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色風暴1997
《情色風暴1997》(英語:The People vs. Larry Flynt)是一部於1996年上映的美國傳記電影,由導演米洛斯·福爾曼執導,根據色情雜誌出版商賴瑞·佛林特生平真實經歷改編,片中的主要演員包括伍迪·哈里遜、科特妮·洛芙、艾德華·諾頓、理察·保羅、詹姆士·克倫威爾、唐娜·漢諾瓦、克利斯丁·格拉夫和文森特·斯卡維利[4]。
情色風暴1997 The People vs. Larry Flynt | |
---|---|
基本資料 | |
導演 | 米洛斯·福爾曼 |
監製 | 奧立佛·史東 簡尼特·楊(Janet Yang) 麥可·豪斯曼 |
編劇 | 史考特·亞歷山大 賴瑞·卡拉久斯基 |
主演 | 伍迪·哈里遜 科特妮·洛芙 艾德華·諾頓 理察·保羅 詹姆士·克倫威爾 唐娜·漢諾瓦 克利斯丁·格拉夫 文森特·斯卡維利 |
配樂 | 湯瑪斯·紐曼 |
攝影 | 菲利普·魯斯洛特 |
剪輯 | 克里斯托夫·特里夫森 |
製片商 | 麥可·麥達沃伊 |
片長 | 129分鐘[1] |
產地 | 美國 |
語言 | 英語 |
上映及發行 | |
上映日期 |
|
發行商 | 哥倫比亞電影公司 |
預算 | 3千5百萬美元[2] |
票房 | 2030萬美元[3] |
各地片名 | |
中國大陸 | 性書大亨 |
香港 | 性書大亨 |
臺灣 | 情色風暴1997 |
影片由史考特·亞歷山大與賴瑞·卡拉久斯基共同編劇,時間跨度約為25年,著重描寫了賴瑞·佛林特與著名宗教界領導人士傑瑞·法威爾多年的法律糾紛。賴瑞本人也在片中出演了一個角色,就是那個當年那位判他藐視法庭而將之關進監獄的地方法院法官莫瑞斯(Morrissey)。
劇情
1953年,10歲大的賴瑞·佛林特在肯塔基州賣非法生產的蒸餾酒為生,20年後,他和弟弟吉米一起在辛辛那提經營一家脫衣舞俱樂部,不過在生意日漸萎縮的情況下,他決定「擴大經營範圍」,為俱樂部出版一份報紙,這份報紙就是專門刊登俱樂部脫衣舞女的照片,成為了著名色情雜誌《好色客》的首期。這一雜誌大受歡迎,特別是在刊登了前美國第一夫人,約翰·F·甘迺迪總統的妻子賈桂琳·甘迺迪的裸照後,銷量更是一飛沖天。
與《花花公子》這樣的雜誌不同的是,《好色客》在拍攝裸照時,並不會像前者那樣「藝術化」地巧妙避開女性的私處,恰恰相反,賴瑞在現場指示攝影師時反問:「難道這不是上帝創造的嗎?」「那為什麼不能拍?」他自己就娶了俱樂部的一位脫衣舞女阿爾西爾(科特妮·洛芙飾)為妻。不過這樣的雜誌和行事風格,也導致了他受到一些反色情刊物的道學家的憎恨。賴瑞積極地與這些人鬥爭,反問道:「殺人是非法的,但如果你拍下一張有人正在殺人的照片,你就能登上雜誌甚至奪得普立茲獎。」「性愛是合法的,但要是你也拍張照片,你就可能進監獄。」接下來,他開始面對一系列的法律指控,並結識了律師阿蘭·艾克曼(艾德華·諾頓飾)和美國總統吉米·卡特的妹妹魯斯·卡特·斯塔普雷頓,後者是位積極的基督教活動家,極力拉他入教,「獻身上帝」。
走上法庭後,賴瑞獲得了全國性的關注,他經常參加宣傳言論自由、新聞自由的集會並作為代表人物發表演講,他的演講往往極具渲染色彩,指責一些所謂的道德家面對戰亂無動於衷,卻對「上帝最完美的創造」憤憤不平。「強權政治下民不潦生的場景沒人譴責,賞心悅目的鮮活肉體反倒犯了忌」。他也得到了全國大量媒體的高度關注和支持,一位雜誌社老闆在法院外接受採訪時說:「今天的官司如果賴瑞輸了,那麼明天,檢察制度的下一個犧牲品就會變成《花花公子》,明天過後就會輪到我的雜誌。」
