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組文化部

1965年中国事件

改組文化部,是指1965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的改組,這也是文化大革命爆發前期事件之一。

背景

1962年9月,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預備會議上,康生提出小說《劉志丹》有嚴重的政治問題,稱:「現在的中心問題是,為什麼在這個時候來宣傳高崗?整個事件很清楚,就是習仲勛勾結劉景范李建彤夫婦,授意他們炮製反黨小說《劉志丹》,為高崗翻案。習仲勛是這一事件的掛帥人物,是反黨大陰謀家、大野心家。」[1]當時一些與會者也向習仲勛發動攻擊,氣氛一度非常緊張[2]。習仲勛只好向周恩來請假:「我最好不再參加會議,讓我好好想想問題,花點時間準備一下,檢查我的錯誤。」[3][4]

9月24日,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十次全體會議上,毛澤東講話時,康生遞了一張條子[5],上面寫著「利用小說進行反黨活動,是一大發明」[6]。毛澤東念了這張條子[7],接著他稱:「凡是要推翻一個政權,總要先造成輿論,總要先做意識形態方面的工作。革命階級是這樣,反革命的階級也是這樣。」[8][9][10]當天中共中央決定:習仲勛沒有資格參加會議,國慶節也不上天安門。9月27日,中共八屆十中全會正式通過決議,組成以康生任主任的「習仲勛專案審查委員會」,負責「全盤審查研究習仲勛反黨集團的活動」[11]。習仲勛等人因此被打倒。關心這部小說的創作或對其修改提出過意見的賈拓夫劉景范等,被打成反黨集團[4][12]

之後,文藝界開始按照全會的精神檢查工作。1963年3月29日,中共中央批轉文化部黨組《關於停演「鬼戲」的請示報告》,決定停演「鬼戲」(出現有神鬼的作品)[13]。5月,《文匯報》發表署名文章,公開點名批判了孟超的新編崑劇李慧娘》和廖沫沙的文章《有鬼無害論》,認為是借「鬼」影射中國共產黨。從此,其他報刊陸續開始了公開的點名批判[14]

經過

1963年11月,毛澤東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批評文化部是「帝王將相部、才子佳人部、外國死人部」[15]。同年12月12日,他又在給彭真劉仁一個批示中說:「各種藝術形式——戲劇、曲藝、音樂、美術、舞蹈、電影、詩和文學等等,問題不少,人數很多。社會主義改造在許多部門中,至今收效甚微。許多部門至今還是『死人』統治著。」「許多共產黨人熱心提倡封建主義和資本主義的藝術,卻不熱心提倡社會主義的藝術,豈非咄咄怪事?」[16][17]

1964年6月27日,毛澤東對中共中央宣傳部《關於中國文聯和各協會整風情況的的報告(草案)》進行批示[18],稱:「這些協會和他們所掌握的刊物的大多數(據說有少數幾個好的),十五年來,基本上(不是一切人)不執行黨的政策,做官當老爺,不去接近工農兵,不去反映社會主義的革命和建設。最近幾年,竟然跌到了修正主義的邊緣。如不認真改造,勢必在將來的某一天,要變成像匈牙利裴多菲俱樂部那樣的團體。」[19]隨後,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及其所屬各文藝單位,以及文藝界各協會,都根據這些批示進行了整風。1964年8月,文藝界成立了整風指揮部[20]

1965年4月7日,中共中央徹底改組了文化部黨組,撤換了各協會領導,其中免去齊燕銘夏衍陳荒煤的文化部副部長等職位[21]中國作家協會黨組書記邵荃麟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陽翰笙中國戲劇家協會主席田漢受到批判[22]。與此同時,一批戲劇、小說和電影受到批評,如《劉志丹》、《怒潮》、《李慧娘》、《謝瑤環》、《北國江南》、《早春二月》、《舞台姐妹》、《林家鋪子》、《不夜城》、《兵臨城下》、《抓壯丁》、《紅日》、《逆風千里》等[23]

1965年5月,中共中央開始從南京軍區中共上海市委、各大院校調派幹部人手。其中,南京軍區第二政委肖望東被任命為文化部第一副部長、黨組書記[24];中共上海市委書記處書記石西民為文化部第二副部長、黨組副書記;中共湖北省委書記處書記趙辛初為副部長,主責電影;武漢軍區政治部主任顏金生為副部長兼政治部主任[25]。其他調入人員有:南京軍區政治部秘書長趙長河任辦公廳主任,舟嵊要塞區政治部副主任聶鳴九任政治部副主任,南京軍區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劉宗卓任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共上海市委辦公廳副主任常萍出任文化部辦公廳副主任,金沖及調入文化部政策研究室。此外,各大院校分配學生進入文化部,包括陳福今等大學生。

此次改組中,茅盾因為是非中共人士,不承擔政治責任,繼續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部長[26]林默涵劉白羽胡愈之徐光霄徐平羽李琦留任文化部副部長等,文化部藝術局局長周巍峙、文化部電影局局長陳荒煤圖博文物事業管理局局長陳翰博等也繼續任職。但一些直屬機構,如中國電影發行公司經理由南京軍區司令部軍訓部副部長薛磊擔任[27][28]

