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南開學校舊址

天津南開學校舊址始建於光緒三十年(1904年),位於天津市南開區四馬路20號-22號,現存南樓、東樓、北樓、瑞庭禮堂四幢建築,目前,天津南開學校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被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為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2]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3][4]

南開學校舊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
地址天津市南開區
座標39°7′49.66″N 117°9′57.82″E / 39.1304611°N 117.1660611°E / 39.1304611; 117.1660611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民國
編號4-200
認定時間1996年11月20日

歷史

南開學校是天津市近代教育家嚴修張伯苓光緒三十年(1904年)創辦的私立中學,初名私立中學堂,後改名為私立敬業中學堂。1905年改稱私立第一中學堂,1907年建成新校舍,改稱私立南開中學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改為公立中學。1960年恢復南開中學校名。1977年,該舊址進行修復工程。1978年,舊址對外開放並設為周恩來同志青年時代在津革命活動紀念館。[5]

周恩來同志青年時代在津革命活動紀念館

由於首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青年時代曾在南開學校讀書,因此天津南開學校東樓舊址於1978年被闢為周恩來同志青年時代在津革命活動紀念館,來紀念周恩來青年時代在天津讀書和從事社會活動。

該紀念館一樓復原了周恩來當年曾在這裡上理化課和開展社會活動的理化階梯教室。二樓復原了當年周恩來上課的東四講室,並在他的座位上設置標誌。東四講室內部懸掛兩幅周恩來和全班同學的留影及周恩來所在班獲得的國文優勝、習字優勝、野跑優勝的獎匾、獎狀和獎旗。二樓其餘的4間教室設有專題陳列並展出80餘件珍貴文物和文獻,90餘幅照片,20餘件美術作品、圖表和模型。

周恩來同志青年時代在津革命活動紀念館發行館刊《周恩來的青年時代》和大型圖冊《周恩來青年時代》、《周恩來青年時期在津戲劇活動資料彙編》。館內所設紀念品服務部提供周恩來早期活動資料的複製品和紀念品。[6]

建築

伯苓樓

南開學校舊址
 
位置天津市南開區
建成時間1906年
評定時間2005年8月31日
參考編碼0310005
等級特殊保護

伯苓樓位於南開中學北院東部,原名「東樓」,是南開中學的第一座建築物,亦是南開學校中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建築。1906年,嚴修張伯苓得邑紳鄭菊如捐地,由嚴修、王益孫、徐菊人、毛寶君、盧木齋、嚴子均等捐建新校舍。1907年,學校遷此,始以地名稱校,改名「私立南開中學堂」,1912年起又稱「南開學校」。張伯苓辦公室曾在此樓,周恩來曾在二樓上課。現在二樓原樣複製了周恩來求學時的教室。該樓於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損毀嚴重,1977年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撥款,天津市建築設計院設計,按原貌重建。1978年至1988年間曾闢為「周恩來同志青年時代在津革命活動紀念館」。1999年4月5日,適逢張伯苓先生誕辰123周年紀念日,為緬懷張伯苓功業,正式命名為「伯苓樓」。南開中學1935屆校友、中國科學院院士、南開大學教授申泮文為伯苓樓撰寫樓志。2004年,為紀念南開中學百年誕辰,伯苓樓闢為天津南開中學校史館。2011年,伯苓樓大修,同年10月7日,校史館修繕重張。2011年10月25日,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回母校時,曾到此參觀並簽名留念。

伯苓樓作為天津南開學校舊址的主要建築,總面積為952平方米,該建築為二層磚木結構的樓房,建築頂部為坡屋頂,外立面以中國傳統的青磚鑲嵌紅磚飾面。建築首層主入口突出並設有矩形方窗,建築二層設有連續羅馬式半圓拱券窗和簡化的愛奧尼克柱拱券,拱券的比例一致,大小相當,拱間做壁柱裝飾,拱頂刻弧形的裝飾線,居中的三開間拱券幅度略小,拱間做雙柱式,雕工精湛。伯苓樓入口處突出形成巨大的門廳,正中跨一座拱形大門,拱套上用方石裝飾,底部立兩根愛奧尼克石柱,柱頭略有變形,門廳兩側各開有一個小拱門。門廳兩側犄角上刻有花草裝飾,內部分別刻有「南」「開」二字。檐部環繞一周刻有排列整齊的十字花飾。屋頂正中立一座造型別致的山牆,頂端呈斷裂式,空出的位置立旗杆,山牆底座上刻有二龍戲珠的圖案。山牆下方立橫匾,上書校名「天津南開學校」。整座建築形體簡單,但細部處理繁複,繁簡相依,立面的造型卻突出了歐洲古典主義的風格,仿羅馬式但又具有中國民族裝飾的特點,中西合璧,是一座精緻的磚雕藝術品。南開學校其它的建築也大體沿襲這一風格。[7]

