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英語projection)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一個人下意識地否認自身不良的思緒、動機、欲望或情感,而將責任推卸給外部世界以及其他人。因此,投射包含想像[1]。 這種行為的一個例子是自己失敗後反而去指責他人,認為是他人造成自己的失敗。這一理論是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在他寫給威廉佛里斯的信中提出[2] - 並由他的女兒安娜·弗洛伊德進一步細化;因此,有時稱為弗洛伊德投射。[3]

一些說法認為,從事霸凌行為的人,可能在事實上藉由欺負他人,將自己脆弱的一面投射到他人身上,盡管霸凌加害者對他人的詆毀,通常都針對受害者,但這類言行真正的來源幾乎總是加害者自身的不安全感或心理脆弱的一面。[4]這種用以取代負面情感的侵略性的投射,可出現在任何層面上,大凡一個人小至個人人際關係,大至國際政治和武裝衝突等的各種表現,都有可能是這種投射的結果。[5]

註釋

  1. ^ Wade, Tavris "Psychology" Sixth Edition Prentice Hall 2000 ISBN 0-321-04931-4
  2. ^ Jean-Michel Quinodoz, Reading Freud (London 2005) p. 24
  3. ^ Shepard, Simon. "Basic Psychological Mechanisms: Neurosis and Projectio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Heretical Press. Retrieved on March 07, 2008.
  4. ^ Paul Gilbert, Overcoming Depression (1999) p. 185–6
  5. ^ Carl G. Jung ed., Man and his Symbols (London 1978) p. 181–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