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沉沒戰鬥巡洋艦列表
已沉沒戰鬥巡洋艦列表收錄世界各國因各種原因沉沒的戰鬥巡洋艦。這些戰鬥巡洋艦部分因戰鬥而被擊沉,部分出於各種考慮而自沉,部分因戰後試驗或者和平應用而沉沒。
沉沒的戰鬥巡洋艦都是始建於20世紀上半葉的大型主力艦,這些艦隻或因戰鬥中被摧毀,或被鑿沉,或者在武器試驗中被摧毀。這些軍艦在尺寸與建造成本上與戰艦相似,通常配備有相同規格的大口徑艦砲,且通常比戰艦裝備更輕量的裝甲以獲得更高的航速。
概述
最早期的戰鬥巡洋艦[a]作為一種介於戰艦與裝甲巡洋艦之間的艦種,由英國於20世紀最初10年間開始發展起來。與此同時,無畏艦也緊跟在前無畏艦時代之後開始發展起來。戰鬥巡洋艦最初的設計目標是追擊較為老舊、速度較慢的裝甲巡洋艦,並用戰艦等級的重型火砲將其摧毀。然而隨著各國建造越來越多的戰鬥巡洋艦,這些艦隻的對手逐漸變成了與她們自身一樣具有高航速和重火力的同類型軍艦。[9]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皇家海軍設計建造並服役的戰鬥巡洋艦裝甲較為薄弱,在與裝甲防護更為強大的德軍戰鬥巡洋艦對抗時並不占優勢。在1916年日德蘭海戰中,英軍為此損失了3艘戰鬥巡洋艦,而德軍僅損失了一艘「呂佐夫」號[b]。一戰停戰後,德軍鑿沉了剩餘的5艘戰鬥巡洋艦以防落入英軍之手[14]。
在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各國於1922年共同簽署了《華盛頓海軍條約》。該條約對各方可以保留和建造的主力艦數量以及噸位做出了限制。在此期間,許多戰鬥巡洋艦被退役報廢並拆解。而澳洲皇家海軍唯一保有的戰鬥巡洋艦「澳洲」號也為了遵守條約而被鑿沉[15]。該條約允許當時各國在建的兩艘戰鬥巡洋艦改建為航空母艦,因此日本和美國利用這個機會對相關艦隻實施改建工程[16]。儘管並不在條約限制範圍內,英國也還是將其旗下3艘戰鬥巡洋艦改裝成航空母艦[17]。20世紀30年代時,日本將其剩下的4艘戰鬥巡洋艦改造成高速戰艦[18]。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國海軍旗下剩餘的戰鬥巡洋艦損失巨大。相比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僅4艘戰鬥巡洋艦喪失於砲火之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僅有兩艘完全是被艦砲擊毀。另有兩艘戰鬥巡洋艦被艦砲以及空中打擊聯合擊毀,4艘單方面毀於空襲,兩艘被潛艦擊沉。其中最為巨大的損失是1941年與德國戰艦「俾斯麥」號[c]對戰時被擊沉的英軍「胡德」號戰鬥巡洋艦[d],陣亡人數達1415人[21]。二戰結束時倖存下來的3艘戰鬥巡洋艦中,有兩艘戰後就報廢拆解,而「薩拉托加」號[e]則是在1946年的核子武器試驗中被擊沉[23]。
損失
戰損
最早損毀的戰鬥巡洋艦出自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在英國皇家海軍與德意志帝國海軍於1916年5月31日爆發的日德蘭海戰期間。此役中,英國海軍三艘戰鬥巡洋艦——「無敵」號[f]、「不倦」號[g]和「瑪麗皇后」號[h]都因中彈導致彈藥庫起火而殉爆,傷亡慘重[30]。德軍「呂佐夫」號在戰鬥中被英軍數次擊中水線以下部位導致艦體嚴重進水。最終在當天晚間時,「呂佐夫」號因進水過多有傾覆的可能而被下令棄船。之後由一艘德軍驅逐艦以兩枚魚雷將該艦擊沉[31]。
戰鬥巡洋艦這一艦種的艦隻再次發生戰損已經是四分之一個世紀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這一次是英軍攔截一支試圖襲擊大西洋補給線的德軍艦隊。1941年5月24日,丹麥海峽海戰打響後不久,德國戰艦「俾斯麥」號的一枚砲彈擊中了「胡德」號,導致後者彈藥庫爆炸,造成大量人員傷亡。半年後,英軍「威爾斯親王」號戰艦[i]和「卻敵」號戰鬥巡洋艦[j]計劃攔截抵近馬來半島的日本運輸船團,結果中途被日本航空艦隊發現並於12月10日雙雙遭魚雷轟炸機擊沉。[35]
