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樾
徐樾(1500年—1552年),字子直,號波石,江西貴溪縣人,軍官籍,明朝政治人物,嘉靖進士,官至雲南左布政使,在沅江土酋之亂中遇難。
徐樾 | |
---|---|
大明雲南左布政使 | |
籍貫 | 江西廣信府貴溪縣 |
族裔 | 漢族 |
字號 | 字子直,號波石 |
出生 | 九月初三日 |
逝世 | 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 |
配偶 | 娶詹氏 |
親屬 | (嗣子)徐罃(鹽運運同) |
出身 | |
|
生平
江西鄉試第四十名舉人,嘉靖十一年(1532年)成壬辰科會試第二百十二名,二甲六十二名進士,都察院觀政,授任禮部主事,歷員外郎、精膳司郎中。嘉靖十八年(1539年)閏七月擢升為福建左參議。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以副使督學貴州,歷山東布政使司左參政,二十七年十月升雲南按察使。
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雲南元江府知府那憲被叔父那鑒弒殺,那鑒發動叛亂。明廷調集兵馬,兵分五路進行清剿,叛軍詐降。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徐樾擢升為雲南左布政使,押著軍餉到達南羨(今元江縣境內),逢那氏詐降,那鑒以埋伏大象以及兵馬殺出,徐樾「以布政使請兵督戰而死」[1][2],《明史》載:「土官高鵠當元江之變布政司徐樾遇害,奮身赴救,死之。」其弟子顏鈞尋其骸骨,歸葬於心齋墓庵。雲南巡撫趙炳然上報朝廷,追贈為光祿寺卿。
家族
著作
徐樾少從王守仁學心學,嘉靖七年(1528年)又受業於王艮[3]。著有《日省仁學錄》。孫應鰲整理他的遺稿編為《徐子直集》。徐樾未生育,以兄長徐棐的幼子徐罃為子。
參考文獻
- ^ 《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明人傳記資料索引》4940:徐樾,字子直,號波石,貴溪人。初從王守仁遊,復受業於王艮,得其傳。擧嘉靖十一年進士,歷官雲南左布政,死沅江土酋之難。有波石集。
- ^ 《明儒學案》:布政徐波石先生樾 徐樾字子直,號波石,貴溪人。嘉靖十一年進士。歷官部郎,出任臬藩。三十一年,陞雲南左布政使。元江府土舍那鑑,弒其知府那憲,攻劫州縣,朝議討之。總兵沐朝弼、巡撫石簡會師,分五哨進勦。那鑑遣經歷張惟至監軍僉事王養浩所偽降,養浩疑不敢往。先生以督餉至軍,慨然請行。至元江府南門外,鑑不出迎。先生呵問,伏兵起而害之。姚安土官高鵠力救,亦戰歿。我兵連歲攻之不克。會鑑死,諸酋願納象贖罪,世宗厭兵,遂允之。時人為之語曰:「可憐二品承宣使,只值元江象八條。」傷罪人之不得也。
- ^ 《明儒學案》:布政徐波石先生樾 先生少與夏相才名相亞,得事陽明,繼而卒業心齋之門。先生操存過苦,常與心齋步月下,刻刻簡默,心齋厲聲曰:「天地不交否?」又一夕至小渠,心齋躍過,顧謂先生曰:「何多擬議也?」先生過渠,頓然若失,既而嘆曰:「從前孤負此翁,為某費卻許多氣力。」先生謂:「六合也者,心之郛廓;四海也者,心之邊際;萬物也者,心之形色。往古來今,惟有此心浩浩淵淵,不可得而測而窮也。此心自朝至暮,能聞能見,能孝能弟,無間晝夜,不須計度,自然明覺,與天同流。一入聲臭,即是意念,是己私也。人之日用起居食息,誰非天者?即此是真知真識,又從而知識之,是二知識也。人身之痛癢視聽,無不覺者,此覺之外,更有覺乎?愚不肖者,未嘗離此為體,奚謂不知?不自知其用處是性,故曰『蠢動』。是以動處是覺,覺處亦昏昧也。」此即現成良知之言,以不犯做手為妙訣者也。心齋常謂先生曰:「何謂至善?」曰:「至善即性善。」曰:「性即道乎?」曰:「然。」曰:「道與身孰尊?身與道何異?」曰:「一也。」曰:「今子之身能尊乎?否歟?」先生避席請問曰:「何哉,夫子之所謂尊身也?」心齋曰:「身與道原是一件,至尊者此道,至尊者此身。尊身不尊道,不謂之尊身,尊道不尊身,不謂之尊道。道尊身尊,才是至善。故曰『天下有道,以道狥身;天下無道,以身狥道。』若以道狥人,妾婦之道也。己不能尊信,又豈能使彼尊信哉!」先生拜而謝曰:「某甚慚於夫子之教。」即以受降一事論之,先生職主督餉,受降非其分內,冒昧一往,即不敢以喜功議先生,其於尊身之道,則有間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