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日租界
杭州日租界是近代中國5個在華日租界之一(另外5個是天津日租界、漢口日租界、重慶日租界和蘇州日租界),也是杭州惟一的租界。
歷史
設立
中日甲午戰爭後,《馬關條約》規定,新開闢杭州作為通商口岸。1895年11月,日本駐上海總領事珍田舍己來到杭州,欲在涌金門旁的西湖邊開闢租界,遭到中國政府的拒絕,只願將杭州城北15里處拱宸橋以北、京杭大運河東岸劃為類似寧波江北岸性質的外國人公共居留地,中國保留行政管理權。浙江巡撫廖壽豐又立即著手在這一地區開闢馬路、建築海關。1896年9月27日,中日雙方經過激烈爭執,最終簽訂《杭州塞德爾門原議日本租界章程》,劃定了面積1809畝的福連塞德爾門(Foreign Settlement),屬於由中國政府管理的外國人居留區,其中北半部約900畝為日本人居留區。1897年5月13日,杭嘉湖道道台王祖光與日本駐杭州領事小田切萬壽之助在杭州重新簽訂了開闢杭州日租界的章程《杭州日本租界續議章程》,規定日本人居留區改為日本專管租界,中國政府修建道路等開支日後由日本人償還[1]。
收回
1943年2月,汪精衛政府接收了杭州日租界。
居民
管理
工部局
巡捕房
市政
交通
經濟
貿易
杭州日租界因為遠離杭州城,始終未能繁榮,絕大部分地段一直是農田和墳墓。
娛樂業
部分日本人前往租界以南的公共通商場,開設大量妓院,1929年達到233家。
現狀
昔日的杭州日租界,今天成了浙江麻紡織廠,沒有留下任何遺蹟。南面的公共通商場,還留下海關建築和當年開闢的馬路以及行道樹。
參見
參考文獻
- ^ 《中外舊約章彙編》第1冊,第70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