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攤

賣報紙的人或店舖

報攤,在香港常稱之報紙檔,主要是街頭販賣報紙雜誌,通常兼賣香菸打火機口香糖飲料、獨立包裝紙巾仔等。報紙檔常見於人流多的街道機場火車站酒樓門口等常見。

阿根廷的報攤
紐約街頭的報攤
位於香港街頭的報攤

香港概況

報攤在香港已有悠久歷史,第一個流動報攤出現於1904年,位置在山頂纜車花園道站[1]。報館在該處設立報紙檔是原因是因為早期的報紙是英文,而半山和山頂的居民大部份為外籍人士。在報紙檔出現之前,報紙是由報販以沿途叫賣的方式售賣[2]

香港的報紙檔在1960年代已經有所規範,設計是由當時一名駐守深水埗的外籍警司John Browett所草擬,後來更於《政府憲報》正式公佈[2]。在60、70年代,香港市區的街頭隨處可以看到報紙檔。尤其是茶樓的門口,家長去飲茶前,順便在報紙檔買一份報紙,而年幼的子女則會買《老夫子》或《兒童樂園》等流行刊物。可是,報紙檔這種街頭文化隨著媒體網路化的興起,已經日漸式微。加上近年免費報章的出現及連鎖店速銷手法的競爭,導致報紙檔逐漸於街頭上消失。

香港報攤可售賣的物品有12種,紙巾、香菸、打火機、糖果、香口膠、涼果、電池和原子筆,樽裝蒸餾水、小飾物、利是封行動電話儲值卡

街頭販賣在香港已有悠久歷史,雖然這類活動某程度上可利便市民購物,但亦會帶來環境衞生、噪音滋擾及阻塞公眾通道等問題。以2011年11月計算,全港持牌報販數目為540個,市政局自一九七〇年代起,在一般情況下已不再簽發新的小販牌照,而已簽發小販牌照的繼承和轉讓亦有嚴格限制,目的是藉自然淘汰逐步減少小販數目。[3]

資料來源

參考資料

  • 莊玉惜著。《街邊有檔報紙檔》,三聯書店,香港,2010年。ISBN 9789620429927

參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