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囊太陽瓶子草
小囊太陽瓶子草(學名:Heliamphora folliculata)是委內瑞拉阿帕拉曼山系(Aparaman group)西部地區特有的食蟲植物。其種加詞「folliculata」來源於拉丁文「follicles」,意為「小囊、囊泡」,指其瓶蓋存在囊狀的蜜液儲存結構。[1][2]其功能可能是為了防止其蜜液被雨水沖走。[3]其海拔分布範圍為1700米至2100米。[1]
小囊太陽瓶子草 | |
---|---|
科學分類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菊類植物 Asterids |
目: | 杜鵑花目 Ericales |
科: | 瓶子草科 Sarraceniaceae |
屬: | 太陽瓶子草屬 Heliamphora |
種: | 小囊太陽瓶子草 H. folliculata
|
二名法 | |
Heliamphora folliculata |
植物學史
2001年1月,安德烈亞斯·維斯圖巴、彼得·哈巴特(Peter Harbarth)和托馬斯·卡羅(Thomas Carow)阿帕拉曼山系的所有山峰上都發現了一種瓶蓋結構特殊的太陽瓶子草屬物種。之後,他們便將該物種描述為小囊太陽瓶子草。[2]
形態特徵
小囊太陽瓶子草為多年生草本植物。莖分叉,叢生。[2]捕蟲瓶下三分之一為漏斗形,上三分之二為圓柱形[1][2],中部僅略微收縮,所以瓶肩不明顯,瓶身相對於其他太陽瓶子草更接近圓柱形[1]。其長15[1]至30[2]公分,上部寬3[1]至6[2]公分。其前後扁縮,前部內凹,所以從瓶口上方觀察時,其瓶口類似於腎形。捕蟲瓶前兩葉常不等。瓶蓋長約1公分,寬約0.5公分,高約0.5公分,略呈盔形,指向前方。成熟瓶蓋內表面具一個深約6至10公釐的中空結構,並開口於捕蟲瓶內部。[1][2]捕蟲瓶內表面末端10至20公釐處具長約1公釐的下向毛,泄流槽附近具長4至5公釐的下向毛,此外其餘部分均無毛,特別是瓶肩內表面對應處也無毛。[1]成熟的捕蟲瓶為深紅色,新生的捕蟲瓶為黃綠色並具紅色網紋。[1][2]
小囊太陽瓶子草的花序為總狀花序,共具3至4朵。花序長約35公分,無毛。花梗長3至6公分。苞片卵形,長3至5公分。花被片4枚,長圓形至披針形,白色至淡紅色,長4至4.5公分,寬1.8至2.5公分。雄蕊10枚,花絲長約8公釐。花葯為長圓形至披針形,長約8公釐,寬約1.5公釐。子房3室,具柔毛,花柱無毛,柱頭三裂。種子褐色,長圓形,長約2至3公釐,具明顯的膜狀翅。[2]
生態關係
小囊太陽瓶子草分布的阿帕拉曼山系位於蓋亞那高地的北部。安德烈亞斯·維斯圖巴等在阿帕拉曼山系的阿帕拉曼山(Aparaman Tepui)、莫西潘山(Murosipan Tepui)、卡梅奇瓦蘭山(Kamakeiwaran Tepui)及特理奇山(Tereke Tepui)四座山上都發現了小囊太陽瓶子草。其中種群數量最大的為阿帕拉曼山,部分植株可以分布於幾乎垂直的岩壁上。[1][2]
小囊太陽瓶子草常分布於開闊處,多位於排水良好的岩石間,極少見於極其潮濕的池塘邊及滲水的斜坡上。其與鳳梨科、黃谷精屬及覆鱗屬(Stegolepis)植物同域分布。[2]
相關物種
小囊太陽瓶子草的瓶蓋在屬內是非常特殊的,所以其似乎與其他太陽瓶子草屬物種之間並不存在非常密切的近緣關係。其也可以很容易的與其他物種相區別。[2]
小囊太陽瓶子草、另解太陽瓶子草與小太陽瓶子草之間的形態特徵區別(Wistuba, A., P. Harbarth & T. Carow 2001)[2] | ||||
形態特徵 | 小囊太陽瓶子草 | 另解太陽瓶子草 | 小太陽瓶子草 | |
---|---|---|---|---|
捕蟲瓶 | ||||
尺寸 | 長20至30公分,寬5至6公分 | 長15至40公分,寬5至6公分 | 長8至20公分,寬3至8公分 | |
形狀 | 下三分之一為漏斗形,上三分之二為圓柱形;前後扁縮,前部內凹 | 下三分之一為漏斗形至葫蘆形,上部略呈漏斗形 | 下部略呈葫蘆形,上部為管狀至擴展 | |
瓶蓋 | ||||
尺寸 | 長約1公分,寬約0.5公分 | 長1至3.5公分,寬1至3公分 | 長0.5至1公分,寬0.3至0.5公分 | |
形狀 | 前彎,略呈盔形,基部部收縮,成熟捕蟲瓶瓶蓋下具深5至10公釐的中空結構 | 平形至盔形,基部略微收縮 | 明顯的盔形,基部驟縮 | |
雄蕊 | ||||
尺寸 | 長8公釐 | 長6至8公釐 | 長4公釐 | |
數量 | 10 | 8至14 | 15 |
參考文獻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McPherson, S. 2007. Pitcher Plants of the Americas. The McDonald & Woodward Publishing Company, Blacksburg, Virginia.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Wistuba, A., P. Harbarth & T. Carow 2001. Heliamphora folliculata, a new species of Heliamphora (Sarraceniaceae) from the 『Los Testigos』 Table Mountains in the South of Venezuel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arnivorous Plant Newsletter 30(4): 120–125.
- ^ Płachno, B.J., P. Świątek & A. Wistuba 2007. The giant extra-floral nectaries of carnivorous Heliamphora folliculata: architecture and ultrastructure.PDF Acta Biologica Cracoviensia Series Botanica 49(2): 91–104.
- Carow, T., A. Wistuba & P. Harbarth (March 2005). Heliamphora sarracenioides, a new species of Heliamphora (Sarraceniaceae) from Venezuela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arnivorous Plant Newsletter 34(1): 4–6.
- Nerz, J. (December 2004). Heliamphora elongata (Sarraceniaceae), a new species from Ilu-Tepui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arnivorous Plant Newsletter 33(4): 111–116.
- Nerz, J. & A. Wistuba (June 2006). Heliamphora exappendiculata, a clearly distinct species with unique characteristic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arnivorous Plant Newsletter 35(2): 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