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德利-亞平寧區
哈德利-亞平寧區(英語:Hadley–Apennine)是1971年7月第四次(「J任務」的第一次)載人登月的美國阿波羅15號在月球上的著陸區[1][2]。該地點位於月球正面雨海東側一處被稱作凋沼的熔岩平原上。哈德利-亞平寧區與亞平寧山脈相接壤,東邊是綿延的山脈,西邊則為一條蜿蜒的通道-哈德利月溪[3][4]。
阿波羅15號所採集月壤樣本的分析數據表明,大部分樣本(約90%)為來自亞平寧山脈的褐色玻璃角礫岩,而從月海表面獲得的樣本中約60~70%為玄武岩。雖然玄武岩的礦物成分各自有很大不同,但其年齡似乎大致相同。從亞平寧山脈獲得的大部分樣本都為克里普礦物(鉀、稀土金屬和磷)、斜長岩、重結晶蘇長岩或重結晶角礫岩[5]。
地理與地質
位置
哈德利-亞平寧區位於亞平寧山脈以西及哈德利月溪東側。亞平寧山脈構成了一道高出哈德利平原15,000英尺(4,600公尺) 的懸崖,比中國與尼泊爾邊界上的喜馬拉雅山脈還高[6]。哈德利月溪[7]位於阿波羅15登陸地點以西,是那次任務的主要調查對象。該月溪得名於附近的哈德利山,是月球早期階段火山作用而形成的通道[3]。
阿波羅15號登陸點
美國阿波羅15號任務是J系列任務中的首次任務,此次任務增加了科考能力及阿波羅月球車的使用。飛船降落於哈德利-亞平寧區,位於亞平寧山脈以西,在哈德利山東北和哈德利·德爾塔山南面。選擇該著陸點的目的主要為探索亞平寧山脈、哈德利月溪及該區域其他的地質特徵[8]。
阿波羅15號是首個著陸點不限於赤道區的任務。之所以選擇哈德利-亞平寧區,主要是為採集月球上比阿波羅14號從弗拉·毛羅構造(弗拉·毛羅高地)所獲得岩樣還要深的特定目標礦物,並對可能形成於火山活動的蜿蜒月溝——即「哈德利月溪」進行研究。該地點很早就引起了任務規劃者的興趣,在規劃阿波羅著陸點的早期階段,阿波羅19號(在早期計劃中為初步探索部分的第四次和倒數第二次J任務)曾初定在哈德利-亞平寧區著陸。阿波羅19號原定的著陸點在阿波羅15號登陸點南面和哈德利月溪以西的某處,靠近月溪盡頭西南的卡洛斯坑(Carlos pit)[9]。
馬利厄斯丘陵區也曾被考慮為阿波羅15號登陸點,但任務規劃者最終判斷著陸於雨海邊緣的哈德利-亞平寧區將比替代的馬利厄斯丘陵方案更具科學性。而且依據以前阿波羅探索所給出的震源位置數據,在哈德利-亞平寧區放置一架地震儀也可為月震研究創造一個更優化的配置 [3]。
亞平寧邊界
亞平寧山脈高度接近5公里(3.1英里),遠高於印度和尼泊爾平原上的喜馬拉雅山脈,猜測該山脈是被形成雨海盆地的大撞擊向上推移和分離出的斷層山脈。據認為哈德利·德爾塔山的正面斷崖是前雨海撞擊期月殼的祼露部分。這使得該山脈成為了此次任務的首要目標之一,因為它可讓太空人獲得月球雨海形成前的地殼樣本[10]。
亞平寧山脈區位於哈德利山和西爾弗高地(哈德利·德爾塔山東南的一座山嶽)。在地圖和其他官方任務文獻中,並沒有正式指定名稱。阿波羅15號太空人大衛·斯科特和詹姆斯·艾爾文以任務地質小組組長」戈登·斯旺「之名非正式地稱呼它為「斯旺嶺」(Swann Range)。 斯旺區域中的其中一座被太空人以阿波羅計劃當時的任務主管「羅可·佩特龍」之名非正式命名為「大羅克山」或「大石山」(Big Rock Mountain)[11]。
山脈半腰以下斜坡上有一層厚厚的表岩屑層,而山腰以上山坡則覆蓋了一層薄薄的碎岩,這表明兩側山腰以下相對缺少大的巨石[10]。
阿波羅15號太空人從亞平寧山脈收集大部分的樣本,除克里普礦物(鉀、稀土元素、磷)外,還包括斜長岩、重結晶蘇長岩和角礫岩[5]。
在阿波羅15號任務之前,尚無人知曉該地區的山脈表面上有平行線條圖紋。雖然它們似乎是通過風化層顯現的裂隙或地層,但這在任務期間的照明環境下很難確定。阿波羅15號機組人員觀察到,哈德利山上有一道深色條紋,被認為是熔岩流淌後留下的痕跡[10]。
哈德利月溪
哈德利月溪,一條位於阿波羅15號著陸地點以西的蜿蜒月溝,發源於修長的貝拉隕石坑內一片低矮的穹丘區,沿亞平寧山脈向北延伸。部分研究表明,該月溪及貝拉坑都是火山口,熔岩流創建了這些特徵。另一種假設認為,該月溪原本是一個地下熔岩管,因其頂部坍塌,形成了當前的月溪外觀。在月溪地表上散落著一些巨大的岩石,其中有的大如房屋[8][12][13]。構成月溪源頭的細長貝拉坑,可能形成於垮塌的淺層岩漿腔。視覺觀察表明,其他具有相似特徵的月溪,其起始端也都是類似的情況[14]。
哈德利月溪主幹部分深約600—900英尺(180—270公尺)之間,但阿波羅15號著陸區的深度大約為1,200英尺(370公尺),它的累積長度約為80英里(130公里)。阿波羅15號所位於月溪降落點的兩側,下傾角約為25度 。在阿波羅計劃從月球取回樣本前,某些科學家認為,該月溪以及月球上類似的其它月溪形成於水流形成,然而,這一假設自此被改變,該特徵的形成過程已被歸因於火山活動[8]。
哈德利月溪被認為是月表上定義最明確的蜿蜒溝紋之一。阿波羅15號乘員在月溪的遠近二側都觀察到了岩石露頭,並進行了拍照,對月溪附近一些岩石露頭進行了採樣。從太空人拍攝的照片看,這些露頭中的層次結構極為明顯清晰,所觀察到的一些地層厚約60公尺(200英尺)左右,並呈現不同的反照率或反射率及紋理。月溪地表附近的巨礫被認為是斷裂的露頭上部分[10]。
南部坑簇和北部複合體
南部坑簇是一群位於哈德利·德爾塔山附近阿波羅15號降落點以南的隕石坑,據信為二次撞擊造成的結果,或形成於月球其它地方較大撞擊所拋射噴出物/碎岩的撞擊,可能是距坑群西北約100英里(160公里)的奧托里庫斯隕石坑。這意味著,阿波羅15號太空人能夠取樣月表其他地區的礦物,而無需穿越很遠的距離。這些坑群還可讓太空人採取原本位於月表下方很深處的岩樣[8]。太空人們勘查了坑群中「沙丘隕石坑」的南側邊緣。
北部綜合體是包括山丘群、隕石坑在內的數種地形的集合,地質學家認為是火山活動形成。雖然阿波羅15號太空人想要訪問這一地區,但由於時間有限而獲取核心樣品十分耗時,沒有去成[15]。
另參閱
備註
- ^ 標註的坐標指示阿波羅15號登月艙的著陸地點。
參考文獻
- ^ Apollo 15 Mission. Lunar and Planetary Institute. [2011-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31).
- ^ Apollo 15. The Apollo Program. Smithsonian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 [2011-08-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4-02).