以下戰鬥巡洋艦均在戰鬥中被擊沉:
艦名 | 所屬海軍 | 傷亡人數 | 沉沒日期 | 位置 | 現狀 | 紀念物 | 圖片 |
---|---|---|---|---|---|---|---|
「無敵」號
(HMS Invincible) |
英國皇家海軍 | 1,026[36] | 1916年5月31日[37] | 北海[37] | 「無敵」號斷成兩部分在177英尺(54公尺)的海底[38][39] | —
|
|
「不倦」號
(HMS Indefatigable) |
英國皇家海軍 | 1,017[40] | 1916年5月31日[37] | 北海[37] | 「不倦」號大部分已經被打撈,只有部分大塊金屬片仍然在183英尺(56公尺)的海底[38] | 沉船中倖存下來的一條救生圈在曼徹斯特的帝國戰爭博物館北館展出[41] | |
「瑪麗皇后」號
(HMS Queen Mary) |
英國皇家海軍 | 1,266[42] | 1916年5月31日[37] | 北海[37] | 「瑪麗皇后」號頭朝下倒臥在196英尺(60公尺)深的海底,艦體已經分成兩段[38] | —
|
|
「呂佐夫」號
(SMS Lützow) |
德意志帝國海軍 | 157[43] | 1916年6月1日[31] | 北海[37] | 「呂佐夫」號倒扣在144英尺(44公尺)深的海底,艦體相對完整[38] | —
|
|
「胡德」號
(HMS Hood) |
英國皇家海軍 | 1,415[21] | 1941年5月24日[44] | 丹麥海峽[44] | 殘骸在9200英尺(2800公尺)深的海底[45] | 「胡德」號的兩門5.5英寸(140公釐)艦砲在改造過程中被移除,安裝在亞森欣島上,砲台至今仍然保持著基本完好的狀態。[46] | |
「卻敵」號
(HMS Repulse) |
英國皇家海軍 | 513[47] | 1941年12月10日[48] | 南海[48] | 以接近傾覆的姿態在177英尺(54公尺)深的海底[49] | —
|
鑿沉
有5艘德軍戰鬥巡洋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倖存下來,這五艘分別是「馮·德·坦恩」號[k]、「毛奇」號[l]、「賽德利茨」號[m]、「德弗林格爾」號[n]以及「興登堡」號[o]。這5艘戰鬥巡洋艦在停戰後與其他公海艦隊殘餘艦隻一起被扣押在斯卡帕灣內等待協約國與德國簽訂和平條約。然而艦隊指揮官海軍少將路德維希·馮·羅伊特認為英軍在停戰協定生效後就勢必會扣留德軍艦隻,因此在1919年6月21日早晨就先發制人下令艦員鑿沉這些軍艦,以免她們落入英軍之手[55]。1924年,澳洲皇家海軍按照《華盛頓海軍條約》的規定自行鑿沉了旗下唯一的一艘戰鬥巡洋艦「澳洲」號[15]。
以下戰鬥巡洋艦均為艦員自行鑿沉:
艦名 | 所屬海軍 | 沉沒日期 | 位置 | 現狀 | 紀念物 | 圖片 |
---|---|---|---|---|---|---|
「馮·德·坦恩」號
(SMS Von der Tann) |
德意志帝國海軍 | 1919年6月21日[56] | 斯卡帕灣[56] | 1930年12月7日被撈起,並在羅賽斯[p]拆解[58] | —
|
|
「毛奇」號
(SMS Moltke) |
德意志帝國海軍 | 1919年6月21日[59] | 斯卡帕灣[59] | 1927年6月10日被撈起,並在羅賽斯拆解[60] | —
|
|
「塞得利茨」號
(SMS Seydlitz) |
德意志帝國海軍 | 1919年6月21日[61] | 斯卡帕灣[61] | 1928年11月被撈起,並在羅賽斯拆解[61][62] | 艦鍾在拉伯海軍紀念館[63] | |
「德弗林格爾」號
(SMS Derfflinger) |
德意志帝國海軍 | 1919年6月21日[59] | 斯卡帕灣[59] | 1939年被撈起[59],之後於1946年拆解[63] | 艦鍾在外赫布里底群島的聖米迦勒教堂外[64] | |
