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交響曲 (楊納傑克)

小交響曲》(副標題「軍事小交響曲」或「索科爾節」)為捷克摩拉維亞作曲家萊奧什·楊納傑克晚期作品,為大型管弦樂團而作(其中25人為銅管樂手)。全曲氣氛昂揚,具鮮明之民族色彩。

小交響曲
「軍事小交響曲」
「索科爾節」
楊納傑克作品
1926年的楊納傑克
時期後浪漫主義[1]
創作1926年
獻給捷克斯洛伐克軍隊
時長20分鐘至25分鐘
樂章5
配器管弦樂團
首演
日期1926年6月26日 (1926-06-26)
位置布拉格
指揮瓦茨拉夫·塔利赫英語Václav Talich

歷史

此曲依作曲者所言是「為捷克斯洛伐克軍隊而譜」,楊納傑克並稱此曲意在表現「當代自由的人,他精神上的美與歡愉,他的力量、勇氣和為勝利而戰的決心」。[2] 此曲之肇始在於楊納傑克聽聞一銅管樂隊的演奏,得受激勵譜寫自作的鼓號曲。索科爾體育節之組織者找到作曲家並予以委任,其即將先前樂曲發展成此《小交響曲》。後來「軍事」之詞彙被楊納傑克棄用。此曲之首演在布拉格,時為1926年6月26日,於瓦茨拉夫·塔利赫英語Václav Talich執棒下演出。1927年此曲之樂譜出版,時之版本有二,一則為微縮版,一則為總譜。[3]

分析

配器

此曲之配器要求如下帶有擴大之銅管組的管弦樂團。

*:9支C調小號、低音小號及中音低音號僅在首末樂章得出現。

結構

《小交響曲》為楊納傑克之緊湊結構的典型代表,於中諸樂章之音樂皆源自開頭的動機,雖脫胎於捷克之民間音樂而不落於流俗。[4] 此曲以基於楊納傑克原先所譜的鼓號曲而作的數個變奏為特色。

作品分5樂章,各有描述性的標題:

  1. 小快板—莊嚴的快板(鼓號曲)
     
  2. 行板—小快板(布爾諾城堡[5]
     
  3. 中板(布爾諾的王后修道院
     
  4. 小快板(通往城堡的街道)
     
  5. 有動態的行板(布爾諾市政廳)
     

第一樂章僅配有銅管及打擊樂器。第二樂章以管樂器奏出的快速固定音型為始,然其後則帶有一段較之更抒情的插曲。第三樂章始於弦樂,聲音寧靜,而為堅定的長號所打斷,導向另一迅捷而如舞曲的片段。第四樂章中楊納傑克以小號奏出喜慶的鼓號曲,慶祝新獲解放的捷克斯洛伐克。終曲起在降E小調,以起首旋律之一沉靜的逆行版本開始。然此開頭旋而進入凱歌式的終曲,最開頭之鼓號曲以弦樂及管樂流轉的音型裝飾。

相較傳統的交響曲,此《小交響曲》的曲式自始即富有特色,毋寧稱之為一套「組曲」。[5] 如此編排使得全曲得以擺脫交響曲定式之束縛,可自由體現捷克民間音樂之特色。[4]

全曲典型之演奏時長在20分鐘至25分鐘之間。

改編

 
《小交響曲》中之鼓號曲,上為楊納傑克親筆所作曲譜

此作由唐·帕特森(英語:Don Patterson)於1994年轉為管樂合奏,梅林·帕特森(Merlin Patterson)於1996年亦作同類改編。後者之改編於編成次年於艾迪·格林(Eddie Green)指揮下由休斯頓大學管樂團錄音演奏。[6] 此作並為前衛搖滾樂隊「愛默生、雷克與帕瑪」於其題為「刀鋒」(Knife-Edge)之曲目中所用。

於其他作品中之使用

如前所述,此《小交響曲》開頭之一改編被前衛搖滾樂隊「愛默生、雷克與帕瑪」用於其出道專輯中的單曲《刀鋒》中。

此作第四樂章之片段得用於英國格拉納達電視台於1970年至1980年代播放之電視連續劇《皇室法院》(Crown Court)中,[7] 然其完整樂章於任一集中皆不得聽全。此片段出現在特定之開頭,於中法庭記者彼得·惠勒(Peter Wheeler)以旁白身份或道出當集之場景或描繪之前劇集中既發之情節事件。

此曲之第三樂章,即中板(王后修道院),為艾瑪·卡爾德(Emma Calder)動畫電影《王后修道院》之靈感來源與影視原聲。[8]

村上春樹小說《1Q84》以計程車車載音響播放《小交響曲》為開頭。此曲其後於小說中出現數次,為連接二主角之一個常現的主題。小說之暢銷使得《小交響曲》在日本的銷量得獲增加。[9]

參考資料

參照
  1. ^ Sinfonietta for orchestra. AllMusic. [2018-04-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0). 
  2. ^ Goulding, Phil G. Classical Music: The 50 Greatest Composers and Their 1,000 Greatest Works 1st. New York: Fawcett Columbine. 1992: 526. ISBN 0449910423. OCLC 26159166. 
  3. ^ Simeone, Nigel. Three New Janáček Editions. Notes. 2020-06, 76 (4): 639–644. 
  4. ^ 4.0 4.1 藍程寶. 浅析亚纳切克《小交响曲》的民族性与个性. 星海音樂學院學報. 2004, (4): 46–48. 
  5. ^ 5.0 5.1 Novak, John K. Childhood Complexity and Adult Simplicity in Janáček's Sinfonietta (PDF). The Journal of the Graduate Association of Musicologists und Theorists at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Texas. 2013-05, (Special Issue): 100–111. [失效連結]
  6. ^ Green, Eddie (指揮). Patterson Merlin (改編). University of Houston Wind Ensemble (音像媒體說明). Mark Custom Recording Service, Inc. [2020-12-10]. 
  7. ^ Gilroy, John. Cambridge Philharmonic Orchestra performs Brahms: A German Requiem. Cambridgeshirelive. 2017-03-13 [2020-12-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0). 
  8. ^ Elsey, Eileen. In Short: A Guide to Short Film-Making in the Digital Age. (BFI Modern Classics). 1995-02-26. ISBN 978-0851708935. 
  9. ^ Morales, Daniel. The knock-on effect of Murakami's "1Q84" series. The Japan Times presents Japan Pulse. The Japan Times. [2013-04-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28). 

參見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