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晝峰
永晝峰是指太陽系的天體上能夠永遠受到陽光照射的點。這取決於天體的旋轉以及該點的海拔。因為可以在一天的任何時間接受到太陽能,同時可以保持相對穩定的溫度,永晝峰對於外星探測和外星殖民都很有益。
提出歷史
1837年德國天文學家威廉·比爾和約翰·海因里希·馮·馬德勒發表的《月球宇宙性和個體性比較月面學》(Der Mond nach seinen kosmischen und individuellen Verhältissen oder allgemeine vergleichende Selenographie)」第一次假定月球極地的山脈「…許多山峰(除了在地球引起的月食之外)永遠都被照射」。之後尼可拉斯·卡米伊·弗拉馬利翁在1879年首次出版的《大眾天文學:天空的簡介》(Astronomie Populaire, description générale du ciel)中推測在月球的兩極可能存在"pics de lumière éternelle"(法語,即永晝峰)。
存在性
在月球上
基於克萊門汀號拍攝的圖片,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一個小組確定了月球北極在皮里環形山坑壁上的四個位置可以作為永晝峰的候選。該環形山位於月球北極附近。克萊門汀號拍攝的圖片是在月球北半球的夏季拍攝的,因此不能確定這四座山峰在當地的冬季是否會被遮擋。月球的南極位於一個巨大的窪地,低於附近16公里。美國宇航局和歐洲的小組經過對月球南極照片和地形的仔細分析之後透露,一些在離極點15公里之內的山脊像黑暗無邊大海中數百米大的小島一樣,能夠接收到近乎永久的光照(月球冬天約70–90%,夏天幾乎100%)。在月球對地距南極點122公里處馬拉柏特環形山邊緣的馬拉柏特山地區也能獲取很高的光照水平,但沒有充足的數據支持這一論斷。不過考慮到它離極點的位置,其頂峰可能無法獲得永久的光照。
從2005年到2006年,歐洲太空總署的SMART-1探測器對月球極點進行了系統的搜尋,以更便捷地確定能永久接收到陽光的地點。軌道飛行器查看了極點的光照情況並尋找季節性變化,以確認它們在月球冬季是否仍然保持光照。經過確認的地點可能作為未來登陸器的著陸點,並利用恆定的光照和溫度條件維持長期任務。
月球上的永晝峰可能並非絕對「永晝」,因為日光可能偶然在月食(可以持續超過6個小時)的時候被地球的陰影所切斷。對於月球來說,術語「永晝峰」常常大眾化地用在技術文獻和新聞報道中。實際上人類沒有發現月球上可以永遠沐浴陽光的山峰,同時基於雷達的數字海拔模型模擬,這種地方可能不存在。
在水星上
也有理論提及水星上的永晝峰,但是由於缺少詳細的繪圖,不能很確信是否存在或排除這種可能性。當軌道器信使號抵達水星時這可能會有所改變。如果存在的話,水星上的永晝峰也不會受到食的影響,因為水星沒有衛星。
參考資料
- Kruijff, M., The Peaks of Eternal Light on the Lunar South Pole: How they were found and what they look lik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xplor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Moon (ICEUM4), ESA/ESTEC, SP-462, September 2000.
外部連結
- Koschny, Detlef; Grieger, Björn. Taking a SMART sidelong look at Peak of Eternal Light. Europlanet Research Infrastructure. [2009-09-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9-29).