「興登堡」號
(SMS Hindenburg) |
德意志帝國海軍 | 1919年6月21日[65] | 斯卡帕灣[65] | 1930年7月22日被撈起[63],並於1930年至1932年間拆解[60] | 艦鍾在拉伯海軍紀念館[63] | |
「澳洲」號
(HMAS Australia) |
澳洲皇家海軍 | 1924年4月12日[66] | 雪梨角近海[67] | 依舊在水深1,332英尺(406公尺)處[68] | 現存各式文物,包括澳洲戰爭紀念館收藏的螺旋槳[69] |
改造成其他艦種後沉沒
後在20世紀20年代,一戰結束後倖存的戰鬥巡洋艦中有6艘(包括在建的3艘)都被改造為航空母艦。這其中包括英軍勇敢級[q]全部3艘[17]。二戰開始後不久的1939年9月17日,「勇敢」號就在使用艦載機搜索敵方潛艦時被德軍潛艦U-29擊沉[71]。次年6月8日,其姊妹艦「光榮」號[r]在北海被德軍戰艦「沙恩霍斯特」號[s]以及「格奈森瑙」號[s]聯手擊沉[75]。《華盛頓海軍條約》中的一項條款允許每個簽字國家將旗下兩艘艦艇改裝為航空母艦,因此美國海軍選擇了旗下航速較高的列星頓級戰鬥巡洋艦[e]進行改造作業[16]。在1942年5月8日的珊瑚海海役中,「列星頓」號[e]被兩枚炸彈和兩枚魚雷擊中[76]。雖然該艦僅僅因此遭受了中度的損傷,但由於艦內存儲的航空汽油的油罐受損,罐中洩露出來的油氣引發了嚴重的火災[77]。艦員不得不被迫棄船,最終該艦被一艘美國驅逐艦以魚雷擊沉[78]。「薩拉托加」號在二戰後倖存,但作為美國海軍第一批航空母艦,該艦被認為老舊過時,因此在「十字路口行動」中被用作核子武器試驗的靶艦[23]。然而該艦在第一次試驗中以幾乎沒有損壞的狀態倖存下來,直至1946年7月25日的第二次試驗才被最終擊沉[23]。
同樣利用《華盛頓海軍條約》將旗下戰鬥巡洋艦改建成航空母艦的還有大日本帝國海軍。最初選中的艦隻是在建中的天城級戰鬥巡洋艦,但因地震的原因,最終完成的僅有一艘「赤城」號。該艦在1942年6月4日的中途島海戰中被三枚炸彈擊中,引發艦體內嚴重的火災,最終迫使艦員棄船。第二天早上由於艦體被評估無法修復而被以魚雷擊沉。[79]
20世紀30年代,日本海軍將旗下4艘金剛級戰鬥巡洋艦改造成高速戰艦[18]。1942年11月13日,在瓜達康納爾海戰中,「比睿」號在極近距離發現美國巡洋艦和驅逐艦組成的艦隊。在接下來的遭遇戰中,該艦嚴重受損,不得不被姊妹艦「霧島」號拖行離開。翌日晨,兩艦都被美軍飛機發現。在美軍的輪番攻擊下,「霧島」號不得不放棄對「比睿」號的拖行作業。傍晚,在遭受又一輪的攻擊後,「比睿」號艦長下令全員棄船並將該艦鑿沉[80]。離開「比睿」號後,「霧島」號返回鐵底灣[t],但在第二輪海戰中遭遇美軍戰艦「南達科他」號[u]和「華盛頓」號[v]。「華盛頓」號在極近距離向「霧島」號開火,導致後者艦艉砲塔和船舵受損,水線以下部分也中彈。3個半小時後,嚴重進水的「霧島」號傾覆[84]。「金剛」號在雷伊泰灣海戰後返回日本,並於1944年11月21日在台灣海峽被美軍海獅號潛艦[w]以魚雷擊沉[86]。1945年7月24日和28日,美軍以及英軍航空母艦艦載機對吳港發動了空襲。停泊在吳港內的「榛名」號在24日僅被一枚炸彈擊中導致輕微損傷,卻在28日被擊中十幾發炸彈,致使其坐沉在港內[86]。戰後,該艦於1946年初被打撈並拆解[87]。
以下戰鬥巡洋艦均被改建為戰艦或者航空母艦並最終沉沒:
艦名 | 所屬海軍 | 改建後艦種 | 傷亡人數 | 沉沒日期 | 位置 | 現狀 | 圖片 |
---|---|---|---|---|---|---|---|
「勇敢」號
(HMS Courageous) |
英國皇家海軍 | 航空母艦 | 519[88] | 1939年9月17日[88] | 西部航道[x][88] | 未知 | |
「光榮」號
(HMS Glorious) |
英國皇家海軍 | 航空母艦 | 1,207[90] | 1940年6月8日[91] | 北海[91] | 未知 | |
「列星頓」號
(USS Lexington) |
