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普拉塔龍屬

拉普拉塔龍屬(屬名:Laplatasaurus)是種泰坦巨龍類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坎潘階)的南美洲

拉普拉塔龍屬
化石時期:坎潘階
正模標本的尾椎與鱗甲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蜥形綱 Sauropsida
總目: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目: 蜥臀目 Saurischia
亞目: 蜥腳形亞目 Sauropodomorpha
下目: 蜥腳下目 Sauropoda
演化支 泰坦巨龍類 Titanosauria
屬: 拉普拉塔龍屬 Laplatasaurus
Von Huene, 1927
模式種
阿勞堪拉普拉塔龍
Laplatasaurus araukanicus

Von Huene, 1929

在1927年,德國古生物學家弗雷德里克·馮·休尼博士(Friedrich von Huene)首次提及這個名稱,但當時沒有經過正式研究的敘述,所以當時是個無資格名稱(Nomen nudum)[1]。在1929年,馮·休尼將這些化石正式敘述、命名,模式種Laplatasaurus araukanicus,屬名意為「拉普拉塔蜥蜴」,種名則是衍生於馬普切人的別名「Auracanos[2]

同樣在1929年,馮·休尼則在文獻裡提到"L. wichmannianus",但實際上是南極龍的一個種(A. wichmannianus)的筆誤。在1933年,馮·休尼與查爾斯·馬特里(Charles Alfred Matley)將馬達加斯加泰坦巨龍T. madagascariensis )改歸類為拉布拉達龍的一個種,馬達加斯加拉布拉達龍(L. madagascariensis[3],該種目前已重新歸類回泰坦巨龍。

拉普拉塔龍的化石包含:四肢骨頭、數節背椎、數節尾椎,發現於阿根廷的三個挖掘地點,屬於Allen組地層,地質年代相當於坎潘階。其中有一些化石是理察·萊德克(Richard Lydekker)發現,當時被歸類於南方泰坦巨龍T. australis),後來重新歸類於拉布拉達龍。馮·休尼在命名時,沒有選定正模標本。在1979年,何塞·波拿巴將編號MLP 26-306標本,選定為選模標本,包含一個脛骨、一個腓骨,但這兩個化石可能來自於不同個體。

根據估計,拉普拉塔龍身長約為18公尺。牠們的背部擁有鱗甲,類似薩爾塔龍,但是拉布拉達龍的鱗甲有較小的稜脊。

馮·休尼在命名時,將拉普拉塔龍歸類於泰坦巨龍科,目前仍多沿用這個傳統分類。在1986年,傑米·鮑威爾(Jaime E. Powell)曾將拉普拉塔龍拼成Titanosaurus aurakanicus。之後在2003年的重新研究,鮑威爾表是當年是以替代名稱方式使用這名稱[4]。目前拉普拉塔龍普遍被認為是有效屬[5]

參考資料

  1. ^ Huene, F. von, 1927, "Sichtung der Grundlagen der Jetzigen Kenntnis der Sauropoden", Eclogae geologicae Helvetiae, 20: 444-470
  2. ^ Huene, F. von, 1929, Los Saurisquios y Ornithisquios de Cretaceo Argentino, Anales Museo de La Plata, 2nd series, v. 3, p. 1-196
  3. ^ Huene, F. von, and Mately C. A., 1933, "The Cretaceous Saurischia and Ornithischia of the central provinces of India", Palaeontologia Indica, 21: 1-74
  4. ^ Powell, J.E., 2003, "Revision of South American titanosaurid dinosaurs: palaeobiological, palaeobiogeographical and phylogenetic aspects", Records of the Queen Victoria Museum 111: 1-173
  5. ^ Wilson, J.A. and Upchurch, P (2003) "A revision of Titanosaurus Lydekker (Dinosauria-Sauropoda), the first dinosaur genus with a "Gondwanan" distribution", Journal of Systematic Palaeontology 1(3): 125-160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