可是誰也沒料到,賴瑞和律師走出法庭後,卻均遭到了一名男子的槍擊,賴瑞被打中腹部,從此下身癱瘓並且還失去了性能力。自己身為色情雜誌老闆卻沒有性能力,賴瑞開始詛咒上帝為什麼不直接讓他離開這個世界。他開始更加積極地抗爭。在新的一期《好色客》上,他像以往一樣刊登了又一期涉及名人的惡搞廣告文章。當時美國有一種酒,其廣告宣傳方式就是請名人談他們首次喝這種酒的經歷。賴瑞惡搞了這個廣告,並將目標對準了保守派道學家最大的代表,宗教界的領袖人物傑瑞·法威爾。文章的題目是《傑瑞·法威爾談論他的「第一次」》,裡面說傑瑞第一次喝這個酒,然後借著酒勁兒在後花園裡與自己的母親發生了性關係!文章中還說,傑瑞表示自己之後每次喝醉了酒就會去布道……
回到家裡,賴瑞聽到身患愛滋病生命垂危的妻子告訴他,雜誌社的眾管理人員都不願意和她握一下手,他憤怒地帶著她來到雜誌社,宣布任何不尊重他妻子的人可以立刻捲鋪蓋走人,命令所有人都要走上前和自己的妻子握手。
傑瑞·法威爾以誹謗罪控告賴瑞。傑瑞·法威爾是名人,而美國的名人是沒有隱私權的。所以要以誹謗罪起訴賴瑞,他不僅要證實文章不實,還要證實賴瑞對自己存在真實的惡意並且自己的確受到了實際的傷害。但是在美國,對名人的惡搞是非常普遍的,大家都習以為常,而且也沒有人會去相信這些笑話,所以傑瑞並不能夠在法庭上證明,自己的名譽的確受到了「實際的傷害」。
官司一直打到聯邦最高法院,這一次變成了賴瑞起訴傑瑞侵犯他的言論自由。但是他的妻子已經因病去世了,賴瑞沒有去法庭,全權交給了他的律師阿蘭。阿蘭在法庭上對9位大法官們說到,這是個品味問題,不是法律問題,他的當事人和其雜誌的讀者們,有自己品味低劣的權力,「我們的社會讓我們自豪,因為我們不是別的任何一個地方的人,這意味著,每天早上當我們醒來,都不需要為自己的思想而感到恐懼。」「如果今天我們給言論劃一條線,來規定什麼樣的言論是合適的,什麼樣的又是不允許的,那麼明天,這條線就會侵犯我們所有人的自由。」最後聯邦最高法院以9比0判賴瑞勝訴。大法官們並不欣賞賴瑞的行事風格,但為了保護整個社會的言論自由,他們寧願也保護賴瑞這造謠的自由。
阿蘭打電話告訴賴瑞這個好消息,但是賴瑞其實已經不在乎了,他正在家裡打開電視,看著妻子年輕時拍下的錄影,目不轉睛。
演員表
迴響
《情色風暴1997》上映後獲得了評論界的好評。根據爛蕃茄網站上收集的53篇專業評論文章,本片好評度達87%,平均得分為7.7分(滿分為10分[7])。
票房
考慮到只進行了小規模限量上映,本片在商業上比較成功[8]。不過影片預算達3500萬美元[2],而國內票房總額為2030萬385美元[3]。
獲獎與提名
類別 | 獎項 | 提名人 | 結果 |
---|---|---|---|
第69屆奧斯卡金像獎 | 男主角 | 伍迪·哈里遜 | 提名 |
導演 | 米洛斯·福爾曼 | 提名 | |
第47屆柏林國際影展[9] | 金熊獎 | 米洛斯·福爾曼 | 獲獎 |
波士頓影評人協會 | 最佳男配角 | 艾德華·諾頓 | 獲獎 |
最佳女配角 | 科特妮·洛芙 | 獲獎 | |
廣播影評人協會 | 最佳影片 | 《情色風暴1997》 | 提名 |
芝加哥影評人協會 | 最有前途男演員 | 艾德華·諾頓 | 獲獎 |
最有前途女演員 | 科特妮·洛芙 | 獲獎 | |
歐洲電影獎 | 對世界電影作出傑出貢獻的歐洲電影人 | 米洛斯·福爾曼 | 獲獎 |
佛羅里達影評人協會 | 最佳男配角 | 艾德華·諾頓 | 獲獎 |
最佳女配角 | 科特妮·洛芙 | 獲獎 | |
第54屆金球獎 | 最佳導演 | 米洛斯·福爾曼 | 獲獎 |
最佳編劇 | 史考特·亞歷山大與賴瑞·卡拉謝夫斯基 | 獲獎 | |
最佳影片(正劇類) | 《情色風暴1997》 | 提名 | |
最佳電影男主角(正劇類) | 伍迪·哈里遜 | 提名 | |
最佳電影女主角(正劇類) | 科特妮·洛芙 | 提名 | |
堪薩斯市影評人協會 | 最佳影片 | 《情色風暴1997》 | 獲獎 |
洛杉磯影評人協會 | 最佳男配角 | 艾德華·諾頓 | 獲獎 |
國家評論協會 | 表達自由獎 | 米洛斯·福爾曼和奧立佛·史東 | 獲獎 |
紐約影評人協會 | 最佳女配角 | 科特妮·洛芙 | 獲獎 |
MTV電影獎 | 最具突破性表演 | 科特妮·洛芙 | 提名 |
