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門廣場
天安門廣場是位於中國大陸北京市中心的城市廣場,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廣場之一。因位於明清北京皇城的南門「天安門」外而得名。廣場北端設有國旗杆,每天都會隨日出、日落進行升旗、降旗儀式。
世界遺產 | |
---|---|
官方名稱 | 英語:Beijing Central Axis: A Building Ensemble Exhibiting the Ideal Order of the Chinese Capital 法語:Axe central de Beijing : un ensemble de constructions représentant l'Ordre idéal de la capitale chinoise |
位置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標準 | 文化:(iii)(iv) |
參考編碼 | 1714 |
登錄年份 | 2024年(第46屆會議) |
面積 | 589公頃 |
緩衝區 | 4542公頃 |
類型 | 方形廣場 |
---|---|
地點 |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中心 |
座標 | 39°54′12″N 116°23′30″E / 39.90333°N 116.39167°E |
建造 | |
落成日期 | 1959年9月24日(現代化改建) |
天安門廣場 | |||||||||||||||||||||||||||||||
漢語名稱 | |||||||||||||||||||||||||||||||
---|---|---|---|---|---|---|---|---|---|---|---|---|---|---|---|---|---|---|---|---|---|---|---|---|---|---|---|---|---|---|---|
正體字 | 天安門廣場 | ||||||||||||||||||||||||||||||
簡化字 | 天安门广场 | ||||||||||||||||||||||||||||||
漢語拼音 | Tiān'ānmén Guǎngchǎng | ||||||||||||||||||||||||||||||
| |||||||||||||||||||||||||||||||
滿語名稱 | |||||||||||||||||||||||||||||||
滿文 | ᡝᠯᡥᡝ ᠣᠪᡠᡵᡝ ᡩᡠᡴᠠ | ||||||||||||||||||||||||||||||
轉寫 | elhe obure duka |
根據《北京市戶外廣告設置管理辦法》,天安門廣場地區及廣場東側、西側各100米範圍內禁止設置戶外廣告。另外,駛經天安門廣場的公共汽車的車身也不得有廣告。因此在天安門廣場上,除節日豎立起的政治標語外,基本上看不到任何廣告標語。
天安門廣場上歷來發生了許多重大的、對中國歷史發展之沿革有著相當影響力的歷史事件,例如五四運動、三一八慘案、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毛澤東接見紅衛兵、六四天安門事件、天安門金水橋恐怖襲擊案等等。
位置和面積
天安門廣場位於北京市區中心,北京中軸線上。南北長880米東西寬500米,面積44萬平方米。
參觀
自2021年12月15日起,遊客需要提前預約才能進入廣場區域參觀[1]。
歷史
天安門廣場的所在地,是明朝和清朝的「千步廊」及其東西鄰近建築物和道路。北京皇城始建於明朝永樂十五年(1417年)。皇城南垣長約1,650米,南垣正中為天安門。天安門前復築「T」型宮廷廣場,正對天安門的正中是「千步廊」的通道。通道東西狹、南北長,通道內東西建有廊房各110間,又北部東西折有北向廊房各34間,均為連檐通脊,灰筒瓦硬山頂,紅牆。千步廊南端為大明門(清朝稱大清門,中華民國至中華人民共和國稱中華門)。中華門南隔「棋盤街」與北京內城正陽門城樓相對。天安門前長安街東西有長安左門、長安右門,此二門南各與千步廊東西兩端相接,構成封閉的「T」形廣場,禁民通行[2]。
中華民國成立後,為便利通行,1912年12月將長安左、右門的漢白玉門檻拆除;1913年1月1日長安街正式通行。1914年,拆除千步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2年8月,長安左、右門被全部拆除。1958年,拆除千步廊東西復牆。1959年,拆除中華門[2]。
1959年1月進行天安門廣場改建工程,同年3月北京內城區域停駛有軌電車,此後拆除了廣場周圍的有軌電車軌道。金水橋南至國旗杆間的道路從兩幅改建為一幅,形成寬80米的石板道。東、西邊緣各闢30米瀝青混凝土道路,即今廣場東側路、廣場西側路。其間,同時建成了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和人民大會堂等建築,並改建了金水河北面的天安門觀禮台。全部工程均於1959年9月24日完成。1959年10月1日在此舉行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的檢閱和遊行活動。改建後的廣場總面積292,700平方米。
1976年9月9日毛澤東逝世,同年在廣場南原中華門的位置建毛主席紀念堂[2]。
1999年10月1日,舉行國慶五十周年大典。在大典之前,天安門廣場的地磚全部更換,換下來的舊地磚為收藏家熱捧,1塊地磚炒到了數千元人民幣。
2024年7月27日,天安門廣場及其建築群(人民英雄紀念碑、毛主席紀念堂、國家博物館和人民大會堂)作為「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的組成部分,入選世界遺產[3]。
重大事件
- 1919年,「五四運動」。
- 1926年,「三一八慘案」(「反對八國最後通牒的國民大會」)。
- 1935年,「一二·九運動」。
- 1948年,「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運動」。
-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包括毛澤東閱兵)。
- 「文化大革命」中,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多次接見過從中國大陸各地來的紅衛兵。
- 1976年,「四五運動」。
- 1984年,首都各界人民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35周年大會(包括鄧小平閱兵)。
- 1989年,「六四天安門事件」,首都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40周年大會。
- 1999年,首都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大會(包括江澤民閱兵)。
- 2001年1月23日(除夕),天安門自焚事件。
- 2009年,首都各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大會(包括胡錦濤閱兵)。
- 2013年10月28日,天安門金水橋恐怖襲擊案。
- 2015年9月3日:紀念二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習近平閱兵)。
- 2019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包括習近平閱兵)。
- 2021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
廣場及其周邊主要景觀
旗杆
開國大典上的旗杆高22.5米,是用北京市自來水公司四根不同管徑套起來焊接,底部粗大上部細小,並且有三節明顯的焊接印。原本要求旗杆與天安門城樓等高,經測算為35米,但當時條件有限,未能找到合適的材料[5]。1990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頒布實施後,根據國旗法要求,天安門廣場的旗杆在1991年更換過一次,新旗杆高30米[6]。原來的旗杆於1991年改造後立在原中國革命博物館,2007年拆裝後於館內庫區收藏。2011年6月21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重新對公眾展出[7][5]。
-
天安門的旗幟
-
前門老車站
-
正陽門城樓
-
毛主席紀念堂
-
毛主席紀念堂門前的雕塑
-
人民英雄紀念碑
-
天安門,紫禁城入口
-
天安門廣場鳥瞰
其他
另請參閱
相關作品
參考文獻
- ^ 天安门广场将自12月15日起实施预约参观措施. 中國新聞網. 2021年11月19日 [2023-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8-10).
- ^ 2.0 2.1 2.2 張先得. 明清北京城垣和城门.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3年.
- ^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華網. 2024-07-27 [2024-07-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28).
- ^ 2019年香港中央圖書館五四運動百周年記念展對此的照片說明,參見1919-05-04 May Fourth Movement the 100th year April 2019 SSG 17.jpg
- ^ 5.0 5.1 宋振喜. 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的旗杆亮相国博. 新聞晚報. 2011年7月1日 [2012-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年9月9日).
- ^ 天安门广场国旗教育基地. 北京市旅遊發展委員會. 2011-07-15 [2012-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5-11).
- ^ 應妮. 开国大典国旗杆与《血肉长城》浮雕在国博落成. 中國新聞網. 2011年6月21日 [2012-08-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