美國海軍 | 航空母艦 | 216[92] | 1942年5月8日[92] | 珊瑚海[92] | 斷為3段,沉在海平面以下10,000英尺(3,000公尺)深處。[93][94] | |
「赤城」號 | 大日本帝國海軍 | 航空母艦 | 267[95] | 1942年6月5日[96] | 中途島近海[96] | 未知 | |
「比睿」號 | 大日本帝國海軍 | 戰艦 | 188[80] | 1942年11月14日[96] | 鐵底灣[96] | 未知 | |
「霧島」號 | 大日本帝國海軍 | 戰艦 | 212[86] | 1942年11月15日[96] | 鐵底灣[96] | 倒扣在4,000英尺(1,200公尺)深的海底,艦艏部佚失(與艦體主要部分分離,狀況不明)。[38] | |
「金剛」號 | 大日本帝國海軍 | 戰艦 | 1,250[86] | 1944年11月21日[96] | 台灣海峽[96] | 未知 | |
「榛名」號 | 大日本帝國海軍 | 戰艦 | 65[97] | 1945年7月28日[86] | 吳港[96] | 1946年拆解[96] | |
「薩拉托加」號
(USS Saratoga) |
美國海軍 | 航空母艦 | 0[23] | 1946年7月25日[23] | 比基尼環礁[23] | 直立於海底,艦橋的頂部在水面以下50英尺(15公尺),是潛水員可以接觸到的最大型二戰航艦。[98] |
腳註
注釋
- ^ 兩艘德國海軍沙恩霍斯特級戰艦以及法國海軍敦克爾克級戰艦有時也會被稱為戰鬥巡洋艦,尤其是在英國方面的資料中[1][2][3]。然而納粹德國海軍以及法國海軍把她們歸類為戰艦(德語:Schlachtschiffe、法語:Bâtiments de ligne)[4][5],絕大多數學術著作也都這麼稱呼她們[6][7][8]。因此,她們不被包括在這個列表中。
- ^ 譯名參考自《世界近代戰艦史》[10],另有來源譯為「呂措」號[11]、「呂佐」號[12]或「呂措夫」號。[13]
- ^ 譯名參考自《世界近代戰艦史》。[19]
- ^ 譯名參考自《世界近代戰艦史》。[20]
- ^ 5.0 5.1 5.2 譯名參考自《世界航空母艦全覽》。[22]
- ^ 譯名參考自《世界近代戰艦史》。[24]
- ^ 譯名參考自《世界近代戰艦史》。[25]
- ^ 譯名參考自《海上力量:戰艦發展史》[26],另有來源譯作「瑪麗王后」[27]、「瑪麗女王」[28]或者「瑪麗女皇」[29]。
- ^ 譯名參考自《世界近代戰艦史》[32]
- ^ 譯名參考自《世界近代戰艦史》[33],另有來源譯作「反擊」號[34]。
- ^ 譯名參考自《世界近代戰艦史》。[50]
- ^ 譯名參考自《世界近代戰艦史》。[51]
- ^ 譯名參考自《世界近代戰艦史》[52],另有來源譯為「塞德利茨」號[53]。
- ^ 譯名參考自《世界近代戰艦史》[10],另有來源譯為「德福林格」號[54]。
- ^ 譯名參考自《世界近代戰艦史》。[10]
- ^ 譯名參考自《世界地名翻譯大辭典》。[57]
- ^ 譯名參考自《世界航空母艦全覽》。[70]
- ^ 譯名參考自《世界海軍史探奇》[72],另有來源譯作「榮耀」號[73]。
- ^ 19.0 19.1 譯名參考自《消逝的巨獸:第二次世界大戰各國戰艦》。[74]
- ^ 譯名參考自《戰爭從未如此熱血 2 二戰美日太平洋大對決》。[81]
- ^ 譯名參考自《世界近代戰艦史》[82]
- ^ 譯名參考自《世界近代戰艦史》[83]
- ^ 譯名參考自《世界近代戰艦史》。[85]
- ^ 譯名參考自《如何擁有屬於自己的動物園》。[89]
引文
- ^ Churchill,第245頁
- ^ Vandervat,第82頁
- ^ Garzke & Dulin,第127頁
- ^ Gröner,第31頁
- ^ Gille,第139頁
- ^ C.L.W Page 1961,第14–15頁
- ^ Jane's Fighting Ships 1940,第212–213頁
- ^ Sturton,第43頁
- ^ Breyer,第48–49頁
