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竹君 (廣州)
生平
光緒二年(1876年),張竹君出生於廣州西關官宦之家,排行第五,其父張世蒸為三品京官,家境富裕。張竹君幼年曾患病,半身麻木,家人送其至博濟醫院,在美國傳教士嘉約翰的治療下痊癒,這段經歷讓張竹君與西醫結緣,長大後即入博濟醫學堂學習。張竹君起初就讀的是博濟醫院附屬南華醫校,後又轉入夏葛女醫學堂,於1900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西醫,並於次年創立廣州禔福醫院(位於廣東廣州荔灣)和南福醫院(位於河南),隨後將南福醫院改為育賢女學。之後張竹君曾應僑居新加坡的姐姐之邀,赴新加坡考察,並受聘成為「新加坡中國醫院」的院長助理,其間,她親眼看到新加坡鼠疫屠城的慘狀,於是,開始深入關注預防醫學。1904年廣州霍亂,她受九大善堂之邀考察遏制傳染病傳播之方法,準確指出疫情的傳播是由患者嘔吐穢物污染江河水源而起,要求勸止市民飲用污染的河水、井水,建議當局用船從廣州郊區石門運水供市民飲用。她還向病人家屬宣傳,將吐瀉物焚燒而不要倒入江河,並且禁止販賣腐爛瓜果。她的建議被當局採納,數周之後霍亂疫情便得到控制,成為中國預防醫學史上經典的案例。同年,張竹君赴上海開設女子手工傳習所與衛生講習會。日俄戰爭爆發後,張竹君隨萬國紅十字會深入東北救護受害的中國人。1904年11月,在上海創辦女子中西醫養病院。1905年,與李平書合辦上海女子中西醫學校,這是中國人自辦的第一所女子醫科學校。1907年加入中國同盟會,進行反清鬥爭。1909年,上海醫院成立,張竹君被推舉為監院(院長)。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後,張竹君發起成立中國赤十字會,組織、率領救護隊員前往武昌,救治受傷士兵達1300餘人,並掩護革命黨人黃興、宋教仁、田桐、李書城隨隊同往,後被贈予「巾幗偉人」匾額。1913年二次革命,與赤十字會成員赴南京救護傷員。1926年,上海霍亂肆虐,張竹君奮戰在抗疫第一線。1932年淞滬抗戰與1937年八·一三事變,依然在戰火硝煙中搶救傷員。她終生不嫁,卻收養了20多名孤苦兒童,並將他們撫養成人。張竹君一生愛國愛民,救死扶傷,無私為社會大眾服務,深受民眾的推崇和讚譽,曾獲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頒發「立國紀念勳章」、「赤金紅十字軍功勳章」及「中華民國忠裔紀念章」,並享有「中國的南丁格爾」、「中國女豪傑」、「慈愛之神」等榮譽稱號。1964年,張竹君在上海病逝,享年88歲。[2][3]
軼事
辛亥革命另一女傑徐宗漢與張竹君私交甚篤,曾協助她在廣州建醫院、辦校,張亦曾在革命行動中掩護徐及其夫黃興。
張竹君早年行醫出門總穿洋裝坐轎並手持書本,引人注目,時人遂有「張竹君坐大轎——倒看洋書」之歇後語。她又常在廣州宣講新學,愛慕者眾,受馬君武、盧少岐爭相追求,被胡漢民笑稱是「驢馬爭獐」。她雖終身未婚,但曾收養二十餘名孤兒,皆視如己出。[4]
張竹君曾於辛亥革命中幾次遇險:1911年11月10日,張在漢口登船去武昌,清軍突然湧現,向她開槍,幸虧小船疾馳而去,一連7槍都被躲過;15日,張率隊去漢陽作救護工作,因勞累過度無法步行,只得由轎子抬著前行,隊員們都佩著紅十字臂章,隊列前後又都打著紅十字會旗,可就在他們通過漢水浮橋時,清軍竟向他們開槍,見未打中又朝剛登岸的轎子開炮。幸得身邊有人聽到炮彈的呼嘯聲,猛然將張竹君連人帶轎推倒在地而逃過此劫。在一次手術中,張竹君的左手被劃破,傷口感染化膿,高燒不止,加上過度勞累,終於病倒,但她仍然堅持用腫脹的雙手繼續為傷員治療。張竹君率領中國赤十字會,出入槍林彈雨,在兩個月中救療受傷士兵1300餘人,不僅受到國人的敬仰,西方報刊多次報道頌揚。被當時的媒體稱為「熱心辦事,可為中國四萬萬人模範」,成為中國婦女擺脫封建枷鎖登上現代文明舞台的一個標誌。
1905年初爆發反美拒約行動,張竹君寫信給上海的粵人同鄉組織——上海廣肇公所,反覆強調如果美國華人能與國內人民「合群禦侮」,「則拒一美而列強知中國之難侮,拒一美約,而日後見民權之可伸,則此一舉也,未此非轉弱為強之機焉」。她又指出:「今茲辦法,不藉政府,不須使臣,凡吾工商,皆可自為,苟能合群,非但不懼美國,並何懼列強乎。事之成否,在人心之齊不齊耳。」張竹君相信公眾之力量,明確指出只要全國一心,定能勝利。不久,在沿海各商埠掀起了抵制美貨運動。上海廣肇公所的董事和旅滬廣東紳商多次致電清廷,要求政府拒絕在續約上簽字。此次活動在反對美國華工禁約中所表現出來的巨大力量,在一定程度遏制了美國種族主義者肆意加害華工的趨勢。
參考文獻
- ^ 中共廣州市委黨史文獻研究室-張 竹 君. 中共廣州市委黨史文獻研究室. [2021-05-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4).
- ^ [奇女篇·梁毅文 张竹君]悬壶济世,彰显女性张扬个性. 南都廣州. 2006-05-16 [2020-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0-10).
- ^ 楊奕望、葉進. 女医士张竹君之生年学籍新证. 中醫藥文化. 2015, (2015年第1期): 40–43.
- ^ 鈕先銘. 辛亥女傑張竹君(兼及胡漢民、馬君武、黃興). 中外雜誌. 1971-10, (10:4): 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