衛星獎 | 最佳原著劇本 | 史考特·亞歷山大與賴瑞·卡拉謝夫斯基 | 獲獎 |
最佳電影女配角 | 科特妮·洛芙 | 獲獎 | |
美國演員工會獎 | 傑出男演員表演 | 伍迪·哈里遜 | 提名 |
德克薩斯影評人協會 | 最佳男配角 | 艾德華·諾頓 | 獲獎 |
東南影評人協會 | 最佳男配角 | 艾德華·諾頓 | 獲獎 |
美國編劇工會獎 | 保羅·賽爾文榮譽獎 | 史考特·亞歷山大與賴瑞·卡拉謝夫斯基 | 獲獎 |
電影還被提名至2008年,由美國電影學會評選的AFI十大類型十大佳片中,但未能入選[10]。
參見
參考資料
- ^ THE PEOPLE VS. LARRY FLYNT (18). British Board of Film Classification. 1997-01-14 [2014-1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21).
- ^ 2.0 2.1 Collins, Scott. The Many People vs. 'Larry Flynt'. 《洛杉磯時報》. 1997-03-01 [2013-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5).
- ^ 3.0 3.1 Box Office Mojo上《情色風暴1997》的資料(英文)
- ^ Milos Forman Explains Why He Made `The People Vs. Larry Flynt'. Chicago Tribune. 1996-12-27 [2013-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29).
- ^ Locke, Greg W. The Top 25 Roles Bill Murray Didn’t Take. 2011-08-26 [2015-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11-25).
- ^ Evans, Bradford. The Lost Roles of Bill Murray. 2011-02-17 [2015-05-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5-20).
- ^ The People vs. Larry Flynt Movie Reviews. 爛蕃茄. IGN. [2013-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5).
- ^ Brennan, Judy. Michael: Miracle at Box Office; Movies: Estimates show John Travolta's angel film setting a Christmas week record; 'Evita' and 'People vs. Larry Flynt' hit big in limited release.. 《洛杉磯時報》. 1996-12-30 [2013-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1-03).
- ^ Berlinale: 1997 Prize Winners. berlinale.de. [2013-04-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1).
- ^ AFI's 10 Top 10 Nominees (PDF). [2016-08-19].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1-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