- ^ 10.0 10.1 10.2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戰艦史,第54頁
- ^ 新華,第393頁
- ^ 吳世民,第19頁
- ^ 章騫,第445頁
- ^ Hore,第73頁.
- ^ 15.0 15.1 Duncan,第32頁
- ^ 16.0 16.1 Polmar & Genda,第50, 218頁
- ^ 17.0 17.1 中國海軍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 1998,第344頁
- ^ 18.0 18.1 Stille,第16頁
- ^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戰艦史,第186頁
- ^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戰艦史,第110頁
- ^ 21.0 21.1 HMS Hood Association: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HMS Hood Association. [6 June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4-23).
- ^ 王子午,第18頁
- ^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Fry,第158-159頁
- ^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戰艦史,第24頁
- ^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戰艦史,第26頁
- ^ 羅伯特,第72頁
- ^ 江泓 & 英國戰鬥巡洋艦全史,第98頁
- ^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戰艦史,第102頁
- ^ 英軍戰鬥巡洋艦 1939-1945,第4頁
- ^ Campbell,第368–369頁
- ^ 31.0 31.1 Tarrant 2001,第249頁
- ^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戰艦史,第166頁
- ^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戰艦史,第106頁
- ^ 英軍戰鬥巡洋艦 1939-1945,第2頁
- ^ Stephen,第70–80, 104–114頁
- ^ Campbell,第159頁
- ^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Roberts,第122–123頁
- ^ 38.0 38.1 38.2 38.3 38.4 Duncan,第71頁
- ^ Tarrant 1986,第114頁
- ^ Campbell,第61頁
- ^ Equipment, Lifebelt (HMS Indefatigable), British. Imperial War Museum. [6 June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3).
- ^ Williams,第132頁
- ^ Tarrant 2001,第298頁
- ^ 44.0 44.1 Stephen,第80頁
- ^ Mearns & White,第195–196頁
- ^ HMS Hood's 5.5" Guns on Ascension Islands. HMS Hood Association. 4 April 2010 [6 June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9).
