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說
張
家世
張說祖上為東漢司空張皓、西晉司空張華,張華十一代孫張恪,即為張說的祖父。張恪和董氏生張騭,即張說之父;母親馮氏,封長樂縣太君。哥哥張光、張珪;姐姐張德性嫁給李伯魚。[2];長妹范陽縣君,夫國子司業陰行先[3]、幼妹未長而夭逝。[4]
簡介
永昌元年(689年),策賢良方正,張說以對策第一,授東宮校書,累官至鳳閣舍人,史載「敦氣節,重然諾。為文精壯,長於碑誌。」編有《三教珠英》。因忤旨流配欽州,唐中宗時召還。歷任兵部員外郎、工部侍郎、兵部侍郎,加弘文館學士。睿宗即位,遷升為中書侍郎。
開元初年,改任中書令,開元五年(717年),貶岳州刺史。[5]開元七年(719年),擔任幽州都督。開元八年(720年),擔任天兵軍(駐太原)節度大使。張說大樂,親吻王毛仲的靴尖。開元九年(721年)七月,朔方節度使誘殺突厥部落,邊境不安,并州(山西太原)長史張說帶領二十騎兵,持節即其部落慰撫之,還住在首領的牙帳;副使李憲認為虜情難信,馳書止之。張說回信:「吾肉非黃羊,必不畏食;血非野馬,必不畏刺。士見危致命,此吾效死之秋也。」[6]
開元十年(722年),任首任朔方節度使,建議招募壯士以充宿衛,平定了降胡康願子叛亂,主張裁軍二十多萬,復員務農。時人王冷然曾指責他貪圖富貴:「今日忘舊日之淒遲,貪暮年之富貴乎!」[7]
開元十四年(726年),帝至泰山封禪,任命張說擔任封禪使。張說趁機攜女婿鄭鎰隨行,又把鄭鎰連提四級,綠衫改著紅袍。黃幡綽戲說:「此泰山之力也!」這是「泰山」作為岳父別稱的典故。[8]
開元十四年(726年),宇文融、李林甫等人彈劾中書令張說,說他貪贓受賄,玄宗敕宰相源乾曜等人審訊,罪狀多屬實。玄宗派高力士去看望張說。高力士回報讓玄宗動容,張說「坐於草上,於瓦器中食,蓬首垢面,自罰憂俱之甚。」[9]高力士見玄宗已有憐憫之心,遂稱張「於國有功」,希望能從輕發落。最後玄宗赦免了張說。
張說脾氣暴躁,與姚崇、崔湜皆不合。先天二年,崔湜被玄宗賜死,時人皆以為張說陷害崔湜。[10]玄宗打算任命姚崇為相,張說竟指使御史大夫趙彥昭彈劾姚崇,玄宗不予理睬。姚崇拜相後,張說出為相州刺史[11]。前後三任宰相,掌文學之任凡三十年。諡文貞。
張說有文才,其詩如「戲問芭蕉葉,何愁心不開」、「心對爐灰死,顏隨庭樹殘」皆佳句,《舊唐書》載《諫武后幸三陽宮不時還都疏》等疏表三篇。其作品還有《錢本草》,以錢喻藥,診治時弊,堪稱奇文。或說《虬髯客傳》為其作品[12]。《千家詩》更選中《幽州夜飲》:「涼風吹夜雨,蕭瑟動寒林」一首。有文集30卷傳世。
家庭
夫人
子孫
- 張均,字均,刑部尚書、大理卿,襲燕公
- 張岯,京兆府萬年縣尉。子張遂,河南府參軍,貞元戊辰歲十月三日終於所任,春秋三十八。
- 張密,初以蔭餘延寵,封漁陽縣男。尋又經明入官,參河南府軍事。至德初,扶從版輿,衍游合浦。勣於艱險,痑是炎蒸,二年十一月庚戌,終於容城,時廿五。季弟濛,大曆六載方護克葬我仲兄漁陽君於萬安南原曾王父尚書府君神塋之次,禮也。夫人同郡盧氏,今屯田員外郎政之子。
