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德拉·摩根
桑德拉·安妮·摩根(英語:Sandra Anne Morgan,1942年6月6日—),婚後名桑德拉·比維斯(英語:Sandra Beavis),是澳大利亞退役女子自由式運動員,曾在墨爾本舉辦的1956年奧運會上贏得4×100米自由式接力比賽金牌。此時她還只有14歲零6個月大,至今仍是澳大利亞歷史上最年輕的奧運金牌得主。摩根從1956年初開始常規訓練,在接力和400米自由式項目的奧運選拔賽中脫穎而出。最終她和另外三人獲選代表澳大利亞參加接力項目決賽,但由於她缺乏頂級比賽經驗,以往比賽時還有搶先下水的不良記錄,因此這樣的安排引發爭議。摩根在決賽時把頭探出水面,看到美國選手游在前面,促使她在第三棒發力並取得領先,最終澳大利亞隊贏得金牌並創下新的世界紀錄。摩根還在這屆奧運會參加400米自由式個人賽,最終排在第六位。
個人資料 | |
---|---|
本名 | 桑德拉·安妮·摩根 Sandra Anne Morgan |
國籍 | 澳洲 |
出生 | 澳洲新南威爾斯州塔姆沃思 | 1942年6月6日
身高 | 1.67公尺(5英尺51⁄2英寸) |
體重 | 67公斤(148英磅) |
運動 | |
國家/地區 | 澳洲 |
運動 | 游泳 |
泳姿 | 自由式 |
俱樂部 | 班克斯敦 |
1957年,摩根在主要對手缺席的情況下贏得澳大利亞游泳錦標賽110碼、220碼和440碼三項冠軍,但她的游泳生涯從此開始受到疾病和體重問題困擾。1958年,她獲選參加1958年大英帝國和聯邦運動會的游泳接力比賽並拿下金牌。兩年後,摩根前往羅馬第二次參加奧運會,但只參與游泳接力預賽,最終她的隊伍在決賽中獲得銀牌。摩根在羅馬奧運會結束後退役,此後繼續投身游泳和奧運事業,除教導殘疾兒童游泳外,還為奧運教育項目和火炬接力貢獻力量。此外,她還是澳大利亞日大使,並在同基督教團體合作期間走上電視螢屏。
早年經歷
摩根於1942年6月6日在新南威爾斯州西北部城市塔姆沃思出生,然後在雪梨西部郊區龐奇博爾(Punchbowl)長大[1]:135。她是家中長女,另有兩個妹妹和一個弟弟。父親巴林頓(Barrington)是水管工,童年時曾是出色的游泳運動員,但因身處缺乏訓練設施的澳大利亞鄉間而沒有得到更進一步的機會。受此影響,他發誓要讓女兒成為全國冠軍。據摩根所述,父親「成為我的動力源泉。我不但實現他的抱負,而且更進一步成為奧運會冠軍。」[1]:135摩根還曾見過澳大利亞首位奧運會游泳項目金牌得主弗雷德里克·萊恩(Frederick Lane)和田徑冠軍瑪喬麗·傑克遜-納爾遜(Marjorie Jackson-Nelson),這兩次會面都對她決心投身奧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1]:135。
摩根七歲時就在班克斯敦(Bankstown)學習游泳,初時進展緩慢,教練還用繫在杆子上的長繩和皮帶來保障她的安全,在出現困難時拉她出水。由於學習進度遲緩,她的游泳課程量比其他學員多一倍。[1]:135摩根八歲那年就拿下區冠軍,1953年時,11歲的她又贏得新南威爾斯州小學錦標賽冠軍。1956年2月,年僅13歲的摩根開始接受高強度訓練,父親把她帶到恩菲爾德(Enfield)師從弗蘭克·格思里(Frank Guthrie)。[1]:135格思里此時是新南威爾斯州最受推薦的游泳教練之一,手下學徒包括加里·查普曼(Gary Chapman)、凱文·奧哈洛倫和洛蘭·克拉普(Lorraine Crapp),三人都是195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獎牌得主,克拉普還拿下個人賽金牌[1]:136。由於父親業務繁忙,因此駕車送摩根到恩菲爾德的任務只能由母親代勞[1]:136。
摩根在格思里的教導下進展迅速,很快就成為新南威爾斯州速度最快的少年選手之一,在1956年新南威爾斯州游泳錦標賽上拿下14歲以下年齡段55碼、110碼自由式,以及110米蝶泳項目冠軍[1]:136。接下來她又參加全國錦標賽,雖有兩次搶先入水,但還是贏得少年組110碼自由式冠軍。此後,她代表馬里克維爾少年女子高中參加新南威爾斯州綜合高中錦標賽並拿下110碼自由式項目冠軍。[1]:136
入選國家隊