- ^ Stephen,第114頁
- ^ 48.0 48.1 Stephen,第108頁
- ^ Denlay,第6頁
- ^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戰艦史,第49頁
- ^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戰艦史,第50頁
- ^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戰艦史,第52頁
- ^ PPxia,第22頁
- ^ GUNNM,第18頁
- ^ Herwig,第256頁
- ^ 56.0 56.1 Staff,第11頁
- ^ 周定國,第825頁
- ^ Gröner,第54頁
- ^ 59.0 59.1 59.2 59.3 59.4 Staff,第17頁
- ^ 60.0 60.1 Gröner,第55頁
- ^ 61.0 61.1 61.2 Staff,第33頁
- ^ Gröner,第56頁
- ^ 63.0 63.1 63.2 63.3 Gröner,第57頁
- ^ Eriskay St Michael's R.c. Church, South Uist. British Listed Buildings. [7 June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 ^ 65.0 65.1 Staff,第42頁
- ^ Duncan,第34頁
- ^ Sears, in Stevens, The Royal Australian Navy, p. 65
- ^ Duncan,第73頁
- ^ Duncan,第93–95頁
- ^ 王子午,第96頁
- ^ Burt,第282–283頁
- ^ 薩蘇 & 章騫 2010,第237頁
- ^ 劉精香 2013,第389頁
- ^ 劉怡,第206頁
- ^ Burt,第297–298頁
- ^ Polmar & Genda,第218頁
- ^ Polmar & Genda,第218, 220頁
- ^ Polmar & Genda,第50, 218, 220頁
- ^ Parshall & Tully,第352–353, 463, 466頁
- ^ 80.0 80.1 Hackett, Bob; Kingsepp, Sander; Ahlberg, Lars. IJN Hiei: Tabular Record of Movement. Combinedfleet.com. 2010 [6 June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14).
- ^ 關河五十州 2014,第221頁
- ^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戰艦史,第174頁
- ^ 日本海人社 & 世界近代戰艦史,第172頁
- ^ Hackett, Bob; Kingsepp, Sander; Ahlberg, Lars. IJN Kirishima: Tabular Record of Movement. Combinedfleet.com. 2010 [6 June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2-19).
- ^ 日本海人社,第135頁
- ^ 86.0 86.1 86.2 86.3 86.4 Stille,第20頁
- ^ Jackson 2008,第27頁
- ^ 88.0 88.1 88.2 Burt,第289–290頁
- ^ 尤丹婷 2019,第179頁
- ^ Winton,第200頁
- ^ 91.0 91.1 Rohwer,第26頁
- ^ 92.0 92.1 92.2 Polmar & Genda,第218, 220頁
- ^ Wreck of Aircraft Carrier USS Lexington Located in Coral Sea After 76 Years. PaulAllen.com. 2018-03-05 [2018-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1) (英語).
- ^ The ripples of Paul Allen's USS Lexington deep water discovery. Lexington Minuteman. 2018-04-21 [2018-1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3-11) (英語).
- ^ Parshall & Tully,第476頁
- ^ 96.00 96.01 96.02 96.03 96.04 96.05 96.06 96.07 96.08 96.09 Jentschura, Jung & Mickel,第35頁
- ^ Hackett, Bob. IJN Haruna: Tabular Record of Movement. Combinedfleet.com. 2012 [2013-06-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19) (英語).
- ^ Bikini Atoll Dive Tourism Information. Bikini Atoll Divers. [26 November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10-16).
參考資料
- Breyer, Siegfried. Battleships and Battle Cruisers 1905–1970. Garden City, New York: Doubleday. 1973. ISBN 978-0-385-07247-2 (英語).
- Burt, R. A. British Battleships, 1919–1939.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12 [1993]. ISBN 978-1-59114-052-8 (英語).
- Campbell, John. Jutland: An Analysis of the Fighting. New York: Lyons Press. 1998. ISBN 1-55821-759-2 (英語).
- Churchill, Winston. The Second World War. 5 Closing the Ring.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Harcourt. 2000 [1951]. ISBN 978-0-395-41059-2 (英語).
- C.L.W Page. Home Waters and the Atlantic, Volume II, 9th April 1940 – 6th December 1941. Naval Staff History Second World War. London: Historical Section Admiralty. 20 November 1961. ISBN 9780714652146. OCLC 56696063 (英語).
- Denlay, Kevin. Expedition Job 74 (PDF). Explorers.org. 2007 [6 June 2013].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9-11) (英語).