- 張濛,中書舍人、禮部侍郎。子張佐元,貞元五年,授殿中省進馬。至十三載,調集授汝州梁縣主簿。在官三稔,但貞礎是聞。時屬淮西寇難,臣背君心。方伯盧公虔以當郡賚賂,發數千斛之糧,評臨境交鋒,慮中途盜掠,七邑精選,無可委之才,遂命君統行以安寤寐。君銜命馳赴,剋期而還。秩滿,至元和三年,複選授澠池縣主簿。在官隔歲,兩考未書。以時疾之羸,過次而逝,以六月十二日終於所任之廨宇,時年卅六。夫人范陽盧氏,故汝州司士參軍鎰之第三女也。長子繩孫,扶奉靈輴,言旋舊里。即以其年七月廿八日歸葬於萬安山陽,禮也。
- 張嵍,洛陽丞
- 張巖
- 張垍,太常卿,娶玄宗女寧親公主
- 張琡,字正平,給事中、宜春郡司馬、廣陽子。弱歲補弘文生,以文貞公翼亮之重,拜太子通事舍人,遷符寶郎,推恩受邑,封廣陽縣子。家艱去職,禮終,授河南功曹,換京兆府法曹,歷藍田令、金部員外郎、太子中舍人、光祿少卿。屬夔龍入輔,急於求賢,出納王言,尤思慎擇,乃拜給事中。君又與太常同於翰林待詔,論思獻納,併入雙飛。即以明年三月左遷宜春郡員外司馬,駈驛赴任。太常亦出佐盧溪,涉素滻而南上;尚書又謫守閩越,出青門而左轉。君素有心疾,不堪憂憊,行至洛師之東南,暴終於汝墳之卸舍,春秋卌四,即天寶十三載三月十六日也。元昆撫喪,枕股慟哭。迫以嚴命,無容少留。哀否泰之靡常,痛死生之難訣。粵以其載十月十一日歸厝於萬安之南原,從先塋也。孀妻隴西郡君李氏,嗣子河南府參軍峑、京兆府參軍嵲等。(張埱夫人隴西郡君李氏墓志銘:曾祖世基,太子舍人。祖亶,給事中。父成裕,秘書監贈兵部尚書。兄揆,左僕射贈司空。有子三人,長曰峑,前岳州華容縣令;次曰嵲,前河南府參軍;次曰屺,前郢州長壽縣主簿。有女一人,適合眉州刺史李自昌。)
注釋
- ^ 張九齡《故開府儀同三司行尚書左丞相燕國公贈太師張公墓誌銘》:「大唐有天下一百十三年,開元十有八載,龍集庚午,冬十二月戊申,開府儀同三司行尙書左丞相燕國公薨於位,享年六十四。」
- ^ 張說 撰書《李氏張夫人墓誌》
- ^ 張均《陰府君碑》
- ^ 張說 撰書《張氏女墓誌》
- ^ 《明皇雜錄》
- ^ 《資治通鑑》卷第二百一十二
- ^ 《唐詩紀事》卷14《張說》
- ^ 晁說之《晁氏客語》記載:「呼妻父為泰山:一說雲,泰山有丈人峰。一說雲,開元十三年,封禪於泰山,三公以下,例遷一階。張說為封壇使,說婿鄭鑒以故自九品驟遷至五品,兼賜緋。因大酺宴,明皇訝問之,無可對。伶人黃翻綽奏曰:『此泰山之力也。』今人乃呼岳翁。又有呼妻母為泰水,呼伯叔丈人為列岳,謬誤愈甚。」張說封禪之說最早見於《酉陽雜俎》卷十二《語資》,「明皇封禪泰山,張說為封禪使。說女婿鄭鎰,本九品官。舊例,封禪後自三公以下,皆遷轉一級。惟鄭鎰因說驟遷五品,兼賜緋服。因大脯次,玄宗見鎰官位騰躍,怪而問之,鎰無詞以對。黃幡綽曰:「此泰山之力也。」,「鄭鑒」作「鄭鎰」。
- ^ 《舊唐書·列傳第四十七》
- ^ 《舊唐書》載:「初,湜與張說有隙,(張)說時為中書令,議者以為(張)說構陷之。」
- ^ 《舊唐書·張說傳》:「俄而為姚崇所構,出為相州刺史,仍充河北道按察使。俄又坐事左轉岳州刺史,仍停所食實封三百戶,遷右羽林將軍,兼檢校幽州都督。」
- ^ 據《說郛》、《虞初志》
參考書目
- 《舊唐書》卷97《張說傳》
前任: 劉幽求 |
唐朝右丞相 725年—729年 |
繼任: 宋璟 |
前任: 源乾曜 |
唐朝左丞相 (非宰相) 729年—730年 |
繼任: 裴耀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