雖然已是全澳大利亞速度最快的游泳選手之一,但摩根此時還太年輕,不能入選奧運訓練隊。不過,澳大利亞游泳聯盟同意她自費到湯斯維爾參加訓練。摩根的家人本來無法承擔所需費用,但班克斯敦的鄰里發起募捐活動送她上路。摩根在托布魯克紀念浴場與克拉普、阿爾瓦·科洪(Alva Colquhoun)、費斯·利奇和唐·弗雷澤(Dawn Fraser)等選手一起訓練,成績穩步提高。游泳隊預計每天要游三輪,總距離超過16公里,但摩根此時的成績還不足以入選。[1]:136
訓練結束後,摩根前往布里斯班和墨爾本參加一系列選拔賽。她在三場100米賽事中分別排名第三、第五和第四,最好成績是1分7.3秒,還在400米自由式中取得5分10秒的個人最好成績,排名第三,僅次於克拉普和弗雷澤。澳大利亞可以為每項游泳個人賽事選派三名運動員,摩根因此首度得到進軍奧運的機會[1]:136。參加100米自由式項目的是弗雷澤、克拉普和利奇,摩根未能入選[1]:134,但還是同弗雷澤和克拉普一起拿到400米項目的入場券[1]:136。澳大利亞在1956年奧運會中首次參加女子4×100米自由式接力賽,入選的共有六名選手,摩根便是其中之一[1]:131。不過媒體認為她是接力隊中的薄弱環節,摩根因此感覺到很大壓力[1]:136。
1956年夏季奧運會
抵達墨爾本時,摩根還不確定是否能參加決賽。弗雷澤和克拉普在12月4日當天休息,預賽由另外四名入圍選手參加。摩根在第二回合游出1分5.4秒的好成績,比另外三人都快[1]:136,最終她和利奇得以參加決賽[1]:131。澳大利亞隊在預賽中第一個晉級,在第二輪中以3.1秒的大幅優勢勝出,比第一輪預賽中晉級的南非隊和美國隊分別要快1.8秒和2.3秒[2]。
利奇和摩根是隊伍中最年輕的兩名選手,缺乏無年齡段限制比賽的經驗,所以選擇兩人參加12月6日決賽的決定引發爭議。兩名選手都只參與一次國內高級賽事,摩根在1956年全國錦標賽上有過兩次搶先入水的不良記錄,利奇曾因病重無法出賽。[1]:131澳大利亞隊在此項接力比賽中勝算頗高,弗雷澤、克拉普和利奇已經在100米個人賽中包攬全部獎牌[1]:131[3],並且與其他選手相比,弗雷澤和克拉普的優勢至少也有三秒之多[4]。
澳大利亞隊在決賽中開局不利,弗雷澤誤聽到第二聲發令槍響,以為有人搶先入水,結果她用1分4秒游完第一棒,比個人最好成績慢了近兩秒,但即便如此,她也領先美國隊的西爾維亞·魯斯卡(Sylvia Ruuska)2.3秒。利奇在第二棒的前50米保持領先優勢,但後50米呈現下滑趨勢,最終以1分5.1秒游完賽程,澳大利亞隊的領先優勢縮短到0.9秒。[1]:132第三棒的摩根一度被美國選手南希·西蒙斯(Nancy Simons)超越,還在距終點還有25米時發生嚴重失誤把頭探出水面,結果卻在看到美國對手領先一個身位後發起衝刺,最終反而領先0.7秒。最後一棒的克拉普進一步拉大領先優勢,最終澳大利亞隊以4分17.1秒獲得金牌並刷新世界紀錄[1]:132[5]:307–308。澳大利亞隊至此首次成功包攬100米自由式男子及女子接力和個人賽的金牌,此外只有美國隊曾於1920年在安特衛普達成同等目標。澳大利亞此後直到2004年才在雅典再度奪得女子游泳接力比賽冠軍。[1]:132摩根此時還只有14歲零6個月大,至今仍是澳大利亞歷史上最年輕的奧運金牌得主[1]:136[5]:358–359。
除接力賽外,摩根還需參加400米自由式個人賽。她在預賽中游出5分7.8秒的好成績,將個人最好成績縮短2.3秒,只比刷新奧運會紀錄的美國選手馬利·施萊佛(Marley Shriver)慢0.2秒。施萊佛的紀錄很快就被預賽中的弗雷澤和克拉普打破,但摩根還是以預賽第四的成績打入決賽,比入選資格下限要快近7秒[6]。決賽在100米自由式接力賽次日舉行,摩根未能重現預賽中的表現,最終以5分14.3秒排名第六,與個人最好成績相差甚遠。如果達到預賽中的速度,她可以排到第四位,與銅牌得主只差0.7秒[6]。不過,她還是對自己能打入奧運會個人項目決賽感到高興,因為這畢竟是她首次在世界頂級賽事中亮相[1]:136[5]:307–308。
班克斯敦舉辦招待酒會歡迎摩根歸來,還送她一塊金表和班克斯敦泳池的終身會員資格。但是,她在奧運村居住期間卻因太喜歡那裡的食品而增重9.5公斤之多,一米七的她體重達到76.2公斤,體重問題此後一直都沒有徹底解決。[1]:137
後期游泳生涯
