、低回的歌聲,使人回味悠長。

內蒙古因為地理跨度較大,所以其各盟的農耕文化與相鄰各省相互融通。如內蒙西部與西北的語言習俗等更為相近,東四盟飲食則與東三省更為接近。

宗教

呼和浩特的宗教藏傳佛教為盛,舊時召廟林立,有「召城」之稱,但漢傳佛教毫無發展。除佛教外,因呼和浩特回族眾多,故伊斯蘭教在固定群體中也有所信仰。此外天主教基督新教道教亦有所發展。

特色飲食

 
呼和浩特燒麥

羊背子、烤全羊、涮羊肉、手把羊肉、烤羊腿、血腸、肉腸、羊雜碎湯、燒麥、莜麵、馬奶酒、奶茶、奶皮子、奶豆腐、奶酪、油香、麻花、饊子、釀皮、焙子、山藥丸子、紅糖月餅、刀削麵、餄餎(hé lao)面、剔魚子、煮魚、托縣燉魚、和林燉羊肉等。其飲食受蒙古族飲食、回族飲食、晉陝飲食的影響很深。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市樹、市花

呼和浩特市市樹油松,市花丁香

名人

友好城市

注釋

  1. ^ 舊譯名庫庫和屯(近代西土默特方言:Kök Hôtôn,Hôtôn在近古時期西土默特的元音和諧規律是否作hôtûn已不可考)、厚和蒙疆政府時期譯名)等。
  2. ^ 「召」為藏語寺廟之意。因古時該地藏傳佛教的寺廟眾多,故也被叫成召城。明清時期一些漢文史書也音譯為「趙城」。[2]
  3. ^ 區別於但偶可涵蓋青色蒙古語ᠨᠣᠮᠢᠨ鮑培轉寫nomin)、天空藍蒙古語ᠴᠡᠩᠬᠡᠷ鮑培轉寫čenker)和綠色。
  4. ^ 「哈剌兀那」(蒙古語ᠬᠠᠷ᠎ᠠ
    ᠠᠭᠤᠯᠠ
    鮑培轉寫qar'a aɣula),意為黑山,明清著作中又稱作「哈朗兀」、「喀朗烏」、「漠喀喇」等,即今呼市以北的大青山
  5. ^ 「哈屯河」:一說即黃河,黃河也被稱為「哈屯高勒」(蒙古語ᠬᠠᠲᠤᠨ
    ᠭᠣᠤᠯ
    鮑培轉寫qatun γool);另一說為呼市西北烏素圖谷匯流而下的五里沙河,即《綏遠通志稿》中之「札達海河」。
  6. ^ 「呼和」這一蒙古語音譯接近科爾沁及巴爾虎方言發音(Huh),察哈爾音發作「厚和」(Hoh),當地歸化城土默特發音讀作「庫庫」(Kök)。「浩特」在東部蒙古語中沒有「條件『 』」,在任何變格中都不會讀成「和屯」。然而,在內蒙古西部蒙語方言中卻無條件帶「」讀作「和屯」。「和屯」(蒙古語ᠬᠣᠲᠠᠨ)在內蒙古東部蒙語方言中是淘河之意(也與蒙古語形容穆斯林的「浩騰」一詞同音),「浩特」(衛拉特蒙古語ᡍᡆᡐᡆ)在西部衛拉特蒙古語中是「胃」(蒙古語ᠬᠣᠳᠣᠭᠣᠳᠣ)、「飯食」(蒙古語ᠬᠣᠭᠣᠯᠠ)之意,故不可混用或讀錯。由於西土默特方言早已消亡,今日呼和浩特的蒙古語人口來自內蒙古各地,而以東部方言居多,呼和浩特一詞在英譯時極少寫作「Kuku-hoton」(Kököhoton),而常常寫作「Huhhot」和「Huhehot」,儘管按照中國國家標準羅馬化時應當按照標準音譯作「Hohhot」。[3]
  7. ^ 土地面積為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結果數據。
  8. ^ 常住人口為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

參考文獻

  1. ^ 楊永恆等 (編). 中国人类发展报告特别版 历史转型中的中国发展40年:迈向可持续未来. 北京: 中譯出版社. : 205 [2019]. ISBN 9787500161387. 
  2. ^   《欽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傳》. 維基文庫: p. 傳第九十六 (中文). 
  3. ^ Hohhot.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大英百科全書出版社. 2007 [2023-10-30]. ISBN 978-1-59339-2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12) (英語). 
  4. ^ 蒙绥合并. 北方新報數字報刊平台. [2018-10-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5. ^ 人地系统主题数据库. www.data.ac.cn. [2017-09-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17). 
  6. ^ 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标准值月值数据集(1971-2000年). 中國氣象局. 
  7. ^ 中国气象数据网 – WeatherBk Data. 中國氣象局. [2018-11-09]. 
  8. ^ 呼和浩特 - 气象数据. 中國天氣網. 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 [2021-11-27]. 
  9. ^ 包钢 简历. 人民網地方領導資料庫. [2021-09-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24). 
  10. ^ 李炯当选呼和浩特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魏红军当选副主任 李军当选市监委主任. 中國經濟網. [2024-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08). 
  11. ^ 贺海东 简历. 人民網地方領導資料庫. [2021-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1). 
  12. ^ 崔振武当选呼和浩特市政协主席 宋慧、刘建国、武成义当选副主席. 中國經濟網. [2024-0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08). 
  13. ^ 中华人民共和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2019-11 [2020-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4). 
  14. ^ 《蒙汉字典》. 內蒙古大學出版社. 1999年. 
  15. ^ 《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方案》. 呼和浩特市國土資源局. [2020-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30). 
  16. ^ 呼和浩特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失效連結]
  17.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镇行政区划简册2018》. 中國社會出版社. 2018年10月. ISBN 978-7-5087-5594-6. 
  18. ^ 呼和浩特市統計局. 《呼和浩特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19. ^ 呼和浩特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9-04-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2). 
  20. ^ 呼和浩特市統計局、呼和浩特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 呼和浩特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2023-07-2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3). 
  21. ^ 呼和浩特市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_ 呼和浩特市统计局. tjj.huhhot.gov.cn. [2023-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29). 
  22. ^ 內蒙古自治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內蒙古自治區統計局. 内蒙古人口普查年鉴-2020. [2023-07-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7-24). 
  23. ^ 呼和浩特新机场命名获批.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2024-04-23]. 
  24. ^ 北京至呼和浩特高铁全线通车 草原动车2小时9分可达北京. 中國新聞網.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1). 
  25.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呼包鄂乌“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的通知. 內蒙古自治區. 2021-11-09 [2021-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8). 
  26. ^ “铁路e卡通”服务上线. 2021-12-08 [2021-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8). 
  27. ^ 呼包鄂乌城际动车e卡通来啦!包括这13个车站....... 澎湃新聞. 2021-12-07 [2021-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8). 
  28. ^ 确定了!12月29日呼市地铁一号线正式开通运营. [2019年12月27日 20:4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年12月28日). 
  29. ^ 新華網. 呼和浩特:地铁2号线开通初期运营. [2020-10-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08) (中文(中國大陸)). 
  30. ^ 30.0 30.1 2018年呼和浩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2019-02-11 [2019-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1). 
  31. ^ 2018年1-9月呼和浩特市优势支柱产业继续发展巩固. 內蒙古新聞網. 2018-11-13 [2019-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1).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