范孫樓

范孫樓
 
位置天津市南開區
建成時間1930年
評定時間2005年8月31日
參考編碼0310006
等級特殊保護

范孫樓位於南開中學北院東南部,始建於1929年4月。由校友及在校學生兩千餘人捐資興建。該樓由著名設計師、南開中學1912屆校友閻子亨設計。在當時,設計過國民飯店中國大戲院的樂利工程司,設計過音樂廳天津麥加利銀行大樓英國鄉誼俱樂部的景明工程司等國外設計公司都在爭奪該樓的設計權。面對激烈的競爭,閻子亨創作出了一個中西合璧的設計方案,既體現了中國傳統建築特色,也吸取了歐洲古典建築傳統手法,使這座建築具有強烈的紀念性。這一設計方案在眾多方案中脫穎而出,獲得南開學子的一致讚譽,張伯苓校長當場拍板定案。范孫樓於1930年9月15日竣工。該樓籌建期間,1929年3月15日南開校董嚴修病逝,海內外南開校友深念嚴修創辦南開之功業,尊稱嚴修為「校父」,一致決定以其字「范孫」作為樓名。20世紀後半葉,學校生物、化學、物理實驗室均設於此,珍貴的鴨嘴獸標本就陳列在生物實驗室中。2001年,財政部天津市人民政府撥款大修該樓,同年10月竣工。現為南開中學圖書館。學校的主會客室設在一樓。現在的范孫樓樓名和樓記均由南開中學校友王增多書寫。

范孫樓占地1568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649平方米。為三層混合結構羅馬式建築,局部四層,帶有地下室,該建築外立面簡潔,紅磚外牆,排列貫通一二層的塔司干巨柱,靠後是雙柱式嵌牆柱券,氣勢恢宏。建築頂部為平台屋頂,大樓坐西朝東,南北向,樓的正門對著南開學校原來的大門,門庭正面安放著漢白玉的嚴修半身雕像。建築內部裝修吸取了歐洲古典建築手法,注重使用,突出重點部位。首層平面包括門廳,呈「主」字形,建築內部設有門廳、過廳、大廳、內廊、會議室、講堂,南、北兩翼為物理實驗室和儀器室。正中的階梯式大講堂,扇形平面,座椅呈弧形排列,講台在最前方,大玻璃窗的設計強調了室內採光。寬敞、明亮,水電及衛生設備齊全。二層平面有所變化,有書報室、遊藝室、生物實驗室和標本室等;三層有化學實驗室,突出了先進科學的教學手段。建築屋頂為大平台可用作舉辦集體活動,供師生員工節假日文化娛樂、觀景賞月或進行集體活動之用。該建築在當時專供校友會辦公和教學使用。初建時作為南開學校的科學館。現在,建築已經進行了翻新,主體結構未變,不過立柱的樣式發生了改動。[8]

瑞廷禮堂

瑞廷禮堂
位置天津市南開區
建成時間1934年
評定時間2005年8月31日
參考編碼0310007
等級特殊保護

瑞廷禮堂位於南開中學北院中部。此址原有禮堂,1907年由曾任中華民國大總統袁世凱捐建,因其字慰亭,時稱「慰亭堂」。1934年,章瑞廷捐資三萬銀元在原址重建,竣工後稱為「瑞廷禮堂」,竣工時頗具規模,《大公報》甚至稱之為「中國第一禮堂」。1935年,張彭春指導南開新劇團在此首演《財狂》,瑞廷禮堂曾被譽為「中國第一話劇舞台」。1951年2月24日,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回母校,在此向全校師生發表講話。1957年5月4日,學校在此舉行「紅五月大聯歡」,周恩來親筆寫信祝賀。1983年9月,全國政協主席鄧穎超視察南開中學,在此發表講話。2001年,天津市人民政府撥款對瑞廷禮堂加固大修。2011年10月25日,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此發表了題為《同南開中學的師生們談心》的講話。瑞廷禮堂記由校友王增多書寫。