離開奧運賽場後,利奇選擇退役[1]:135,克拉普和弗雷澤開始休假[1]:137。摩根得到機遇發揮,在1957年新南威爾斯州錦標賽上拿下少年組和成人短距離游泳項目冠軍。接下來她又在坎培拉舉辦的全國錦標賽上贏得個人單項110、220和440碼自由式冠軍,成績分別是1分7.8秒,2分29.3秒和5分21.6秒,不及1956年的最好成績。[1]:137她還同隊友為新南威爾斯州隊拿下4×100碼自由式和混合泳接力冠軍[1]:137。
1958年,克拉普和弗雷澤回歸泳壇,同時又有伊爾莎·康拉茨(Ilsa Konrads)脫穎而出。摩根在這年全國錦標賽110碼和440碼自由式項目上獲銅牌,弗雷澤獲兩塊金牌,銀牌分別由克拉普和康拉茨奪得。摩根獲選參加同年在卡迪夫舉辦的1958年大英帝國和聯邦運動會,但只參與4×110碼自由式接力賽。這年3月,她和弗雷澤、克拉普和康拉茨在雪梨比賽時以4分18.9秒創下新世界紀錄。到了大英帝國和聯邦運動會時,她又與弗雷澤、克拉普和科洪拿下金牌,並再度以4分17.4秒刷新世界紀錄。[1]:137[5]:307–308
大英帝國和聯邦運動會結束後,澳大利亞游泳隊在回國前又到法國、奧地利、德國、荷蘭、義大利和新加坡參加一系列賽事。摩根在荷蘭和法國錦標賽的成績最好,都是在400米項目排名第三。1959年,她又在全國錦標賽440碼和880碼自由式項目取得第三名。接下來由於患上支氣管炎並惡化成肺炎,她的游泳事業受阻,被迫長期休假。1960年回歸泳壇時,她的病仍未痊癒,但還是在全國錦標賽220和440碼自由式比賽中名列第三,還在110碼項目排名第五。接下來摩根獲得1960年羅馬奧運會的入場券,參加4×100米自由式接力項目。她在預賽中第一個出場,成績是1分5.5秒,為澳大利亞隊取得1秒的領先優勢。澳大利亞隊預賽每一棒都游得最快,最終以多達五秒的優勢第一個進入決賽。[7]但是,摩根的速度是澳大利亞隊幾名選手中最慢的,所以未能像弗雷澤和康拉茨一樣參加決賽,最終澳大利亞隊獲得銀牌[1]:137。根據當時的比賽規則,只有參加決賽的游泳接力賽選手才能得到獎牌,所以只參加預賽的摩根連銀牌都沒有拿到[5]:307–308, 323。由於持續遭受周期性的胸痛折磨,摩根於1960年12月退役,不再參與競技游泳[1]:137。
退役後
1965年,桑德拉·摩根與喬治·比維斯(George Beavis)成婚,兩人共生有三個女兒,每個女兒都曾在學校或地區的游泳比賽奪魁[1]:137。摩根婚後曾在格里菲斯(Griffith)和奧蘭治生活六年,然後回到雪梨[8]。她一度嘗試從事教練工作,但感覺對競技體育已經失去熱情,所以決定到學校任教。1978年,她開始在自家後院泳池教殘疾兒童游泳,政府為此向她發放補助,確保她能繼續下去[1]:137。接下來她又在邦尼特灣(Bonnet Bay)開設游泳學校並經營15年之久,還在貝茨激勵特殊教育學校工作,並因教導學前殘疾兒童游泳獲得補助金[9]。摩根還一度患上危及生命的狼瘡,但她最終成功擊退病魔[10]。如今,她還在雪梨南部的薩瑟蘭郡生活[9]。
摩根是虔誠的基督徒,至今仍是四季女性基督徒大會的公共演講人[10][11]。1996年1月至1999年中期,經丈夫的雇主安排,比維斯夫婦在馬來西亞吉隆坡生活,在此期間她還是吉隆坡聖安德魯長老教會的聖經教師[9]。此外,她還曾在十號電視網的基督教電視談話節目《面對面》(Face to Face)中亮相[12]。
1995年,摩根入選新南威爾斯州體育中心冠軍名人堂,再於2014年入選雪梨奧林匹克公園水上運動中心的「冠軍之路」[13]。她曾參與多個旨在促進學校奧運會運動項目發展的教育課程,並為澳大利亞奧林匹克委員會的籌款工作出力[9]。2000年,澳大利亞政府為感謝摩根對2000年雪梨奧運會的貢獻和在競技游泳中的成績授予她澳大利亞體育獎章[8][10][11][14]。2000和2004年,她兩度獲選護送奧林匹克聖火穿行澳大利亞本土。此外,摩根還是澳大利亞日大使,並在全國各地城鎮為一年一度的慶祝活動宣傳。[8][9][14]
參考資料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Howell, Max. Aussie Gold. Albion, Queensland: Brooks Waterloo. 1986. ISBN 0-86440-680-0.
