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梅九(1882年—1961年),名定成,字梅九以字行,筆名老梅滅奴又一人,晚號無礙居士山西安邑城關(今屬山西運城市鹽湖區)人。中國民主革命家,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家、學者、詩人、文學家、書法家紅學家、翻譯家,世界語者。[1]

生平

景梅九7歲入私塾, 10歲通五經 ,13歲和父親同年入泮(成為生員)。清朝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他到太原,入晉陽書院山西大學堂西齋。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清廷命山西選五名學生入京師大學堂,景梅九為其中之一。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他奉派留學日本,入東京帝國大學預科。在日本期間,他加入中國同盟會並任山西分會評議部部長。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他從東京帝國大學預科畢業,和井勿幕回國,到陝西西安,任教於陝西高等學堂。其間,他和馬開臣李異材李桐軒王一山等陝西人秘密聚會,組建了中國同盟會陝西分會李異材任會長,景梅九擬定了革命密約。此後他回到日本,向中國同盟會總部報告西北革命情況,和宋教仁景耀月等人分析部署革命活動。[1]

回到中國後,宣統三年(1911年)初,他在北京編輯出版《國風日報》。辛亥革命太原光復後,他受山西同盟會邀請,從北京回到山西,任山西軍政府政事部部長。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他改任山西稽勛局局長,並於1913年當選民元國會眾議院議員。1915年,袁世凱解散國會,命令緝捕景梅九。他遂回到山西,因山西都督閻錫山已投靠袁世凱,遂又到陝西三原,隨即和李岐山鄧寶珊續範亭白水曹世英家會盟,組建西北護國軍,呼應孫中山蔡鍔李烈鈞等。[1]

1916年,袁世凱稱帝。景梅九擬《討袁世凱檄文》,並為此被捕,解往北京關押,直到袁世凱逝世後方獲釋。1923年,他在廣州參加中國國民黨改組會議,擁護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後來,馮玉祥胡景翼國民軍河南直系吳佩孚,景梅九在胡景翼部任職。四一二事變時,他在廬山避難,不久回到太原,策動反蔣。1930年,他回到家鄉,纂修《安邑縣誌》。1934年,他被楊虎城邀請到陝西,創辦國學社,出版《出路》雜誌,執教陝西商業專科學校[1]

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共產黨決定在西安創辦一家民間報紙,宣傳該黨的團結抗日主張。南漢宸等請景梅九任報社社長,重新設立《國風日報》。1938年7月,八路軍總司令朱德太行山抗日前線回延安,8月中旬經過西安楊明軒蓮湖公園設宴招待,請林伯渠、景梅九等人作陪。景梅九即席作《贈朱德將軍》詩四首,其中一首為:[1]

百戰歸來意態閒
當筵說笑露歡顏
迂迴周轉八千里
干羽而今駐歷山

他後來還和韓望塵劉文伯等一共八人為延安捐贈圖書馬車。毛澤東稱他們為「長安八大家」,並指示有關方面每月與他們聯繫一次。1947年夏,景梅九率請願團到南京要求撤換閻錫山,但未成功,遂與蔣介石決裂,到上海參加李濟深蔡廷鍇等發起成立的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革),任第一屆民革中央監察委員。[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他受到林伯渠董必武李濟深聯名邀請赴北京,但他因病未去。後來他當選為西安市人民代表、第一屆陝西省政協委員,任西北歷史文物研究委員會委員、陝西省文史研究館館員。1951年11月8日,他70歲時到甘肅天水參加土地改革,寫下《參加天水土改紀行俚句》25首。[1]

1961年,景梅九病逝。[1]

學術貢獻

景梅九是著名的學者、詩人、文學家、書法家。在文字訓詁方面和章太炎並稱「南北景」。他還曾著有辛亥革命回憶錄《罪案》。他的《〈石頭記〉 真諦》 一書是紅學研究的早期專著之一。他精通日語英語世界語,是中國研究世界語的先驅之一。[1]

著作

後裔

景克寧 原名景彥良,著名學者、教育藝術家。 乃是其直系孫輩,在抗戰後,隨著山西籍師生流亡至陝西省漢中市洋縣國立七中就讀。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