瑞廷禮堂為磚木結構平頂平房,外立面為青磚飾面,主入口開三門,門上方飾有精緻的雕花牆。門間做壁柱,強調建築的縱向感,建築頂部為平屋頂。建築外觀簡潔大方,厚重敦實,雖然整體布局嚴格對稱,遵照古典構圖原則,但建築形式卻帶有一定現代建築特徵。禮堂內部設有雙層看台,設有一千多個座位。

思敏室

思敏室建於1913年,位於南開中學北院瑞廷禮堂西側,是為紀念嚴修之侄教師嚴智惺而建。嚴智惺長期在南開學校任教,1913年不幸病故。為了紀念他,他的戚友、學生於當年捐資修建了一座建築,因嚴智惺字約敏,並命名為「思敏室」,當時成為學校師生聚會和娛樂的場所。1934年建瑞廷禮堂,思敏室保留,大型的活動移至禮堂舉行。20世紀50至60年代,南開中學美術社、器樂組在此活動。

北樓

南開學校教學樓
位置天津市南開區
建成時間1906年
評定時間2005年8月31日
參考編碼0310008
等級特殊保護

北樓位於南開中學北院北端,始建於1906年,當時稱「一齋」。1913年改建,增加上下走廊。北樓最初為教室,周恩來曾在此上課。北樓與其西部二齋相接,二齋為學生宿舍。20世紀60年代中期北樓曾作局部修繕,將二樓走廊木製護欄更換成鐵質護欄。1976年因唐山大地震受損嚴重,1991年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撥款按原貌落地重建,並將二樓開放式走廊改建成封閉式走廊。現在北樓的樓名和樓記均為南開中學1966屆校友王增多書寫。2012年,北樓闢為南開中學藝術中心。

西齋

西齋位於南開中學北院西南部,俗稱「四排房」,始建於1914年10月。原為木結構平房,從南向北,序建四排,每排十間房,各為獨立小院,室外有廊,院植槐柳,曾為住校學生宿舍。二排9室、四排2室曾是周恩來求學時的宿舍,二排4室則是1959年9月至1960年7月溫家寶讀高三年級時住過的房間。20世紀90年代在校園建設中「四排房」格局有變,三排、四排被拆,保留一排和二排。建築格局雖變,古樸風貌和神韻猶存。2010年3月南開中學辦學體制機制創新後,南開中學理事會、南開中學教育基金會、學習研究周恩來小組、南開校史研究中心和南開中學校友會的辦公處所都設在二排。

大操場

位於南開中學南院校區,南開中學創建初期該操場就初具規模。操場北邊為籃球場,著名的「南開五虎」曾在此打球。中部是足球場,張伯苓曾在此為學生足球賽開球。南邊是壘球場。西南部還設有冰球場,校史資料中有南開學生在此打冰球的照片。抗日戰爭期間,日本空軍轟炸南開中學,大操場亦遭荒廢。20世紀50年代初,大操場一度改為南開區體育場。20世紀90年代初,經天津市人民政府研究確定,將大操場歸還南開中學。隨即,大操場修葺一新。北部依舊是籃球場,東側新建游泳館,中部是足球場,環繞足球場鋪設塑膠跑道,足球場西側是觀禮台和看台,每年的學校運動會在此舉行。如今,南開中學南院與北院之間,架有橫跨南開二緯路的過街天橋。

參見

參考文獻

  1.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一九九六年十一月二十日公布,天津市人民政府立
  2. ^ 一九七九年天津市革命委員會公布,一九八二年七月九日天津市人民政府重新公布
  3. ^ 天津市人民政府,二零零五年八月三十一日公布
  4. ^ 天津15处文物史迹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0-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5. ^ 南开中学——百年铸造的风景. [2010-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18). 
  6. ^ 周恩来同志青年时代在津革命活动纪念馆. [2010-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8-30). 
  7. ^ 南開中學[永久失效連結]
  8. ^ 南开学子与“范孙楼”. [2014-03-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