- Duncan, Brad. Battlecruiser HMAS Australia (1): Wreck Inspection Report (PDF) (報告). Parramatta, NSW: Heritage Branch, NSW Office of Environment and Heritage. July 2011 [26 December 2012]. OCLC 75412797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5-09-24) (英語).
- Fry, John. USS Saratoga CV-3: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Legendary Aircraft Carrier 1927–1946. Atglen, Pennsylvania: Schiffer Publishing. 1996 [2021-05-10]. ISBN 0-7643-0089-X.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0) (英語).
- Garzke, William H.; Dulin, Robert O. Battleships: Axis and Neutral Battleships in World War II.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5. ISBN 978-0-87021-101-0 (英語).
- Gille, Eric. Cent ans de cuirassés français. Nantes: Marines. 1999. ISBN 2-909-675-50-5 (法語).
- Gröner, Erich. German Warships: 1815–1945. Vol. I: Major Surface Vessels.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0. ISBN 978-0-87021-790-6. OCLC 22101769 (英語).
- Herwig, Holger. "Luxury" Fleet: The Imperial German Navy 1888–1918. Amherst, New York: Humanity Books. 1998 [1980] [2021-05-09]. ISBN 978-1-57392-286-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2) (英語).
- Jackson, Robert. 101 great warships : legendary warships from WW1 to the present. London: Amber Books. 2008. ISBN 9781905704729. OCLC 1244215181 (英語).
- Jentschura, Hansgeorg; Jung, Dieter; Mickel, Peter. Warships of the Imperial Japanese Navy, 1869–1945. Annapolis, Maryland: United States Naval Institute. 1977. ISBN 0-87021-893-X (英語).
- McMurtrie, Francis E. Jane's Fighting Ships 1940. Sampson Low. ASIN B000J2DU0G (英語).
- Mearns, David; White, Rob. Hood and Bismarck: The Deep Sea Discovery of an Epic Battle. London: Channel 4. 2001. ISBN 0-7522-2035-7 (英語).
- Parshall, Jonathan; Tully, Anthony. Shattered Sword: The Untold Story of the Battle of Midway. Washington: Potomac Books. 2007. ISBN 978-1-57488-924-6 (英語).
- Polmar, Norman; Genda, Minoru. Aircraft Carriers: A History of Carrier Avi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World Events. Volume 1, 1909–1945. Washington, D.C.: Potomac Books. 2006. ISBN 1-57488-663-0 (英語).
- Rohwer, Jurgen. Chronology of the War at Sea, 1939–1945: The Naval History of World War Two.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5. ISBN 1-59114-119-2 (英語).
- Sears, Jason. An Imperial Service. Stevens, David (編). The Royal Australian Navy. The Australian Centenary History of Defence III. South Melbourne, VIC: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ISBN 0-19-555542-2. OCLC 50418095 (英語).
- Staff, Gary. German Battlecruisers: 1914–1918. Oxford, UK: Osprey Books. 2006. ISBN 978-1-84603-009-3 (英語).
- Stephen, Martin. Sea Battles in Close-Up: World War 2.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8. ISBN 0-87021-556-6 (英語).
- Stille, Mark. Imperial Japanese Navy Battleships 1941-45. New Vanguard 146. Oxford, UK: Osprey Publishing. 2008. ISBN 978-1-84603-280-6 (英語).[失效連結]
- Sturton, Ian (編). Conway's All the World's Battleships: 1906 to the Present.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87. ISBN 978-0-85177-448-0. OCLC 246548578 (英語).
- Tarrant, V. E. Battlecruiser Invincible: The History of the First Battlecruiser, 1909–16.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6 [2021-05-09]. ISBN 0-87021-147-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2).
- Tarrant, V. E. Jutland: The German Perspective. London: Cassell Military Paperbacks. 2001 [1995] [2021-05-09]. ISBN 978-0-304-35848-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2) (英語).
- Vandervat, Dan. The Atlantic Campaign. New York: Harper & Row. 1988. ISBN 978-0-06-015967-2 (英語).
- Williams, M. W. The Loss of HMS Queen Mary at Jutland. Warship 1996. London: Conway Maritime Press. 1996: 111–32. ISBN 0-85177-685-X (英語).
