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瓦岑貝格廣場

施瓦岑貝格廣場(Schwarzenbergplatz)是奧地利維也納的一個廣場。它實際上更像是一條街道,介於克恩滕戒指路戒指路的一段)和Lothringerstraße之間。在戒指路以北,則為施瓦岑貝格大街。

1905年的施瓦岑貝格廣場和Hochstrahlbrunnen (噴泉)德語Hochstrahlbrunnen,背景為施瓦岑貝格宮
施瓦岑貝格紀念碑

施瓦岑貝格廣場向南經過美景宮的大型封閉式公園和施瓦岑貝格宮,變成Rennweg大街,向西變成施瓦岑貝格花園。廣場上有拿破崙戰爭時期的奧地利陸軍元帥卡爾一世·菲利普 (施瓦岑貝格)的大型騎馬雕像。

48°11′55″N 16°22′34″E / 48.19861°N 16.37611°E / 48.19861; 16.37611

歷史

直到19世紀中葉,今天的施瓦岑貝格廣場的大部分地區仍為維也納的城牆占據。1858-1863年拆除城牆後,在19世紀下半葉,這些地區用於興建宏偉的建築。

1861年,皇帝法蘭茲·約瑟夫一世下令修建施瓦岑貝格紀念碑,以紀念1813年萊比錫戰役的指揮官卡爾一世·菲利普 (施瓦岑貝格)。騎馬雕像由恩斯特 Hähnel完成於1867年10月。

法蘭茲·約瑟夫一世目睹了1873年10月23日在施瓦岑貝格宮前舉行的維也納第一山泉管道紀念儀式。

1945年8月,二戰結束後不久,蘇聯紅軍在 Hochstahlbrunnen 噴泉後面建立了紅軍英雄紀念碑。直到1955年,蘇聯T-34坦克被放在那裡。在占領期間,廣場的南部於1946年4月12日改名為史達林廣場,直到1956年7月18日。當時史達林廣場4號的工業大樓(Haus der Industrie)是四個占領國盟軍理事會的駐地,直到1955年。

2003年和2004年,施瓦岑貝格廣場由西班牙建築師阿爾弗雷多·阿里瓦斯重新設計,配備了下沉式發光元件,代表不同的燈光效果。在重建的過程中,一些綠色空間消失,以及更換從1904年以來的燈杆,都備受公眾批評。

維也納河和地鐵U4線經過施瓦岑貝格廣場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