結果

改組後的文化部,加強文化系統的思想政治工作,並抓現代戲的創作、以及加強群眾文化建設[29]。但隨著1966年《五一六通知》下達後,中央文革小組開始架空文化部;同年11月,紅衛兵開始對文化部的領導逐個點名批判。1967年1月19日,造反派宣布奪取了文化部的領導權;同年3月,戚本禹到文化部宣布中央成立文藝組,由金敬邁負責文化部的工作(任文藝組組長),至此改組後的文化部名存實亡[30]。1970年6月,中共中央決定撤銷文化部,成立國務院文化組。1975年1月,第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決定恢復設置文化部。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文化部黨組織決定並報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公開為文化部平反。1979年2月發表決定指出,根本不存在什麼「文藝黑線」,根本不存在所謂周揚、夏衍、田漢、陽翰笙為代表的所謂「黑線代表人物」問題[31]。中共文化部黨組宣布:凡是受到所謂「舊文化部」、「帝王將相部、才子佳人部、外國死人部」、「文藝黑線」這些大錯案的牽連,受到打擊、誣陷的人一律徹底平反,一切誣衊不實之詞統統推倒[32][26]

參考

  1. ^ 《習仲勛主政廣東》編委會編. 习仲勋主政广东.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1.01: 7–8. ISBN 978-7-80199-752-4. 
  2. ^ 張秀楓主編. 历史深处的悲凉. 南昌:二十一世紀出版社. 2013.03: 96. ISBN 978-7-5391-8430-2. 
  3. ^ 習仲勛著. 习仲勋文选.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1995.12: 315. ISBN 7-5073-0243-1. 
  4. ^ 4.0 4.1 閻啟英、李玉泰、孫新陽、蔡東士、董俊山、李路. 习仲勋画传. 北京:學習出版社. 2013.10: 321–323. ISBN 978-7-5147-0403-7. 
  5. ^ 龍德、蔡翔主編.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鉴. 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2000.12: 497. ISBN 7-205-04473-1. 
  6. ^ 李向前著. 习仲勋 从“落脚点”到“开放圈” FROM THE STARTING POINT TO THE OPENING ZONE.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5.08: 212. ISBN 978-7-5073-4101-0. 
  7. ^ 張晉藩等主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大辞典. 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92.11: 474. ISBN 7-207-02281-6. 
  8. ^ 朱漢國、郝瑞庭總主編;賈興權、唐伽編著. 百年中国大事要览 科教文化卷. 北京:黨建讀物出版社. 2002.08: 277. ISBN 7-80098-592-X. 
  9. ^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編). 毛泽东年谱·第五卷. 北京: 中央文獻出版社. 2013: 153. ISBN 978-7-5073-3992-5. 
  10. ^ 《歷史巨人——毛澤東》編委會編. 历史巨人——毛泽东(上、中、下). 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2003.10: 447. ISBN 7-80170-269-7. 
  11. ^ 方兢著.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潮流三十年 1949-1978. 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 2004.05: 152. ISBN 7-5059-4663-3. 
  12. ^ 張靜如主編;周一平著. 中共党史研究七十年. 長沙:湖南出版社. 1991.05: 334–335. ISBN 7-5438-0112-4. 
  13. ^ 龍德、蔡翔主編. 中华人民共和国通鉴. 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 2000.12: 514. ISBN 7-205-04473-1. 
  14. ^ 李學昌主編. 中华人民共和国事典 1949-2009. 世界圖書上海出版公司. 2009.09: 211–212. ISBN 978-7-5062-9488-1. 
  15. ^ 吳秀麗、陳建新主編.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与史料选 下.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2.06: 343. ISBN 7-308-09931-8. 
  16. ^ 李景田主編.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 1921-2011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011.04: 152. ISBN 7-5035-4491-0. 
  17. ^ 歐陽雪梅主編.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史 1949-2012 The cultural his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2016.10: 110–111. ISBN 978-7-5154-0730-2. 
  18. ^ 吳秀明主編;郭劍敏本冊主編. 中国当代文学史料丛书 文学期刊 社团与流派史料卷. 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6.07: 54. ISBN 7-308-14384-8. 
  19. ^ 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黨史教研室. 中共党史参考资料 第24册. 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黨史教研室. : 441. 
  20. ^ 李正華、張金才主編.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史 1949-2012 The political histo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2016.10: 100–101. ISBN 978-7-5154-0734-0. 
  21. ^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二研究部著. 《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注释集.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2.05: 200–201. ISBN 978-7-5098-1601-1. 
  22. ^ 徐繼素;陳君慧主編. 中国通史 第6卷.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 2008.05: 3310. ISBN 7-104-02741-6. 
  23. ^ 張啟華著. 读懂毛泽东.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14.01: 105–106. ISBN 978-7-220-09073-8. 
  24. ^ 中共中央組織部等編. 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 附卷2 中国人民解放军组织 1949.10-1997.9.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00: 65. ISBN 7-80136-318-3. 
  25. ^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傳》編審委員會,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傳》編撰委員會編.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 第40卷.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2013.08: 384–385. ISBN 978-7-5065-6588-2. 
  26. ^ 26.0 26.1 董寶訓丁龍嘉著. 沉冤昭雪 平反冤假错案.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1998.10: 146–148. ISBN 7-212-01585-7. 
  27. ^ 邊靜主編. 影视春秋 事业卷.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1.03: 46–48. ISBN 978-7-105-11405-4. 
  28. ^ 我國的文物管理體制與「五納入」措施. [2018-10-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0-22). 
  29. ^ 周嘯邦主編. 北影四十年 1949-1989.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1997.01: 188. ISBN 7-5039-1404-1. 
  30. ^ 丁亞平、陸弘石、高小健主編. 电影史学的维度:李少白学识与人格研究 上. 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6.04: 56. ISBN 978-7-5039-6114-4. 
  31. ^ 蓋軍主編. 改革开放十四年纪事 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大. 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1994.04: 31. ISBN 7-5035-0839-6. 
  32. ^ 中共浙江省委黨校黨史教研室編. “文化大革命”时期资料选辑. 中共浙江省委黨校黨史教研室. 1985.03: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