- ^ 3.0 3.1 3.2 Landing Site Overview. Apollo 15 Mission. Lunar and Planetary Institute. [2011-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24).
- ^ Apollo 15 Mission Overview. Apollo Lunar Surface Journal. [2011-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21).
- ^ 5.0 5.1 Cameron; Delano; Bence; Papike. Petrology of the 2–4 mm soil fraction from the Hadley-Apennine region of the moon. Earth and Planetary Science Letters. May 1973, 19 (1): 9–21 [2011-08-18]. Bibcode:1973E&PSL..19....9C. doi:10.1016/0012-821X(73)90173-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4).
- ^ Apollo 15 Landing Site. Smithsonian National Air and Space Museum. [2011-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29).
- ^ Rima Hadley.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1-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7).
- ^ 8.0 8.1 8.2 8.3 Simmons, Gene. On the Moon with Apollo 15: A Guidebook to Hadley Rille and the Apennine Mountains (PDF).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2011-08-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9-07-21).
- ^ Shayler, David. Apollo: The Lost and Forgotten Missions.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002: 263–64 [2017-11-11]. ISBN 9781852335755.
- ^ 10.0 10.1 10.2 10.3 Apollo 15 Preliminary Science Report (PDF).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2011-08-1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08-08).
- ^ Swann Range, Swann Mountain, and Big Rock Mountain. Apollo Lunar Surface Journal. [2011-08-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
- ^ Roberts, Harry. A meandering channel on the Moon: Rima Hadley. Sydney Observatory. [2011-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7).
- ^ Burke, J. D. Apollo 15 lunar base site: Steep slopes as an energy resource. Workshop on the Geology and Petrology of the Apollo 15 Landing Site. November 1986: 38–43 [2011-10-04]. Bibcode:1986gpal.work...38B.
- ^ Unusual Features (PDF). Apollo Over the Moon: A View from Orbit.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2011-08-1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12-15).
- ^ Apollo 15 Mission Summary. Apollo Lunar Surface Journal. [2011-08-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0-11).
外部連結
- 月球上的哈德利月溪和亞平寧山脈(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斜體標註的LROC 圖
- LTO-41B4 哈德利山(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月球地形正射影像圖
- 阿波羅影像地圖(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哈德利-亞平寧區照片
- LAC-41 亞平寧山脈(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區域圖
- I-463 亞平寧山脈(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美國地質調查局圖像區域圖
- 41B4S4(25) 阿波羅15號穿越(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阿波羅15號穿越地圖
- 阿波羅15號樣本目錄(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來自哈德利-亞平寧區的樣本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