- Winton, John. Carrier Glorious. London: Leo Cooper, Secker & Warburg. 1986. ISBN 0-436-57806-9 (英語).
- 安古斯·康斯坦姆. 英军战列巡洋舰 1939-1945 (平裝). 新先鋒系列. 重慶: 重慶出版社. 2009-04 [2021-05-09]. ISBN 978-7-229-00436-1. OCLC 60037834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5) (中文(中國大陸)).
- 關河五十州. 战争从未如此热血 2 二战美日太平洋大对决. 北京: 民主與建設出版社. 2014-05 [2021-05-10]. ISBN 978-7-5139-0340-0. OCLC 11545581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0) (中文(中國大陸)).
- 江泓. 英国战列巡洋舰全史= The complete history British of battlecruiser 第1版. 長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6-08-01. ISBN 9787547233030. OCLC 1051636476 (中文(中國大陸)).
- 劉怡. 消逝的巨兽:第二次世界大战各国战列舰. 知兵堂簡體版戰爭系列. 武漢: 武漢大學出版社. 2010-07-01. ISBN 9787307076839. OCLC 885782723 (中文(中國大陸)).
- (英)瓊·莫莎德. 如何拥有属于自己的动物园= Our Zoo. 尤丹婷 譯 第1版.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9-01. ISBN 978-7-100-16693-5. OCLC 1112254662 (中文(中國大陸)).
- (英)羅伯特·傑克遜. 海上力量:战列舰发展史. 張國良 譯 第1版. 北京: 中國市場出版社. 2009-08-01. ISBN 978-7-5092-0527-3. OCLC 451167885 (中文(中國大陸)).
- 日本海人社 (編). 世界近代战列舰史. 世界艦船 第1版.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10-06 [2020-02-21]. ISBN 9787543664296. OCLC 886026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26) (中文(中國大陸)).
- 薩蘇; 章騫. 世界海军史探奇 第1版. 濟南: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0-01. ISBN 978-7-80713-836-5. OCLC 885532998 (中文(中國大陸)).
- 王子午; 許濤. 世界航空母舰全览. 指文圖史系列012. 中國長安出版社. 2013-10-01: 171–180 [2020-01-31]. ISBN 9787510706813. OCLC 9104414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1-31) (中文(中國大陸)).
- 理察·亨布爾. 希特勒公海艦隊—通商破壞戰. 吳世民 譯. 台北: 星光出版社. 2005. ISBN 978-9-5767-7629-8 (中文(臺灣)).
- (英)溫斯頓·邱吉爾. 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3 世界危机 1916-1918= THE WORLD CRISIS:1916-1918. 劉精香 譯 第1版. 南京: 譯林出版社. 2013-09. ISBN 978-7-5146-1351-3. OCLC 928135630 (中文(中國大陸)).
- 新華通訊社譯名室 (編). 德语姓名译名手册. 北京: 商務印書館. 1999. ISBN 978-7-100-02674-1 (中文(中國大陸)).
- 章騫. 无畏之海: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全史= Sea of dreadnoughts the great war at sea 第1版. 濟南: 山東畫報出版社. 2013. ISBN 978-7-5474-0541-3. OCLC 928114543 (中文(中國大陸)).
- 中國海軍百科全書編審委員會. 中国海军百科全书 第1版. 北京: 海潮出版社. 1998-12 [2021-05-12]. ISBN 7-80151-041-0. OCLC 422684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0) (中文(中國大陸)).
- 周定國. 世界地名翻译大辞典 Place names of the world 第1版. 北京: 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 2007-10 [2020-02-21]. ISBN 978750010753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1) (中文(中國大陸)).
期刊來源
- GUNNM. 初战未捷身先死——德意志帝国海军“吕佐夫”号战列巡洋舰. 模型世界=Model world Miniatures (北京 ). 2013, (4): 18–24 [2020-02-22]. ISSN 1008-8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4) (中文(中國大陸)).
- PPxia; 晗琪. 趙天可 , 編. 一战德国"塞德里茨"号战列巡洋舰. 模型世界=Model world Miniatures (北京). 2013, (4): 22–27 [2020-02-22]. ISSN 1008-8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1) (中文(中國大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