- ^ Swimming at the 1956 Melbourne Summer Games:Women's 4 × 100 metres Freestyle Relay. Sports Reference. [2016-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1-14).
- ^ The Host Is Best. Sports Illustrated. 1956-11-19 [2012-12-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03).
- ^ Swimming at the 1956 Melbourne Summer Games:Women's 100 metres Freestyle. Sports Reference. [2016-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5.0 5.1 5.2 5.3 5.4 Andrews, Malcolm. Australia at the Olympic Games. Sydney, New South Wales: ABC Books. 2000. ISBN 0-7333-0884-8.
- ^ 6.0 6.1 Swimming at the 1956 Melbourne Summer Games:Women's 400 metres Freestyle. Sports Reference. [2016-09-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3).
- ^ Swimming at the 1960 Rome Summer Games:Women's 4 × 100 metres Freestyle Relay. Sports Reference. [2016-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 ^ 8.0 8.1 8.2 Advance Australia Fair (PDF). Port Macquarie Hastings Council. 2004-01-21 [2012-02-1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02-18).
- ^ 9.0 9.1 9.2 9.3 9.4 Olympian our ambassador. Nyngan Observer. 2004-01-21 [2008-08-0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8-04).
- ^ 10.0 10.1 10.2 Raats, Marion. Olympic champion shares inspiring tale of courage. The Chronicle. 2008-08-11 [2016-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15).
- ^ 11.0 11.1 Speaker Profile –; Sandra Morgan-Beavis (PDF). Seasons. 2004 [2009-03-26].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09-03-26).
- ^ Face to Face. Christianityworks. 2004 [2012-1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2-12).
- ^ Path of Champions. Sydney Olympic Park Aquatic Centre. [2016-09-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25).
- ^ 14.0 14.1 Advance Australia Fair (PDF). Port Macquarie Hastings Council. 2004-01-21 [2012-02-18].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