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先殿滿語ᡶ᠋ᡠᠩ
ᠰᡳᠶᠠᠨ
ᡩᡳᠶᠠᠨ
穆麟德轉寫fung siyan diyan),位於北京故宮內廷東側,是明清皇室祭祀祖先用的家廟[1]。2004年,奉先殿再度成為故宮博物院鐘錶館。

保和殿後面向東北望,遠處重檐廡殿頂的高大建築是奉先殿。

歷史

 
奉先殿內景
 
銅壺滴漏,清宮造辦處製造,清嘉慶四年。放置於奉先殿內東側。
 
紫檀木樓閣式大更鐘,清宮造辦處製造,清乾隆。放置於奉先殿內北側中央。

奉先殿始建於明朝洪武初年,因明太祖認為既有的太廟不夠展現孝思而建。永樂遷都時,明成祖也沿用父制,建設在大內以東的現址。

清朝沿襲明朝舊制,於順治十四年(1657年)重建,後來又數次修繕。[1]

按照清朝制度,每逢朔望、萬壽聖節元旦、國家大慶等等,大祭於奉先殿前殿;每逢列聖列後聖誕、忌辰以及元宵清明中元霜降除夕等日,在奉先殿後殿上香行禮;每逢上徽號、冊立、冊封、御經筵、耕耤、謁陵、巡狩、迴鑾以及諸慶典,都祗告於奉先殿後殿。 [1]

1966年5月23日,反映四川省大地主劉文彩「殘酷剝削」的「收租院」泥塑展在神武門城樓開幕,後來移至奉先殿繼續展出。為此,1966年6月到7月,奉先殿工字型大殿被改建為長方形。殿內改掛毛主席像。1966年8月16日,除奉先殿的「收租院」展覽以外,故宮其他各處均停止開放,實行閉館。1966年11月21日,奉先殿前清朝祭祖所用的焚帛爐,由於正對著殿內的毛主席像,且被認為與「收租院」展覽內容不符,而遭到拆除。[2][3]

故宮博物院鐘錶館設立於1960年代,此後40多年時間內多次遷移館址。2004年,故宮博物院鐘錶館從保和殿東廡遷回了已修葺一新並恢復工字廊原貌的奉先殿。故宮博物院珍藏有清宮留存的1000多件鐘表,其中有清宮造辦處廣州蘇州製造的國貨,也有外國政府及商人當作禮品贈送的洋貨,其中以英國鐘錶最多,法國瑞士美國日本次之。2004年起,在奉先殿展出清朝時期的各式鐘錶167件;同時鐘表館不僅保留了鐘錶轉動廳、鐘錶機芯陳列,還增設了景觀陳設;展覽中新增20多件西方袖珍小表,清宮造辦處製做的「紅木人物風扇式鍾」也是第一次在中國國內展出。一座清朝乾隆年間的硬木雕花樓式自鳴鐘、一座清朝嘉慶年間的銅壺滴漏也是首次在鐘錶館展出,兩者均有6米高,2米多寬。其中,硬木雕花樓式自鳴鐘是故宮博物院目前收藏的最大的自鳴鐘,原存皇極殿,雕花繁複,上一次弦便可運行3晝夜。 [4][5][6][7][8]2019年1月18日,奉先門南側的南群房區域設為新鐘錶館[9]

建築

奉先殿是建在白色須彌座上的「工」字形建築,四周圍以高牆。前為正殿,後為寢殿。[1]

  • 正殿(前殿):面闊九間,進深四間,建築面積1225.00平方米。黃色琉璃瓦重檐廡殿頂,檐下彩繪有金線大點金旋子彩畫。前檐中五間開門,是三交六椀菱花隔扇門,後檐中五間接穿堂,其餘均為檻窗。殿內設有列聖列後龍鳳神寶座、籩豆案、香帛案、祝案、尊案等等。[1]
  • 寢殿(後殿):面闊九間,進深兩間,建築面積755.00平方米。黃色琉璃瓦單檐廡殿頂,外檐彩繪有金線大點金旋子彩畫。前檐中五間接穿堂,其餘均為檻窗。殿內每間依照後檐分成九室,供奉列聖列後神牌,是「同殿異室」規制,分別設有神龕、寶床、寶椅、楎椸,前設供案、燈檠。[1]

前殿和後殿之間用穿堂相連接,內部形成通道。前殿和後殿室內均以金磚鋪地,渾金蓮花水草紋天花。前殿前面的月台寬40.00米,深12.00米,總面積500.00平方米,月台上設有日晷嘉量須彌座以及月台四周均設有欄板、龍鳳紋望柱。[1]

奉先殿沒有配殿、廡房,僅在殿前的奉先門外正南設有群房13間,分別為神庫、神廚。

奉先殿東側有一小院,院內有一座面闊三間的小殿。史載此殿原名「崇先殿」,是明朝世宗肅皇帝朱厚熜為奉其父興獻王朱祐杬而建。此殿的祭祀事宜與奉先殿一樣,直到嘉靖十七年(1538年),皇帝得償所願,追尊興獻王為「睿宗獻皇帝」、入祀奉先殿為止。[1]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地理坐標39°55′10″N 116°23′57″E / 39.919567°N 116.399063°E / 39.919567; 116.399063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